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疮痂 拼音:chuāng jiā
(1).疮口表面所结的痂。《宋书·刘穆之传》:“ 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 宋 苏轼 《鳆鱼行》:“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三数日后,解纸缚,疮痂已落。”
(2).比喻缺点、过失。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揭别人的疮痂,不管关系怎么深,都是不好的。”词语解释:嗜痂 拼音:shì jiā
《宋书·刘邕传》:“ 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尝诣 孟灵休 , 灵休 先患灸疮,疮痂落牀上,因取食之。 灵休 大惊。答曰:‘性之所嗜。’”后因称怪僻的嗜好为“嗜痂”。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坐 蒋氏 三径斋 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於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兾余有续刻。”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百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茅盾 《夜读偶记》二:“从前人把这种呆板称为‘雍容典雅’,表示了非常的钦佩,这真是嗜痂成癖。”词语解释:饭痂 拼音:fàn jiā
即锅巴。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经常是一大块饭痂,烘得娇黄酥脆的,喷鼻子香。”参见“ 锅巴 ”。
词语解释:锅巴 拼音:guō bā
(1).焖饭时紧贴着锅的焦了的一层。《西游记》第五七回:“锅里还有些饭与锅巴,未曾盛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本是在家里泡了一碗锅巴吃了,才到麵店去的。”
(2).食品名。用粟、米等加佐料烘制而成。词语解释:餐痂 拼音:cān jiā
亦作“飡痂”。 吞食疮痂。语本《宋书·刘邕传》:“ 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十三:“舌欲綦味也,而世有飡痂之士;鼻欲綦香也,而海上有逐臭之夫。天下之事如此多矣。”词语解释:雪痂 拼音:xuě jiā
雪冻结成的硬壳。 周玉清 《晋西事变中的一夜》:“这时只听得沙-沙-沙的脚步声,和冻结了的雪痂在我们的脚下发出的‘吱吜吱吜’的响声。”词语解释:结痂 拼音:jié jiā
由活组织脱落形成死组织块。例如:结痂的烂疮。词语解释:痘痂 拼音:dòu jiā
(1).痘疮的脓疱凝结而成的块状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文苑英华》载: 潁川 陈黯 ,年十三,袖诗见 清源 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痘痂新落, 牧 戏曰:‘汝藻才而花面,何不咏之?’ 陈 应声曰:‘玳瑁应难比,斑犀点更嘉,天怜未端正,满面与粧花。’似此为痘痂见歌咏之始。”
(2).旧时用作痘苗。《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种痘要旨》:“尝考种痘之法……有谓以痘痂屑乾吹入鼻中种之,谓之旱苗者;有谓以痘痂屑溼纳入鼻孔种之,谓之水苗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那时候,给孩子们种痘的方法有三样……一样是 中国 古法的种痘,将痘痂研成细末,给孩子由鼻孔里吸进去,发出来的地方虽然也没有一定的处所,但粒数很少,没有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