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共15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申甫申威申陈申冤申恨申宥申宫申鉴
申锡申时申闻申报申许申志申宪申请书
申申申椒申祝申救申戒申展申张申诫
申旦申敬申荐申复申咏申布申抒申证
申韩申章申舒申意申守申叙申延申诉
申屠申祷申讨申畅申破申变申谕申酌
申命申言申黜申礼申酉戌亥申拔申购申都
申白申令申重申商申泄申料申豁申释
申明申写申奏申禁申敕申文申达申述
申严申画申告申饬申擢申审申送申贺

词语解释:申甫  拼音:shēn fǔ
(1). 周 代名臣 申伯 和 仲山甫 的并称。《诗·大雅·崧高》:“维 申 及 甫 ,维 周 之翰。”
(2).借指贤能的辅佐之臣。《梁书·元帝纪》:“大国有蕃, 申 甫 惟翰。” 唐 元稹 《赠乌重胤父承玭等诰》:“载诞 颇 牧 ,降生 申 甫 。”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 文宗 震悼,手詔曰:‘惜我良将,不克令终,尚冀其忠灵不昧,他年生 申 甫 以佐予也。’”
词语解释:申锡  拼音:shēn xī
厚赐。《诗·商颂·烈祖》:“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毛 传:“申,重。” 郑玄 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 高亨 注:“锡,赐。”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圣朝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即鱼水交驩,秬卣申锡,又何以过此遭逢之无间也。”
词语解释:申申  拼音:shēn shēn
(1).和舒貌。《论语·述而》:“ 子 之燕居,申申如也。”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申申,和舒之貌也。”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隣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 元 耶律楚材 《和李世荣韵》:“忧国心情常悄悄,闲居容止自申申。”
(2).反复不休。《楚辞·离骚》:“ 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 注:“申申,重也。” 清 陆奎勋 《湖上念金心斋》诗:“寧料 湘潭 憔悴客,仍逢 嬃女 詈申申。” 刘半农 《扬鞭集·学徒苦》:“主妇复惜灯油,申申咒诅!”
(3).整饬貌。《汉书·石奋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 颜师古 注:“申申,整敕之貌。”《汉书·礼乐志》:“敕身齐戒,施教申申。”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少年申申,咸适其宜。榎楚废弛,尊严而威。”
词语解释:申旦  拼音:shēn dàn
自夜达旦。犹通宵。《楚辞·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繁》:“ 宏 在舫中讽其所作咏史诗…… 尚 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谈论,申旦不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叩寓归寝,展转申旦。”
词语解释:申韩  拼音:shēn hán
(1). 战国 时法家 申不害 和 韩非 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 申 韩 之学。《史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后可谓能明 申 韩 之术而脩 商君 之法。”《后汉书·酷吏传·樊晔》:“政严猛,好 申 韩 法,善恶立断。”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竝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
(2).借指酷法。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七:“自 秦 垂暴法,於 会稽 刻石, 宋 儒煬之,妄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瞽説,直於家施 申 韩 ,闺闥为岸狱。”
词语解释:申屠  拼音:shēn tú
复姓。 汉 有 申屠建 。见《汉书·游侠传》
词语解释:申命  拼音:shēn mìng
(1).重申教命;再命。《易·巽》:“重巽以申命。” 孙星衍 集解引 陆绩 曰:“巽为命令。重命令者,欲丁寧也。” 高亨 注:“《巽》之卦象是君上重申其教命。故曰:‘重巽以申命。’”
(2).任命。《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是以 唐 虞 之设官分职,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后惟 龙 为纳言,犹今尚书也。”
(3).命令。 唐 李白 《比干碑》:“申命郡县,封坟葺祠。” 唐 柳宗元 《终南山祠堂碑》:“皇帝使中謁者,祷于 终南山 ,申命 京兆 尹 韩府君 ,祗飭祀事,考视祠制。”
