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淹留借留容留攀留传留若留阻留顿留
迟留宿留驻留频留系留行留殢留足律即留
相留强留王留句留余留扳留截留辍留
去留封留拘留逗留奄留扶留鸺留蜕留
滞留黄栗留遗留邀留石留招留贮留匿留
久留挽留勾留即留止留笑留厮留逢留
小留苛留款留羁留驹留婆留逋留霸留
须留遮留居留存留占留保留质留革留
自留停留弥留马留恋留丐留费留鸡犬不留
栗留稽留延留疑留缓留际留贻留辟谷封留

词语解释:淹留  拼音:yān liú
(1).羁留;逗留。《楚辞·离骚》:“时繽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宋 贺铸 《浪淘沙》词之四:“为问木兰舟,何处淹留?” 明 张居正 《答中元高相公书》:“计来岁春夏间,乃得乞归,拟过梓里,当作一日淹留。” 清 孙枝蔚 《无言病起见遇》诗之一:“莫更还人拜,淹留且考槃。”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章:“经过了令人难忍的淹留,这不死的骷髅才算死绝。”
(2).隐退;屈居下位。《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外生》:“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宋 晁端礼 《满庭芳》词之二:“况圣时、争教 贾傅 淹留?” 金 高士谈 《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
(3).挽留,留住。 唐 杜甫 《宾至》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谁受你那小覷我的官职!谁吃你那淹留咱的茶饭!”《水浒传》第八十回:“ 宋江 道:‘某等淹留大贵人在此,并无异心。’”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而余又因以知 蜀 中之胜能淹留两贤,其风土必有可乐者。”
(4).犹相聚。 唐 赵嘏 《自遣》诗:“久客转諳时态薄,多情只共酒淹留。”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有客诣 瓌 …… 瓌 出,与客淹留。” 宋 司马光 《沉阴欲雪与同列会饮南斋》诗:“淹留勿轻散,待取雪花飞。” 清 孙枝蔚 《家涵中宅与张虞山赵天醉连床》诗:“相见吾宗慰寂寥,淹留永昼及清宵。”
(5).犹缠绵,羁绊。《全元散曲·新水令·思情》套曲:“鬼病淹留,白髮相如岂耐愁。” 明 文徵明 《风入松》词:“近来无奈病淹留,十日废梳头。”《红楼梦》第五三回:“又有疾病淹留,要来竟不能来。”
(6).犹留存。 元 沙正卿 《斗鹌鹑·闺情》套曲:“浑身上四肢沉困,迅指间一命淹留。” 清 吴拱宸 《离虎丘》诗:“万里风霜十八秋,姓名无地不淹留。”
(7).迟缓。《魏书·郭祚传》:“虽决断淹留,号为烦缓,然士女怀其德泽,于今思之。”
(8).谓虚度光阴。 宋 欧阳修 《哭圣俞》诗:“欢犹可彊闲屡偷,不觉岁月成淹留。” 金 刘铎 《渑池驿舍》诗:“淹留岁月头如雪,汩没风尘眼更花。”
词语解释:迟留  拼音:chí liú
停留;逗留。 汉 王充 《论衡·状留》:“贤儒迟留,皆有状故。” 唐 韩愈 《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宋 沉遘 《过冀州闻介甫送虏使当相遇继得移文又以诗见寄次韵和答》:“闻报故人当遅留,便临近舘为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僕终疑其伪,阴与主人谋,迟留不进,相失,遂杳。”
词语解释:相留  拼音:xiāng liú
挽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两人见是真仙来度他,不好相留。”《红楼梦》第九一回:“吓的 寳玉 站起身来,往外忙走, 黛玉 也不敢相留。”
词语解释:去留  拼音:qù liú
(1).离去或留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咨其去留。”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判官》诗:“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二:“ 高大成 并不关心她们的去留。”
(2).指离去者或留下者。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春风满路,堤边杨柳,难繫去留情。”
(3).取舍。 晋 陆机 《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本朝进士……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清 吴敏树 《〈归震川文别钞〉序》:“盖余心之所私喜者,而非以是为去留也。”
(4).犹成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 相 张 君……天下之事皆决於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 张 君,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5).犹生死。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復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南史·隐逸传上·顾欢》:“达生任去留,善死均日夜。”
词语解释:滞留  拼音:zhì liú
(1).停滞;停留。《荀子·王制》:“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抵雁翅浦》诗:“此行十日苦滞留,我亦芦丛厌鸣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绿雪堂集》:“《岭南杂誌》云:信美非吾土,胡为久滞留。”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第三节:“冬天没有什么事,又为了新婚,得准许在家稍微滞留一下的,有时整天的留在家里劈粗的树干。”
