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250,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田园田田田衣田种田生田莱田客田作
田家田翁田宅田子田人田蚕田舍郎田渔
田舍田庐田叟田窦田禾田农田时田鼓
田畴田夫田事田神田原田毛田圃田稼
田里田头田赋田土田桑田垄田主田青
田间田亩田妇田科田收田者田官田连
田父田舍翁田家乐田祖田车田家子田丁田文饭
田地田塍田租田苗田路田苏田猎田横客
田中田畯田郎田单田舍儿田稻田稚田巴
田野田熟田歌田闾田公田功田谷田家妇

词语解释:田园  拼音:tián yuán
(1).田地和园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 巩 世家 南丰 ,及大人謫官以还,无屋庐田园于 南丰 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自此营建第宅,置买田园,扳结婚姻。” 徐迟 《狂欢之夜》:“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山林田园。”
(2).泛指农村。《史记·汲郑列传》:“后数月, 黯 坐小法,会赦免官。於是 黯 隐於田园。” 唐 杜甫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诗:“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羣。”
词语解释:田家  拼音:tián jiā
(1).农家。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清 姚鼐 《舟中漫兴》诗:“草逕人独行,田家麦併熟。”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果然的,此屋中处处看出十八世纪的田家风味。”
(2).农夫。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採去,薄暮方来归。”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犁。” 清 谭莹 《重有感》诗:“请看征调兵如雨,未及田家振臂呼。”
词语解释:田舍  拼音:tián shè
(1).田地和房屋。《史记·苏秦列传》:“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廡之数,曾无所芻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若是父母有钱的,更是免不了争家财,争田舍等事。”
(2).农舍。《史记·黥布列传》:“ 番阳 人杀 布 兹乡 民田舍,遂灭 黥布 。”《汉书·季布传》:“﹝ 周氏 ﹞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 鲁 朱家 卖之。 朱家 心知其 季布 也,买置田舍。” 唐 白居易 《答刘和州》诗:“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
(3).泛指农家或农村。 唐 王维 《送孟六归襄阳》诗:“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唐 王建 《寒食》诗:“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明 张景 《飞丸记·全家配远》:“乡梦初回已四更,田舍人家睡未醒,相思一夜情难罄。”引申为粗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以倾倚申脚者为妖妍标秀,以风格端严者为田舍朴騃。”
(4).指农家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大将军 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 楚 。”
词语解释:田畴  拼音:tián chóu
(1).泛指田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孙希旦 集解引 吴澄 曰:“田畴,谓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 汉 贾谊 《新书·铜布》:“铜布於下,採铜者弃其田畴,家铸者损其农事,穀不为则邻於饥。”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慙种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
(2).指封地。《韩诗外传》卷三:“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羣臣。”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我实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畴。”
(3).指农业。《南齐书·州郡志上》:“ 鬱州 在海中,周迴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
(4).田官。《文子·自然》:“昔 尧 之治天下也,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禹 为司空, 后稷 为田畴, 奚仲 为工师。”
词语解释:田里  拼音:tián lǐ
(1).田地和庐舍。《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 贾公彦 疏:“以田里安甿者,田则为百畮之田,里则五畮之宅。民得业则安,故云安甿也。”《孟子·尽心上》:“所谓 西伯 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隋 王通 《中说·立命》:“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
(2).特指卿大夫的封地和住宅。《左传·襄公三十年》:“ 丰卷 奔 晋 。 子产 请其田里,三年而復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赵岐 注:“田,业也;里,居也。”
(3).指故乡。《史记·汲郑列传》:“ 黯 耻为令,病归田里。” 唐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夜所自许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兄相约,各将印綬纳还,奔回田里,日奉其兄为山水之游,尽老百年而终。”
(4).泛指乡间,民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自是以来,田里辨争,岁时税调,始不勤远。” 明 高启 《审游赠陆彦达》:“僻居田里,无相与薰炙,以成其道。”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其陆军则仿 德国 募民为兵,训练三年,令归田里,一旦有事,招之入伍。”
(5).乡民,百姓。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比之事鞭箠以急税赋,扰田里以督期会,则大异矣。”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采,以归语田里。” 陈衍 《元诗纪事·江西福建怨谣》:“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声色以淫吾中,贿赂以缄吾口,閭阎失望,田里寒心。”
词语解释:田间  拼音:tián jiān
亦作“ 田閒 ”。
(1).田地里。《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 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閒饮。”《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輒载酒肴於田閒,候勤者而劳之。” 老舍 《骆驼祥子》三:“走到什么地方了?不想问了,虽然田间已有男女来作工。”
(2).泛指农村、乡间。 唐 戴叔伦 《送萧二》诗:“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於春。”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闻 鲁直 、 无咎 辈皆起,而公独为猘子所啮,尚栖迟田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宗伯大拜》:“ 沉归德 、 朱山阴 俱以故宗伯起田间入东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是百姓未尽温饱……所以特将先生起自田间,望先生悉心为朕筹画,不必有所隐讳。”
词语解释:田父  拼音:tián fǔ
