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21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图画名画筹画硕画遗画采画移画寄画
如画铁画上画绣画白画长画匀画比画
入画奎画笔画六画彩画秘画麒麟画爻画
罨画指画经画语画参画区画缋画申画
书画成画描画谋画摹画棋画条画石画
刻画中画赞画策画水墨画题画阳画边画
作画心画奇画南画无声画模画布画算画
古画婉画自画春画吴画佛画宾画措画
字画壁画规画擘画年画讲画主画镜画
点画绘画有声画处画分画漫画谟画染画

词语解释:图画  拼音: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词语解释:如画  拼音:rú huà
景色如绘画一般美丽。例如: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词语解释:入画  拼音:rù huà
进入画境。多用于形容景物优美。 唐 韩偓 《冬日》诗:“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 清 陈梦雷 《建溪舟行》诗之三:“远村皆入画,怪石尽为隣。” 叶圣陶 《游临潼》:“绿树红叶跟山石配合,俨然入画。”
词语解释:罨画  拼音:yǎn huà
色彩鲜明的绘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罨画》:“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画开。” 宋 叶适 《送惠县丞归阳义》诗:“二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孙氏园》诗:“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峯无恙又晴暉。”
词语解释:书画  拼音:shū huà
书法和绘画。《隶释·汉张平子碑》:“音乐书画之艺,方技博弈之巧。” 唐 杜甫 《观薛少保书画壁》诗:“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正屋和偏房的小堂屋,四壁全为各种木镌的书画和匾额所布满。”
词语解释:刻画  拼音:kè huà
(1).雕刻绘画。《韩非子·诡使》:“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 郭沫若 《游西安》:“塔之基层四方各有一门,门楣原有刻画。”
(2).谓精细地描摹,塑造。 唐 杜甫 《白盐山》诗:“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 宋 曾巩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诗:“心知万事难刻画,惟有醉眠知不忝。”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柯灵 《香雪海·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剧中着力刻画的,是一家下等客店里的众生相。”
(3).指过分地雕琢字句。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 清 王韬 《蘅花馆诗录·自序》:“窃见今之所为诗人矣,撦撏以为富,刻画以为工。”
词语解释:作画  拼音:zuò huà
绘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画而又漫画》:“我才知道画家作画时候的调色、配色之类,都是多事。”
词语解释:古画  拼音:gǔ huà
年代久远的绘画。 唐 岑参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诗:“长廊列古画,高殿悬孤灯。”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大壁旷凝浄,古画奇駮犖。”
词语解释:字画  拼音:zì huà
(1).文字的笔画、笔形。 宋 陈恩 《书苑菁华》卷六:“ 杜 氏之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自 秦 汉 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张浚书》:“ 宋 张魏公 手书謁 范文正公 祠一絶……字画甚拙,诗亦劣。”
(2).即书画。书法和绘画作品的统称。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八:“ 唐 末 五代 ,文章藻丽,字画随之。”《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张二 抱扇叩头而出,才走出府门,早有好事的,见是 苏东坡 的字画,都情愿出千钱一柄。”《红楼梦》第三七回:“索性凑成十二个,就全了;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想想这所屋子除了啃我们字画的耗子还有什么?”
