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末字词组
宜男儿男百男息男侄男近事男三尺男前男
子男坎男得男耕男长庶男鳏男佛男立男
丁男有男次男圣男鸡男髫男少男一索得男
长男鲁男乾男乡男饤坐男庶男夫男一索成男
童男女男贵男震男騃女痴男僮男散男嫡男
多男大男愚男天男蛮男干男绿女红男孝男
小男中男义男县男遗男不男嗣男 

词语解释:宜男  拼音:yí nán
(1).旧时祝颂妇人多子之辞。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熊枕宜男。”
(2).谓多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神宗 此时前星未耀,正急的是生子一事。见説拾得一个孩子,也道是宜男之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其巫用铜铃繫腰以跳舞之,以铃坠为宜男之兆焉。”
(3).指宜男草。 三国 魏 曹植 《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曄且贞。”《齐民要术·鹿葱》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姙人带佩,必生男。” 元 吴弘道 《青杏子·闺情》套曲:“緑树成阴和烟暗,近香街羞对宜男。” 明 李东阳 《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
词语解释:子男  拼音:zǐ nán
(1).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国语·郑语》:“是其子男之国, 虢 鄶 为大。” 宋 梅尧臣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宋 王安石 《贺知县启》:“是乃拜纶綍之命,殿子男之邦,凛乎清风,耸是羣望。”
(2).儿子。《史记·春申君列传》:“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后汉书·周荣传》:“以老病乞身,卒于家,詔特赐钱二十万,除子男 兴 为郎中。”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有子男二人,长曰 周六 ,始四岁;季曰 周七 , 子厚 卒乃生。”
词语解释:丁男  拼音:dīng nán
(1).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始皇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 北河 。暴兵露师十有餘年。”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西 蜀 疲老,千里远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 清 赵翼 《阅邸抄喜赋》:“絶塞徵兵挑甲卒,深山转餉挽丁男。”
(2).指已成年的儿子。
词语解释:长男  拼音:cháng nán
(1).长子,排行最大的儿子。《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史记·李斯列传》:“ 斯 长男 由 为 三川 守。”《水浒传》第二二回:“他有两个孩儿:长男叫做 毛头星 孔明 ,次子叫做 独火星 孔亮 。”
(2).成年的男子。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同人》:“长男少女,相向共语,析薪在尅,福禄欢喜。”
(3).《神异经·中荒经》:“东方有宫,青石为墻,门有银牓,以青石碧鏤,曰 天地 长男 之宫。”后以“长男”指代寺观。 明 袁宏道 《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竹路编龙子,花时过长男。”
词语解释:童男  拼音:tóng nán
(1).男孩。《后汉书·祭祀志下》:“舞者用童男十六人。” 晋 傅玄 《云中白子高行》:“童女掣电策,童男挽雷车。”《宋史·礼志五》:“择童男十三岁下,十岁上者二十八人。”
(2).指没有性交经历的男子。 唐 吕岩 《七言》之一○五:“ 武氏 死时应室女, 陈王 没后是童男。”
词语解释:多男  拼音:duō nán
(1).多子嗣。语本《庄子·天地》:“ 尧 观乎 华 , 华 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多男子!’” 宋 王安石 《贺生皇子表》之七:“天所保祐,厥惟 太姒 之多男;国之荣怀,亦曰 成王 之众子。”旧时常以“多福”、“多寿”“多男子”作祝颂之词。参见“ 三多 ”。
(2).多男性。《淮南子·墬形训》:“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
词语解释:三多  拼音:sān duō
(1).指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 尧 观乎 华 , 华 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尧 曰‘辞’。‘使圣人富。’ 尧 曰‘辞’。‘使圣人多男子。’ 尧 曰‘辞’。” 明 李渔 《慎鸾交·赠妓》:“长幡绣佛祝三多。”
(2).指为文多看,多做,多商量。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永叔 ( 欧阳修 )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3).指学者应当多读、多立论、多著述。 清 翟灏 《通俗编·祝诵》:“三多惟见《玉海》:‘ 杨文庄 言曰:学者当取三多,乃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也。’”
(4).佛教用语。指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一说,指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词语解释:小男  拼音:xiǎo nán
(1).泛指未成年的男孩。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皖 民小男曰 陈爵 、 陈挺 ,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於湖涯。” 王安友 《协作》:“眼下在这里干活的全是一些老头、小男半劳动力和妇女。”
(2).年幼的儿子。 唐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3). 唐 户籍制称四岁至十五或十七岁的男子为小男。 王国维 《观堂集林·唐写本燉煌县户籍跋》:“《六典》,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唐志》, 天寳 三载,更名十八以上为中……必书此者,以与授田之事相关故也。此下或书寡,或书小男,或书小女、中女,皆放此。”
词语解释:儿男  拼音:ér nán
犹男儿。 元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一出:“别无儿男,只有一女,小字 胜花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魏博 节度 田承嗣 养三千外宅儿男。”《抗日歌谣·又气又喜》:“喜得是,哥是救国的好儿男。”
词语解释:坎男  拼音:kǎn nán