(4).指发布命令。《觚賸·序赋创格》引 清 陈鹤容 《〈当泣草〉序》:“ 巫咸 申命, 詹尹 陈辞。”
词语解释:申白  拼音:shēn bái
(1).申明表白。《晋书·司马休之传》:“但 康之 前言,有所不尽,故重使 胡道 ,申白所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王敬则》:“ 敬则 遣人致劫帅曰:‘若能自出首,当为申白。’”
(2).禀明。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 郊 尝居 歙州 某观,病痢,困剧,观主欲申白官司。”
(3). 申公 和 白生 的并称。 申公 、 白生 , 鲁 人,皆受《诗》于 荀子 门人 浮丘伯 ,为 楚元王 中大夫。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后借指贤才。《宋书·自序传·沉璞》:“吾远惭 楚元 ,门盈 申白 之宾;近愧 梁孝 ,庭列 枚 马 之客。” 唐 罗隐 《岐王宅》诗:“ 申 白 宾朋传道义, 应 刘 文彩寄音徽。”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百年后,尚庶几 申 白 ,不数 韦 康 。”
词语解释:申明  拼音:shēn míng
(1).郑重宣明;阐明。《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 ,而 齐 用 王子 ,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 唐 韩愈 《禘袷议》:“今輒先举众议之非,然后申明其説。”《清史稿·戴铨传》:“二月,疏请申明会议旧章。” 鲁迅 《〈华盖集〉后记》:“ ZM君 便发表了我在讲堂上口说的话,大约意在申明我的意思,给我解围。”
(2).重申。《东观汉记·马严传》:“ 严 举劾按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迴避,百寮惮之。”《后汉书·桓帝纪》:“郡县务存俭约,申明旧令,如 永平 故事。”《后汉书·马援传》:“条奏 越 律与 汉 律駮者十餘事,与 越 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 平原君 ﹞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申明旧章,而重购以赏获盗者。”
(3).辩解;申诉。《南史·齐鱼复侯子响传》:“ 子响 及见 顺子 ,欲自申明, 顺之 不许,於射堂縊之。”《新唐书·李尚隐传》:“善良方蒙枉,不为申明,可乎?”
(4).昭雪。 金 元好问 《通奉大夫张君神道碑铭》:“ 宣宗 贞祐 二年夏,寇来攻。县中兵力单寡,城为所陷。君乘乱而出,有司以不守议罪,父老诣州称枉,遂获申明。”
词语解释:申严  拼音:shēn yán
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 景定 元年十月乙未朔,﹞詔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 汉 人军器之禁。”
词语解释:申威  拼音:shēn wēi
施展神威。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高祖 虽能申威于 秦 项 ,而屈于 商山 四皓。”《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于时圣帝,赫然申威。” 晋 潘岳 《西征赋》:“出申威於 河 外,何猛气之咆勃;入屈节於 廉公 ,若四体之无骨。”
词语解释:申时  拼音:shēn shí
旧时十二辰制记时法。指下午三时至五时。
词语解释:申椒  拼音:shēn jiāo
香木名。即大椒。《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王逸 注:“申,重也。椒,香木也。” 姜亮夫 校注:“申椒,大椒也。”《汉书·扬雄传上》:“棍申椒与菌桂兮,赴江湖而沤之。” 明 夏完淳 《咏怀》之一:“申椒挺葳蕤,秋霜来悴之。”参见“ 大椒 ”。
词语解释:大椒  拼音:dà jiāo
(1).花椒。《尔雅·释木》:“檓,大椒。” 郝懿行 义疏:“《尔雅》之檓大椒,即秦椒矣。秦椒,今之花椒。”
(2).辣椒的俗称。
词语解释:申敬  拼音:shēn jìng
表示敬意。《北史·房豹传》:“每牧守初临,必遣致礼,官佐邑宰皆投刺申敬。”《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今特差人请二位奶奶进衙,另要申敬。”《清史稿·礼志八》:“额駙见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
词语解释:申章  拼音:shēn zhāng
复姓。 汉 有 申章昌 。见《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
词语解释:申祷  拼音:shēn dǎo
再次祷祝。《左传·成公十六年》:“ 苗賁皇 徇曰:‘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脩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復战!’” 杨伯峻 注:“申祷,再次祈祷求胜。”
词语解释:申言  拼音:shēn yán