词语解释:点画  拼音:diǎn huà
(1).文字之点与横竖等笔画。 隋 王度 《古镜记》:“文体似隶,点画无缺,而非字书所有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凡飞白以点画象物形,而点最难工。” 清 刘毓崧 《〈古谣谚〉序》:“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於声音,简札不先於应对。”
(2).画家作画的一种技法。 宋 黄休复 《益州名画录·滕昌祐》:“其画蝉蝶草虫,谓之点画,盖 唐 时 陆果 、 刘襃 之类也。”
词语解释:名画  拼音:míng huà
著名的图画。《隋书·经籍志一》:“又聚 魏 已来古跡名画……又於内道场集道、佛经、别撰目録。” 唐 司空图 《赠信美寺岑上人》诗:“纱碧笼名画,灯寒照浄禪。” 宋 徽宗 《〈宣和画谱〉叙》:“ 晋 魏 以来,名画凡二百三十一人,计六千三百九十六轴。” 鲁迅 《书信集·致陈烟桥》:“还有古今的名画,也有可以采取的地方,都要随时留心。”
词语解释:铁画  拼音:tiě huà
(1).形容刚劲的书法。 宋 林光朝 《次韵呈胡侍郎邦衡》:“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海北到天南。”参见“ 铁画银鉤 ”。
(2).工艺美术的一种。用铁片打成的线条构成图画,涂上黑色或棕红色,作成挂屏、挂灯。相传是 明 末 清 初 安徽 芜湖 铁匠 汤鹏 所创,以后逐渐传到外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七:“往时在都门,作三画诗。 芜湖 铁画, 饶州 磁画, 松江 火笔画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铁画》:“ 芜湖 铁工 汤鹏 ,能揉铁作画,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好事者以木范之,悬於壁。或合四面成一灯。锤铸之巧,前此未有。”
词语解释:铁画银钩  拼音:tiě huà yín gōu
唐 欧阳询 《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鉤”后用“铁画银鉤”谓书法家运笔,其点画既刚劲,又柔媚。 元 贡师泰 《送国字张教授》诗:“六书垂世尽谐声,八体弥文贵句曲。黄鐘大吕徒协和,铁画银鉤谩摹録。” 清 秋瑾 《临江仙》词:“铁画银鉤两行字,歧言无限丁寧。”亦作“ 铁画银钩 ”。 闻一多 《春之首章》:“上面涂了些僧 怀素 底铁画银钩的草书。”
词语解释:奎画  拼音:kuí huà
指帝王的墨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 光宗 因大书‘神泉’二字遗之,云:‘持归,随意凿一泉。’……奎画今刻之泉上。”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拾遗》卷一:“世以祕监为奎府,御书为奎画,谓奎宿主文章也,故 宋 有奎文阁、宝奎楼之称。” 清 厉鹗 《开浚西湖碑记》:“天章奎画,照映湖山。”
词语解释:指画  拼音:zhǐ huà
(1).亦作“ 指寡 ”。用手指示意。《墨子·明鬼下》:“昔 夏王 桀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有勇力之人,推哆大戏,生列兕虎,指画杀人。”《墨子·明鬼下》:“有勇力之人, 费中 、 恶来 、 崇侯虎 ,指寡杀人。” 孙诒让 间诂:“上説‘推哆大戏’作‘指画’。 毕 云:‘寡,画字假音。《太平御览》引作画。’”
(2).指点,规划。《礼记·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王性之 记问该洽,尤长於国朝故事,莫不能记。对客指画诵説,动数百千言。”《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天将又蘸着酒在桌上写出 秀童 二字;又向空中指画,详其字势,亦此二字。”《红楼梦》第一○二回:“法师下坛……洒了法水,将剑指画了一回。”
(3).见“ 指头画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诸将出讨,奉行方略,罔不克捷,违失指画,多致奔亡。”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 绍兴 六年……三月,復上兵书,指画利害尤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总兵》:“公独能聚米借筹,歷歷指画。” 续范亭 《如是我闻》诗:“公来详指画,决心务垦殖。”
词语解释:成画  拼音:chéng huà
确定的谋划。《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故封疆大吏纷纷陈情,冀安边隅,而中枢之臣动諉勘报,弥年经月,卒无成画,以致疆事日坏。”
词语解释:中画  拼音:zhōng huà
中止。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古今文章之关键,亦间有相通者,不以是为无益而中画。”
词语解释:心画  拼音:xīn huà
指书面文字。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六:“心声不足以发其奥,心画不足以形其妙。” 明 唐顺之 《跋自书康节诗送王龙溪后》:“诗,心声也;字,心画也。字亦诗也,其亦有别传乎?”