(2).谓有才德的人长久不得官职或不得升迁。 宋 司马光 《荐范祖禹状》:“由臣顽固,编集此书,久而不成,致 祖禹 淹回沉沦,不得早闻达於朝廷,而 祖禹 安恬静默,如可以终身下位,曾无滞留之念。”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 钱 虽少年荣进,晚即滞留。”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元祐 初,用 治平 故事,命大臣荐士试馆职,多一时名士,在馆率论资考次迁,未有越次进用者,皆有滞留之叹。”
词语解释:久留  拼音:jiǔ liú
(1).长期淹留;长久逗留。《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曰:‘将戮力而攻 秦 ,久留不行。’”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岂復慰老夫,惘然难久留。”《法苑珠林》卷十:“人鬼殊道,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
(2).长期存在。 金 元好问 《吊岳家千里驹》诗:“灵椿丹桂偶相值,蕙草清霜寧久留。”
词语解释:小留  拼音:xiǎo liú
(1).暂时挽留。 晋 山涛 《启事》:“祭酒 庾纯 ,强正有学,亦堪取选。国学初建, 王 荀 已亡, 纯 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
(2).暂时留止。 唐 杜甫 《彭衙行》诗:“小留 同家洼 ,欲出 芦子关 。”
词语解释:须留  拼音:xū liú
停留;留待。《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復须留。” 李贤 注:“《东观记》‘须留’作‘宿留’。” 唐 杜甫 《留花门》诗:“ 花门 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词语解释:自留  拼音:zì liú
自己留着。例如:自留备耕。
词语解释:栗留  拼音:lì liú
“ 黄栗留 ”的省称,即黄莺。 金路铎 《高唐刘氏驻春园》诗:“醉乡天地白日永,鶗鴂栗留皆好音。” 清 查学 《女冠子·春恨》词:“栗留啼也,唤起多少情绪。”
词语解释:借留  拼音:jiè liú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乔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乔弁 前假竹符,俾临 巴郡 。一心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传》:“﹝ 咸平 ﹞三年,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餘诣闕贡马,乞借留 承矩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陈鎰 ﹞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参见“ 借寇 ”。
词语解释:借寇  拼音:jiè kòu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巵。”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词语解释:宿留  拼音:sù liú
(1).停留;等待。《史记·孝武本纪》:“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閒使求僊人以千数。” 司马贞 索隐:“宿留,迟待之意,若依字读,则言宿而留,亦是有所待,并通也。”《后汉书·韦义传》:“今岁垂尽,当选御史,意在相荐,子其宿留乎?” 李贤 注:“宿留,待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故 啟 宿留於 江陵 ,久之方行。”
(2).谓存之于心。《汉书·李寻传》:“唯弃须臾之间,宿留瞽言,考之文理,稽之《五经》,揆之圣意,以参天心。” 王先谦 补注:“此宿留,亦谓存其言於心,以待后时之参验也。”
(3).谓使宿卫、滞留。《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逊 书与 琮 曰:‘卿不师 日磾 ,而宿留 阿寄 ,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
词语解释:强留  拼音:qiǎng liú
执意挽留
歇后语
词语解释:封留  拼音:fēng liú
原指 汉高祖 封 张良 为 留侯 事。《史记·留侯世家》:“ 汉 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 未尝有战鬬功, 高帝 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子房 功也。自择 齐 三万户。’ 良 曰:‘始臣起 下邳 ,与上会 留 ,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 留 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 张良 为 留侯 ,与 萧何 等俱封。”后因以“封留”喻功成身退。 元 耶律楚材 《过燕京和陈秀玉韵》:“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 留 。”
词语解释:黄栗留  拼音:huáng lì liú
亦作“黄鸝留”。 即黄鹂。《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三国 吴 陆玑 疏:“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当葚熟时,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应是应节趋时之鸟。” 宋 王安石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黄鹂》:“古诗云:‘黄栗留鸣桑椹美。’黄鸝既鸣,则桑椹垂熟,正合京师节候。”参见“ 黄鸝 ”。
词语解释:黄鹂  拼音:huáng lí
