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首字词组
痒处痒疥痒剌剌痒痒痒苛痒滋滋  
痒疴痒刺刺痒疹痒痾痒斯斯痒痒筋儿  
痒背痒噱噱痒技痒心痒酥酥痒痒挠儿  

词语解释:痒处  拼音:yǎng chù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词语解释:痒疴  拼音:yǎng kē
泛指病痛。 明 宋濂 《故仙居陈府君墓志铭》:“身且不敢有,则凡痒疴疾痛,举切于心,生养死藏,必诚必信,而无錙銖之不尽焉。”
词语解释:痒背  拼音:yǎng bèi
作痒的背。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病膜谁将寳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词语解释:痒疥  拼音:yǎng jiè
疥疮。《周礼·天官·疾医》:“夏时有痒疥疾。” 明 宋濂 《送戴原礼还浦阳序》:“四时之病:春之痟首,夏之痒疥,秋之疟寒,冬之嗽欬。”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足下与某公书,言之至为深痛。积年痒疥,为君一搔,忧患餘生,得少快慰。”
词语解释:痒刺刺
形容痒的感觉强烈
词语解释:痒噱噱  拼音:yǎng jué jué
痒得忍不住要笑出声来。《扬州评话选·天齐庙包公断太后》:“这个当差的把 范仲华 周身一摸,摸得 范仲华 痒噱噱的。”
词语解释:痒剌剌  拼音:yǎng là là
形容痒的感觉强烈。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身上痒剌剌的像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词语解释:痒疹  拼音:yǎng zhěn
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普遍萌出的瘙痒的小丘疹
词语解释:痒技  拼音:yǎng jì
急欲表现某种技能。 明 唐顺之 《书〈秦风·蒹葭〉三章后》:“ 且 秦时风俗,不雄心於戈矛战鬪,则痒技於獫歇射猎。”参见“ 技痒 ”。
词语解释:技痒  拼音:jì yǎng
亦作“ 技懩 ”。亦作“ 技养 ”。亦作“ 技痒 ”。 有某种技艺的人遇到机会急欲表现。《文选·潘岳〈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懩。” 徐爰 注:“有技艺欲逞曰技懩也。”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荥阳郑虔》:“贯穿无遗恨,薈蕞何技痒。” 宋 文天祥 《慧和尚说》:“然技养,卒不能自禁。” 元 沉禧 《一枝花》套曲序:“其辞气雄伟,风调清越,不觉使人技痒。”《水浒传》第一○四回:“当下 王庆 闲看了一回,看得技养。”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忽技痒,不禁邀余同赋,余不能辞也。”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瑞丰 自以为精明老练,不肯因技痒而失去控制力。”
词语解释:痒痒  拼音:yǎng yǎng
(1).烦忧。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四十:“心情痒痒如中酒,手腕腾腾欲降乩。” 钱曾 注:“《二子乘舟》诗:‘中心痒痒。’传曰:‘痒痒然忧不知所定。’”今本《诗·邶风·二子乘舟》作“养养”。 高亨 注:“养养,借为恙,忧也。”
(2).形容很痒。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二:“他嗝吱她细腰,问:‘啥辰光忘记过你?’‘别动,怪痒痒的。’”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一段:“ 姚志兰 觉得头痒痒,舀了盆水,拆开两根小辫洗了洗。”
(3).形容忍受不住。 叶圣陶 《席间》:“各人心头涌现着一个可爱的‘老地方’,各人心头痒痒地盼望着另外一个快乐场面开幕。” 老舍 《二马》第四段三:“ 马老先生 在十天以前便把节礼全买好送出去,因为买了存着,心里痒痒的慌。”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一回:“ 康明理 嘴里哼了一声,眼仍没离开报纸,把周围的人急得心里直发痒痒。”
(1).欢畅貌。 明 袁宏道 《伯修》:“游 龙洞 ,观 无碍居士 旧跡,不胜痒痒。”
(2).忧虑貌。 清 钱谦益 《答方长治启》:“伏承来命之拳拳,转使我心之痒痒。”
词语解释:痒痾  拼音:yǎng kē
喻有害的事物。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夷佛,疾疢也;科举,痒痾也:公所甚惧也。”
作痒之疾。 明 高启 《安晚堂记》:“县衾篋枕,痒痾抑搔以事之,亲之体安矣。”
词语解释:痒心  拼音:yǎng xīn
内心烦闷。《淮南子·修务训》:“尝试使之施芳泽,正娥眉……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頡頏之行者,无不憛悇痒心而悦其色矣。” 高诱 注:“痒心,烦闷也。”
词语解释:痒苛  拼音:yǎng kē
痒病。苛,通“ 疴 ”。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未病何形?已病何色?痒苛酸辛,谁觉谁识?”
词语解释:痒斯斯  拼音:yǎng sī sī
形容有点儿痒。《西游记》第七十回:“这 行者 只顾看玩,不觉沙灰飞入鼻内,痒斯斯的,打了两个喷嚏。”
词语解释:痒酥酥  拼音:yǎng sū sū
(1).形容有点儿痒。《当代》1981年第2期:“风中的柳丝得意地飘呀飘,一直拂到他的脸上,痒酥酥的。”《花城》1981年第6期:“﹝沙子﹞落在身上的时候,皮肤就有一种痒酥酥的感觉。”
(2).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三:“ 冯永祥 给 江菊霞 捧得浑身痒酥酥的。”《十月》1981年第5期:“这样的埋怨,谁听了也会觉得心里痒酥酥的,只会呵呵地乐。”
(3).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收穫》1981年第5期:“呵,拄着这根甘蔗,我心里怎么总痒酥酥的,口水不停地往上涌。”
词语解释:痒滋滋  拼音:yǎng zī zī
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人民日报》1959.5.11:“老猎手心里痒滋滋的,他信得过自己百无一失的枪法。在他眼前,仿佛闪现出那将要应声倒下的猎物。”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二:“她听到他提‘我们的计划’,使她心头痒滋滋的,他完全把她当成自家人了。”
词语解释:痒痒筋儿  拼音:yǎng yǎng jīn ér
指心里强烈关注的问题。《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坐在上面看他四个闹了这半日,通共穿插的是他各人各人的先哲 子路 、 曾晳 、 冉有 、 公西华 侍坐言志的那章《论语》。这桩事不比听戏,可正弹在 安老爷 的痒痒筋儿上了。”
词语解释:痒痒挠儿  拼音:yǎng yǎng náo ér
挠痒痒的器具,多用竹、木等制成,长柄,一端有弯形梳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