词语解释:婉画  拼音:wǎn huà
语本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婉婉幙中画。”谓 张良 为 刘邦 运筹帷幄之中。后以“婉画”指幕僚辅助长官谋划。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且宜勉思婉画,谨重话语,勿恤小利以败大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建 绍 兵兴日,帅臣许辟置幕属,既素为知己,其於婉画,裨助惟多。”
词语解释:壁画  拼音:bì huà
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 汉武帝 画诸神像于 甘泉宫 , 宣帝 图功臣像于 麒麟阁 ,也都是壁画。自 魏 晋 到 唐 宋 ,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 敦煌 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 明 清 卷轴盛行,壁画渐衰。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 晋 代,壁画是 梁 年。” 唐 段成式 张希复 《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殫,后人新画何汗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江瀆庙 西厢有壁画犊车。”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太微宫 里面有壁面,是名画家 吴道子 的手笔。”
词语解释:绘画  拼音:huì huà
(1).造形艺术的一种。用色彩和线条在纸、布、墙壁或其他平面上绘写事物形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 印度 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 沉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若机会许可他上外国去学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会成一颗放光的星子。”
(2).作画。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乾坤之容,日月之光,知其不可绘画,强颜为之,以塞詔旨。” 宋 苏轼 《怪石供》:“今 齐安 江 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纹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岂古所谓怪石者耶?”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各色灯綵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便无法绘画。”
(3).图画。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错若绘画,或繚若篆籀。”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关于“舒愤懑”》:“我也爱看绘画,尤其是人物。”
词语解释:筹画  拼音:chóu huà
谋划。《汉书·王莽传上》:“受羣贤之筹画,而上以闻,不能得什伍。”《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潁川 戏志才 ,筹画士也, 太祖 甚器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值 魏太祖 创基之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
词语解释:上画  拼音:shàng huà
入画,绘上画卷。《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这堂客才得二十一岁,出奇的人才,就上画也是画不就的。”
词语解释:笔画  拼音:bǐ huà
(1).用笔绘制的图画。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林逋 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輈’,颇为士大夫所称。” 宋 苏轼 《兴国寺浴室院六祖画赞》:“予初不闻 宗 名,而家有伪 蜀 待詔 丘文播 笔画,相似殆不可辨,曰 宗 岂师 播 者耶?” 宋 梅尧臣 《正阳驿梦》诗:“山形雄且邃,笔画简而疎。”
(2).亦作“ 笔划 ”。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五:“获经函……细视笔画,手迹宛然。” 明 李贽 《书应方卷后》:“先生亦深于道,人品略相似,而契悟胜之,才学胜之,笔画不如 念菴先生 婉媚,而古拙逈别。”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可见古人作书,笔画随意增减,原不拘拘也。” 周立波 《扫盲志异》:“中学生正在用心地看着她们写,这时站起来,走到二媳妇背后,热心地纠正她的错误的笔划。”
词语解释:经画  拼音:jīng huà
经营筹划。 宋 苏轼 《答秦太虚书》:“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餘,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救荒》:“大抵救荒无他法,惟上官悉心经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魁星为学徒换心》:“设厂施粥,继以劝募,躬自经画,劬劳万状,全活颇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都水监官 王汝嘉 ,对自己的职责‘殊不加意’,眼看水势趋南,不预先经画,留守司屡次报告 河 水险情,他仍一再拖延,终于酿成了这次纵 黄 夺 淮 的大水灾。”
