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首字词组
畿甸畿寰畿丞畿官畿服畿略畿辇畿皋
畿邑畿郡畿赤畿兵畿夏畿要畿驿 
畿县畿封畿畎畿伯畿劳畿解畿限 
畿内畿尉畿岳畿田畿疆畿邦畿辅 

词语解释:畿甸  拼音:jī diàn
(1).指京城地区。《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疎远邇,虽在万里之外, 岭 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輦轂之下。”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轩车若水流,宫闕似云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
(2).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鉦鼙震於閫宇,锋鏑流乎絳闕,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 刘良 注:“畿甸,近国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臣若坚壁,恐犯畿甸。”《清史稿·圣祖纪二》:“﹝ 康熙 三十一年二月﹞丁亥,上巡幸畿甸。”
词语解释:畿邑  拼音:jī yì
京城管辖的县。《新唐书·柳浑传》:“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 浑 独不贺,曰:‘此特 京兆 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 京兆 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
词语解释:畿县  拼音:jī xiàn
旧称京都近旁的县份。《新唐书·百官志四下》:“畿县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白孝德 与 邠寧 节度使 张藴琦 将兵屯畿县, 子仪 召之入城,京畿遂安。” 胡三省 注:“ 京兆 府管二十县, 万年 、 长安 为赤县,餘县皆为畿县。”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欲乞京畿,委 开封 知府及畿县知县,在外委逐路监司、州县长吏,博加求访。”
词语解释:畿内  拼音:jī nèi
(1).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 汉 郑玄 注:“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 汉 蔡邕 《独断》上:“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2).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旧唐书·高季辅传》:“今畿内数州,实惟邦本。”《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若过畿内,则国人大恐,诸道易摇。”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庙学隘,首增修……然后畿内之公侯, 秦 汉 之郡国,称其制矣。”
词语解释:畿寰  拼音:jī huán
犹畿县。 唐 黄滔 《寄同年崔学士》诗:“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毕使海涯能拔宅, 三秦 二十四畿寰。”
词语解释:畿郡  拼音:jī jùn
京城。 宋 陆游 《秋夜有感》诗:“前年补畿郡,入对瞻玉色。”
词语解释:畿封  拼音:jī fēng
(1).谓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詔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郑玄 注:“畿上有封,若今时界矣。” 贾公彦 疏:“谓王之国外四面五百里各置畿限,畿上皆为沟堑,其土在外而为封。” 孙诒让 正义:“《大司徒》注云:‘千里曰畿。封,起土界也。’”
(2).指京畿的疆界。《宋书·索虏传论》:“至于 晋 始,姦黠渐著,密邇畿封,窥候疆埸。”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诸葛览从军游》:“治兵耀武节,纵猎骇畿封。”
词语解释:畿尉  拼音:jī wèi
指畿县的县尉。《新唐书·李峤传》:“二十擢进士第,始调 安定 尉。举制策甲科,迁 长安 。时畿尉名文章者, 骆宾王 、 刘光业 , 嶠 最少,与等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评事为仙道……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房德 亦在打翻数内,一齐绳穿索缚,等至天明,解进 京兆 尹衙门。 王鉷 发下畿尉推问……这畿尉品级虽卑,却是个刑名官儿,凡捕到盗贼,俱属鞠讯。上司刑狱,悉委推勘。”
词语解释:畿丞  拼音:jī chéng
指畿县的县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评事为仙道,入京尉为人道,入畿丞为苦海道,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词语解释:畿赤  拼音:jī chì
唐 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 宋 因之。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臣伏见……御史遗补郎官之器,选於祕著校正畿赤簿尉。”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 真宗皇帝 思清天下之刑,命按 荆 湖 诸州狱,还,乃刺举畿赤,制权右、振纲目也。”《宋史·王安礼传》:“以翰林学士知 开封府 ……前滞讼不得其情,及具按而未论者几万人, 安礼 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繫皆空。”
词语解释:畿畎  拼音:jī quǎn
京城郊外的田地。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至於层山絶涧,还带畿畎,膏田沃野,亘望廡躔,信可以招往隐沦,栖集胜寄。”
词语解释:畿岳  拼音:jī yuè
指天下。岳,泛指五岳。 唐 王晙 《贺拜南郊表》:“伏以长至阳升,用书云物,元穹有事,祐福无穷,畿岳会同,卉木咸悦。”
词语解释:畿官  拼音:jī guān