老农。《尹文子·大道上》:“ 魏 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寳玉径尺,弗知其玉也。”《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至 阴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 唐 王维 《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暇则携一童,杂坐樵夫田父间,亲讯疾苦。”
大蛤蟆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田父》﹝集解﹞引 苏颂 曰:“按《洽闻记》云,虾蟆大者名曰田父,能食蛇,蛇行被逐,殆不能去。”
词语解释:田地  拼音:tián dì
(1).耕种用的土地。《史记·萧相国世家》:“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貰贷以自污?”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六:“经雨篱落坏,入秋田地荒。”《说岳全传》第三回:“小人一向种的老相公的田地,老相公有十餘年不曾到此,小人将歷年租米卖出来的银子收在家裡。” 陆蠡 《海星·麻雀》:“雪,会冻得你发僵。并且最可怕的,是掩住了一切的丘陵、原野、田地,使我们找不到金黄的谷粒。”
(2).地方,处所。 唐 陆龟蒙 《奉酬苦雨见寄》诗:“不如驱入醉乡中,只恐醉乡田地窄。”《宣和遗事》前集:“﹝ 舜 ﹞将 共工 流逐於 幽州 田地,将 驩兜 放逐於 崇山 田地……天下百姓皆服其威。”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三折:“庙官,你不要闹,我与你一个银子,借这堝儿田地,等俺歇息咱。”
(3).路程;道路。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贫僧非是凡僧,我是箇禪和尚,两头见日,行三百里田地哩。”《水浒传》第十八回:“小人等虽在 晁保正 邻近居住,远者三二里田地,近者也隔着些村坊。”《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行到半里田地,到一个土坡上。”
(4).犹地步,程度。《朱子语类》卷七:“敬是彻上彻下功夫,虽做得圣人田地,也只放下这敬不得。”《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而今又弄了这个疯女人来,在家闹到这个田地。”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六)》:“非经 宋 、 元 、 明 三朝的压迫、杀戮和麻醉,不能到这田地。”
词语解释:田中  拼音:tián zhōng
(1).田地之中;田野之中。《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昔 汝南 有人於田中设绳罥以捕麞。”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之三:“更无人惜田中水,放下清溪恣意流。” 沉从文 《牛》:“ 大牛伯 ……牵了那被教训过一顿说是‘撒娇偷懒’的小牛,到田中去做事。”
(2).指乡村。《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唐 韦应物 《答畅校书当》诗:“偶然弃官去,投跡在田中。” 宋 张仲文 《白獭髓》:“ 西湖 僧 仪 ,尝以诗上权臣云:‘我本田中一比丘,却来乘马不乘牛。如今马上风波急,不似田中得自由。’”
词语解释:田野  拼音:tián yě
亦作“ 田壄 ”。亦作“ 田埜 ”。
(1).田地。《管子·八观》:“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飢饱之国可以知也。”《楚辞·九辩》:“农夫輟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汉 桓宽 《盐铁论·园池》:“匹夫之力尽於南亩,匹妇之力尽於麻枲。田野闢,麻枲治,则上下俱衍,何困乏之有矣?”
(2).指田地和原野。 茅盾 《水藻行》:“在这朴素的田野间,远远近近傲然站着的青森森的一团一团,却是富人家的坟园。”
(3).泛指农村。《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不可使襍处……是故圣王之处士必於閒燕,处农必就田壄,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宋 赵蕃 《闻舂》诗:“我居田野间,糴米如赁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处农就田埜,处商就市井。”
词语解释:田田  拼音:tián tián
(1).象声词。《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陈澔 集说:“田田,击之声也。”
(2).莲叶盛密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 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南朝 齐 谢朓 《江上曲》:“莲叶尚田田, 淇水 不可渡。” 朱自清 《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3).指莲叶。 五代 齐己 《湖上逸人》诗:“澹荡光中翡翠飞,田田初出柳丝丝。” 宋 姜夔 《念奴娇》词:“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4).鲜碧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野田田而虚翠,水湛湛而空碧。” 宋 王安石 《送吕望之》诗:“池散田田碧,臺敷灼灼红。” 宋 陈造 《早夏》诗:“安石榴花猩血鲜,凉荷高叶碧田田。”
(5).形容浓郁。 唐 元稹 《张旧蚊幬》诗:“昔透香田田,今无魂惻惻。”
词语解释:田翁  拼音:tián wēng
老农夫。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唐 杜荀鹤 《题田翁家》诗:“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
词语解释:田庐  拼音:tián lú
(1).田中的庐舍。泛指农舍。《管子·四时》:“令禁扇去笠,毋扱免,除急漏田庐。” 尹知章 注:“田中之庐欲漏之,不欲人恶盛阳之气也。” 宋 王安石 《和农具·田庐》:“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 明 万寿祺 《赠胡彦远》诗:“荷锄归去田庐闭,莫向人间学问津。”
(2).田地和房屋。《汉书·疏广传》:“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新唐书·食货志二》:“人小乏则取息利,大乏则鬻田庐。”《元史·王庆端传》:“﹝ 庆端 ﹞从 世祖 北征,还……建威武营,以处卫兵,经画田庐,使各安业。” 欧榘甲 《新广东》四:“我民之田庐为他人所占,妻女为他人所淫。”
(3).指家乡。 晋 左思 《咏史》之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唐 韦应物 《秋郊作》诗:“方愿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庐。”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抱志不得朋,嘅叹终田庐。”
词语解释:田夫  拼音:tián fū
农夫。《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 唐 王驾 《夏雨》诗:“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旧病新瘥,於田亩间尽日与田夫閒话。”
词语解释:田头  拼音:tián tóu
(1).田边。《东观汉记·王丹传》:“每岁农时,载酒肴,便於田头大树下饮食劝勉之。” 唐 韩愈 《赛神》诗:“麦苗含穟桑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嬾妇如山猪而小,喜食田禾,以机轴织絍之物,挂於田头,则不敢近。”《人民政协报》1990.4.20:“抓‘菜篮子工程’的市长到菜场买菜,分管农业的书记到田头访问老农。”
(2).田地的两头儿。如:田头地边。
(3).田地里。如:男女老少日夜奋战在田头。
(4).寺庙里掌管田地的和尚。《五灯会元·曹洞宗·石门绍远禅师》:“ 襄州 石门 绍远禪师 ,初在 石门 作田头。”
词语解释:田亩  拼音:tián mǔ
(1).田地。《书·盘庚上》:“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东观汉记·郭丹传》:“ 郭丹 为三公,典牧州郡,田亩不增。”《水浒传》第二二回:“老汉自和孩儿 宋清 ,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说什么农事忙,没有人手,怕荒废了田亩,一派鬼话!”