词语解释:描画  拼音:miáo huà
(1).画;描写。 宋 梅尧臣 《金山寺》诗序:“向使善工描画,不能尽其美。”一本作“ 模画 ”。 元 郑玉 《屏山楼》诗:“丹青花草春描画,水墨林泉秋写成。” 冰心 《寄小读者》四:“湖上时有小舟来往。无际的微波,映着落日,那景物美到不可描画。”
(2).夸张地叙述;形象地叙述。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捃摭人之阴私,窥伺人之间隙,罗织描画,惟恐刺骨之不深,非怪物之为害乎!”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香闺韵事,恒虑为俗口描画。” 闻一多 《李白之死》:“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藉以描画诗人底人格罢了。”
词语解释:赞画  拼音:zàn huà
(1).辅佐谋划。 唐 刘得仁 《送灵武朱书记》诗:“从容应尽礼,赞画致元功。” 元 舒頔 《酹江月·送指挥司王仁卿知事代广陵郡官作》词:“赞画公餘閒拭目,午夜剑光明灭。” 清 姜桂题 《奏折》:“其餘文武员弁,或专司机密,或赞画戎机。”
(2). 明 代职官名。《明史·孙承宗传》:“废将 李秉诚 练火器,赞画 善继 、 则古 治军储。”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一章:“还有人说:这几天 宋家寨 有人进抚台行辕找一位 刘赞画 ,十分机密。”自注:“赞画-- 明 代在督、抚幕中有赞画一种官名,取赞襄谋画之意,文职,具体职责和品级无定制。”
词语解释:奇画  拼音:qí huà
(1).犹奇谋。《晋书·文帝纪》:“公奇画指授,制胜千里。”
(2).珍奇的画。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庐山 东林寺 有画 须菩提 像,如人许大,梵相奇古,笔法简易,真奇画也。”
词语解释:自画  拼音:zì huà
自己限制自己。 明 文徵明 《送周君振之宰高安叙》:“ 振之 行矣,其无以乡贡自画。”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七:“ 孔子 曰:下学而上达。未有可以躐等而蹴几,亦何可以中止而自画也。” 梁启超 《新民说·论进步》:“纵横四顾,常觉有上天下地,唯我独尊之概。始而自信,继而自大,终而自画。”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余向者所称説,固非以民族主义自画而已,人我法我,犹谓当一切除之。”
词语解释:规画  拼音:guī huà
(1).筹划,谋划。《三国志·蜀志·杨仪传》:“ 亮 数出军, 仪 常规画分部,筹度粮穀。” 宋 苏洵 《高帝》:“ 陈平 、 张良 智之所不及,则 高帝 先为之规画处置。”《英烈传》第五二回:“ 文忠 看他真心,便引入后帐欢笑款待,因命他规画入城次第。”
(2).计划,安排。《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欲凿 楚州 西北 鸛水 以通其道,遣使行视,还言地形不便,计功甚多。上自往视之,授以规画。” 清 薛福成 《代李少荃拟陈督臣忠勋事实折》:“然其所规画设施,非仅为屏障一方之计,丰采隐然动天下矣。” 赵朴初 《登离堆观都江堰分江处遂游青城山有作寄呈郭沫若院长》诗:“拭目喜新图,规画益光大。”
词语解释:有声画  拼音:yǒu shēng huà
指诗。因诗中多画意,且可供人吟诵,故称。 元 方回 《丹阳道中大雪》诗:“此是老夫有声画, 丹阳 道上雪天诗。” 元 岑安卿 《次韩明善题推篷图》诗:“无声诗生有声画,吟咏工夫见挥洒。”
词语解释:硕画  拼音:shuò huà
远大的谋划。 晋 左思 《魏都赋》:“硕画精通,目无匪制。”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莅止三月,以硕画佐元侯平裔夷,降渠魁。”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此果圣王不能霽威而虚受耶?抑亦实未有奇谋硕画足以耸九重之听乎?” 清 冯桂芬 《公启曾协揆》:“执事远犹硕画,所见者大。”
词语解释:绣画  拼音:xiù huà
用彩色丝绣成的画图。 三国 时 吴主 孙权 之 赵夫人 能在方帛上刺绣,作列国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的画图。时人谓之针绝。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唐 李山甫 《寒食诗》之一:“万井楼臺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宋 司马光 《石阁望春》诗:“极目千里外,川原绣画新。”
词语解释:六画  拼音:liù huà
亦称“ 六位 ”。 以《易》之每卦为六画,故名。《易·说卦》:“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易·乾》“元亨利贞” 唐 孔颖达 疏:“初有三画,虽有万物之象,於万物变通之理犹有未尽,故更重之而有六画,备万物之形象,穷天下之能事,故六画成卦也。” 宋 范仲淹 《〈易〉兼三材赋》:“大哉,《易》以象设,象由意通,兼三材而穷理尽性,重六画而原始要终。”参见“ 六位 ”。
词语解释:六位  拼音:liù wèi
(1).即《易》卦之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孔颖达 疏:“以所居上下言之,故谓之六位也。”《易·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韩康伯 注:“六位,爻所处之位也。”《文选·王屮〈头陁寺碑文〉》:“谈阴阳者,亦研几於六位。” 唐 陆龟蒙 《幽居赋》:“神交六位,方为卖卜之人。”参见“ 六爻 ”。
