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疾风疾雨疾疠疾恙疾瘼疾夫疾状疾如雷电
疾病疾行疾速疾威疾急疾骑疾亟疾如旋踵
疾苦疾足疾疫疾患疾跳疾顿疾路疾学
疾雷疾驰疾瘳疾视疾痒疾瘵疾裘妒枕疾子
疾驱疾竖疾趋疾声疾战疾疾疾疾言倨色
疾走疾颠疾疢疾疹疾疚疾色疾很疾言
疾恶疾置疾流疾甚疾固疾耕疾害疾笑
疾徐疾首疾痼疾间疾心疾趁疾忌疾笃
疾痛疾步疾世疾时疾俗疾狂疾径疾毒
疾呼疾人疾书疾作疾官疾殃疾妒疾梨

词语解释:疾风  拼音:jí fēng
(1).急剧而猛烈的风。《庄子·天下》:“﹝ 禹 ﹞沐甚雨,櫛疾风,置万国。”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疾风衝塞起,沙砾自飘扬。” 唐 元稹 《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劲草可以受疾风,盘根然后见利器。” 清 孙枝蔚 《雨》诗:“久雨眠荒寺,疾风吹晚鐘。”
(2).比喻剧烈的变故、变乱。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是以圣王安而不逸,以虑危也;存而设备,以惧亡也。故疾风卒至而无摧拔之忧,天下有变而无倾危之患矣。”
(3).气象学术语。指蒲福风级七级风。
词语解释:疾病  拼音:jí bìng
(1).泛指病。《周礼·天官·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贾公彦 疏:“疾病两言之者,疾轻病重。” 汉 王充 《论衡·谴告》:“血脉不调,人生疾病。”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如疾病之隐伏,必有骤发之日。”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到处是成群的跳蚤,打成团的蚊子,和数不过来的臭虫,黑压压成片的苍蝇,传染着疾病。”
(2).指病人。《史记·乐书》:“是故彊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越王 ﹞乃使羣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
(3).病重。《论语·子罕》:“子疾病, 子路 使门人为臣。” 何晏 集解:“ 包 曰:‘疾甚曰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年八月, 亮 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族孙 立 疾病,以儿女託。”
词语解释:疾苦  拼音:jí kǔ
(1).指人民生活中的困苦。《史记·滑稽列传》:“ 豹 往到 鄴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宵旰忧虞軫,黎元疾苦駢。”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共产党员是永远记着劳动人民疾苦的人。”
(2).憎恶,厌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发徵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汉书·萧望之传》:“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北史·酷吏传·邸珍》:“ 珍 求取无厌,大为州人所疾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管榷》:“ 太祖 知百姓疾苦 五代 之政,欲与之休息。”
(3).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足疾惟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此効屡尝目击,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此即由佛经所谓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诸境而出。”
词语解释:疾雷  拼音:jí léi
(1).急遽发出的雷声。《庄子·齐物论》:“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旧唐书·高祖纪论》:“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红楼梦》第九六回:“ 黛玉 听了这句话,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偕其友乘舟泛海,而暴风猝起,益以奔电疾雷,少顷波平,孤舟遂杳。”
(2).比喻汹涌的波涛声。《文选·枚乘〈七发〉》:“﹝涛﹞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李善 注:“言声似疾雷,而闻百里。”
词语解释:疾驱  拼音:jí qū
(1).极力驱使;尽力驱赶。《晏子春秋·谏上十六》:“昔先君 桓公 其方任贤而赞德之时……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 宋 周必大 《和仲宁中秋赴饮庄宅》:“疾驱云阵千重翳,尽放氷轮万丈光。”
