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用 拼音:bù yòng
(1).不听从;不采纳。《管子·小匡》:“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弟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 作乱,不用帝命。於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
(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3).不为所用。《管子·权修》:“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4).不必;无须。 唐 王昌龄 《别皇甫五》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苏轼 《刁同年草堂》诗:“主人不用怱怱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李贽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词语解释:何用 拼音:hé yòng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词语解释:无用 拼音:wú yòng
(1).不起作用,没有用处。《荀子·非十二子》:“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史记·孟尝君列传》:“焚无用虚债之券。”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本朝此科废,书遂无用於世。”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2).以指没有作用的事物。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敝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3).不需要,不用。《东观汉记·梁商传》:“殯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如前,无用三牲。”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説悲辛。”《红楼梦》第四回:“除老父之外,餘者也就无用虑了。” 刘国钧 《并游侠行》:“男儿意气轻细作,相逢无用知名姓。”
(4).犹无能,没有才干。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祇因循。”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则为那无用的梅香无去就,送的我泼水难收。”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近来痛感到自己的无用。”
(5).犹无法。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郑隐 ﹞又於从祖受之,而家贫无用买药。”词语解释:日用 拼音:rì yòng
(1).每天应用;日常应用。《易·繫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孔颖达 疏:“言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器物之设,本利日用也。”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吃肉吃油问题,以及其他日用的非商品性农产品问题。”
(2).日常费用。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变法之后,岁计必有所餘,日用还恐不足;谓一年已来,且未责以课利,后必数倍校多者。”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我家空房儘多,凭你拣几间住下,一应日用,都在我身上。”《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即如东家从 北京 到此,盘费日用,府上衙门,内外上下,那一处不是用钱的?” 丁玲 《法网》五:“日用伙食成了问题,自己也无从找事来做。”
(3).日常饮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譬之日用,今日太饱,明日必伤食。”
(4).日常;平时。《景德传灯录·义隆禅师》:“问日用事如何?师曰: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姑以 周子 《爱莲》之説论之,窃意夫日用彝伦之间,饮食男女之欲,同行而异情者,非出於淤而不染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先生之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词语解释:妙用 拼音:miào yòng
神妙的作用。 唐 李白 《草创大环赠柳官迪》诗:“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宋 苏轼 《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 严复 《救亡决论》:“其絶大妙用,在于有以炼智虑而操心思。” 叶圣陶 《线下·潘先生在难中》:“再一转念,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费唇舌。”词语解释:有用 拼音:yǒu yòng
有功用;有用处。《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郭象 注:“有用则与彼为功,无用则自全其生。” 宋 王安石 《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诗:“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説者,则安用圣言为耶!” 沉从文 《〈沉从文散文选〉题记》:“一些对革命、对国家人民有过极大贡献的有用人才,一些我四十年来的同行同事朋友,很多人在倏忽而来的风暴中死去。”词语解释:受用 拼音:shòu yòng
(1).谓接受财货作为官府开支。《周礼·天官·大府》:“颁其货於受藏之府,颁其贿於受用之府。” 郑玄 注:“凡货贿皆藏以给用,或言受藏,或言受用,皆互文也。”
(2).享受,享用。《法苑珠林》卷十二:“四方僧物,饮食卧具,皆悉不得共同受用。” 金 赵沨 《留题西溪三绝》:“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红楼梦》第十六回:“説我图受用,不肯学习。” 朱自清 《论诵读》:“大概诗词曲和骈文,音乐性本来大些,音乐化的去吟唱可以获得音乐方面的受用。”
(3).犹受益,得益。《朱子语类》卷九:“今只是要理会道理,若理会得一分,便有一分受用;理会得二分,便有二分受用。”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常静坐无为,因问先生於此有何受用,师曰:‘静中自有所得,非语言可以形容。’”
(4).好用。 谷峪 《萝北半月》:“他们在村西新翻的土地上耙了两趟,连接器很受用。”