(2).谓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跖》:“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成玄英 疏:“六位,君臣父子夫妇也,亦言父母兄弟夫妻。”《南史·宋纪上》:“ 桓玄 肆僭,滔天泯 夏 ,拔本塞源,颠蹶六位。”
词语解释:六爻  拼音:liù yáo
《易》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易·繫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孔颖达 疏:“言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后因以指占卜。 明 谢谠 《四喜记·琼英闺闷》:“梦短欹孤枕,忧多问六爻。” 清 尹会一 《上车轩先生书》之四:“敬以揆百务之几,谦以收六爻之吉耳。”
词语解释:语画  拼音:yǔ huà
用语言文字所作的逼真或生动的描述
词语解释:谋画  拼音:móu huà
亦作“ 谋划 ”。
(1).谋略,打算。《后汉书·马援传》:“帝乃召 援 计事, 援 其言谋画。”《隋书·李景传》:“仪同三司 侯莫 陈乂 多谋画,工拒守之术。”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画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
(2).筹谋策划。《后汉书·刘瑜传》:“ 竇武 欲大诛宦官,乃引 瑜 为侍中,又以侍中 尹勋 为尚书令,共同谋画。”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以副使印给凭,令边臣不得阻障。 良嗣 既至, 贯 引居清职,听其谋画。” 峻青 《海啸》第三章:“在战斗发起之前,在审慎地估量敌我形势,谋划如何争取胜利的时刻。”
词语解释:策画  拼音:cè huà
亦作“ 策划 ”。 谋划;计谋。《后汉书·隗嚣传》:“夫智者覩危思变,贤者泥而不滓,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復得。” 唐 元稹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将军遥策画,师氏密訏謨。”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人之常情,谁不爱富贵而畏刑祸,於是搢绅大夫望风承流,竞献策画,务为奇巧,捨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清 魏源 《再上陆制府论下河水利书》:“前此种种策画,皆题目过大,旷日无成,均可束之高阁。” 宋庆龄 《为新中国而奋斗·两个“十月”》:“那时候, 孙中山 也正在想望着、策划着 中国 的自由。” 张明生 《“炭古佬”当县长》:“我有意谈起教育局长和商会会长,在谈话中我了解到老百姓对这两个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县农会就是这两个家伙亲自策划搞垮的。”
词语解释:南画  拼音:nán huà
画派之一,亦称“南宗画”,对“北宗画”而言。 明 代画家 董其昌 倡山水画“南北宗”之说,本于禅宗分“南顿”、“北渐”之义。“南宗画”即文人画。 郭沫若 《我的童年》:“但一和 苏 字接触起来,那种放漫的精神,就和从工笔画移眼到南画一样了。”
词语解释:春画  拼音:chūn huà
淫秽的图画。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春画淫具》:“ 汉成帝 画 紂 踞 妲己 而坐为长夜之乐於屏,春画殆始於此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春画》:“春画之起,当始於 汉 广川王 ,画男女交接状於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 鲁迅 《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裸体画和春画的区别。”
词语解释:擘画  拼音:bò huà
亦作“ 擘划 ”。
(1).筹划;安排。《淮南子·要略》:“《齐俗》者,所以一羣生之短脩,同九夷之风气,通古今之论,贯万物之理,财制礼义之宜,擘画人事之终始者也。” 宋 范仲淹 《奏乞救济陕西饥民》:“若不作擘画,即百姓大叚流移,殍亡者众。” 宋 刘克庄 《鹊桥仙·戊戌生朝》词:“人间何处有仙方,擘划得二三百岁?” 清 魏源 《筹海篇》一:“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埸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 秦牧 《艺海拾贝·南国盆景》:“不过一种是在千数百亩的广阔土地上经营擘划,一种是在一平方尺不到的盆子里匠心独运罢了。”
(2).指谋略,算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汪秀才 眼看爱姬失去,难道就是这样罢了!他是个有擘划的人,即忙着人四路找听,是省府州县闹热市镇去处,即贴了榜文。”
词语解释:处画  拼音:chǔ huà
计议;谋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琦 每欲与 亮 谋自安之术, 亮 輒拒塞,未与处画。” 宋 欧阳修 《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你部里亦要差的当人员,侦探边事虏情,从实奏报,以俟朝廷处画。”
词语解释:遗画  拼音:yí huà
(1).指残存之字。 宋 王十朋 《次韵梁尉秦碑古风》:“我虽过 秦 爱遗画, 南山 入望频支颐。”
(2).指前人遗留之画。 唐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诗:“遗画龙奴狞,残香虫篆薄。”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 五知 徐太史 题公遗画诗,有云‘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词语解释:白画  拼音:bái huà