(2).驾着车马急速行进。《吕氏春秋·贵卒》:“ 管仲 扞弓射 公子小白 ,中鉤。 鲍叔 御, 公子小白 僵…… 鲍叔 因疾驱先入,故公子 小白 得以为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蔡泽 ﹞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新唐书·高元裕传》:“以右补闕召,道 商州 ,会方士 赵归真 擅乘驛马, 元裕 詆曰:‘天子置驛,尔敢疾驱邪?’命左右夺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马兵之中亦分作四枝,一为侦探,轻骑长矛,疾驱前车数百里,苟非控纵素嫻,人马精妙,弗克胜任。”
词语解释:疾走  拼音:jí zǒu
(1).快速离去;快步走,快跑。《吴子·应变》:“战胜勿追,不胜疾走。” 宋 陆游 《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久闻 三游洞 ,疾走忘病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南江野人》:“ 南江 有二野人,能手格猛虎,恒擘獐鹿啖之,悬崖絶壁,腾上如鸟隼,虽其家人亲戚招之,疾走不顾也。” 茅盾 《子夜》十九:“ 吴荪甫 全身都发抖了。他铁青着脸,咬紧牙齿在屋子里疾走。”
(2).急速奔向。《史记·黥布列传》:“ 楚 使者起。 何 ( 随何 )因説 布 曰:‘事已搆,可遂杀 楚 使者,无使归,而疾走 汉 并力。’”
词语解释:疾恶  拼音:jí wù
憎恨坏人坏事。《后汉书·赵岐传》:“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唐 白居易 《和〈阳城驿〉》:“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緇衣。”《明史·王来传》:“而 来 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以天堂之逐客,又为人间道德之憎者,超越凡情,因生疾恶,与天地斗争,苟见众生动於凡情,则輒施以贱视。”
憎恶。《荀子·强国》:“夫 桀 紂 圣王之后子孙也,有天下者之世也……俄而天下倜然举去 桀 紂 而犇 汤 武 ,反然举疾恶 桀 紂 而贵帝 汤 武 ,是何也?”《东观汉记·王丹传》:“资性清白,疾恶豪强。”《晋书·羊祜传》:“ 祜 贞慤无私,疾恶邪佞, 荀勖 、 冯紞 之徒甚忌之。”《南史·循吏传·何远》:“ 远 性耿介,无私曲……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词语解释:疾徐  拼音:jí xú
快慢。《周礼·夏官·大司马》:“辨鼓鐸鐲鐃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淮南子·泰族训》:“故寒暑燥溼,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相应也。”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 朱自清 《标准与尺度·诵读教学》:“读白话文该和宣读文件一般,自然也讲究疾徐高下。”
词语解释:疾痛  拼音:jí tòng
(1).疾病痛苦。《尹文子·大道下》:“今万民之望人君……盖欲料长幼,平赋敛,时其饥寒,省其疾痛,赏罚不滥,使役以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其为民去害兴利,若疾痛嗜欲在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闻予病,书来,若疾痛之在其身。” 章炳麟 《文学总略》:“身有疾痛,闻幼眇之音,则感慨随之矣。”
(2).疼痛。《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 秦 楚 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淮南子·修务训》:“夫七尺之形,心知忧愁劳苦,肤知疾痛寒暑,人情一也。” 清 谭嗣同 《以太说》:“疾痛疴痒,一触即知。”
词语解释:疾呼  拼音:jí hū
(1).急速地吐气。《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2).高呼;急切地呼喊。《史记·滑稽列传论》:“ 优旃 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三国志·吴志·程普传》:“ 策 ( 孙策 )尝攻 祖郎 ,大为所围, 普 与一骑共蔽扞 策 ,驱马疾呼,以矛突贼。” 唐 杜牧 《〈李贺集〉序》:“ 大和 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 黑老蔡 望见, 杨英 还在大声疾呼,不由得对她那股子热情和沉着劲儿,赞赏地笑了起来。”
(3).指高呼的声音。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府中不闻急步疾呼,治民用兵各有条次。”
词语解释:疾雨  拼音:jí yǔ
急骤地下雨;急骤的雨。《韩诗外传》卷五:“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於兹矣。” 宋 陆游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
词语解释:疾行  拼音:jí xíng