(2).泛指农村。 唐 白居易 《适意》诗之二:“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李邺侯》:“ 唐 制府兵,平日皆居田亩,每府有折衝领之。”
(3).指乡间百姓。 宋 苏辙 《进策五道·民政上二》:“孝悌忠信之美,发於士大夫之间,而下至於田亩,朝夕从事,终身而不厌。”
词语解释:田舍翁  拼音:tián shè wēng
年老的庄稼汉。 唐 白居易 《买花》诗:“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金 元好问 《族祖处士墓铭》:“人言田舍翁不通晓,果然!” 清 赵翼 《归田即事》诗:“怜他未惯蓬茅宅,笑我原来田舍翁。”
词语解释:田塍  拼音:tián chéng
见“ 田畻 ”。
词语解释:田畻  拼音:tián chéng
亦作“ 田塍 ”。 田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鼠﹞始成,有毛肉而无骨,其行不能过田畻。” 唐 刘禹锡 《插田歌》:“田畻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喫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郁达夫 《采石矶》:“ 仲则 向四面一看,就不知不觉的从官道上,走入了一条衰草丛生的田塍的小路里去。”
词语解释:田畯  拼音:tián jùn
(1).即田嗇夫。《诗·小雅·甫田》:“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郑玄 笺:“田畯,司嗇,今之嗇夫也。” 孔颖达 疏:“田畯,田家(官),在田司主稼穡,故谓司嗇。 汉 世亦有此官,谓之嗇夫。” 汉 王粲 《务本论》:“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 明 何景明 《忧旱赋》:“田畯至而靡喜兮,农望畛而太息。”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在古诗中常常提到的‘田畯’,就是奴隶主贵族派来监督农业奴隶劳动的家伙。”参见“ 田嗇夫 ”。
(2).农神。《周礼·春官·籥章》:“击土鼓以乐田畯。”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田畯,古之先教田者。”参见“ 田祖 ”。
(3).泛指农民。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胡不眎沃衍於四郊,躬田畯之良业,捨六蓺之迂阔,收万箱以賑乏乎?”《宋书·袁豹传》:“增贾贩之税,薄畴亩之赋,则末技抑而田畯喜矣。”
词语解释:田啬夫  拼音:tián sè fū
古代的地方小吏,掌管税赋、徭役及农事等。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厩苑律》:“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嗇夫壶酉(酒)束脯。”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田嗇夫亦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参见“ 嗇夫 ”。
词语解释:田祖  拼音:tián zǔ
传说中始耕田者。指 神农氏 。《诗·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毛 传:“田祖,先嗇也。” 孔颖达 疏:“以迎田祖先嗇之神而祭之。” 朱熹 集传:“谓始耕田者,即 神农 也。”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钦定英杰归真》:“又耕田农民拜妖社、妖稷、妖田祖以求逐蝗虫,免水灾……诚为可笑可怜之极。”
词语解释:田熟  拼音:tián shú
指庄稼成熟。 唐 张籍 《江村行》:“一年耕种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
词语解释:田衣  拼音:tián yī
(1).袈裟的别名。亦称“ 田相衣 ”。袈裟多方格形图案,类水田畦畔纵横,故名。 唐 白居易 《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诗:“山屐田衣六七贤,搴芳蹋翠弄潺湲。”参阅 宋 道诚 《释氏要览上·法衣田相》
(2).指僧人。 唐 刘禹锡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诗:“宾閤田衣占,书堂信鼓鸣。” 宋 梅尧臣 《与夏侯绎张唐民游蜀冈大明寺》诗:“田衣指白水,此下是 雷塘 。”
词语解释:田宅  拼音:tián zhái
田地和房屋。《礼记·曲礼上》:“献田宅者,操书致。”《史记·平準书》:“ 式 入山牧十餘岁,羊致千餘头,买田宅。”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永叔见寄》:“儻公他时买田宅,愿以藜杖从招携。” 贺锦斋 《澧沅歌》:“抽税筹款征钱粮,催租逼押夺田宅。”
词语解释:田叟  拼音:tián sǒu
老农夫。《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及见 康 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元史·仁宗纪一》:“至 漳河 ,值大风雪,田叟有以盂粥进者,近侍却不受。”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下马荒塍问田叟,此邦当年翁记否?”
