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生申 拼音:shēng shēn
申伯 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崧降神,生 甫 及 申 。” 宋 张元干 《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词:“雪度崧高,影横 伊水 庆生申。” 清 陈维崧 《沁园春·郝元公先生生日观剧词以纪事》词:“昨到 梁溪 ,重披絳帐,恰遇生申燕喜觴。”词语解释:春申 拼音:chūn shēn
(1).指 春申君 。《荀子·成相》:“ 展禽 三絀, 春申 道缀基毕输。”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当此之时, 齐 有 孟尝 , 赵 有 平原 , 楚 有 春申 , 魏 有 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唐 杜牧 《春申君》诗:“烈士思酬国士恩, 春申 谁与快寃魂。”详“ 春申君 ”。
(2). 上海市 的别称。 元 黄溍 《登钱山望菰城慨然而赋》:“耸身白云上,始见 春申 城。” 郁达夫 《和曾广勋先生赐赠之作》之一:“十载 春申 忆旧游,江关词赋动离愁。”参见“ 春申浦 ”。
词语解释:春申君 拼音:chūn shēn jūn
战国 楚 人 黄歇 (?--公元前238年)的封号。 考烈王 元年出为相,封为 春申君 ,赐 淮北 地十二县;后改封于 江 东。曾救 赵 却 秦 ,攻灭 鲁国 。相 楚 二十五年,有食客三千。与 齐 孟尝君 、 赵 平原君 、 魏 信陵君 齐名,史称 战国 四君子。 考烈王 死,为 李园 所杀。《韩非子·奸劫弑臣》:“ 楚庄王 之弟 春申君 有爱妾曰 余 。”《史记·春申君列传》:“ 考烈王 元年,以 黄歇 为相,封为 春申君 。”
词语解释:春申浦 拼音:chūn shēn pǔ
即 黄浦江 。在今 上海市 。又名 春申江 ,简称 申江 。相传为 春申君 所凿,故名。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 木叶山 头悲夜夜, 春申浦 上望年年。” 吴翌凤 笺注引 陆伯生 《广舆记》:“ 黄浦 一名 春申浦 , 春申君 所凿。”词语解释:申申 拼音:shēn shēn
(1).和舒貌。《论语·述而》:“ 子 之燕居,申申如也。”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申申,和舒之貌也。”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隣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 元 耶律楚材 《和李世荣韵》:“忧国心情常悄悄,闲居容止自申申。”
(2).反复不休。《楚辞·离骚》:“ 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 注:“申申,重也。” 清 陆奎勋 《湖上念金心斋》诗:“寧料 湘潭 憔悴客,仍逢 嬃女 詈申申。” 刘半农 《扬鞭集·学徒苦》:“主妇复惜灯油,申申咒诅!”
(3).整饬貌。《汉书·石奋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 颜师古 注:“申申,整敕之貌。”《汉书·礼乐志》:“敕身齐戒,施教申申。”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少年申申,咸适其宜。榎楚废弛,尊严而威。”词语解释:未申 拼音:wèi shēn
(1).未能展现,未能表明。《宋书·鲁爽传》:“方当束骸北闕,待戮司寇,懦节未申,伏心边表。”《旧唐书·玄宗纪上》:“逆贼 竇怀贞 等并以庸妄,权齿朝廷,毫髮之效未申,丘山之衅仍积。” 前蜀 杜光庭 《洋州令公生日拜章词》:“将坛相印,未申报国之劳;洁己澄心,每切修生之愿。”
(2).古代阴阳五行家以十二支定方位。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卯在正东,酉在正西。未申在西南方。《淮南子·天文训》:“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鉤。”词语解释:守庚申 拼音:shǒu gēng shēn
信奉道教者每于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谓之守庚申。据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十载,凡庚申之日,尸鬼竞乱,精神躁秽,夫妻不可同席及言语面会,当清斋不寝,屏除欲念,故云。又见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 唐 程紫霄 《示守庚申众》诗:“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 宋 陆游 《春夕睡觉》诗:“积雨恐侵春甲子,昏灯懒守夜庚申。”词语解释:戊申 拼音:wù shēn
六十甲的第四十五位。例如:戊申晦。(此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姚鼐《登泰山记》词语解释:燕申 拼音:yàn shēn