(1).快步行走。《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 ﹞道遇 齐 使者 高陵君 显 ,曰:‘公将见 武信君 乎?’曰:‘然。’曰:‘臣论 武信君 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十二》:“疾行而前,猛击卫队,杀其管带,破入督署,守者皆逃。”
(2).急速行军。《吴子·应变》:“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吕氏春秋·贵因》:“天雨日夜不休, 武王 疾行不輟。”
(3).急遽行事。《西京杂记》卷三:“ 枚皋 文章敏疾, 长卿 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而 长卿 首尾温丽, 枚皋 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
词语解释:疾足  拼音:jí zú
足力健,奔跑快。《新五代史·杂传十一·王进传论》:“ 五代 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至如 进 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歟!” 宋 司马光 《圉人传》:“ 汧侯 有马,悍戾不可乘服,以为无用,将弃之野;爱其疾足,募有能驯之者,禄以百金。” 明 高启 《鹿》诗:“几人逐走向中原,输与吾皇称疾足。”
词语解释:疾驰  拼音:jí chí
(1).迅速奔驰。《管子·水地》:“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 秦牧 《花城·赌赛》:“自行车疾驰在公路上。”
(2).借指某种事物快速掠过。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我凝神注视着车窗外那疾驰而过的每一条小河,每一簇树丛,每一座山丘。”
(3).急速行进。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愬 ( 李愬 )用所得贼将,自 文城 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 蔡 。”《水浒传》第一○九回:“ 宋江 闻报,催动大军,疾驰上前,将 南丰城 围住。”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于是集中乘者于一车,开足马力,疾驰过 武昌市 。”
词语解释:疾竖  拼音:jí shù
病魔。 宋 陆游 《病后登山亭》诗:“睡魔欺茗薄,疾竖怯丹灵。” 宋 陆游 《道室书事》诗:“道胜魔军破,方灵疾竖平。”
词语解释:疾颠  拼音:jí diān
(1).急速颠覆、失败。《国语·周语下》:“高位寔疾颠,厚味寔腊毒。”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汉高 ﹞亲与 项羽 对争存亡,逮 羽 之死,临哭其丧……且暴兴疾颠,礼之若旧,残戮之尸,乃以公葬。” 宋 王安石 《辞免司空表》之二:“宠灵覃被,危厉增加,位高疾颠,力少任重。”
(2).疯癫。 唐 陆龟蒙 《樵人十咏·樵叟》:“不知冠盖好,但信烟霞活。富贵如疾颠,吾从老巖穴。”
词语解释:疾置  拼音:jí zhì
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汉书·刘屈氂传》:“其秋, 戾太子 为 江充 所譖,杀 充 ,发兵入丞相府, 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是时上避暑在 甘泉宫 ,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 颜师古 注:“置,谓所置驛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宫室二》:“急递曰疾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始下,人情訩訩, 河北 转运使 李昭述 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諭父老,众始安。”
词语解释:疾首  拼音:jí shǒu
(1).头痛。指忧苦至极。《诗·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孔颖达 疏:“疾首,谓头痛也。”《后汉书·顺帝纪》:“忧悴永叹,疢如疾首。” 明 沉璟 《义侠记·旌勇》:“自此舒眉,更无疾首。” 谢无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奉寄会稽山人冀资嗢噱》诗:“薄游从曼衍,疾首念鰥惸。”
(2).指痛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有大婢素狡黠,偶与 柴 语,妻疑其私,暴之尤苦,婢輒於无人处,疾首怨駡。”
(3).犹言致疾之端。《吕氏春秋·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高诱 注:“疾首,头痛疾也。” 毕沅 校正:“疾首,犹言致疾之端。注非是。”
词语解释:疾步  拼音:jí bù
快步。《史记·滑稽列传》:“有司请徙乳母家室,处之於边……乳母先见 郭舍人 ,为下泣。舍人曰:‘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 宋 陆游 《谒凌云大像》诗:“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霆 原来与 瑞贞 相对无语,听见喊声,立刻抢在 愫方 的前面,疾步走进大客厅。”