词语解释:田事  拼音:tián shì
(1).犹农事。《吕氏春秋·孟春》:“田事既飭,先定準直,农乃不惑。” 高诱 注:“勅督田事,準定其功,农夫正直不疑惑。”《汉书·赵充国传》:“田事出,赋人二十畮。” 颜师古 注:“田事出,谓至春人出营田也。”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雨第二表》:“陛下又於龙祠,躬自祈请,虽田事未废,而皇情过勤。”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到了那一年田事完毕的时候,那庄稼人便把新谷打成米,新米磨成粉。”
(2).狩猎之事。《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田,前期,出田灋於州里” 清 孙诒让 正义:“田法,谓田事之典法。”
词语解释:田赋  拼音:tián fù
按田亩征收的赋税。 鲁宣公 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征田赋之始。以后或称租,或称税,名目累变;或收实物,或收银钱,时有不同,然历来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左传·哀公十一年》:“ 季孙 欲以田赋,使 冉有 访诸 仲尼 。” 杨伯峻 注:“此为田亩税。”《元史·王构传》:“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 构 与平章 何荣祖 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今请一切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兼行官商,则弊轻而可久。”
词语解释:田妇  拼音:tián fù
农妇。 唐 杜甫 《秋雨叹》诗之二:“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有罪罪灭,无福福至,生人唯罪福耳,虽田妇稚子,知所趋避。” 清 赵翼 《横塘曲》:“红妆伴客酒杯前,此景也羞田妇见。”
词语解释:田家乐  拼音:tián jiā lè
农家的乐趣。 明 杜濬 《唐港耕人歌》:“始知韜鈐诗赋两俱错,对君且説田家乐。” 清 郑燮 《田家四时苦乐歌》:“喜,白头人醉白头扶,田家乐。”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并不赏鉴这田家乐,却只是走,因为他直觉的知道这与他的‘求食’之道是很辽远的。”
词语解释:田租  拼音:tián zū
(1).即田赋。《管子·幼官》:“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汉书·成帝纪》:“郡国被灾什四以上,毋收田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田租送 函谷 ,兽藳输 上林 。”《元史·许衡传》:“ 文景 克承天心,一以养民为务,今年课农桑,明年减田租。”参见“ 田赋 ”。
(2).佃农向地主交纳的租米。 孙中山 《耕者要有其田》:“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词语解释:田赋  拼音:tián fù
按田亩征收的赋税。 鲁宣公 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征田赋之始。以后或称租,或称税,名目累变;或收实物,或收银钱,时有不同,然历来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左传·哀公十一年》:“ 季孙 欲以田赋,使 冉有 访诸 仲尼 。” 杨伯峻 注:“此为田亩税。”《元史·王构传》:“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 构 与平章 何荣祖 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今请一切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兼行官商,则弊轻而可久。”
词语解释:田郎  拼音:tián láng
(1).指 东汉 尚书郎 田凤 。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 长陵 田凤 ,字 季宗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后因以“田郎”为称美郎官、侍臣的典故。 唐 杜甫 《赠田九判官梁丘》诗:“ 陈留 阮瑀 谁争长? 京兆 田郎 早见招。”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唐 钱起 《和韦侍御寓直对雨》:“佇见 田郎 字,亲劳御笔题。”
(2).指 东汉 尚书郎 田凤 。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 长陵 田凤 ,字 季宗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后因以“田郎”为称美郎官、侍臣的典故。 唐 杜甫 《赠田九判官梁丘》诗:“ 陈留 阮瑀 谁争长? 京兆 田郎 早见招。”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唐 钱起 《和韦侍御寓直对雨》:“佇见 田郎 字,亲劳御笔题。”
词语解释:田歌  拼音:tián gē
农歌。 唐 温庭筠 《寄河南杜少府》诗:“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和烟江迭嶂图》:“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宋 戴昺 《四月即景》诗:“茶歌纔了又田歌,节物真成一鸟过。”
词语解释:田种  拼音:tián zhǒng
(1).耕种。《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种。” 宋 梅尧臣 《送施司封福建提刑》诗:“铜苗休问发,田种去教亲。” 明 唐顺之 《裕州均田碑记》:“野多陂陀、磽确,上杂砂石,不纯可田种。”
(2).田地。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晋书·刘弘传》:“于时流人在 荆州 十餘万户…… 弘 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叙用。”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诗》:“舟船通海嶠,田种绕城隅。”
(3).指庄稼。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田种所收,十不存一。”《三国志平话》卷下:“见耗荡田种,军师烦恼。”
词语解释:田子  拼音:tián zǐ
见“ 田丁 ”。
词语解释:田丁  拼音:tián dīng
(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宋史·列女传·曾氏妇晏》:“一日,贼遣数十人来索妇女金帛。 晏 召其田丁諭曰:‘汝曹衣食我家,贼求妇女,意实在我。’”