(1).再次陈说;重复述说。《清波别志》卷下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 康定 中, 王涣 为 荆王 元儼 翊善。王用度无节, 涣 以书諫:方国家有边患,宜助节用。王判其后曰:‘愁杀你,愁杀你!’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汉书注冗》:“ 颜师古 注《汉书》……有失之赘冗及不烦音释者。其始遇字之假借,从而释之。既云‘他皆类此’,则自是以降,固不烦申言。”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二》“请修兵革……内修兵革”:“‘内修兵革’亦宜作‘请修兵革’,盖即上语而申言之也,涉下文‘内夺民用’而误。”
(2).郑重说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于 请夺 吴 諡,疏末又申言请补故御史 杨爵 諡……以 杨 形 吴 ,见其褒贬恰当,可谓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说。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更申言之,则虚无党之争点,起于生计问题,而非起于政治问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曩占 ﹞烧灭 孟连 ,而自归於 中国 。 永昌府 知府 杨重穀 与武弁谋,申言蛮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极典以邀功。” 清 林则徐 《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来稟反作欣幸语气,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记》五:“ 白酱丹 再三申言要再请他吃一台闲酒。”
词语解释:申令  拼音:shēn lìng
(1).号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2).发布命令;下令。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用兵》:“发号申令,效以信诚,先服者赏,后服者伤。”《南史·樊毅传》:“击鼓申令,众乃定焉。”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政府宜速申令全国,保护青年,取消 西安 附近之集中营,严禁各地侮辱青年之暴举。”
词语解释:申写  拼音:shēn xiě
倾泄;抒发。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志於文也,则有申写鬱滞,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
词语解释:申画  拼音:shēn huà
(1).重新划分。《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孔 传:“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
(2).引申为规划。《元典章·诏令一·中统元年》:“仍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詔以豫,申画於后。”
词语解释:申陈  拼音:shēn chén
申报陈述。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检会前后累据 京东 、 京西 、 淮南路 转运…… 定州 、 河阳 、 潁昌府 各申陈,据旧吏人词讼,不请雇钱,事理不均。”
词语解释:申闻  拼音:shēn wén
谓以文状呈达上官。《北史·古弼传》:“ 弼 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 刘树 碁,志不听事。 弼 侍坐良久,不获申闻。”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凡以状达上官,必曰申闻。”《三国演义》第五回:“ 李肃 慌忙写告急文书,申闻 董卓 。”
词语解释:申祝  拼音:shēn zhù
祷祝。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放小儿队》:“望彤墀而申祝,整翠袖以言归。”
词语解释:申荐  拼音:shēn jiàn
犹推荐。《魏书·张烈传》:“ 高祖 詔侍臣各举所知,互有申荐者。”
词语解释:申舒  拼音:shēn shū
舒展。谓膨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用陈豆弥好……浄扬簸,大釜煮之,申舒如饲牛豆,掐软便止,伤熟则豉烂。”
词语解释:申讨  拼音:shēn tǎo
声讨,公开谴责。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词语解释:申黜  拼音:shēn chù
报请上司予以革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饿鬼》:“学官勒取重赂,始免申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曾友于》:“官怒,拘 孝 等囚繫之,将行申黜。” 何垠 注:“申黜,申详斥革也。”
词语解释:申重  拼音:shēn zhòng
再三;反复强调。《荀子·仲尼》:“端愨以守之,顿穷则疾力以申重之。” 杨倞 注:“申重,犹再三也。”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古之圣王,其於仁义也,申重而已。”
词语解释:申奏  拼音:shēn zòu