词语解释:疾人  拼音:jí rén
(1).病人。《国语·晋语八》:“上毉毉国,其次疾人,固毉官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然脉法不可胜验,诊疾人以度异之,乃可别同名,命病主在所居。”
(2).伤害人们。《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人逐除之之谓人伤鬼也。”
词语解释:疾疠  拼音:jí lì
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吕氏春秋·仲冬》:“﹝仲冬之月﹞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民多疾癘。”《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寻循渚岸五千餘里,復遇疾癘,伯母陨命,并及羣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宋 张孝祥 《祈雪文》:“嗣岁将兴,嘉雪未应,既闕丰穰之兆,且虞疾癘之多。” 梁启超 《新民说》十:“过其野,有鬨於墟者而莫之或解;适其邑,有溲於途者而莫之或禁;若是者,虽未见其干戈疾癘,吾知其国之必不治。”
词语解释:疾速  拼音:jí sù
(1).快速。《荀子·赋》:“行远疾速而不可託讯者与?” 唐 白居易 《咏怀》:“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三国演义》第六二回:“书呈到日,疾速进兵。”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夫电话铁路汽船数事者,开创不及百数十年,今之疾速,过前世界远矣。”《花城》1981年第5期:“载重卡车和公共汽车在两道低栏之间的空间疾速地奔驶着。”
(2).犹敏捷,敏锐。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十》:“所以儘古今大聪明、大决断、大疾速的人,到此都不得滋味。”
词语解释:疾疫  拼音:jí yì
(1).疫病。流行性的传染病。《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林不收。”《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时遭兵乱,疾疫大起。”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书》:“灾沴之后,必有疾疫乘其羸,十不救一。” 梁启超 《新民说》十五:“及 同治 元年,合围 金陵 之际,疾疫忽行,上自 芜湖 ,下迄 上海 ,无营不病。”
(2).发生疫病。《吴子·料敌》:“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后汉书·桓帝纪》:“ 元嘉 元年春正月,京师疾疫,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未几,其家疾疫,死亡略尽。”《南史·顾宪之传》:“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
词语解释:疾瘳  拼音:jí chōu
病愈。《左传·文公十六年》“公有疾……请俟君间” 晋 杜预 注:“间,疾瘳。” 唐 韩愈 《鄠人对》:“ 鄠 有以孝为旌门者,乃本其自於 鄠 人曰:彼自剔股以奉母疾瘳。”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二》:“幸一遇焉,心夷疾瘳。”
词语解释:疾趋  拼音:jí qū
急速行进。《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 孔颖达 疏:“疾趋谓他事行礼,须直身速行时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是故 造父 疾趋,百步而废,而託乘舆,坐致千里。”《明史·陆完传》:“ 南京 告急, 完 疾趋而南。”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话声未绝,四个武士便跟着那小宦官疾趋而出。”
词语解释:疾疢  拼音:jí chèn
(1).病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孟孙 恶 臧孙 , 季孙 爱之…… 臧孙 曰:‘ 季孙 之爱我,疾疢也; 孟孙 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规谏太子》:“但悦意取容, 臧孙 方以疾疢;犯颜逆耳,《春秋》比之药石。”
(2).泛指疾病。 晋 刘琨 《答卢谌书》:“譬由疾疢弥年,而欲一丸销之,其可得乎?”《隋书·经籍志三》:“医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 明 宋濂 《赠惠民局提领仁斋张君序》:“苟失其养,内感於七情,外感於六气,而疾疢即生焉。”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绵绵疾疢,言与死邻。”