(2).亦称“ 田子 ”。 宋 代 苗 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民户强壮可教劝者,谓之田子、田丁,亦曰马前牌,总谓之洞丁。”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田窦  拼音:tián dòu
西汉 武安侯 田蚡 和 魏其侯 窦婴 的并称。两人均为皇戚,每相争雄。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晋 曹摅 《感旧诗》:“ 廉 藺 门易轨, 田 竇 相夺移。”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 田 竇 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宋 刘克庄 《鹊桥仙·答桃巷弟和篇》词:“但记取、毋污青史,不交 平 勃 ,不游 田 竇 ,也不朋他 牛 李 。”
词语解释:田神  拼音:tián shén
农神。《周礼·地官·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 汉 郑玄 注:“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唐 王维 《凉州郊外游望》诗:“婆娑依里社,簫鼓赛田神。” 宋 梅尧臣 《野田行》:“茅旌送山鬼,瓦鼓迎田神。”
词语解释:田土  拼音:tián tǔ
田地。《后汉书·马援传》:“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不可弃也。”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桃源 人家易制度, 橘洲 田土仍膏腴。”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家中颇有资财,郭外多增田土。” 沉从文 《主妇集·王谢子弟》:“年纪大了,又正当军事期间,特别担心家乡那点田土。”
词语解释:田科  拼音:tián kē
指农业税。《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四年》:“ 蒙古 以 中都 、 南京 、 北京 州郡大水,免田科。”参见“ 田租 ”。
词语解释:田租  拼音:tián zū
(1).即田赋。《管子·幼官》:“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汉书·成帝纪》:“郡国被灾什四以上,毋收田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田租送 函谷 ,兽藳输 上林 。”《元史·许衡传》:“ 文景 克承天心,一以养民为务,今年课农桑,明年减田租。”参见“ 田赋 ”。
(2).佃农向地主交纳的租米。 孙中山 《耕者要有其田》:“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词语解释:田赋  拼音:tián fù
按田亩征收的赋税。 鲁宣公 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征田赋之始。以后或称租,或称税,名目累变;或收实物,或收银钱,时有不同,然历来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左传·哀公十一年》:“ 季孙 欲以田赋,使 冉有 访诸 仲尼 。” 杨伯峻 注:“此为田亩税。”《元史·王构传》:“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 构 与平章 何荣祖 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今请一切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兼行官商,则弊轻而可久。”
词语解释:田祖  拼音:tián zǔ
传说中始耕田者。指 神农氏 。《诗·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毛 传:“田祖,先嗇也。” 孔颖达 疏:“以迎田祖先嗇之神而祭之。” 朱熹 集传:“谓始耕田者,即 神农 也。”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钦定英杰归真》:“又耕田农民拜妖社、妖稷、妖田祖以求逐蝗虫,免水灾……诚为可笑可怜之极。”
词语解释:田苗  拼音:tián miáo
禾苗。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行于大道》:“田苗不起,囷仓虚空。”《宋史·河渠志五》:“﹝ 程昉 等﹞逼人夫夜役,践蹂田苗,发掘坟墓,残坏桑柘,不知其数。”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锄了田苗,种了菜蔬,老做庄家小做屠。”
词语解释:田单  拼音:tián dān
田契。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学》七:“田主当然欢迎,他却只把这些死奴的契纸和田单到银行去押钱。”
词语解释:田闾  拼音:tián lǘ
犹田间,乡间。 唐 白居易 《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诗:“清晨承詔命,丰岁閲田閭。”
词语解释:田生  拼音:tián shēng
佛教语。众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梁释慧影造像跋》:“此象背文云:‘ 梁 中大同 元年太岁丙寅十一月五日,比丘释 慧影 奉为亡父亡母并及七世久远出家师僧并及自身,广及六道田生一切眷属,咸同斯福。’……田者众也。”
词语解释:田人  拼音:tián rén
农民。 宋 梅尧臣 有《田人夜归》诗。
词语解释:田禾  拼音:tián hé
(1).泛指庄稼。《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雹打田禾,风吹稼穡,以此悦我心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狗﹞践踏得那田禾不成样子。”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这几天却下雨了,对于田禾,已经太迟,不过天气倒因此凉爽了不少。”
(2).指谷物。《元史·太祖纪》:“未几,帝伐 蔑里乞 部,与其部长 脱脱 战於 莫那察山 ,遂掠其资财、田禾,以遗 汪罕 。”
词语解释:田原  拼音:tián yuán
(1).田野。《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诗:“凄风披田原,横污益山陂。”
(2).耕种于平原。《庄子·达生》:“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 成玄英 疏:“田于平原,逢岁不熟,禾稼不收。”
词语解释:田桑  拼音:tián sāng
(1).种田和养蚕。泛指农事。《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三国志·吴志·孙休传》:“田桑已至,不可后时。” 晋 陶潜 《杂诗》之七:“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