鸟名。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被饲养作笼禽。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鸧鹒或黄莺。 南朝 梁 何逊 《石头答庾郎丹》诗:“黄鸝隐叶飞,蛺蝶縈空戏。” 唐 杜甫 《绝句》之二:“两箇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四月天,黄鹂低鸣。”
词语解释:挽留  拼音:wǎn liú
使将要离去者留下。 宋 苏轼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作亭岭上名曰过溪》诗:“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 元 宋旡 《鲸背吟·抛矴》:“千斤铁矴繫船头,万丈滩中得挽留。”《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 丁玲 《小火轮上》:“一难过,就是平日很活泼的孩子,也无力地懒于再说挽留的话了。”
使将要离去的人留下来。《明史·蔡清传》:“王欲诬以詆毁詔旨, 清 遂乞休。王佯輓留,且许以女妻其子,竟力辞去。”
词语解释:苛留  拼音:kē liú
极力挽留。 宋 范成大 《爱雪歌》:“十步出门九步坐,儿女遮説相苛留。”
盘问扣留。《汉书·成帝纪》:“秋, 关 东大水,流民欲入 函谷 、 天井 、 壶口 、 五阮 关者,勿苛留。”《汉书·王莽传中》:“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周礼·秋官·环人》“门关无几”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门关不得苛留环人也。”
词语解释:遮留  拼音:zhē liú
拦阻挽留。《北史·唐永传》:“行臺 萧宝夤 表 永 为 南幽州 刺史,夷人送故者,莫不垂泪,当路遮留,随数日,始得出境。” 唐 王建 《长安早春》诗:“每度暗来还暗去,今年须遣蝶遮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酒数行,欲辞去。生掉臂遮留,下管钥。”
词语解释:停留  拼音:tíng liú
谓不继续前进或移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望君之容,必是贤者,是以停留,依凭左右。” 唐 杜甫 《锦树行》:“霜凋碧树作锦树,万壑东逝无停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丁谓 惭愧,连夜偷行过去,不敢停留。” 巴金 《春》八:“他并不去深问这个,因为他的思想停留在别的事情上面。”
词语解释:稽留  拼音:jī liú
(1).延迟;停留。《墨子·号令》:“传言者十步一人,稽留言及乏传者断。”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稽留谓不以时上闻。”《史记·龟策列传》:“还徧九州,未尝愧辱,无所稽留。”《周书·武帝纪上》:“以时嫁娶,务从节俭,勿为财币稽留。”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事有稽留则奈何?”
(2). 周 代狱名。《太平御览》卷六四三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动止, 周 曰稽留, 三代 之异名也。又狴犴者,亦狱别名。”
词语解释:容留  拼音:róng liú
容纳;收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如有前项奸棍,许即首报,以凭拿究。倘寺观旅店容留,乡地知而不举,查出一体治罪,不贷。”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漏厄本末》:“通都大邑,往来客商,责成铺店,如有容留食烟之人,照窝藏匪类治罪。”
词语解释:驻留  拼音:zhù liú
停留。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陛下因行田野,见稼穡,经览河山,逍遥驻留,弭节周旋。” 唐 方干 《东溪言事寄于丹》诗:“日月昼夜转,年光难驻留。” 宋 范仲淹 《与仲仪待制书》:“贤姪自 陕 来,速於拜覲,不敢驻留。”
词语解释:王留  拼音:wáng liú
元 明 杂剧中泛用的人物名称,犹“张三”、“李四”,一般属于插科打诨角色。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是村。”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看王留撇会科,听沙三嘲会歌。” 明 沉自徵 《簪花髻》:“引得那王留儿足力力紧地随,逗得那胖姑儿气吁吁声喘息。” 清 毛奇龄 《西河诗话》卷六:“ 明 玉熙宫 承应有御前王留子杂剧。王留,见 元 曲,是善撒科,所云打牙諢匹者。或曰, 天启 六年有鐘鼓司僉书 王朝进 绰号 王瘤子 ,善抹脸詼谐,如旧时优伶然。尝在御前打匹 魏 监,以为笑乐。 留子 即 瘤子 。”
词语解释:拘留  拼音:jū liú
(1).扣留;拘禁。《汉书·匈奴传赞》:“ 匈奴 人民每来降 汉 ,单于亦輒拘留 汉 使以相报復。”《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 周文 密有拘留之意,谓 华原 曰:‘若能屈驥足於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使者去而不回,復遣人往,皆被拘留。” 清 李渔 《意中缘·求援》:“我被他拘留在此,不能脱身。” 朱德 《三明新市》诗:“ 上饶 集中营,拘留尽羣英。”
(2).公安机关对需要受侦察的人依法暂时扣押。
(3).将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一般不超过15天。
词语解释:遗留  拼音:yí liú
(1).谓以前的事物或现象继续存在;留传下来。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旧史遗文,略不尽举” 唐 孔颖达 疏:“旧史已没,策书遗留,故曰遗文。”《西游记》第三十回:“我父王不是马挣力战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遗留的社稷。” 骆宾基 《生与死》:“突然他发现身边汽车轮所遗留的轨迹,他迅速地爬起来。”