道教指汞,内丹家谓为人体内的阴精。与“离女”相对。 唐 吕岩 《直指大丹歌》:“欲得坎男求匹偶,须凭离女结因缘。” 后蜀 彭晓 《〈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之一:“离女驾龙为木壻,坎男乘虎作金翁。”参见“ 坎离 ”。
词语解释:坎离  拼音:kǎn lí
(1).犹言铅汞、水火、阴阳。《易·说卦》:“坎为水……离为火。”《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2).坎、离本为《周易》的两卦,道教以“坎男”借指汞,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阴精;以“离女”借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 唐 吕岩 《百字碑》诗:“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度世》:“是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人之色身或有变坏,或值迟暮,色力已衰,不能修清净以了性命,则置鼎器,取坎离,以补完先天,然后静可修。谓之泥水金丹。”
词语解释:有男  拼音:yǒu nán
古国名。后用作姓氏。有,词头。《史记·夏本纪论》:“ 禹 为 姒 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 夏后氏 、 有扈氏 、 有男氏 。”
词语解释:鲁男  拼音:lǔ nán
见“ 鲁男子 ”。
词语解释:鲁男子  拼音:lǔ nán zǐ
(1).《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毛 传:“ 鲁 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 柳下惠 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 柳下惠 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 柳下惠 之可。’”后因称拒近女色的人为“鲁男子”。 宋 汪元量 《除夕同舍集饮》诗:“ 燕 伎女来情不恶, 鲁 男子在话难投。”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闭门不学 鲁 男子,留坐权为 柳下生 。”亦省作“ 鲁男 ”。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夜奔来敝斋,硬坐中怀,破我 鲁 男淫戒。”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婉转偎郎倚郎坐,不道 鲁 男真不可。”
(2). 汉 孔融 曾自称“鲁国男子”。《后汉书·杨彪传》:“时 袁术 僭乱, 操 ( 曹操 )託 彪 与 术 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融 ( 孔融 )曰:‘……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 孔融 鲁国 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復朝矣!’ 操 不得已,遂理出 彪 。”后因以“鲁男子”称不畏强暴的有节之士。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三:“国中安得 鲁 男子,天下无如 王长君 。” 钱曾 注:“ 鲁 男子, 孔融 自称。”
词语解释:女男  拼音:nǚ nán
儿女。《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变文》:“女男得病阿娘忧。”《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变文》:“直待女男安健了。” 蒋礼鸿 通释:“女男,就是儿女。”
词语解释:大男  拼音:dà nán
(1).指成年男子。《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大男、大女治十亩。”
(2).长子。《隶释·汉郎中郑固碑序》:“先是,君大男 孟子 ,有 扬乌 之才也。”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迴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3).指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子。《体育报》1985.11.15:“教练、领队关心‘大男’。”
词语解释:中男  拼音:zhōng nán
(1).次子;诸子中居长幼之间者。《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史记·吕不韦列传》:“今 子楚 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 仁叡 ,中男 仁楷 ,少男 仁护 、 仁昉 等。”
(2).未成丁的男子。《魏书·高祖纪》:“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絶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唐书·食货志一》:“ 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
(3).泛指青年男子。《老残游记》第九回:“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止乎礼义矣。”
词语解释:百男  拼音:bǎi nán
犹言多男孩。语本《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朱熹 集传:“百男,举成数而言其多也。” 宋 王安石 《贺生皇子表》之二:“臣闻《史》纪 文 庆之延,岂惟十子;《诗》歌 姒 徽之继,爰至百男。”
词语解释:得男  拼音:de nán
生男孩。《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太傅 繇 小子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会 为其母传曰:‘……妾欲其得男,故饮以得男之药,反谓毒之。’”《元史·虞集传》:“ 文仲 晨起……闻甥馆得男,心颇异之。”
词语解释:次男  拼音:cì nán
次子。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次子》:“ 隋 《舍利塔铭》 杨继宗 之次子称次男。”
词语解释:乾男  拼音:qián nán
指太子。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皇家以中枢北极,清都有天子之宫;储后以大火前星,苍震有乾男之位。”
词语解释:贵男  拼音:guì nán
指日后当大贵的男孩。《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帝令卜者 扈谦 筮之,曰:‘后房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其一终盛 晋 室。’”
词语解释:愚男  拼音:yú nán
对人谦称己子。《水浒传》第二九回:“老管营道:‘义士休如此説,愚男万幸,得遇足下,何故谦让?’”