向帝王陈述或申请。《宋书·孝武帝纪》:“自今百辟庶尹,下民贱隶,有怀诚抱志,拥鬱衡閭,失理负谤,未闻朝听者,皆听躬自申奏,小大以闻。”《说岳全传》第十三回:“倘若奸臣败露,老夫必当申奏朝廷,力保贤契们重用。”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果勇夫人》:“主将或可申奏朝廷,予以生路。”
词语解释:申告  拼音:shēn gào
(1).反复告诫。《史记·周本纪》:“ 成王 既崩,二公率诸侯,以 太子釗 见於先王庙,申告以 文王 、 武王 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篤信临之,作《顾命》。”
(2).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控告。《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评弹创作选集·阿灵转变了》:“申报被耽搁了十几个钟点,就在这不几个钟点里出了毛病, 中国 畜产公司提出了申告。”
词语解释:申冤  拼音:shēn yuān
(1).诉说冤屈。 汉 焦赣 《易林·蹇之困》:“既往不説,忧来祸结,比户为患,无所申冤。”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匦使》:“ 则天 垂拱 元年,初置匭使之制。为方函,四面各以方色。东曰延恩匭……西曰申冤匭,怀冤受屈,无辜受刑者投之。”
(2).洗雪冤屈。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玄机应物,潜销水怪之灾;丹笔申冤,俯絶山精之讼。” 唐 李德裕 《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 元颖 ﹞虽无光赫之名,颇著直清之称,既逢昌运,合与申冤,望乞还旧官阶等。”
词语解释:申报  拼音:shēn bào
(1).向上呈报。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伏见六七日来向外传説,皆云……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元史·刑法志四》:“诸狱囚病至二分,申报渐增至九分,为死证,若以重为轻,以急为缓,误伤人命者,究之。”《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一面 贾 家办理棺歛,一面县里具禀申报抚臺。” 廖仲恺 《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草案》:“复判地价与申报地价,相差百分之一十或以下者,由税务官署照复判地价征收之。”
(2).报答。 唐 司空图 《今相国地藏赞》:“孝实女师,工惟妇德,成兹妙絶,申报罔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我狐之避雷刧者也……今藉姑之庇,得免天刑,故厚营葬礼以申报,君何疑焉!”
词语解释:申救  拼音:shēn jiù
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李膺 等被赦,由 武 申救之也。”《新唐书·源乾曜传》:“ 姜晈 为 嘉贞 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其有误遭网罗者,君子又必申救之。”
词语解释:申复  拼音:shēn fù
谓重申诉而使之恢复。《北史·宋弁传》:“ 弁 恨 冲 而与 李彪 交结,雅相知重…… 彪 除名, 弁 大相嗟慨,密图申復。”
词语解释:申意  拼音:shēn yì
(1).示意;表明意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友放》:“ 王相起 , 长庆 中再主文柄,志欲以 白敏中 为状元,病其人与 贺拔惎 为交友, 惎 有文而落拓。因密令亲知申意,俾 敏中 与 惎 絶。”《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再三申意众头领,不能前来庆贺,切乞恕罪。”
(2).表达情意。 清 朱之瑜 《答黄德舍书》:“此间无物可以申意,薄具白金拾两,少展畴昔之意,惟祈鉴存。”
词语解释:申畅  拼音:shēn chàng
犹阐发疏通。《晋书·庾峻传》:“属 高贵乡公 幸太学,问《尚书》义於 峻 , 峻 援引师説,发明经旨,申畅凝滞,对答详悉。”
词语解释:申礼  拼音:shēn lǐ
施礼。《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楚 人犹竞,而申礼于敝邑。”《法苑珠林》卷二二:“﹝ 道宣 ﹞律师积德高远,抱素日久,忽有一天来至律师所,致敬申礼,具叙暄凉。”
词语解释:申商  拼音:shēn shāng
(1). 战国 时 申不害 与 商鞅 的并称。两人均为法家的重要人物。《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鼂错 者, 潁川 人也。学 申 商 刑名於 軹 张恢先 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申 商 刀锯以制理, 鬼谷 唇吻以策勋。”
(2).指 申不害 、 商鞅 的学说。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太史公 曰: 贾生 、 鼂错 明 申 商 。”
词语解释:申禁  拼音:shēn jìn
谓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令者,命也。出命申禁,有若自天; 管仲 下令如流水,使民从也。”