即白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南中三门里东壁上, 吴道玄 白画地狱变;笔力劲怒,变状阴怪,覩之不觉毛戴, 吴 画中得意处。” 清 方熏 《山静居画论》卷上:“世以水墨画为白描,古谓之白画。 袁蒨 有白画天女, 东晋 高僧像; 展子虔 有白画 王世充 像; 宗少文 有白画 孔 门弟子像。”参见“ 白描 ”。
词语解释:白描  拼音:bái miáo
(1).国画技法的一种。用墨钩勒轮廓,用水墨渲染,不设色。多用于人物、花卉。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赵孟坚 ,字 子固 。善水墨白描水仙花、梅、兰、山、矾竹、石,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有《梅谱》传世。”《红楼梦》第八九回:“二人身旁边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 李龙眠 白描笔意。” 清 赵翼 《题九莲菩萨画像》诗:“着色生綃 阎立本 ,白描神笔 李公麟 。”
(2).文字平白如话、不施渲染烘托的写作风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初白 好议论,而专用白描,则宜短节促调,以遒紧见工。”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秦牧 《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大抵,那些用平白如话、淡得出奇的白描句子来起头的好诗,后面往往‘铁骑突出刀枪鸣’地出现警句。”
词语解释:彩画  拼音:cǎi huà
(1).彩色画。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彩画;五色而成曰彩,图其形像曰画也。”
(2).谓以彩色绘饰。《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照壁旧了,也不彩画。” 老舍 《赵子曰》第一:“上面彩画一些人物鬼狐。”
词语解释:参画  拼音:cān huà
参与谋划。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今府相继拥於节旄,益贤其参画。”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否则军事无人参画,若决定计划或变更计划有误,悔之已晚矣。”
词语解释:摹画  拼音:mó huà
(1).描画,描绘。 唐 韩愈 《毛颖传》:“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髮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裴松之 的注,材料丰富,人物方面,不只有行,而且有言有貌,易于摹画。”
(2).规画。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下:“是时, 所 已赴謫所,遣使臣齎札子召之,二十餘日而后至。上召对摹画,称旨,锡五品服。”
词语解释:水墨画  拼音:shuǐ mò huà
纯用水墨不施彩色的国画。 宋 文同 《东山亭》诗:“晚霞几处水墨画,秋树数番红緑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有几扇儿纸屏,有几轴儿水墨画。”《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贫道尚能水墨画,用水一碗,也不用笔,取将绢一疋,画一幅山水相谢斋衬。” 杨朔 《海市》:“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
词语解释:无声画  拼音:wú shēng huà
(1).谓如画的景物。 宋 文天祥 《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闲云舒卷无声画,醉石敲推一色棋。”
(2).指画幅。 元 方夔 《杂兴》诗之二:“屏张前世无声画,架插今生未见书。”
词语解释:吴画  拼音:wú huà
指 唐 吴道子 所画的佛像。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粉壁有 吴 画,笔彩依旧鲜。素屏有 褚 书,墨色如新乾。”参见“ 吴带当风 ”。
词语解释:吴带当风  拼音:wú dài dāng fēng
唐 画家 吴道子 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吴 ( 吴道子 )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曹 ( 曹不兴 )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 吴 带当风,曹衣出水。’”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唐画》:“其(指 吴道子 )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谓之‘ 吴 带当风’。”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 静子 手持繢绢一帧……有女郎兀立,风采盎然,碧罗为衣,颇得‘ 吴 带当风’之致。”
词语解释:年画  拼音:nián huà
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供人们在过年时张贴,故名。 宋 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以及封建迷信等。建国以来的新年画,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为人民所喜爱。 阿英 《年画的叫卖》:“年画棚就是专卖年画和其他花纸的。” 萧红 《马伯乐》:“仆人室里的圣像,一年要给他们换上一张,好象 中国 过年贴的年画一样。” 王汶石 《大木匠》:“她有一个女儿,名叫 桃叶 ,今年已满十八岁,出俏得象年画上的人物一般。”