词语解释:义男  拼音:yì nán
犹义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改史》:“ 钟绍京 为宰相,而称义男於 杨勖 之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母家有义男,业配之。”
词语解释:息男  拼音:xī nán
亲生儿子。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詔书封臣息男 苗 为 高阳乡公 、 志 为 穆乡公 。” 唐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经术弘义训,息男茂嘉闻。”
词语解释:耕男  拼音:gēng nán
农夫。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淫雨既霽,蚕穀以成;织妇耕男,忻忻衎衎。”
词语解释:圣男  拼音:shèng nán
(1).德才超群的男子。 汉 焦赣 《易林·井之颐》:“乾作圣男,坤为智女,配合既成,长生得所。”
(2).传说中有道之士。 唐 吕岩 《酹江月》词:“仙花朵秀,圣男灵女扳折。”
词语解释:乡男  拼音:xiāng nán
爵号名。《魏书·刑罚志》:“至于县男,则降为乡男。”《隋书·百官志中》:“﹝ 后齐 ﹞开国乡男、散县男,为从第五品。”《隋书·礼仪志四》:“﹝ 后齐 册诸王礼:﹞诸王、五等开国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箱中。”
词语解释:震男  拼音:zhèn nán
语本《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后以“震男”用为对对方长子的敬称。 宋 刘仙伦 《沁园春·寿共大卿恕斋治〈易〉》词:“同厥震男,拔乎泰茹,玉笋班中联步什。”
词语解释:天男  拼音:tiān nán
天上男仙。称美男子。 宋 米芾 《画史·唐画》:“ 苏耆 少子,风神如画,目如点漆,面如凝脂,天男相。”
词语解释:县男  拼音:xiàn nán
爵名。《金史·百官志一》:“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参见“ 县伯 ”。
词语解释:县伯  拼音:xiàn bó
爵名。 晋 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南朝 陈 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 元 有县子、县男、无县伯。 明 废。《隋书·百官志上》:“ 陈 承 梁 ……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 关中 、 关 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
词语解释:侄男  拼音:zhí nán
犹侄儿。
词语解释:长庶男  拼音:cháng shù nán
犹长庶。《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悼惠王 刘肥 者, 高祖 长庶男也。”
词语解释:鸡男
雄鸡
词语解释:饤坐男  拼音:dìng zuò nán
犹言飣座梨。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三:“今俗燕会,黏果列席前,曰看席飣坐,古称飣坐男,飣而不食者。《唐书·李远传》:‘人目为飣坐黎。’”按,《新唐书》作“崔远”。
词语解释:騃女痴男  拼音:ái nǚ chī nán
指迷恋于情爱的男女。 宋 徐铉 《新月赋》:“乃有騃女痴男,朱颜稚齿,欣春物之駘荡,登春臺之靡迆。”亦作“ 騃女痴儿 ”。 清 徐昂发 《宫词》之五五:“百回过锦人间戏,騃女痴儿总未真。”
词语解释:蛮男  拼音:mán nán
方言。指男性童仆。 章炳麟 《新方言·释亲属》:“ 四川 谓婢曰蛮。其气(乞)买携养之童竖曰蛮男。”
词语解释:遗男  拼音:yí nán
指死去父亲的男孩。《列子·汤问》:“邻人 京城氏 之孀妻,有遗男,始齓,跳往助之。”
词语解释:近事男  拼音:jìn shì nán
即居士。指在家奉佛受五戒的男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鄔婆索迦, 唐 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波塞,又曰优婆塞,皆讹也。”
词语解释:鳏男  拼音:guān nán
无妻的成年男子。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内聚旷女,外多鰥男。”
词语解释:髫男  拼音:tiáo nán
男孩。 清 厉鹗 《茅湘客〈絮吴羹诗选〉序》:“﹝ 吴 地﹞声诗极盛,其著作大小雅之材,传诵通都大邑,髫男稚女,皆能道其姓氏。”
词语解释:庶男  拼音:shù nán
庶出之子。《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悼惠王 刘肥 者, 高祖 长庶男也。”
词语解释:僮男  拼音:tóng nán
童男,少年。《史记·乐书》:“ 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 甘泉 ,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於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劒。”
词语解释:干男  拼音:gàn nán
指太子。
词语解释:不男  拼音:bù nán
谓男子有生理缺陷,没有生殖能力。《南史·后妃传上·宋后废帝陈太妃》:“先是人閒言 明帝 不男,故皆呼 废帝 为 李氏 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宰相前世僧》:“﹝ 杨文襄 ﹞为提学时,年甫三旬,即立姪为嗣,盖久以不男自安矣。”
词语解释:三尺男  拼音:sān chǐ nán
指童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年来以家寠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
词语解释:佛男  拼音:fó nán
宋 时 吐蕃 别族 青堂 羌 人首领 唃廝囉 的自称,意为“天子”。 宋 沉括 《梦溪别谈·杂志二》:“ 青堂 羌 本 吐蕃 别族, 唐 末,蕃将 尚恐热 作乱,率众归中国,境内离散。国初有胡僧 立遵 者,乘乱挟其主 唃廝囉 东据 宗哥邈川城 ……‘唃廝’,华言佛也,‘囉’,华言男也,自称‘佛男’,犹中国之称‘天子’。”