词语解释:申饬  拼音:shēn chì
(1).整饬;整顿。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2).告诫。《宋史·田锡传》:“伏愿申飭将帅,慎固封守,勿尚小功。” 清 曾灿 《将立夏戒仆子亟治所田》诗:“岂敢自暇豫,徒以烦申飭。”
(3).饬令;指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请申飭监司、郡守,自今所属闕官,以次摄事,勿得差非见任官。”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篷窗随录》:“ 籜石 请釐正 尧陵 两疏,最为迂宂。奉旨申飭,可不録。”
(4).斥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元普 ﹞遂将众管事人一一申飭,并妻姪 王文用 也受了一番呵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学院恼了,传了 弥轩 去,当堂核对笔迹,对明白了,把他当面痛痛的申飭一番。” 郭沫若 《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 王茂荫 在严受申饬之后的第四天被调为兵部右侍郎。”
词语解释:申恨  拼音:shēn hèn
诉说怨恨。 唐 杜甫 《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词语解释:申许  拼音:shēn xǔ
应允。《南史·王昙首传》:“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此处非卿而谁?”《南史·何尚之传》:“ 羊 孟 尚不得告谢, 尚之 任遇有殊,便当未宜申许。”
词语解释:申戒  拼音:shēn jiè
告诫。《史记·历书》:“年耆禪 舜 ,申戒 文祖 ,云:‘天之历数在尔躬。’”《晋书·武帝纪》:“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时但下詔,申戒中外,务在得人,不必满所限之数,然竟不能革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又日申戒其民曰:‘勉为之,不可失也。’”
词语解释:申咏  拼音:shēn yǒng
吟诵。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申咏反覆,旷若復面。” 晋 阮侃 《答嵇康诗》之一:“新诗何篤穆,申咏增慨忼。”
词语解释:申守  拼音:shēn shǒu
谓加强戒备,设置守卫。《左传·成公十六年》:“将行, 姜 又命公如初。公又申守而行。” 杨伯峻 注:“申宫设守也。”
词语解释:申破  拼音:shēn pò
上报说明;申报。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主翁见他説得倔强,更加可恨,又打了几个巴掌,綑到次日。申破了地方,一同送到县裡去。”
词语解释:申酉戌亥
申:15—17时;酉:17—19时;戌:19—21时;亥:21—1时
词语解释:申泄
倾泄;抒发
词语解释:申敕  拼音:shēn chì
亦作“ 申勅 ”。
(1).告诫。《汉书·成帝纪》:“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欲遵 伊 周 之权,以安社稷之难,即骆驛申勑,不得迫近輦舆,而 济 遽入陈间,以致大变。”《晋书·李憙传》:“其申敕羣僚,各慎所司,宽宥之恩,不可数遇也。”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当事每每以空言申勑,安得如 汪守 者而与之讲济世之事乎?”
(2).敕命;宣示诏令。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灵柩将窆,申敕脩仪。”一本作“ 申勑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可申勅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 宋 苏辙 《再催行役法札子》:“伏乞更加申敕,速令详议,立成定法,以时行下取进止。”
(3).整饬;整顿。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兵士杂於疲老,而未尝申勑训练。”
词语解释:申擢  拼音:shēn zhuó
提拔。《南史·刘怀珍传》:“时 魏孝文 选尽物望, 江 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
词语解释:申宥  拼音:shēn yòu
谓施恩宽宥。《新唐书·侯君集传》:“陛下宜申宥 君集 ,俾復朝列,以劝有功。”
词语解释:申志  拼音:shēn zhì
一再表明心志。《楚辞·刘向〈九叹·愍命〉》:“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 王逸 注:“言己虽竭忠謇謇以重达其志,君心乃乖差而不与我同,故遂屏弃而不见用也。”
词语解释:申展  拼音:shēn zhǎn
(1).犹辗转。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迺申展而缺寐兮,忽一悟而自惊。”
(2).伸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昨某限以人数挤排,虽获申展,深慙名第奉浼,焉得翻有‘首冠蓬山’之谓?”