(2).在田园中栽种整齐的桑树,与散种的“树桑”相对。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近日山阳桲欏树几伐尽,育蚕者甚少,亦间有种桑者,惟不知种植之法,只有树桑,并无田桑。”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予以南方田桑之法告之,其父老甚喜。”
词语解释:田收  拼音:tián shōu
(1).农田的收成。《北史·室韦国传》:“气候多寒,田收甚薄。”
(2).指农田的作物收割之后。 唐 贾岛 《送皇甫侍御》诗:“身泊 湘江 阔,田收 楚 泽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田收鸟雀喧,气肃龙蛇蛰。” 宋 梅尧臣 《田人夜归》诗:“田收野更迥,墟里隔烟陂。”
词语解释:田车  拼音:tián chē
打猎用的车子。《诗·小雅·车攻》:“田车既好,四牡孔阜。” 朱熹 集传:“田车,田猎之车。”《周礼·考工记序》:“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后汉书·马融传》:“屯田车於平原,播同徒於高冈。”
词语解释:田路  拼音:tián lù
(1).即木路。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车。《周礼·夏官·田仆》:“田僕掌驭田路,以田以鄙。” 贾公彦 疏:“按《巾车》云:‘木路建大麾以田’,故知田路即木路也。” 孙诒让 正义:“凡王远行出国门则乘田路。”参见“ 木路 ”。
(2).田间小路。 宋 陈与义 《同杨运干黄秀才村西买山药》诗:“潦缩田路宽,委虵散腰脚。”
词语解释:木路  拼音:mù lù
(1).亦作“ 木輅 ”。指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车,只涂漆而不覆以革,亦无金、玉、象牙之饰。《周礼·春官·巾车》:“木路,前樊鵠缨。” 郑玄 注:“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晋书·礼志上》:“於是乘舆御木輅以耕,以太牢祀 先农 。”《隋书·礼仪志五》:“皇帝之輅,十有二等……十二曰木輅,以田猎,行乡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仪仗车輅,谓信幡、龙旗、相风鸟、指南车、木輅、象輅、革輅、金輅、玉輅之类。自有《三礼图》可见,更不缕缕。”
(2).晚 清 初办铁路时建议试制的木轨路。 清 陈虬 《腹地应制木路议》:“铁路之费诚鉅矣,无已则请先以木路,攷木路之始,有 新金山 之人 马斯孟 於其地初开铁路之时,劝用木路,以引火轮车。”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当择要途,创设木路。木路之法简而易行,所置木式,如大方木梁。”
词语解释:田舍儿  拼音:tián shè ér
田舍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尝至 刘尹 所,清言良久, 殷 理小屈,游辞不已, 刘 亦不復答。 殷 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新五代史·唐臣传·张居翰》:“老夫歷事三朝天子,见内宴数百,子本田舍儿,安知宫禁事?” 清 黄景仁 《陌上行》:“早知此日高门累,不及相从田舍儿。”参见“ 田舍子 ”。
词语解释:田舍子  拼音:tián shè zǐ
农家人。有时含有轻蔑意。《新唐书·娄师德传》:“﹝ 师德 ﹞尝与 李昭德 偕行。 师德 素丰硕,不能遽步, 昭德 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王珩彦 , 楚 人。尝梦中得诗云:‘……可怜田舍子,理乱不曾知。’”
词语解释:田公  拼音:tián gōng
(1).农夫。《称谓录·农》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腊月见三白,田公笑赫赫。” 金 李纯甫 《魏徵》诗:“ 贞观 力排封建议, 魏徵 元只是田公。”《中国谚语资料·农谚》:“正月有三白,田公笑哈哈。”原注:“田公,种田人。”
(2).地主。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冬呀冬!田仔骂田公。”《红色歌谣·新童谣》:“田佃骂田公,田佃做到死,田公吃白米。”
词语解释:田莱  拼音:tián lái
正在耕种和休耕的田地。亦泛指田地。《周礼·地官·县师》:“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 郑玄 注:“莱,休不耕者。”《魏书·李孝伯传》:“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 清 梅曾亮 《臣事论》:“使农、工、商、贾皆汲汲然有为士之心,则方其为农也,田莱必不能闢。”
词语解释:田蚕  拼音:tián cán
(1).指植桑养蚕等事务。《汉书·地理志下》:“ 殷 道衰, 箕子 去之 朝鲜 ,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后汉书·东夷传·马韩》:“ 马韩 人知田蚕,作緜布。”《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宋 范成大 《照田蚕行》:“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2).泛指农桑。《魏书·韩显宗传》:“田蚕暂废,则将来无资。此国之深忧也。” 北齐 刘昼 《新论·贵农》:“建国者必务田蚕之实,弃美丽之华。”《宋史·窦俨传》:“国家之方,守穀帛而已。二者……宜有劝教。请於《齐民要术》《四时纂要》《韦氏月録》中,採其关於田蚕园圃之事,集为一卷,鏤版颁行,便於流布。”
词语解释:田农  拼音:tián nóng
(1).农耕。《诗·周颂·臣工》“率时农夫” 唐 孔颖达 疏:“若田农之夫,非王者所亲率。”《汉书·食货志下》:“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法苑珠林》卷十:“犬勤夜吠,鸡竞晓鸣,牛弊田农,马劳行阵。”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乌鹊鸣》:“上以至寿考,下可宜田农。”
(2).种田的农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惆悵悯田农,裴回伤里閭。” 清 魏源 《江南吟》:“游人但説 吴 民娇,花农独为田农泪。”
词语解释:田毛  拼音:tián máo
指农作物。借指农民。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蔬甲喜临社,田毛乐宽征。” 王伯大 音释:“田所生者谓之毛。” 宋 刘克庄 《满江红·次韵徐使君癸亥灯夕》词:“奎文宠,崇儒教。田毛喜,宽租詔。”
词语解释:田垄  拼音:tián lǒng
亦作“ 田陇 ”。
(1).田埂。 宋 陈与义 《曳杖》诗:“田垄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马走了一天半夜自然也是疲倦了,它们却又知道我们是不会骑的,走到一段田陇上的时候竟至立着不动。”