词语解释:少男  拼音:shǎo nán
(1).指《周易》八卦中的艮卦。艮为阳卦,第三爻为阳爻,故称“少男”。《易·说卦》:“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孔颖达 疏:“ 王 氏云:‘索,求也……坤初求得乾气为震,故曰长男;坤二求得乾气为坎,故曰中男;坤三求得乾气为艮,故曰少男。’”
(2).小儿子。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 仁叡 ,中男 仁楷 ,少男 仁护 、 仁昉 等,或体穷三变, 潘 陆 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 关 张 不足以扶轂。”
(3).年轻未婚男子。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4).见“ 少男风 ”。
词语解释:少男风  拼音:shǎo nán fēng
东北风。又称艮风。艮位东北,为少男,故称。语出《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共为欢乐”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 輅 言:‘……又少男风起,众鸟和翔,其应至矣。’须臾,果有艮风鸣鸟。”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之七:“天边云气来须女,湖上轻雷起少男。”参见“ 少女风 ”。
词语解释:夫男  拼音:fū nán
男人,丈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因有豪家出告示,禁止游客閒人,就是豪家妻女在内,夫男也别嫌疑,恐怕罪过,不敢轻来打搅。”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九章:“或女子终身受夫男之养而忽弃之,则於报礼不公。”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知缺漏多多少,总一句女子生为牛马般,受苦受囚还受气,一生荣辱靠夫男。”
词语解释:散男  拼音:sàn nán
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详“ 散侯 ”。
词语解释:散侯  拼音:sàn hòu
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侯爵。《晋书·杜预传》:“詔 预 以散侯定计省闥,俄拜度支尚书。”《北史·序传·李承》:“ 承 方裕有鉴裁,为时所重。 文成 末,以散侯出为龙驤将军、 滎阳 太守。”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政事礼仪》:“ 后魏明帝 ,输粟八千石赏散侯,六千石散伯,四千石散子,三千石散男。”
词语解释:绿女红男  拼音:lǜ nǚ gōng nán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万寿寺》:“每至四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半月。游人甚多,緑女红男,联蹁道路。”
词语解释:嗣男  拼音:sì nán
继嗣的儿子。 唐 黄滔 《祭先外舅》:“孀妻捧奠,出女尸丧,嗣男而杳杳江岭,鄙子而明明肺肠。”
词语解释:前男  拼音:qián nán
前妻的儿子。对后母而言。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后母称子》:“《唐处士包公夫人墓志铭》:‘抚育前男,恩通己子。’盖夫人为 包公 继室也。”
词语解释:立男  拼音:lì nán
成年的儿子。 汉 蔡邕 《被收时表》:“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前无立男,得以尽节王室,託名忠臣,死有餘荣。”参见“ 立子 ”。
词语解释:立子  拼音:lì zǐ
(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何休 注:“子,谓左右媵及姪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春秋》之义,立子以贵。”参见“ 立嫡 ”。
(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隋 郑子信 《韦略墓志》:“家无立子,妻女孤煢。”
词语解释:一索得男  拼音:yī suǒ de nán
《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王弼 注:“索,求也。以乾坤为父母而求其子也。”后因以“一索得男”谓初生得子。亦作“ 一索成男 ”。 宋 王迈 《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词语解释:一索成男  拼音:yī suǒ chéng nán
见“ 一索得男 ”。
词语解释:一索得男  拼音:yī suǒ de nán
《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王弼 注:“索,求也。以乾坤为父母而求其子也。”后因以“一索得男”谓初生得子。亦作“ 一索成男 ”。 宋 王迈 《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词语解释:嫡男  拼音:dí nán
正妻所生之子。《国语·吴语》:“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
词语解释:孝男  拼音:xiào nán
(1).居丧的儿子。《八琼室金石补正·唐金大娘圹志》:“孝男 徐德行 以 大唐寳应 元年七月十四日葬 金大娘 於 崑山 依仁冈 ,从父穴也。”
(2).泛指居丧的儿孙。《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走了半日,来至 铁槛寺 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
(3).对父母行孝道的男子。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显文明,开盛治,説孝男,并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