《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邢昺 疏:“言 孔子 燕居之时体貌也。申申夭夭,和舒之貌。”后称尊者闲居为“燕申”。 宋 陈次公 《泰伯先生墓志铭》:“先生燕申讲解,严重慎密,弟子畏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偶因燕申之言,遂腾空造之语,丑詆近列,中外骇然。”词语解释:珠申 拼音:zhū shēn
满语音译。即女真、女直,亦即后之满族。 柳亚子 《哭威丹烈士》诗:“私怨公仇两愁絶,几时王气剗珠申?”参见“ 女真 ”。
词语解释:女真 拼音:nǚ zhēn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居住在 乌苏里江 和 黑龙江 流域等地。 周 时称 肃慎氏 。 汉 、 三国 、 晋 称 挹娄 , 南北朝 时称 勿吉 , 隋 唐 时称 黑水靺鞨 , 五代 时始称 女真 。后属 辽 ,因避 辽 主 耶律宗真 讳,改称 女直 。 宋 时曾建立 金 国。 明 后期 努尔哈赤 统一 女真 各部,建立“ 后金 ”政权,其子 皇太极 改号为 清 ,改称“ 女真 ”为“ 满洲 ”。1644年入 关 ,不久统一全国。
(2).女道士。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二:“道学已通神,香花会女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洪觉范 尝为长短句赠一女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羡女真度世, 西池南岳 游俱到。”词语解释:获申 拼音:huò shēn
犹言得以表达。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天衢开泰,情礼获申,故老掩涕,三军悽感。”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鉅平 之恳诚必固, 永昌 之丹慊获申。”词语解释:露申 拼音:lù shēn
香木名。即申椒。《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姜亮夫 校注:“ 戴震 云:‘即申椒,状若繁露,故名。’”一说,即瑞香花。见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瑞香花诗》。词语解释:屈申 拼音:qū shēn
见“ 屈伸 ”。
词语解释:屈伸 拼音:qū shēn
亦作“ 屈申 ”。
(1).屈曲与伸舒。《礼记·乐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后汉书·张奂传》:“蛇能屈申,配龙腾蛰。” 明 方孝孺 《书夷山稿序后》:“人之穷达,在心志之屈伸,不在贵贱贫富。” 张素 《足疾一百余日始杖行室中》诗:“屈伸非比无名指,便有 秦 医孰使闻。”
(2).进退。《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懦怯也。”《宋书·宗室传·道规》:“兵法屈申有时,不可苟进。” 唐 魏归仁 《宴居赋》:“屈伸委运,行用随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十:“有人既发展自我的个性,又能排除一切妨碍他的主观困难环境而进取,屈伸自如,从容自在。”词语解释:重申 拼音:chóng shēn
再次申述。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帝嘉茂庸,重申前册,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魏书·肃宗纪》:“秋七月庚午,重申杀牛之禁。”如:重申组织纪律。词语解释:欠申 拼音:qiàn shēn
见“ 欠伸 ”。
词语解释:欠伸 拼音:qiàn shēn
亦作“ 欠申 ”。 打呵欠,伸懒腰。疲倦的表示。《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 郑玄 注:“志倦则欠,体倦则伸。”《汉书·翼奉传》:“故臧病则气色发於面,体病则欠申动於貌。” 唐 柳宗元 《读书》诗:“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清 钱谦益 《题〈归太仆文集〉》:“﹝ 熙甫 ﹞偶拈一帙,得 曾子固 《书〈魏郑公传〉后》,挟册朗诵至五十餘过,听者皆欠申欲卧, 熙甫 沉吟讽咏,犹有餘味。” 曹禺 《日出》第一幕:“手掩着口,又欠伸着。”词语解释:诎申 拼音:qū shēn
(1).弯曲和伸展。《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 梁启雄 释:“詘申,即‘屈伸’。”《汉书·陈汤传》:“ 汤 击 郅支 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
(2).喻控制和纵放。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裔介 先后所建白,於 满 汉 间,时有詘申控纵,其归皆以便 满洲 政府,为子孙帝王万世计。”词语解释:穷申 拼音:qióng shēn
犹穷达。 唐 张说 《送宋休远之蜀任》诗:“求殊友损益,行道异穷申。”词语解释:飞申 拼音:fēi shēn