词语解释:申布  拼音:shēn bù
犹宣布。《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陛下声檄 长安 ,申布恩泽,三辅父老皆壶浆以迎王师矣。”
词语解释:申叙  拼音:shēn xù
亦作“申叙”。
(1).推荐录用。《晋书·挚虞传》:“若有文武器能有益於时务而未见申敍者,各举其人。”
(2).详细说明;述说。《晋书·殷浩传》:“ 浩 上疏陈让,并致牋於 简文 ,具自申敍。” 西戎 《女婿》:“每逢老汉生起气来, 青枝妈 有理也不敢再往下申叙了。”
词语解释:申变  拼音:shēn biàn
引申变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尝闻之同门先辈曰:南都以前朋友从游者虽众,未有如在 越 之盛者。此虽讲学日久,孚信渐博,要亦先生之学日进,感召之机,申变无方,亦自有不同也。”
词语解释:申拔  拼音:shēn bá
提拔。《晋书·冯素弗载记》:“好存亡继絶,申拔旧门。”
词语解释:申料  拼音:shēn liào
犹审理。《晋书·石崇传》:“中詔申料,罪谴澄雪。臣等刻肌碎首,未足上报。”
词语解释:申文  拼音:shēn wén
(1).行文呈报。《三国演义》第二回:“督邮归告 定州 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况爷 将此事申文上司,无不夸奬大才,万民传颂,以为 包龙图 復出,不是过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县中恐有妖术生变,乃申文到 上党 节度使 高公 处,説他行径。”
(2).呈文。《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刘爷 做完申文,把 皮氏 一起俱已收监。”《清会典事例·吏部·书吏》:“试期定於每年八月,攷试申文、告示各一道,论文义优劣,分别等第。”
词语解释:申审  拼音:shēn shěn
反复审议。《宋史·高宗纪四》:“詔:‘墨敕有不当者,许三省、枢密院奏禀,给事中、中书舍人缴驳,臺諫论列,有司申审。’”
词语解释:申宫  拼音:shēn gōng
守宫。申,通“ 司 ”。《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 ,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 杨伯峻 注:“申,古与司常互用,如《庄子·大宗师》‘ 申徒狄 ’释文谓 崔 本作‘ 司徒狄 ’,《史记·留侯世家》‘以 良 为申徒’,集解引 徐广 谓‘申徒即司徒’。申宫即司宫,意即守宫。”
词语解释:申宪  拼音:shēn xiàn
(1).绳之以法;依法处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汉武帝 乳母尝於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 东方朔 。”
(2).申述法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
(3).犹呈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缴凭》:“理合具由申宪,转缴施行。”
词语解释:申张  拼音:shēn zhāng
伸张,扩大。 梁漱溟 《致陈独秀书》:“然而到了晚年……甚至把从前所主张的,如申张民权、排斥迷信之类,有返回去的倾向。”
词语解释:申抒  拼音:shēn shū
见“ 申紓 ”。
词语解释:申纾  拼音:shēn shū
亦作“ 申抒 ”。亦作“ 申杼 ”。 抒发。《陈书·文学传序》:“大则宪章典謨,裨赞王道,小则文理清正,申紓性灵。”《南史·文学传序》:“自 汉 以来,辞人代有,大则宪章典誥,小则申抒性灵。”《隋书·经籍志四》:“ 楚 有贤臣 屈原 ,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諫。”
词语解释:申延  拼音:shēn yán
延长。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 子良 又问:‘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梁书·殷钧传》:“谨当循復圣言,思自补续,如脱申延,实由亭造。”《南史·刘霁传》:“母 明氏 寝疾, 霽 年已五十,衣不解带者七旬……夜中感梦,见一僧谓曰:‘夫人算尽,君精诚篤志,当相为申延。’后六十餘日乃亡。”
词语解释:申谕  拼音:shēn yù
(1).反复开导。《三国志·吴志·孙晧传》:“陈事势利害,以申諭 晧 。”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然则蒙者固难晓,必劳申諭,乃得悦服。”
(2).谕知;晓谕。 晋 江统 《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諭发遣,还其本域。” 宋 司马光 《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虽丁寧申諭而有司不能奉行。”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一:“欲望圣慈以所下数十条者申諭中外,使恪意奉行,毋或失坠。”