(3).弊病,毛病。《后汉书·左雄传》:“ 汉 初至今,三百餘载,俗浸彫敝,巧伪滋萌,下饰其诈,上肆其残……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观政於亭传,责成於朞月,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
(4).犹疾苦,困苦。 宋 苏轼 《县榜》:“其裕民之德,固已浹肌肤而沦骨髓矣,然犹慊然忧下民之疾疢,无良剂以全济。”
词语解释:疾流  拼音:jí liú
湍急的水流。 汉 牟融 《理惑论》:“轻羽在高,遇风则飞;细石在谿,得流则转。唯 泰山 不为飘风动,磐石不为疾流移。”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词语解释:疾痼  拼音:jí gù
疾病经久难治。《晋书·王述传》:“日復一日,而年衰疾痼,永无復瞻华幄之期。” 宋 叶适 《宿觉庵记》:“﹝ 玄觉 师﹞所居山延袤十里,有江月松风之胜,依而寺者十数。余亦在其下,苦疾痼,非人事酬答不妄出。”
词语解释:疾世  拼音:jí shì
憎恶世俗。 汉 王充 《论衡·非韩》:“性行清廉,不贪富贵,非时疾世,义不苟仕。”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 代 北诸生渐狂简,牀头杂説为爬梳。归来问鴈吾何敢,疾世 王符 解著书。”按, 东汉 王符 一生隐居著书,讥评时政得失,故云。
词语解释:疾书  拼音:jí shū
快速地书写。例如:挥笔疾书。
词语解释:疾恙  拼音:jí yàng
泛指疾病。 唐 杜牧 《祭周相公文》:“ 牧 守 吴兴 ,继奉手示,但思休退,不言疾恙。” 前蜀 杜光庭 《卢蔚大夫助上元斋词·中元》:“疾恙痊愈,禄筭增延。” 宋 陆游 《寿考如富贵》诗:“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
词语解释:疾威  拼音:jí wēi
犹暴虐,威虐。《诗·小雅·雨无正》:“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朱熹 集传:“疾威,犹暴虐也。”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皇帝御天下十有八载,此邦之人遭逢疾威,嚚童噭嘑,劫众阻兵,懍懍栗栗,若坠若覆。” 清 唐甄 《潜书·得师》:“及 殷 人叛,庶孽流言, 周公 辟於东都,天降疾威。”
词语解释:疾患  拼音:jí huàn
(1).泛指疾病。《左传·桓公六年》“不以隐疾” 晋 杜预 注:“隐痛疾患,辟不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疾患危篤,不堪风冷,幃帐茵褥,任其所安。”《北史·隋纪下·炀帝》:“年七十已上,疾患沉滞不堪居职,即给赐帛,送还本郡。”
(2).患病。《晋书·王述传》:“臣忝端右,而以疾患礼敬废替,犹谓可有差理。”《南史·宋纪上·武帝》:“ 荆州 刺史 刘道规 疾患,求归。”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上自初即位,则疾患不能言,至四月益甚,时扶坐殿。”
(3).犹疾苦。 宋 叶适 《沉元诚墓志铭》:“君既重其县人,县将有大虑,必待君而后决。君同其疾患,时其闕蠹,起而谋诸。”
词语解释:疾视  拼音:jí shì
(1).瞋目怒视。《晏子春秋·谏上二》:“公怒,色变,抑乎疾视曰:‘嚮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赵岐 注:“疾视,恶视也。” 宋 苏轼 《既醉备五福论》:“故既醉者,非徒享是五福而已,必将有以致之;不然,民将盻盻焉,疾视而不能平,又安能独乐乎?”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重独立而爱自繇,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2).顾视迅疾貌。《晏子春秋·谏下十六》:“ 景公 为巨冠长衣以听朝,疾视矜立,日晏不罢。”《庄子·达生》:“ 纪渻子 为王养鬭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成玄英 疏:“顾视速疾,意气强盛,心神尚动,故未堪也。”
(3).犹言侧目而视。形容又怕又恨的心情。《孟子·梁惠王下》:“ 邹 与 鲁 鬨。 穆公 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疾视》:“疾视当是仄视之譌。《汉书·贾谊传》:‘令天下仄目而视。’ 师古 曰:‘仄,古侧字。’”
词语解释:疾声  拼音:jí shēng
(说话)声音急促或大声。 清 唐甄 《潜书·夫妇》:“吾之交友亦多矣,处室数十年,无变色疾声者,惟见先生与城西 刘子 。” 清 朱琦 《感事》诗:“昨览檄夷书,疾声恣丑詆。”
词语解释:疾疹  拼音:jí zhěn
(1).泛指疾病。《北史·艺术传下·姚僧垣》:“尝婴疾疹歷年,乃留心医药。”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疾疹水火,无灾及身。”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第一札子》:“加以近婴疾疹,久不朝参。”
(2).引申为困苦。 明 唐顺之 《建陈渡石桥记》:“如此,则彼长民者,固众之所跂而望以庇焉者,耽耽而居,饱禄以嬉,其於人之疾疹阽苦,则瞀瞀而莫知。”
(3).患病。 唐 元结 《为吕荆南谢病表》:“臣自去秋疾疹,以至今日,转加羸弱,庶事不理。”
词语解释:疾甚  拼音:jí shèn