(2).犹遗嘱。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俺嫂嫂连梦交杂,水米不下,将亡化,只等孔目来家,有几句遗留话。”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我上天远入地近也,有几句遗留,听我説与你。”参见“ 遗嘱 ”。
词语解释:遗嘱  拼音:yí zhǔ
(1).谓人在生前或临终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各事应如何处理。《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 汉帝 忽是患疾,颇有不安,似当不免,乃遗嘱其太子。” 宋 洪迈 《夷坚志补·张客浮沤》:“ 李 归紿厥妻曰:‘使主病,死於村庙中,临终遗嘱,教你嫁我。’” 秦牧 《长河浪花集·深情注视壁上人……》:“五十年代初, 美国 女作家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在 英国 病逝,遗嘱把骨灰交给 朱总司令 处理。”
(2).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身后各事的话或字据。《八琼室金石补正·唐慈润寺灵琛灰身塔铭》:“又原存遗嘱,依经□林。”《朱子语类》卷一三○:“ 刘 不畏曰:‘君命死即死,自死奚为?’写遗嘱之类讫,曰:‘今死无难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佛典属》:“病革时,呼子孙环列榻前,众以为有遗嘱。” 巴金 《秋》四五:“爹不愿意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地分散,他的遗嘱上就说得明白,无论怎样不可以卖掉房子。”
词语解释:勾留  拼音:gōu liú
(1).逗留;停留。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 杭州 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清 汪士通 《醉花阴》词:“蘼芜緑偏 江 南路,燕语鶯啼处。随地得勾留,临水登山,直向 瓜洲渡 。” 杨朔 《赤道雪》:“最近我在 东非 勾留了一阵,着实领略了一番 坦噶尼喀 的奇风异景。”
(2).挽留;耽搁。 唐 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雪晴山水勾留客,风暖旌旗计会春。” 柔石 《别》:“‘我去了。’‘你不是说还有话么?’妻又下意识的想勾留他一下说。‘是呀,最后的一个约还没有订好。’” 茅盾 《动摇》:“ 陆慕游 并不荒唐到忘记了欢送特派员,乃是他被一件更重要的事勾留了身,抽不出空儿来。”
(3).因钩挂而留下。 清 袁枚 《新齐谐·烧狼筋》:“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揭视之,釵挂其上,盖女公子走过时为帘所勾留耳。”
词语解释:款留  拼音:kuǎn liú
谓殷勤留客。 唐 唐彦谦 《索虾》诗:“于时同相访,数日承款留。”《宋史·宋汝为传》:“ 杨企道 者遇之溪上, 企道 曰:‘必奇士也。’款留之。”《红楼梦》第二一回:“外面打扫净室,款留两位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
词语解释:居留  拼音:jū liú
继续呆在某地。例如:在居留乡下期间。
词语解释:弥留  拼音:mí liú
(1).亦作“ 弥流 ”。久病不愈。《书·顾命》:“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 蔡沉 集传:“病日至,既弥甚而留连。”《隶释·汉博陵太守孔彪碑》:“而疾弥流,乃殞乃□。”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比年疴恙弥留,光阴视息。桑榆已逼,蒲柳方衰,不无秋气之悲,实有途穷之恨。”
(2).多指病重濒死。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景命不永,大渐弥留。”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肃宗 弥留,众皆迭侍。”《明史·王之寀传》:“乃先帝一生遭逢多难,弥留之际,饮恨以崩。” 茅盾 《三人行》:“母亲弥留的一刹那,像电影似的在他的回忆中展开来了。”
(3).停留。《宋书·蔡兴宗传》:“车驾屡幸贵第,酣醉弥留。” 屈武 《中非人民心连心》:“特别是 非洲 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坚强意志,同 中国 人民友好团结的强烈愿望,却将长久的弥留在我们每人个的记忆之中。”
词语解释:延留  拼音:yán liú
(1).留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张华 ﹞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上赐以袭衣、冠带、被褥等物,令閤门宴犒讫,就馆,延留数月遣回。”
(2).延续;拖延不走。 茅盾 《暴风雨》:“昨晚延留到今晨的密雨,趁着晓风,打扑人脸越发有劲。” 杨沫 《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十一月下旬我正准备走了,孩子忽然生起病来,我焦灼,可是隐隐地又有些欢喜--这样仿佛给自己的延留找到了借口。”
词语解释:攀留  拼音:pān liú
(1).攀辕恳留。表示对去职官吏的眷恋。 宋 叶适 《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满秩,攀留空一城。”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去县日,民攀留者遮道,至截鐙去。” 清 刘大櫆 《张复斋传》:“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参见“ 攀辕卧辙 ”。