京畿官员。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顷者,有司惩趋竞之流,塞儌倖之路;俾进士非科第者,不授校正;校正欠资考者,不署畿官。”
词语解释:畿兵  拼音:jī bīng
驻京都的士兵。 宋 王安石 《与马运判书》:“京师兵食宜窘,薪蒭百穀之价亦必踊,以谓宜料畿兵之駑怯者就食诸郡,可以舒漕挽之急。” 宋 沉遘 《漕舟》诗:“畿兵已十万,三垂戍更多。”
词语解释:畿伯  拼音:jī bó
古官名。《周书·萧圆肃传》:“ 保定 三年,除畿伯中大夫。五年,拜 咸阳郡 守。”《北史·赵文表传》:“累迁左金紫光禄大夫。 保安 五年,授畿伯下大夫。”《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畿伯下大夫 长安 来和 尝谓 坚 曰:‘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 胡三省 注:“畿伯, 周 置,属大司徒。 杜佑 曰:‘ 周 地官之属,每方畿伯,中大夫也;每县小畿伯,则下大夫。’”
词语解释:畿田  拼音:jī tián
畿内千里之地。《国语·楚语上》:“ 齐桓 、 晋文 ,皆非嗣也……近臣諫,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誥也。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而至於有畿田,以属诸侯,至於今为令君。” 韦昭 注:“方千里曰畿。”
词语解释:畿服  拼音:jī fú
(1).指天下。《后汉书·董卓传论》:“ 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 李贤 注:“畿,谓王畿也。服,九服也。”
(2).指京师附近地区。《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 华 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翫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畿服,谓邦畿千里之内。”《宋书·索虏传》:“顷诛讨 蛮 髦,事止畿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邕州 蔡大夫 京 ﹞后以进士举上第,寻又学究登科,而作尉畿服。”
词语解释:畿夏  拼音:jī xià
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后汉书·朱浮传》:“旧事,策试博士,必广求详选,爰自畿夏,延及四方。” 李贤 注:“畿,王畿;夏,华夏也。”
词语解释:畿劳  拼音:jī láo
古代一种迎宾之礼。谓诸侯入朝,天子派人到王城郊外慰劳。《周礼·秋官·小行人》“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 清 孙诒让 正义:“诸侯来至距王城五百里之畿,则小行人为使往劳之也。其礼以覲礼约之,当亦皮弁用璧如郊劳之礼。据《大行人》云:‘上公三劳,侯伯再劳,子男一劳。’则畿劳之礼,盖惟上公有之。”
词语解释:畿疆  拼音:jī jiāng
(1).指王畿和九畿的疆界。《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郑玄 注:“千里曰畿。疆犹界也。” 贾公彦 疏:“王畿内千里,中置王城,面有五百里。其邦国都鄙亦皆有畿界也。”《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建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 郑玄 注:“畿,九畿。” 贾公彦 疏:“谓九畿畿上皆有疆界,封树以为阻固也。” 宋 周邦彦 《汴都赋》:“司徒制其畿疆,职方辨其土地,前千官而会朝,后百族而为市。”
(2).指国都附近的疆土。 清 陶澂 《当新安吏》诗:“蛾贼 关 西来,纵横入畿疆。”《花月痕》第四回:“ 山 右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
词语解释:畿略  拼音:jī lüè
疆域。 汉 班固 《窦车骑北征颂》:“文武炳其并隆,威德兼而两信,清乾钧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顺。”
词语解释:畿要  拼音:jī yào
(1).京畿要冲。 南朝 梁 沉约 《大赦诏》:“凡与 崔惠景 协契同谋,首为奸逆……悉皆盪涤,一无所问;凡诸反侧,咸与维新,并加宣慰,还復民伍。国信之明,皎如日月,榜勒畿要,咸使闻知。”
(2).指靠近京畿的要地。《梁书·元帝纪》:“贼臣 侯景 , 匈奴 叛臣,鸣鏑餘噍。 悬瓠 空城,本非国寳, 寿春 畿要,赏不踰月……敢兴逆乱,梗我王畿。”
词语解释:畿解  拼音:jī jiě
谓在畿县参加解试(乡试)。 明 杨慎 《孝友后华李子玉诔》:“后应贡,有劝令就选学官,又谓且留止试京闈。 子玉 曰:‘吾非薄冷官不为,亦非舍畿解不取。垂白在堂,一弟繫官于远,谁与就无方之养?’”
词语解释:畿邦  拼音:jī bāng
京城附近的地区。 唐 元稹 《吉旼京兆府渭南县令制》:“畿邦之宰,任得其人,盖有以乂我黎庶,足以张吾京师也。”
词语解释:畿辇  拼音:jī niǎn
京城地区。辇,天子的车,借指京城。 南朝 陈 沉炯 《陈情表》:“臣之屡披丹款,频冒宸鉴,非欲苟违朝廷,远离畿輦。”
词语解释:畿驿  拼音:jī yì
京都近郊的驿站。《新唐书·李渤传》:“﹝ 渤 ﹞又言:‘道路茀不治,驛马多死。’ 宪宗 得奏咨骇,即詔出飞龙马数百给畿驛。”
词语解释:畿限  拼音:jī xiàn
王畿的界限。《周礼·地官·封人》“为畿封而树之” 唐 贾公彦 疏:“谓王之国外四面五百里各置畿限,畿上皆为沟堑,其土在外而为封,又树木而为阻固。”
词语解释:畿辅  拼音:jī fǔ
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南齐书·王融传》:“若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 汉 家轨仪,重临畿辅,司隶传节,復入 关 河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辅,借应奉之名,肆诛剥之虐。”《明史·英宗前纪》:“﹝ 正统 元年正月﹞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
词语解释:畿皋  拼音:jī gāo
京城附近的地区。代指京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李合肥 ﹞自近年坐镇畿皋,毗倚愈专。时艰愈棘,中外臣庶瞻仰愈切,而责备亦復愈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