谓疾恶太甚。语出《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疾恶太甚,亦使其为乱。”《后汉书·党锢传·张俭传论》:“然 俭 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 江 河 ,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
词语解释:疾间  拼音:jí jiān
病略好转。 唐 独孤及 《夏中酬于逖毕燿问病见赠》诗:“把手贺疾间,举杯欣酒浓。”参见“ 病閒 ”。
词语解释:病闲  拼音:bìng xián
病初愈。《论语·子罕》:“子疾病, 子路 使门人为臣。病閒,曰:‘久矣哉, 由 之行诈也。’” 刘宝楠 正义:“《方言》云: 南楚 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閒。”
词语解释:疾时  拼音:jí shí
憎恶时世。《晋书·惠帝纪》:“及居大位,政出羣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 高平 王沉 作《释时论》, 南阳 鲁褒 作《钱神论》, 庐江 杜嵩 作《任子春秋》,皆疾时之作也。”
词语解释:疾作  拼音:jí zuò
(1).努力劳作。《庄子·至乐》:“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韩非子·显学》:“耕者则重税,学士则多赏,而索民之疾作而少言谈,不可得也。”《艺文类聚》卷三五引 汉 王褒 《僮约》:“勤心疾作,不得遨游。”
(2).谓疟疾发作。《孟子·离娄下》:“ 子濯孺子 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孙奭 疏:“今日我疟疾发作,不可以执弓而敌之,我必死矣。”
词语解释:疾瘼  拼音:jí mò
病痛。 唐 方干 《上杭州姚郎中》诗:“能除疾瘼似良医,一郡乡风当日移。”
词语解释:疾急  拼音:jí jí
(1).急速;快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明 陈子龙 《捉搦歌》:“健马嚙芻须疾急,何惜刀钱空竚立?”
(2).紧急的事。《孔子家语·执辔》:“是故善御马者正身以总轡,均马力,齐马心,回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长道,可赴疾急。”
词语解释:疾跳  拼音:jí tiào
方言。犹精悍,机灵。 沙汀 《过渡集·一场风波》:“这个瘦小、疾跳的中年人,他已经从几户贫农社员口中摸到了一些有关选举的情况,特地来约 老黄 一道去向支部汇报。” 沙汀 《选灾》:“副保长又小又瘦,人很疾跳,他边走边嚷:‘走!走!赶紧跟我上街!’”
词语解释:疾痒
痛痒
词语解释:疾战  拼音:jí zhàn
(1).速战;突击。《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若 华氏 知困而致死, 楚 耻无功而疾战,非吾利也。”《孙子·九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梅尧臣 注:“前不得进,后不得退,旁不得走,不得不速战也。”《南史·柳元景传》:“令军中曰:‘鼓繁气易衰,叫数力易竭,但各衔枚疾战,一听吾营鼓音。’”
(2).力战,死战。《六韬·突战》:“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汉书·灌婴传》:“击 项羽 将 龙且 、 魏 相 项佗 军 定陶 南,疾战,破之。”《新五代史·梁臣传·王景仁》:“﹝ 梁太祖 ﹞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 景仁 闭垒示怯,伺 梁 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
词语解释:疾疚  拼音:jí jiù
泛指疾病。《韩非子·显学》:“与人相若也,无饥饉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墯也。” 陈奇猷 集释:“疚,病也。”《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人间夫妇愿白首,男长女大无疾疚。”
词语解释:疾固  拼音:jí gù
谓憎恶世俗固塞鄙陋。《论语·宪问》:“ 微生亩 谓 孔子 曰:‘ 丘 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孔子 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 孔子 栖栖,疾固也; 墨子 遑遑,閔世也。”
词语解释:疾心  拼音:jí xīn
(1).憎恶之心。《国语·晋语一》:“君以 驪姬 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2).犹痛心。 汉 王充 《论衡·对作》:“至或南面称师,赋姦伪之説,典诚佩紫,读虚妄之书。明辨然否,疾心伤之,安能不论。”
(3).心生妒忌。 隋 卢思道 《劳生论》:“篤学强记,聋瞽於焉侧目;清言河泻,木訥所以疾心。”
词语解释:疾俗  拼音:jí sú
憎恶世俗。《明史·曾钧传》:“ 钧 刚廉疾俗。首劾罢参赞尚书 刘龙 ……最后劾罢操 江 都御史 柴经 。直声震一时。”
词语解释:疾官  拼音:jí guān
有疾者所居之馆舍。官,房舍。《管子·入国》:“聋盲喑哑跛躄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五》:“疾官乃有疾者所居之馆舍,当时盖特设之,以居有疾之人。”