词语解释:申购  拼音:shēn gòu
申请购买
词语解释:申豁  拼音:shēn huō
豁免。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力役》:“申豁若干人,然卒不可胜易。”
词语解释:申达  拼音:shēn dá
(1).显达。《魏书·甄琛传》:“於时 赵脩 盛宠, 琛 倾身事之。 琛 父 凝 为中散大夫,弟 僧林 为本州别驾,皆託 脩 申达。”
(2).指使显达。《北史·宋弁传》:“时大选内外羣官,并定四海士族, 弁 专参銓量之任……高门大族意所不便者, 弁 因毁之;至於旧族沦滞而人非可忌者,又申达之。”
词语解释:申送  拼音:shēn sòng
上报。《北史·卢同传》:“勋簿之法,征还之日,即应申送。”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三折:“有 东京 申送文书来到。”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嗣后各省乡试,其有学问淹通,实在能作五经者,许於本州县报名,该牧令面出冷题考试,申送府州。”
词语解释:申鉴  拼音:shēn jiàn
引为借鉴。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於方今。”
词语解释:申请书  拼音:shēn qǐng shū
向上级或有关部门说明理由、提出请求的文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七:“那你就代我拟一个申请书,要写得恳切一点。”
词语解释:申诫  拼音:shēn jiè
(1).训诫。《史记·周本纪》:“王道衰微, 穆王 閔 文 武 之道缺,乃命 伯臩 申诫太僕国之政。”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申诫守御有司,奉行失序,旋即废罢。”
(2).反复述说。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属笔之家,亦各有病。其深者则患乎譬烦言冗,申诫广喻。”
词语解释:申证  拼音:shēn zhèng
明白的证据。《后汉书·邓骘传》:“罪无申证,狱不讯鞠,遂令 騭 等罹此酷滥。” 李贤 注:“申,明白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检得 鲍庄 体有重伤,生以谋杀论死,备歷械梏;以 诸 未获,罪无申证,颂繫之。”亦指使证据明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州佐泣诉:‘限期已满,归必就刑,禀白何所申证?’”
词语解释:申诉  拼音:shēn sù
(1).向上级或上属机关申述情由。《后汉书·王符传》:“今冤民仰希申诉,而令长以神自畜。”《隋书·刑法志》:“有枉屈县不理者,令以经郡及州,至省仍不理,乃诣闕申诉。”
(2).诉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只此再不必申诉足下肺腑,怕夫人寻,我回去也。” 叶紫 《山村一夜》:“虽然这中间我的那愚懦的亲家公曾来过三四次,向我申诉过一大堆一大堆的苦楚。”
(3).法律名词。诉讼当事人或其他有关公民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者检察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亦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政党、社团成员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组织)或上级机关(组织)提出自己的意见。
词语解释:申酌  拼音:shēn zhuó
谓借杯酒而表达。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申酌长怀,顾望歔欷。”
词语解释:申都  拼音:shēn dōu
即申徒。
词语解释:申释  拼音:shēn shì
说明解释。《后汉书·冯勤传》:“ 勤 还,陈 霸 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拜 勤 尚书僕射。”《文献通考·经籍十四》:“《五礼精义》十卷……首载 唐 礼,参引古义,申释其文。”
词语解释:申述  拼音:shēn shù
详细说明;诉说。《宋书·殷琰传》:“ 柳伦 来奔,具相申述。”《通典·选举六》:“若举用后续知过谬,具状申述及自按劾者,请勿论。” 邹韬奋 《劲儿多好》:“在 闸北 抗 日 激战之时,记者就有好几位朋友仅以身免,家产荡然,见面时多含泪申述,只须于民族有裨,个人牺牲不足道。”
词语解释:申贺  拼音:shēn hè
表示祝贺。 唐 刘禹锡 有《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
共15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