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骭疡 拼音:gàn yáng
胫疮。《尔雅·释训》:“既微且尰:骭疡为微,肿足为尰。” 郭璞 注:“骭,脚脛;疡,疮。”《诗·小雅·巧言》“既微且尰” 毛 传:“骭疡为微。”词语解释:疮疡 拼音:chuāng yáng
痈疽疔疖等体表疾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遍体疮疡,肠中痛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生浴后,觉疮疡无苦。既醒,摸之,则痂厚结矣。”词语解释:金疡 拼音:jīn yáng
刀剑所致的疮伤。《周礼·天官·疡医》:“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郑玄 注:“金疡,刃创也。” 孙诒让 正义:“金疡刃创也者,《淮南子·説山训》 高 注云:金,刀剑之属……《释名·释疾病》云:创,戕也;戕毁体使伤也。此金疡即谓金刃之伤也。”词语解释:胃溃疡 拼音:wèi kuì yáng
胃黏膜发生溃烂的病。 张书绅 《正气歌》:“胃溃疡发作了,他用拳头顶住胃部。”词语解释:肿疡 拼音:zhǒng yáng
痈;毒疮。《周礼·天官·疡医》:“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郑玄 注:“肿疡,癕而上生创者。” 贾公彦 疏:“谓癕而有头未溃者。” 宋 王安石 《与沉道原书》之三:“肿疡虽未溃,度易治,不烦念恤。”词语解释:疬疡 拼音:lì yáng
亦称“ 癧疡风 ”。汗斑。由一种霉菌引起的皮肤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下·白花蛇》:“白癜癧疡斑点,酒浸,同蝎梢、防风末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下·硫黄》:“同附子、醋,擦癧疡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疬疡风》:“癧疡风从皮肤生,颈项胸腋无痒疼,紫白点点不开大,皮肤风邪热结成。” 词语解释:溃疡 拼音:kuì yáng
皮肤或黏膜的表皮坏死脱落后形成的缺损。《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贾公彦 疏:“溃疡,癕而含脓血,已溃破者。”如:小腿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词语解释:疕疡 拼音:bǐ yáng
泛指疮疡。《周礼·天官·医师》:“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郑玄 注:“疕,头疡,亦谓秃也。身伤曰疡。” 孙诒让 正义:“疕为头疮专名,他疡不得称疕,而疕得通称疡。”《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厉虽癕肿疕疡,上比於 春秋 ,未至於绞颈射股也。” 唐 柳宗元 《宋清传》:“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 清 求药,冀速已。”词语解释:寒疡 拼音:hán yáng
冻疮。 金 张从正 《儒门事亲·冻疮》:“ 戴人 女僮足有寒疡,俗云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