词语解释:疾夫  拼音:jí fū
妒忌者。 唐 贾岛 《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毁出疾夫口,腾入礼部闈。”
词语解释:疾骑  拼音:jí qí
快马。 宋 蔡襄 《修贡亭》诗:“腾虬守金钥,疾骑穿云岭。”
词语解释:疾顿  拼音:jí dùn
病痛困顿。《法苑珠林》卷三二:“岂可众人常无疾顿,而我永婴沉滞。”
词语解释:疾瘵  拼音:jí zhài
废疾,残疾。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赦孤》:“ 广寧门 外普济堂收养异乡孤贫疾瘵人,冬施粥饘,夏施冰茶。”
词语解释:疾疾  拼音:jí jí
(1).憎恶之甚貌。《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嵬容……酒食声色之中,瞒瞒然,瞑瞑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 注:“谓憎嫉毁訾也。”
(2).急忙貌;快速貌。《史记·龟策列传》:“天下祸乱,阴阳相错。悤悤疾疾,通而不相择。”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白鷺、鶻桐、鸇鶚、鷂鵰……往来霞水,离散而没合,疾疾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也。” 冯骥才 《爱之上》第一章:“一个橘黄色崭新的球儿,给他的脚碰得疾疾向墙壁滚去,撞在墙上后又疾疾地迎面滚回来。”
词语解释:疾色  拼音:jí sè
(1).患病的脸色。《梁书·王亮传》:“元日朝会万国, 亮 辞疾不登殿,设饌别省,而语笑自若。数日,詔公卿问讯, 亮 无疾色。”
(2).脸色严厉。 王西彦 《文因德而益彰》:“在他(指 巴金 )面前,尽管我讲话很少顾忌,有时甚至近于放肆,他从来没有厉言疾色地说过一句重话。”
词语解释:疾耕  拼音:jí gēng
努力耕作。《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男子疾耕不足於粮饟,女子纺绩不足於帷幕。”《汉书·伍被传》:“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於粮餽,女子纺绩不足於盖形。”
词语解释:疾趁
急追
词语解释:疾狂  拼音:jí kuáng
犹病狂。特指植物不华而实的异常现象。《淮南子·时则训》:“季夏与季冬为合……十二月失政,六月五穀疾狂。” 高诱 注:“疾狂,不华而实也。”
词语解释:疾殃  拼音:jí yāng
病患灾殃。《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二:“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於其身。”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二:“拜庭跪坐,如法式也。不信当治,疾殃殛也。”
词语解释:疾状  拼音:jí zhuàng
症状。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僕初到 潯阳 时,有 熊孺登 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词语解释:疾亟  拼音:jí jí
(1).疾革。《太平广记》卷一八○引 唐 韦绚 《嘉话录·苗缵》:“ 苗粲 子 纘 应举,而 粲 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临试,又疾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思择人未得而疾亟,乃以宦者 宋光嗣 为枢密使判六军而 建 卒。” 清 冯桂芬 《孝妇单孺人家传》:“姑疾,侍汤药累月不安寐。疾亟,祷於神,愿以身代。”
(2).急迫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世宗 ﹞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未尝不称善,疾亟请移就外留之,不可。”
词语解释:疾路  拼音:jí lù
疾径。
词语解释:疾裘妒枕
夫妻间对双方有外遇的嫉妒
词语解释:疾  拼音:jí 
1.亦作"疾?"。
2.疾疹。
词语解释:疾很  拼音:jí hěn
犹强狠。《书·酒诰》:“厥心疾很,不克畏死。” 孔 传:“ 紂 疾很其心,不能畏死,言无忌惮。”
词语解释:疾害  拼音:jí hài
(1).嫉妒陷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 淮南王 孙 建 ,材能高, 淮南王 王后 荼 、 荼 子太子 迁 常疾害 建 。”《公羊传·桓公十七年》“癸巳,葬 蔡桓侯 ” 汉 何休 注:“称侯者,亦夺臣子辞也。有贤弟而不能任用,反疾害之。”
(2).疾苦灾害。 清 唐甄 《潜书·格君》:“ 黄帝 治天下如治身,不使有疾害焉。”
词语解释:疾忌  拼音:jí jì
(1).妒忌。《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初, 宋贵人 生皇太子 庆 , 梁贵人 生 和帝 。后既无子,并疾忌之,数閒於帝,渐致疎嫌。”《南史·刘景素传》:“内外皆谓 景素 宜当神器,唯 废帝 所生 陈氏 亲戚疾忌之。”《隋书·刑法志》:“ 后主 性猜忍疾忌,威令不行,左右有忤意者,动至夷戮。”