(2).泛指挽留。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王程靡及,不获攀留信宿以罄愿言,犹为耿耿耳。”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花岗之役》:“出 霸罗 ,诸同志攀留二日。”
词语解释:攀辕卧辙  拼音:pān yuán wò zhé
《后汉书·侯霸传》:“ 更始 元年,遣使徵 霸 ,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愿乞 侯君 復留朞年。’”又《第五伦传》:“ 永平 五年,坐法徵,老小攀车叩马,嗁呼相随。”又《循吏传·孟尝》:“以病自上,被徵当还,吏民攀车请之。 尝 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后以“攀辕卧辙”为挽留或眷恋良吏的典故。 宋 赵彦端 《念奴娇·建安饯交代沉公雅》词:“结綵成门,攀辕卧辙,何计留连得!”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仕进》:“饯去任,当攀辕卧辙。”亦作“ 攀车卧辙 ”。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亦省作“ 攀辕 ”、“ 攀轮 ”。 唐 岑参 《送王录事归华阴》诗:“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 江万里 去国,都民送之郭外者以千计,攀辕不忍捨去。” 王闿运 《哀江南赋》:“阳沉掩幕,雨泣攀轮。”
词语解释:频留  拼音:pín liú
一再逗留。 唐 黄滔 《旅怀》诗:“东 越 云山却思隐,西 秦 霜霰苦频留。”
词语解释:句留  拼音:jù liú
逗留;停留。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上元县 ﹞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句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铁桥石柱我未到, 黄湾 胥口 先句留。”
词语解释:逗留  拼音:dòu liú
见“ 逗遛 ”。
词语解释:逗遛  拼音:dòu liú
亦作“ 逗留 ”。
(1).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汉书·匈奴传上》:“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 祁连 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律语也,谓军行顿止,稽留不进也。’”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金史·蒙古纲传》:“凡行赏必求形迹,过为逗遛,甚未可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以连日逗留,急欲赶渡,食不下咽,强啖麻饼两枚。” 叶圣陶 《倪焕之》二:“父亲看着文稿上浓朱的夹圈,笑意逗留在嘴角边。”
(2).延误,耽误。 唐 李德裕 《代彦佐与泽潞三军书》:“ 卢从史 首鼠两端,贪狠成性,包隐奸慝,逗留兵机。”《元典章·户部五·家财》:“各处官司,循情不行,详认事体,以是为非,逗遛到今,不与从公归结。”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况有箇爱儿慈母从旁唧啾,又没箇逆夫愚妇于中逗遛,怎见得众冰人撮不的 巫山 就?”
(3).间歇,停顿。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八:“寄语食肉汉,食时无逗遛。”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乐府或时无韵,是犹《周颂》诸篇,不应常节,盖其逗留曲折,非韵所持,固诗之特异也。”
词语解释:邀留  拼音:yāo liú
(1).谓拦阻留住。 宋 陈造 《芜湖感旧》诗:“酒杯惯邀留,妓围供燕喜。”《宋史·杜衍传》:“徙 衍 权知 凤翔府 。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
(2).谓劫持拘留。《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 金 人自 靖康 以来,称兵南下,荡覆我京都,邀留我二圣。”
词语解释:即留  拼音:jí liú
见“ 即溜 ”。
词语解释:即溜  拼音:jí liū
亦作“ 即留 ”。 机灵;精细。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逞末浪不即留,只管里卖风流。”《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一夜我眼也不曾合,他怎么拿得这样即溜。”《水浒后传》第二二回:“在此留宿却不妨,晚间只要自己即溜些。”
词语解释:羁留  拼音:jī liú
(1).羁旅淹留。 唐 李商隐 《摇落》诗:“摇落伤年日,羈留念远心。” 清 黄景仁 《鹦鹉洲》诗:“继復愧 正平 ,随地成羈留。依人而嫚駡,若与性命仇。”
(2).扣留;拘禁。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愿断三人头,竿之藳街,然后羈留虏使,责以无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县令﹞以此被参揭免官,罚赎羈留而死。” 郑振铎 《桂公塘》:“羁留住了他这人,其他都不足畏了。”
词语解释:存留  拼音:cún liú
(1).保留;保存;留下。 宋 朱熹 《答梁文叔》:“教人如此发愤勇猛向前,日用之间,不得存留一毫人欲之私在这里。” 明 李东阳 《求退录》:“昨者恳乞退休,事同一体, 健 迁 皆荷圣恩,获蒙俞允,而臣独被存留。” 鲁迅 《书信集·致叶紫》:“那集子里,有几篇到现在也还可存留。”
(2). 清 代地方政府所征税粮中,留下供本地开支的部分。《清史稿·食货志二》:“ 清 初定制,凡遇灾蠲,起运存留均减,存留不足,即减起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徵收起解存留,俱有定数。”