(2).指田间。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甘露匝时,农夫咏於田陇,织妇欣而综丝。”《宋书·乐志四》:“古时有 虞舜 ,父母顽且嚚。尽孝於田陇,烝烝不违仁。”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田垄罢人望岁勤力者,日以贫困。” 何其芳 《忆昔》诗之八:“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词语解释:田者  拼音:tián zhě
种田人。《文子·精诚》:“故田者不强,囷仓不满,官御不励,诚心不精。”《汉书·赵充国传》:“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復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
词语解释:田家子  拼音:tián jiā zǐ
农家子。《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 经 为郡守, 经 母谓 经 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物太过不祥,可以止矣。’” 唐 崔颢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词语解释:田苏  拼音:tián sū
《左传·襄公七年》:“ 无忌 不才,让,其可乎?请立 起 也。与 田苏 游,而曰‘好仁’。” 杜预 注:“ 田苏 , 晋 贤人。 苏 言 起 好仁。”后借指贤德长者。《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由 生於深宫,不覩稼穡,左右近习,未值 田苏 ,富贵骄奢,自然而至,聚毛折轴,遂乃危祸。” 唐 白居易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诗:“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 田苏 日日游。”
词语解释:田稻  拼音:tián dào
(1).田里稻子。多指水稻。《晋书·桓冲传》:“ 坚 使其将 郝贵 守 襄阳 , 冲 使扬威将军 朱绰 讨之,遂焚烧 沔 北田稻,拔六百餘户而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 简文 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南齐书·州郡志上》:“旧北对 清泗 ,临 淮 守险,有 阳平 石鱉 ,田稻丰饶。”
(2).种稻。《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暑溼。耕田,田稻。”
词语解释:田功  拼音:tián gōng
农事。《书·无逸》:“ 文王 卑服,即康功田功。” 孔 传:“ 文王 节俭,卑其衣服,以就其安人之功,以就田功,以知稼穡之艰难。” 孙星衍 疏:“ 文王 就卑贱之事,安居之功,田作之功……言 文王 使就治康功田功,盖勤稼穡之事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夫恒暘而旱,恒雨而潦,恒燠恒寒而疵癘,妨田功,妖人民。”
词语解释:田客  拼音:tián kè
(1).雇农;佃户。《晋书·外戚传·王恂》:“又 太原 诸部亦以 匈奴 胡 人为田客,多者数千。”《宋史·王罕传》:“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雇农--贫民受雇耕主人的田地,称为雇耕或田客。”
(2).鼓子花的别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皷子花为田客。”
词语解释:田舍郎  拼音:tián shè láng
(1).农家子。多用以指乡野之人。 宋 张耒 《题韩干马图》诗:“心知不载田舍郎,犹带 开元 天子红袍香。”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唐》第五九回:“倒不如守业终身,做个田舍郎便好。”
(2).农家子。多用以指乡野之人。 宋 张耒 《题韩干马图》诗:“心知不载田舍郎,犹带 开元 天子红袍香。”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唐》第五九回:“倒不如守业终身,做个田舍郎便好。”
词语解释:田时  拼音:tián shí
(1).农忙之时。《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方今田时,重烦百姓。” 吕向 注:“言农时烦扰百姓已亲见。”
(2).适于田猎之时。《周礼·夏官·司弓矢》“田弋” 唐 贾公彦 疏:“田谓四时田时。”
词语解释:田圃  拼音:tián pǔ
田地和园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 中章 、 胥己 仕,而 中弁 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之一:“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刘青士 等﹞岁轮一人出游,一人办赋役,一人力田圃,所著之书甚众。”
词语解释:田主  拼音:tián zhǔ
(1).田神。《周礼·地官·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 郑玄 注:“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贾公彦 疏:“此田主,当在藉田之中依树木而为之,故云各以其野之所宜木。”
(2).旧谓田地的所有者。《史记·陈杞世家》:“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宋史·宁宗纪三》:“詔两 浙 、 江 、 淮路 ,諭民杂种粟麦麻豆,有司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 孙中山 《农民大联合》:“你所耕种的田,大多数都是租来的,租钱又贵,所以你们每年辛辛苦苦得来的钱,都是为商人和田主空劳动的。”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米﹞怎么能够不粜呢?田主方面的租是要缴的。”
词语解释:田官  拼音:tián guān
(1).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夫垦田剙邑,闢土殖穀,尽地之利,则臣不若 宁戚 ,请置以为田官。”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 孝武皇帝 攘九夷,平百 越 ,师旅数起,粮食不足。故立田官,置钱,入穀射官,救急赡不给。”《文献通考·田赋二》:“故先王之政,设田官以授天下之田,贫富强弱,无以相过,使各有其田得以自耕。”
(2).农务官署。《史记·平準书》:“初置 张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都护治 乌垒城 ,去 阳关 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 渠犁 田官相近。”《诗·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唐 孔颖达 疏:“王者之立田官,每三十里分为一部,令一主田之吏主之。”