(2).憎恨。《后汉书·冯绲传》:“父 焕 , 安帝 时为 幽州 刺史,疾忌姦恶,数致其罪。”
词语解释:疾径  拼音:jí jìng
犹捷径。《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可师 恃胜不设备,是日大雾,贼将 王弘立 引兵数万疾径奄至,纵击官军,官军不及成列,遂大败。” 胡三省 注:“疾径犹言捷径也。不由正路,直径而行,取其便疾。”
词语解释:疾妒  拼音:jí dù
妒忌。《史记·项羽本纪》:“今战能胜, 高 ( 赵高 )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或怀疾妒,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节 ( 曹节 )等宦官祐薄,品卑人贱,谗諂媚主,佞邪徼宠,放毒人物,疾妒忠良。”
词语解释:疾如雷电  拼音:jí rú léi diàn
迅疾如同雷电之速。比喻事发神速。例如:项羽用兵疾如雷电。——·荀悦《汉纪·高祖纪二》
词语解释:疾如旋踵  拼音:jí rú xuán zhǒng
疾速得犹如旋转一下脚跟的功夫,极言速度之快
词语解释:疾学  拼音:jí xué
努力学习。《吕氏春秋·劝学》:“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 桀 杀 关龙逢 而 紂 杀王子 比干 ……故君子疾学脩身端行以须其时也。”《世说新语·德行》“丞相见 长豫 輒喜,见 敬豫 輒嗔”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王恬 字 敬豫 , 导 次子也。少卓犖不羈,疾学尚武,不为 导 所重。”
词语解释:疾子  拼音:jí zǐ
犹逆子。《新唐书·阎知微传》:“朝廷以 知微 卖国,夷其族。 知微 不知,逃还。 武后 业已然,乃曰:‘恶臣疾子,赐百官甘心焉。’於是骨断臠分,非要职者不能得。”
词语解释:疾言倨色  拼音:jí yán jù sè
见“ 疾言遽色 ”。
词语解释:疾言遽色  拼音:jí yán jù sè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后汉书·刘宽传》:“典歷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宋史·吕公著传》:“ 公著 自少讲学,即以治心养性为本,平居无疾言遽色,於声利纷华,泊然无所好。” 清 方苞 《先母行略》:“吾母生而静正,诚意盎然,终身无疾言遽色。”亦作“ 疾言倨色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輒跪於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説自己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纔起身。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
词语解释:疾言  拼音:jí yán
(1).急遽地说话。《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 邢昺 疏:“疾,急也。”《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书》:“ 敬 行年五十有五,止一嗣子,才虽中人,颇能孝谨,非但不加责备,且未尝厉色疾言。”
(2).指轻率而不合理的话。《韩非子·说疑》:“人臣有五姦……去此五者,则譟诈之人不敢北面立谈,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説。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此圣王之所以牧臣下也。”
(3).急促的语音。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
词语解释:疾笑  拼音:jí xiào
犹狂笑。《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一幸得胜,疾笑嗌嗌。”
词语解释:疾笃  拼音:jí dǔ
病势沉重。《东观汉记·吴汉传》:“ 汉 疾篤,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不幸疾篤,死在旦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父母疾篤,医虽贱虽少,则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清史稿·裕宪亲王福全传》:“﹝上﹞巡塞外,闻 福全 疾篤,命诸皇子还京师。”
词语解释:疾毒  拼音:jí dú
憎恨毒害。《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李伯玉 兄弟﹞父为宗卿师,语言譎诡,殊非次第。尝疾毒诸家子,数犯法令。”
词语解释:疾梨  拼音:jí lí
亦作“疾犁”。 即蒺藜。古时作军用障碍物。《墨子·备城门》:“二步积石,石重千钧以上者,五百枚。毋百,以亢疾犂、壁,皆可善方。”《汉书·扬雄传上》:“及至获夷之徒,蹶松柏,掌疾棃。”《文选·扬雄〈羽猎赋〉》作“掌蒺藜”。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