(3).泛指商家积存的货、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从今日起,就把店里的事,即交付与你,一切买卖、赊欠、存留,都是你自己主张。”
词语解释:马留  拼音:mǎ liú
(1).同“ 马流 ”。《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又有 西屠夷 盖 援 还留不去者,才十户, 隋 末孳衍至三百,皆姓 马 。俗以其寓,故号‘马留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马伏波 有餘兵十家不返,居 寿洽县 ,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 马留 。衣食与华同。” 清 惠士奇 《送陈秋田先生之官长宁》诗:“邑里时逢乌蜑户,居民半是 马留 人。”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马,氏也, 援 ( 马援 )之溃卒为 马留 ( 隋 唐 时称 马留 ,今曰 马来由 )。其种族又因姓氏起云。”
(2).猴子。《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下》《桐江诗话》:“ 吕惠卿 察访 京东 , 吕 天资清瘦,语话之际,喜以双手指画,社人目之曰‘説法马留’,又凑为七字曰‘説法马留为察访’。”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参见“ 马流 ”。
词语解释:马流  拼音:mǎ liú
(1).古民族名。相传为 汉 马援 南征所率将士的后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昔 马文渊 积石为塘,达于 象浦 ,建金标为南极之界。 俞益期 牋曰:‘ 马文渊 立两铜柱于 林邑 岸北,有遗兵十餘家不返,居 寿泠 岸南而对铜柱,悉姓 马 ,自婚姻。今有二百户, 交州 以其流寓,号曰 马流 。’” 清 赵翼 《横州大滩谒伏波将军庙》诗:“蛮方铜柱界, 汉 户 马流 人。”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凡百 马流 种,各各设重译。”
(2).猴子。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西游记》第十五回:“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3).游手好闲的人;二流子。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今俗谓不务本业而飘荡者曰马流。”
词语解释:疑留  拼音:yí liú
迟疑耽搁。《后汉书·宦者传序》:“ 竇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断,至於殄败。”《晋书·应詹甘卓等传论》:“ 甘卓 伐暴寧乱,庸绩克宣……既而人挠其谋,天夺其鉴,疑留不断,自取诛夷。”
词语解释:传留  拼音:chuán liú
留传,存留。 明 高明 《琵琶记·祝发买葬》:“这是孝妇的头髮,剪来断送公婆的,我留在家中,不惟传留做个话名,后日 蔡伯喈 回来,将与他看,也使他惶愧。”
词语解释:系留  拼音:jì liú
犹拘留。《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奏请,令 长安 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繫留人。”
词语解释:余留  拼音:yú liú
残存,遗留。 茅盾 《水藻行》二:“可是他这样做,并不为了那余留下的羊骚气--他倒是喜欢那淡薄的羊骚气的,而是为了那种阴湿泥地上常有的腐浊的霉气。”
词语解释:奄留  拼音:yǎn liú
淹留。停留,久留。《汉书·礼乐志》:“神奄留,临须摇。” 颜师古 注:“奄读曰淹。”
词语解释:石留  拼音:shí liú
(1).见“ 石溜 ”。
(2).见“ 石榴 ”。
(3).乐府鼓吹曲, 汉 短箫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汉 鼓吹鐃歌……十八曰《石留》。”
词语解释:石溜  拼音:shí liū
(1).亦作“ 石留 ”。指贫瘠多石之地。《战国策·韩策一》:“ 成皋 ,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结也。”
(2).亦作“ 石霤 ”。岩石间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 唐 王维 《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宋 苏辙 《万杉寺》诗:“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遶寺开。”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泛月》:“试听殿铃隐隐,石溜潺潺,总把游情逗。” 闻一多 《祈祷》诗:“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 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 黄河 又流着和谐?”
词语解释:石榴  拼音:shí liú
亦作“ 石留 ”。 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 鄴下 ,亦当非彼所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 中 东州 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詔 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絶於 洛中 。” 宋 苏舜钦 《夏意》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清 陈维崧 《浣溪沙·咏桔》词:“髣髴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粧,石榴裂齿也寻常。”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词语解释:止留  拼音:zhǐ liú