飞快申报。《元典章·刑部五·检验》:“窃见各处有司,不以人命为重,凡有告殴伤身死者,不行,随即飞申检验。”《元典章·户部十二·物价》:“如遇物多价少,可以趁贱收买者,即具其直,另状飞申。”词语解释:虹申 拼音:hóng shēn
亦作“ 虹伸 ”。 如虹般伸展。 晋 左思 《魏都赋》:“丹梁虹申以并亘,朱桷森布而支离。” 明 杨慎 《〈石鼓文〉序录》:“远则虹伸结络,邇则琼树离披。”词语解释:诸申 拼音:zhū shēn
(1). 女真 的另一译写形式。 明 代记载作 朱先 , 清 初记载作 诸申 。 天聪 九年(1635年) 清太宗 采用“满洲”为族称后,被废弃。
(2).历史上 满 族内部的一个阶层。在贝勒(贵族)以下,阿哈(奴仆)以上。词语解释:递申 拼音:dì shēn
犹呈递。 宋 韩琦 《论青苗》:“如不愿请领,即具结罪状,入马递申,以凭选官晓諭。”词语解释:鄂申 拼音:è shēn
唐 开国名臣 鄂国公 尉迟敬德 、 申国公 高士廉 的并称。 清 顾炎武 《再谒孝陵》诗:“兴王龙虎地,命世 鄂 申 才。”词语解释:郭申 拼音:guō shēn
后汉 郭太 、 申屠蟠 的并称。二人隐居不仕,终免宦官反党锢之祸。 林纾 《续司马文正〈保身说〉》:“ 郭申 智者,故翛然而行。而 文正 者实有鉴於 元祐 诸公,逆知有 章 蔡 之祸,作为是説以自警。呜乎,吾续是説,吾知所以为 郭泰 与 申屠蟠 矣。”词语解释:面申 拼音:miàn shēn
当面申述。《周书·韦孝宽传》:“帝曰:‘往已面申本怀,何烦重请也。’”词语解释:鸟申 拼音:niǎo shēn
亦作“ 鸟伸 ”。 古代一种养身术,运动肢体如飞鸟之伸脚。《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淮南子·精神训》:“熊经鸟伸,鳧浴蝯躩。”《后汉书·崔寔传》:“夫熊经鸟伸,虽延歷之术,非伤寒之理。”词语解释:引申 拼音:yǐn shēn
见“ 引伸 ”。
词语解释:引伸 拼音:yǐn shēn
亦作“ 引申 ”。 延展推广。谓由一事一义推延而及他事他义。语本《易·繫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且 罗贯中 大半引申於 陈寿 ,非尽凿空。” 清 江沅 《〈说文解字注〉后叙》:“本义明而后餘义明,引申之义亦明。”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三节:“大体甲倡一説,而乙则引伸之。” 丁玲 《阿毛姑娘》:“每一个联想都是紧接在事物上的,而由联想引伸的那生活,又都变成仙似的美境。”词语解释:三申 拼音:sān shēn
再三申明。《书·酒诰》“有斯明享” 孔 传:“以其渐染恶俗,故必三申法令。”词语解释:三令五申 拼音:sān lìng wǔ shēn
再三命令与告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唐 白居易 《号令策》:“若不推之於战,虽三令五申,而令不明矣。”《三国演义》第八三回:“次日, 陆逊 升帐唤诸将曰:‘吾钦承王命,总督诸军,昨已三令五申,令汝等各处坚守,俱不遵吾令,何也?’” 柯岩 《我的爷爷》:“他们三令五申、巧立名目也搞不出我任何问题。”词语解释:保申 拼音:bǎo shēn
保荐申报。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谁知朝廷黄榜招贤,郡中把我名字保申上司去了。”词语解释:小屈大申 拼音:xiǎo qū dà shēn
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难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挥也。”词语解释:指申 拼音:zhǐ shēn
陈述。《隋书·孝义传·薛濬》:“故遣使人,指申往命。魂而有灵,歆兹荣渥。”词语解释:类申 拼音:lèi shēn
依类申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遂行下各州,自试於学,仍照旧比分数,以待类申,将以是岁七月引试为始。”词语解释:咸丰庚申 拼音:xián fēng gēng shēn
咸丰:清文宗年号。庚申: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庚申年即咸丰十年。例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词语解释:西申 拼音:xī shēn
古国名。居今 陕西 、 山西 间。也称 申戎 。《逸周书·王会》:“ 西申 以凤鸟。凤鸟者,戴仁、抱义、掖信,归有德。” 明 杨慎 《凤赋》:“ 西申 之国, 丹穴 之山,爰有神鸟,名为凤焉。”词语解释:熊经鸟申 拼音:xióng jīng niǎo shēn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悬,类鸟飞空而伸脚。”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那种的工夫,在古时候人是称为熊经鸟申,直译出来是说老熊吊颈,鸡公司晨,意译出来就是深呼吸。”亦作“ 熊经鸟伸 ”。 汉 崔寔 《政论》:“夫熊经鸟伸,虽延歷之术,非伤寒之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不损上药,愈益下田。熊经鸟伸,纳新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