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铣上声 [juǎn,舒卷][xiǎn,少也][biǎn][juǎn][善恶,形词][chuǎn][音蹇。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详注1][zhàn][shàn][xiǎn][踐也][niǎn zhǎn][miǎn,黾池][xiān][详注2]弿[chuǎn][同撰]


注1:蜓 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注2:刬 《集韵》侧展切,音展。刈也。《苏轼·牛戬画诗》王师本不战,贼垒何足刬。笑指尘壁閒,此是老牛戬。
首字词组
畎亩畎壑畎田畎渎畎垄畎遂  
畎浍畎夷畎疆畎戎畎陇畎谷  

词语解释:畎亩  拼音:quǎn mǔ
亦作“甽亩”。
(1).田地;田野。《国语·周语下》:“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由欲乱民也。” 韦昭 注:“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荀子·成相》:“举 舜 甽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宋 王安石 《上五事书》:“释天下之农,归於畎亩。”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顾农夫之於畎亩,工役之於机器……於今之衣冠礼范有大不便者,而亦不闻异其制,何耶?”
(2).引申指民间。《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繫阀閲。” 宋 陆游 《五月七日拜致仕敕口号》之二:“白首奉身归畎亩,清宵无梦接鵷鸞。”
(3).指农民。 唐 张说 《喜雨赋》之一:“寰海浹而康乐,畎亩欣而相顾。”
词语解释:畎浍  拼音:quǎn huì
亦作“甽澮”。
(1).田间水沟。泛指溪流、沟渠。《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郑玄 注:“畎澮,田间沟也。”《汉书·李寻传》:“今 汝潁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 颜师古 注:“畎澮,小流也。”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甽澮不畅,垢浊寔臻。” 宋 王禹偁 《醴泉无源赋》:“任 大禹 之功深,寧归畎澮;纵 张騫 之力尽,曷识根源?” 清 顾炎武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诗:“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
(2).疏浚。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忧鱼思舟檝,感 禹 勤畎澮。”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畎澮之事,职在郡县。”
(3).喻平庸。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以兹畎澮质,重与沧溟舍。” 唐 元稹 《献荥阳郑公》诗:“自伤才畎澮,其奈赠珠何!”
词语解释:畎壑  拼音:quǎn hè
泛指田野。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笺诣右军建平王》:“﹝ 淹 ﹞常欲永辞冠剑,弋钓畎壑。” 南朝 梁 江淹 《从萧骠骑新帝垒》诗:“仄待飈雾晏,方从畎壑游。”
词语解释:畎夷  拼音:quǎn yí
即 犬戎 。又称混夷、昆夷。古 戎 人的一支,在 殷 周 时居于我国西北部。《尚书大传》卷四:“ 文王 受命……四年伐 畎夷 。” 郑玄 注:“ 畎夷 , 混夷 也。《诗》云:‘ 混夷 駾矣,四年伐之。’”《史记·匈奴列传》:“其后百有餘岁, 周 西伯昌 伐 畎夷 氏。” 司马贞 索隐:“ 韦昭 云:‘《春秋》以为 犬戎 。’ 大颜 云:‘即 昆夷 也。’”
词语解释:畎田  拼音:quǎn tián
亦作“甽田”。 在田中开小沟。《汉书·食货志上》:“ 后稷 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甽,长终畮。一畮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种於甽中。”
词语解释:畎疆  拼音:quǎn jiāng
田界。 元 吴师道 《送人贡秔米之京》诗:“颇闻播种初,行者避畎疆。”
词语解释:畎渎  拼音:quǎn dú
田间沟渠。《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畎瀆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
词语解释:畎戎  拼音:quǎn róng
即 犬戎 。《汉书·匈奴传》“ 周 西伯昌 伐 畎夷 ” 唐 颜师古 注:“ 畎夷 ,即 畎戎 也,又曰 昆夷 ……亦曰 犬戎 也。”参见“ 畎夷 ”、“ 犬夷 ”。
词语解释:畎垄  拼音:quǎn lǒng
亦作“甽垄”。 见“ 畎陇 ”。
词语解释:畎陇  拼音:quǎn lǒng
亦作“甽垄”。 田间垄沟。借指乡野,民间。《新唐书·李密传》:“僕起畎陇,志不及此,须君得仓,更议之。”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后王之法,不躬耕者……人十亩而止,露田者人二十亩而止矣。以一人擅者,甽垄沟洫,非有其壤地也。”
词语解释:畎陇  拼音:quǎn lǒng
亦作“甽垄”。 田间垄沟。借指乡野,民间。《新唐书·李密传》:“僕起畎陇,志不及此,须君得仓,更议之。”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后王之法,不躬耕者……人十亩而止,露田者人二十亩而止矣。以一人擅者,甽垄沟洫,非有其壤地也。”
词语解释:畎遂  拼音:quǎn suì
亦作“甽遂”。 田中小水沟。 唐 李翱 《平赋书》:“凡百里之州,为方十里者百……丘墓乡井之所聚,甽遂沟瀆之所渠,大计不过方十里者三十有六。”
词语解释:畎谷  拼音:quǎn gǔ
指溪流,河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上》:“西北逕 苗谷 ,屈而东逕 伯阳城 南,谓之 伯阳川 ,盖 李耳 西入往逕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