停留。《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止留戊己校尉城,遣人与 匈奴 南将军相闻。”
词语解释:驹留  拼音:jū liú
谓时光停留。 清 湘灵子 《轩亭冤·惊梦》:“岁月驹留,家乡蜷伏,难消万种闲愁。”
词语解释:占留  拼音:zhàn liú
留下据为己有。《宋史·食货志下一》:“ 乾德 三年,始詔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闕下,毋或占留。”
词语解释:恋留  拼音:liàn liú
留恋。《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赫大卿 ﹞遇着花街柳巷,舞榭歌臺,便恋留不捨,就当做家里一般。”
词语解释:缓留  拼音:huǎn liú
缓慢迟钝。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利剑长戟,手足健疾者胜,顿刀短矛,手足缓留者负。”
词语解释:若留  拼音:ruò liú
见“ 若榴 ”。
词语解释:若榴  拼音:ruò liú
亦作“ 若留 ”。 即石榴。 汉 张衡 《南都赋》:“梬枣若留, 穰 橙 邓 橘。”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灵囿繁若榴,茂林列芳梨。”《新唐书·西域传下·波斯》:“地寒,有五穀、蒲陶、若榴,冬窟室。”
词语解释:行留  拼音:xíng liú
(1).行军时滞留不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博望侯 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2).指军队的调遣和留驻。《新唐书·房玄龄传》:“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词语解释:扳留  拼音:bān liú
犹挽留。 明 归有光 《吴山图记》:“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於其民。”《西游记》第八七回:“一日筵,二日宴;今日酬,明日谢;扳留将有半月。”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你归心既动,奴家不好苦苦扳留。”
词语解释:扶留  拼音:fú liú
植物名。藤属。叶可用与槟榔并食。实如桑椹而长,名蒟,可为酱。《文选·左思〈吴都赋〉》:“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刘逵 注:“扶留,藤也,缘木而生,味辛,可食檳榔者,断破之,长寸许,以合石賁灰,与檳榔并咀之,口中赤如血。 始兴 以南皆有之。”
词语解释:招留  拼音:zhāo liú
(1).接待收留。《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拒约奇谈》:“无论至亲好友,一概不肯招留,只怕连累也要遭了火灾。” 萧红 《生死场》八:“你快叫她走,她不是我家的孩子,你的崽子我不招留。”
(2).养育得住,不夭折。《快心编初集》第六回:“ 李绩 自料生了几个孩儿,俱不能招留长大,眼见得命中无子。”
词语解释:笑留  拼音:xiào liú
犹笑纳。《水浒传》第二回:“三个头领再三拜覆:特地使小校进些薄礼,酬谢大郎不杀之恩,不要推却,望乞笑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也知吾丈不希罕此些微之物,只是尊嫂面上,略表芹意,望吾丈鉴其诚心,乞赐笑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多谢县君送柑,客中无可奉答,小小生活二端,伏祈笑留。”
词语解释:婆留  拼音:pó liú
(1). 五代 吴越王 钱鏐 小名。 鏐 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 清 钱谦益 《读建阳黄帅先〈小桃源记〉戏题短歌》:“ 彭籛 之后 武夷 君,我是 婆留 最小孙。” 清 孙贻武 《吴越王》诗:“凤舞龙飞地脉优,挺生人杰説 婆留 。”参阅《吴越备史》
(2).借指 吴越 之地。 清 金农 《晋阳遇同乡李叟》诗之一:“ 婆留 乡语听来熟,恍在春风衣锦城。”
词语解释:保留  拼音:bǎo liú
(1).保举留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沉琨 初直军机,由中书选 佛山 同知,以忧归,服闋。 阿文成 、 王文端 二公,交章保留,仍在军机行走。”
(2).谓担保挽留。《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衙门里有两个没良心的差人,就把你也密报了,説老爷待你甚好,你一定在内为头要保留。”
(3).保存不变。 曹禺 《雷雨》第二幕:“甚至于你为生 萍儿 ,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三章:“在 阿毛 自己看来,或是在什么人眼中看来,她都太够柔顺了。然而在家庭的空气中,总还保留着一种隔阂,如同在平地上的一道很深的沟。”
(4).留下,不拿出来或不表现出来。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一章:“ 焦振茂 说:‘他心里边就没有想着一点儿个人的事儿,什么苦,吃什么,什么难,干什么,浑身上下没保留,全部交公啦!’” 袁鹰 《悲欢·故人入我梦》:“你呀,到处都无保留地,也不加修饰地显露出你那颗真诚坦荡的拳拳赤子之心。”
词语解释:丐留  拼音:gài liú
请求留任。《宋史·高登传》:“满秩,士民丐留,不获。”
词语解释:际留  拼音:jì liú
委积滞留。《元典章·刑部八·替闲官员犯赃》:“ 古田县 贴书 王日进 等,各状指前 永福县 主簿 兀该 因为催督际留米粮,要讫 王日进 中统钞二定。” 元 俞琰 《席上腐谈》:“ 吴 人指积薪曰柴积。积音际,即《周礼·天官》委积之积。 郑氏 云:‘委积,谓牢米薪芻。’《释文》云:‘积,子赐反,今讹为际,以委积停留曰际留。’”
词语解释:阻留  拼音:zǔ liú
(1).受阻而留下。 巴金 《灭亡》第八章:“到了婶母家,没有见着她,我很觉扫兴,以为她被雨阻留在学校中了。”