词语解释:分画  拼音:fēn huà
(1).亦作“ 分划 ”。区分;划分。《管子·明法解》:“故君臣相与,高下之处也,如天之与地也;其分画之不同也,如白之与黑也。”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一:“胡为沉浊以升清,矗然分画高下程。”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元丰 初,虏人来议地界, 韩丞相 名 縝 自枢密院都承旨出分画。” 李新魁 《古音概说》第五章一:“韵图中,等列的安排主要是按韵母元音发音状况的不同来分划的。”
(2).部署;调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宋 司马光 《论钱穀宜归一札子》:“故能知其(天下钱穀)大数,量入为出,详度利害,变通法度,分画移用,取彼有餘,济此不足。”
词语解释:采画  拼音:cǎi huà
(1).用彩色作画。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黼绣帷幄,涂屏错跗。中者锦綈高张,采画丹漆。” 三国 蜀 诸葛亮 《黄陵庙记》:“鬢髮鬚眉,冠裳宛然,如采画者。”
(2).彩色图案。《晋书·舆服志》:“其侍祀则平冕九旒,袞衣九章,白纱絳缘中单,絳繒韠,采画织成袞带。”
词语解释:长画  拼音:cháng huà
长远的谋划。《史记·太史公自序》:“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
词语解释:秘画  拼音:mì huà
(1).秘计;密谋。《新唐书·温大雅传》:“数陈祕画,多所嘉纳。”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 烈祖 奇其志,待以国士,从镇 京口 ,入定 朱瑾 之难,常参祕画。”
(2).珍藏的画。《新唐书·钱徽传》:“﹝ 杨浑之 ﹞多纳古帖祕画於 文昌 ,皆世所寳。”
词语解释:区画  拼音:qū huà
亦作“ 区划 ”。
(1).筹划,安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会 河 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划,散处境内,屋庐、饮食、医药,纤悉无不备。”《明史·河渠志三》:“ 淮河 及 鸿沟 境山 疏濬工程……帝命新任总河都御史 潘季驯 区画。” 清 孙枝蔚 《次韵答莫大岸见嘲》:“也知死生原有命,全家衣食待区画。”
(2).区分,划分。 刘师培 《人类均力说》:“欲行此法,必破坏固有之社会,破坏国界,凡人口达千人以上,则区画为乡。”
词语解释:棋画  拼音:qí huà
如棋盘一样横竖成行,界画分明。 明 蔡羽 《覆舟山临望》诗:“城中万井如碁画,杨柳烟中分紫陌。”
词语解释:题画  拼音:tí huà
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诗刊》1978年第5期:“诗人观察敏锐,见微知著。即使是那些触及旅游、病休、祝寿、教子、观剧、题画等等生活细事的诗篇,也震响着伟大时代的回音。”
词语解释:模画  拼音:mó huà
照事物原貌描画。 元 虞集 《题简生画涧松》诗:“默识形神出模画,把笔莽苍增嗟吁。玉堂宝书本同舘,官府既分难復见。”
词语解释:佛画  拼音:fó huà
古代一种绘画艺术。内容为宣扬佛教教理及佛教史上的事迹。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在 唐 ,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
词语解释:讲画  拼音:jiǎng huà
(1).谓口讲指画地论学。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徒恨身奉甘旨,不得旦夕於几杖之侧,禀教诲,俟讲画,不胜驰恋慺慺之至。”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二道》之一:“ 吕东莱 以 关 洛 为宗,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
(2).讲求、谋画。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
词语解释:漫画  拼音:màn huà
(1).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这一种画,在 中国 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里的丑脚的摹写。” 沙汀 《范老老师》:“老板叫 朱问樵 ,沉闷褊狭,又瘦又长,生着两片漫画式的肥大嘴唇。”
(2).鸟名。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瀛莫间二禽》:“ 瀛 莫 二州之境,塘濼之上,有禽二种……其一类鶩,奔走水上,不閒腐草泥沙,唼唼然必尽索乃已,无一息少休,名曰‘漫画’。”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五:“ 晁以道 曰:‘鵜之属,有曰漫画者,以觜画水求鱼,无一息之停。’”
词语解释:移画  拼音:yí huà
犹临摹,写生。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刘绍祖》:“善於传写,不闲其思,至於雀鼠,笔跡歷落,往往出羣。时人为之语号曰移画。”
词语解释:匀画  拼音:yún huà
谓擦粉和画眉。 宋 张先 《醉桃源》词:“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
词语解释:麒麟画  拼音:qí lín huà
麒麟阁 上的功臣画像。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五:“身许 麒麟 画,年衰鸳鷺羣。”参见“ 麒麟阁 ”。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