词语解释:田丁  拼音:tián dīng
(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宋史·列女传·曾氏妇晏》:“一日,贼遣数十人来索妇女金帛。 晏 召其田丁諭曰:‘汝曹衣食我家,贼求妇女,意实在我。’”
(2).亦称“ 田子 ”。 宋 代 苗 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民户强壮可教劝者,谓之田子、田丁,亦曰马前牌,总谓之洞丁。”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田猎  拼音:tián liè
打猎。《诗·齐风·还序》:“ 哀公 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权 每田猎,常乘马射虎。”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支提长老 善秀 ,言其乡里有人,以田猎毕弋为业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田猎所获的数目于卜辞中屡有登载。”
词语解释:田稚  拼音:tián zhì
亦作“ 田稺 ”。 秧苗。《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 朱熹 集传:“穉,幼禾也。”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雨第三表》:“郊原益茂,田稺皆登。” 清 吴锡麒 《掉角儿序·吴兴道中观插秧者》曲:“风来暗长,雨来更肥。娇儿比一般田穉,煞费栽培。”
词语解释:田谷  拼音:tián gǔ
(1).种植五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田,一本作“ 佃 ”。
(2).谷物。《宋史·食货志上五》:“非用器、田穀而輒隐落者许告,有实,以三分之一充赏。”
词语解释:田作  拼音:tián zuò
耕作。《战国策·燕策一》:“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汉书·赵充国传》:“边兵少,民保守,不得田作。”《宋史·赵滋传》:“ 代州 、 寧化军 有地万顷,皆肥美,可募人田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依据主权与田作惯例,劳动情况应登记于(户主)名下。”
词语解释:田渔  拼音:tián yú
(1).打猎和捕鱼。《汉书·律历志下》:“﹝ 太昊帝 ﹞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 炮牺氏 。”《辽史·百官志四》:“ 辽国 以畜牧、田渔为稼穡,财赋之官,初甚简易。”
(2).耕田和捕鱼。《淮南子·本经训》:“末世之政,田渔重税,关市急征,泽梁毕禁,网罟无所布,耒耜无以设。”《后汉书·西南夷传·滇王》:“﹝ 滇池 ﹞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
词语解释:田鼓  拼音:tián gǔ
农人使用的鼓。多用于社祭和催耕。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社日》:“老櫪半黄田鼓鸣,树下宰 平 谁似玉。” 元 马祖常 《石田山居》诗之四:“田鼓春迎社,乡巫夜赛祠。” 清 孙枝蔚 《题梨园图》诗:“君不见 尧 为天子曾微行,鼕鼕乃是田鼓声。”
词语解释:田稼  拼音:tián jià
农作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民无疾疫,田稼丰稔。”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彼境田稼,常为象所困,其象俗呼为大客。因语云:‘我田稼在此,恒为大客所犯。’”《新唐书·吐蕃传下》:“虏已犯 涇 、 陇 、 邠 、 寧 ,掠人畜,败田稼,内州皆闭壁。”
词语解释:田青  拼音:tián qīng
(1).田螺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螺田青》:“《水族加恩簿》:‘惟尔田青,微藏浅味。’……按:此即田螺也。”
(2).方言。指青苗。
词语解释:田连  拼音:tián lián
古代著名琴师。《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田连 、 成窍 ,天下善鼓琴者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伶伦 比律, 田连 操张。进御君子,新声憀亮。”
词语解释:田文饭  拼音:tián wén fàn
战国 时 齐 孟尝君 田文 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至数千人。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因以“田文饭”指幕客之待遇。 唐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诗:“共食 田文 饭,先之 梅福 官。”
词语解释:田横客  拼音:tián héng kè
田横 的部属。喻指尽忠效死以报知遇之恩的义士。《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 陆超之 , 吴 人,以清静雅为 子懋 所知。 子懋 既败, 于琳之 劝其逃亡。答曰:‘人皆有死,此不足惧。吾若逃亡,非唯孤 晋安 之眷,亦恐 田横 客笑人。’”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永繫五湖舟,悲甚 田横 客。” 宋 刘克庄 《梦方孚若》诗之二:“祗今谁是 田横 客,回首荒坵一慨然。”参见“ 田横岛 ”。
词语解释:田横岛  拼音:tián héng dǎo
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 汉 朝建立, 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 高祖 召之, 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清 赵翼 《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 周咏 《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 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词语解释:田巴  拼音:tián bā
战国 时 齐国 辩士。相传其辩于 徂丘 ,议于 稷下 ,一日服十人。见《鲁连子》。后泛指口才敏捷的人。 清 姚鼐 《赠戴东原》诗:“新闻高论詘 田巴 ,槐市秋来步落花。”
词语解释:田家妇  拼音:tián jiā fù
农妇。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又不闻田家妇,日扫春蚕宵织布。”
共250,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