(2).指劝阻挽留。 邹忠新 黄伯亨 《断头山》:“ 罗昌秀 不言不语回身走,二人上前忙阻留。”
词语解释:殢留  拼音:tì liú
犹滞留。 唐 杨凌 《贾客愁》诗:“山水路悠悠,逢滩即殢留。”
词语解释:截留  拼音:jié liú
(1).拦取。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 姚元崇 初牧 荆州 ,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都让他们截留了,我们没有搪瓷罐子。”
(2).留下应解往他处的款项、物资或人员等。 宋 叶梦得 《奏截留福建枪杖手第二状》:“曾权截留 邵武军 枪杖手八百二十五人,相兼使用。”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土地所出,并许截留,充赏给军兵禄养官吏等用,更不上供。”《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 康熙 二十三年题准,截留 武清 、 永平 等处漕米。”
词语解释:鸺留  拼音:xiū liú
见“ 鵂鶹 ”。
词语解释:鸺鹠  拼音:xiū liú
亦作“ 鵂留 ”。 鸱鸮的一种。羽棕褐色,有横斑,尾黑褐色,腿部白色。外形和鸱鸮相似,但头部没有角状的羽毛。捕食鼠、兔等,对农业有益,但在古书中却常常视为不祥之鸟。《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庄子》:“鵂鶹夜撮蚤,察毫末;昼瞑目,不见丘山,殊性也。”《梁书·侯景传》:“所居殿常有鵂鶹鸟鸣, 景 恶之,每使人穷山野讨捕焉。” 明 王錡 《寓圃杂记·锺馗诗》:“飞萤负火明月羞,櫟窠影黑啼鵂鶹。” 清 王夫之 《吟已犹不得曙再次前韵广之》:“疗妬仓庚烹,呪鬼鵂留煼。”
词语解释:贮留  拼音:zhù liú
储藏存留。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时,每当这时,我总是不由自己地深深吁出一口闷气,像拂去我从儿时起就贮留下的某些遗憾。”
词语解释:厮留  拼音:sī liú
前后分离,不相衔接。《汉书·西域传下·渠犁》:“朕发 酒泉 驴橐驼负食,出 玉门 迎军。吏卒起 张掖 ,不甚远,然尚廝留甚众。” 颜师古 注:“廝留,言其前后离廝,不相逮及也。”
词语解释:逋留  拼音:bū liú
稽留,逗留。《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孙权 欲遣子 登 入侍,不至。是时车驾徙 许昌 ,大兴屯田,欲举军东征。 朗 上疏曰:‘……臣恐舆人未畅圣旨,当谓国家愠於 登 之逋留,是以为之兴师。’”
词语解释:质留  拼音:zhì liú
扣留作为人质。《后汉书·董卓传》:“帝使 杨彪 与司空 张喜 等十餘人和 傕 汜 , 汜 不从,遂质留公卿。”
词语解释:费留  拼音:fèi liú
为惜费,不及时论功行赏。《孙子·火攻》:“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曹操 注:“若水之留不復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费留也,赏善不踰日也。”《文选·左思〈魏都赋〉》:“朝无刓印,国无费留。” 吕向 注:“功不赏曰费留。”
词语解释:贻留  拼音:yí liú
遗留。 清 鲁一同 《正统论》:“以 高宗 、 孝宗 之扰攘偏安进之为正,论正则 高 孝 不足,论统则 高 孝 之统,即 太祖 、 太宗 之所貽留也。”
词语解释:顿留  拼音:dùn liú
犹停留。《文选·谢瞻〈张子房诗〉》 唐 李善 题解:“ 沉约 《宋书》曰: 姚泓 新立, 关中 乱, 义熙 十三年正月,公以舟师进讨,军顿留 项城 ,经 张良 庙也。”
词语解释:足律即留  拼音:zú lǜ jí liú
犹言足律律。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只见一个来来往往旋风足律即留转。”
词语解释:辍留  拼音:chuò liú
停留,留止。《初学记》卷二五引 晋 枣据 《船赋》:“溯无涯之浩浩,不抑进而輟留。”
词语解释:蜕留  拼音:tuì liú
遗留,残存。 朱自清 《中国歌谣》:“以文学为主体而以音乐舞蹈为其附庸;以诗歌为最先发生的艺术,而其他都较为后起……迨到描写的技巧更进的时候,即由音乐蜕留的韵律,亦渐次可以破除了。”
词语解释:匿留  拼音:nì liú
暗中收留。 陈天华 《猛回头》:“如有私逃的人,匿留一晚,就要全家诛戮。”
词语解释:逢留  拼音:féng liú
青海省 贵德县 境内 黄河 的别名。《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居延 都尉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 桥,欲度兵击 迷唐 。”《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此 大河 即 黄河 。 河水 至此有 逢留 之名,在二 榆谷 北。”
词语解释:霸留  拼音:bà liú
强行挽留。《白雪遗音·马头调·寂寞寻春》:“不怨他来,我单駡霸留之家。”《白雪遗音·南词·醉归》:“春兴满怀难以忍,美人何故被霸留。”
词语解释:革留  拼音:gé liú
革职留任。《糊涂世界》卷九:“那时 阎敬铭 因为 河 工的事得了一个革留的处分。”
词语解释:鸡犬不留  拼音:jī quǎn bù liú
亦作“鷄犬不留”。 谓斩尽杀绝。《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説沿 江 上下全是 元 兵, 江阴 已经失守, 常州 已经被屠, 常州 城内鸡犬不留。”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回:“房屋烧尽,鸡犬不留。” 梁斌 《播火记》十五:“一天夜晚,他纠合几个亲戚朋友闯进土豪的家里,杀了个鸡犬不留。”
词语解释:辟谷封留  拼音:pì gǔ fēng liú
指 汉 张良 为避祸远害而辞封退隐事。 明武宗 《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穀封 留 之请。”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