词语解释:缋画  拼音:huì huà
即绘画。 唐 黄滔 《误笔牛赋》:“ 王献之 繢画弥精,变通可惊。”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至若左右图史,开示佛经,金石丝竹之音,繢画工巧之事……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
词语解释:条画  拼音:tiáo huà
(1).条规;法令。 唐 李翱 《兵部武侍郎墓志》:“我将死,凡家事细大,皆有条画在文字矣。”《元史·郭宝玉传》:“﹝ 宝玉 ﹞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帝知其无辜,欲释其事,特命大赦,而 绰斯戩 增入条画内,独不赦前事。”
(2).筹划;谋划。 宋 叶适 《代人上书》:“惟是垣墙障蔽之地,未有条画。”《明史·崔亮传》:“初, 亮 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言事之文,必先洞悉所事之条理原委,抉明正义,然后述得失之所以然,而条画其补救之方。”
词语解释:阳画  拼音:yáng huà
指阳爻。《易·乾》“元亨利贞” 唐 孔颖达 疏:“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积诸阳气而成天,故此卦六爻,皆阳画成卦也。”
词语解释:布画  拼音:bù huà
(1).运筹划策。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以丞相布画於千里之外,使诸将持重於四封之中。”
(2).谓排列运算。《金史·方伎传·武祯》:“ 武禎 子 亢 ,寡言笑,不妄交,尝与一学生终日相对,握筹布画,目炯炯若有所营,见者莫测也。”
词语解释:宾画  拼音:bīn huà
谓协助筹划。 清 冯桂芬 《顾南林年丈七十寿序》:“ 桂芬 忝与宾画,瞿然而兴曰:‘君於是乎可谓知礼矣。’”
词语解释:主画  拼音:zhǔ huà
谋略。《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此是 马超 要激将军廝杀,切不可与战。待丞相大军来,必有主画。”
词语解释:谟画  拼音:mó huà
谋划。 唐 柳宗元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内赞謨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 宋 岳珂 《天定录·追封鄂王告中书舍人李大异行》:“屡执讯而获丑,亦舍爵而策勋,外憺威灵,内殫謨画。”
词语解释:寄画  拼音:jì huà
谓借重筹划。 宋 梅尧臣 《送王乐道太丞》诗:“幄中欲寄画,才智莫有君。”
词语解释:比画  拼音:bǐ huà
见“ 比划 ”。
词语解释:比划  拼音:bǐ huà
亦作“ 比画 ”。
(1).用手做姿势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 华山 《山中海路》:“同事们不敢去的少数民族地区,他带上一瓶白酒,半块茶砖,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四章:“哑叭‘啊妈啊妈’地比划着,一定要把羊留给五婶,说他有个重要的事儿要干。”
(2).以模拟的动作来演示某个过程。 赵佩如 常宝堃 《新灯谜》:“乙:两个人走在街上一拉手,一定互相问好。甲:不对。乙:你要说不对,咱们比划比划。”
(3).比武,动武。如:两个人说着说着比画起来了。
词语解释:爻画  拼音:yáo huà
《易》卦。《梁书·昭明太子传》:“驰神图纬,研精爻画。” 南朝 陈 周弘正 《奏记晋安王》:“窃闻撝谦之象,起於 羲 、 轩 爻画;揖让之源,生於 尧 舜 禪受。”
词语解释:申画  拼音:shēn huà
(1).重新划分。《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孔 传:“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
(2).引申为规划。《元典章·诏令一·中统元年》:“仍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詔以豫,申画於后。”
词语解释:石画  拼音:shí huà
大计。石,通“ 硕 ”。《汉书·匈奴传下》:“时奇譎之士,石画之臣甚众。”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庙謨资石画,兵略倚珠鈐。”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然以吾丈老成持重,深谋石画,则於建议之初,凡今日之所以攻,后日之所以守,固已得万全之算久矣。”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言言石画,字字金鎞,施之何患无功,用之惟恨不早。”
词语解释:边画  拼音:biān huà
安边的计策。 宋 王珪 《文彦博授依前检校太师加食邑实封制》:“烦边画之是经,惊岁阴之屡易。”
词语解释:算画  拼音:suàn huà
犹计划,谋划。 唐 元稹 《加裴度镇州四面招讨使制》:“上台居镇,算画无遗,操 晋阳 之利兵,驱 屈 产之良马。” 唐 元稹 《纪怀赠李户曹》诗:“ 夔 龙 劳算画,貔虎带威稜。”
词语解释:措画  拼音:cuò huà
筹画。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筹郡营田札子》:“苟行营田之法,其利为厚。然即今将已七月,未能耕垦,来年入春,即可措画。” 明 张居正 《与蓟辽总督书》:“ 蓟 中事,公所措画,咸极精当。”
词语解释:镜画  拼音:jìng huà
在镜背绘画使之从正面看去是一幅彩色或镀金画的玻璃装饰
词语解释:染画  拼音:rǎn huà
绘画。 南朝 梁简文帝 《图雍州贤能刺史教》:“昔 越 工鎔金,尚思 范蠡 ; 汉 军染画,犹高 贾彪 。”
共21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