(5).舒适。《红楼梦》第七九回:“我躺着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 茅盾 《路》四:“提到了她的时候, 薪 就觉到心里松弛弛地怪受用。”词语解释:所用 拼音:suǒ yòng
(1).使用,任用。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2).需用之物。《水浒传》第四回:“一应所用,小子自当準备。”词语解释:大用 拼音:dà yòng
(1).重要的用度。《周礼·天官·内府》:“掌受九赋九贡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郑玄 注:“大用,朝覲之颁赐。”
(2).指最有用的东西。 汉 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3).重用,委以重任。《史记·孔子世家》:“ 冄求 将行,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先主 临薨谓 亮 曰:‘ 马謖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特指拜相。《旧唐书·李德裕传》:“ 裴度 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 李宗閔 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 德裕 大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四宰相报恩》:“ 餘姚 人 杨大章 ,潦倒宦途久矣。其受业门人 吕文安 ,童子时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词语解释:世用 拼音:shì yòng
(1).世间所常用。《管子·宙合》:“乡有俗,国有法,食饮不同味,衣服异采。世用器械,规矩绳準,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
(2).处世治事的才能。《北史·崔康传》:“ 康 弟 习 ,字 贵礼 ,有世用。”《北齐书·封隆之传》:“弟 延之 ,字 祖业 。少明辩,有世用。”
(3).为世所用。《三国演义》第三五回:“ 水镜 曰:‘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词语解释:时用 拼音:shí yòng
(1).《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王弼 注:“非用之常,用有时也。”本指在特定时间的作用。后指为当世所用。《北史·李彪传》:“﹝ 彪 ﹞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2).为世所用。亦指治世之才。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实惭寡时用,又顾无奇行。”词语解释:那用 拼音:nà yòng
挪用。把原定用于某方面的钱物移作他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惟衰庸闒茸,平时衙役蒙蔽,内外通同,作獘侵渔,或本官那用无力补偿。”词语解释:功用 拼音:gōng yòng
(1).指顺应四时而繁殖的可供财用的自然资源。
(2).功效,效用。《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 宋 曾巩 《屯田策》:“得田可治者二十二万顷,欲修耕屯之业,度其功用矣。”
(3).指功能,作用。 巴金 《灭亡》第二章:“在静寂的夜里,耳朵倒有类似眼睛的功用,楼下的一切,他好像看得异常清楚。”
(4).谓人工造作。《华严经》卷三七:“世间所有经书技术,如五地中説,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
(5).指修养,造诣。 唐 白居易 《咏怀》:“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来功用深。” 宋 苏轼 《重赋数珠篇督南禅和诗》:“持珠尚默坐,岂是功用浅。”词语解释:体用 拼音:tǐ yòng
(1).本体和作用。语本《参同契》卷下:“春夏据内体……秋冬当外用。”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是用发恳惻之诚,咨体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告词用上语》:“制云: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宜时懿戚,同此体用。” 严复 《原强》:“且一羣一国之成之立,其间体用功能,实无异于生物之一体,大小虽殊,而官治相准。”
(2). 中国 古代哲学亦以“体用”指事物的本体、本质和现象。词语解释:须用 拼音:xū yòng
犹言一定要。《二程遗书》卷十八:“家贫亲老,须用禄仕。”《水浒传》第十九回:“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水浒传》第四九回:“限三日内要纳大虫,迟时须用受责,却是怎地好!”词语解释:正用 拼音:zhèng yòng
正式用途。 茅盾 《桑树》:“可不是,要把这些‘老幺’调理到能够派正用,少说也得十年呀!”词语解释:勿用 拼音:wù yòng
犹勿动。谓不可有所作为。《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孔颖达 疏:“圣人虽有龙德,於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上》:“用,施行也。勿用,无所施行也。” 王引之 《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易·颐》:“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词语解释:是用 拼音:shì yòng
因此。《左传·襄公八年》:“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汉 张衡 《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汉 ,而欣戴 高祖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词语解释:运用 拼音:yùn yòng
(1).谓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达 潜朗,思同蓍蔡,运用无方,动摄羣会。”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端的便察地理、占天象,留心於社稷,运用於穹苍。” 清 李渔 《慎鸾交·债饵》:“以前智巧都奇中,再把机谋运用。”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不但熟读了 毛主席 有关游击战略战术的著作,而且在指挥作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
(2).指计谋、打算。《封神演义》第九二回:“ 杨戩 自有运用,元帅何必惊疑。”词语解释:作用 拼音:zuò yòng
(1).作为,行为。《魏书·孙绍传》:“治乖人理,虽合必离;作用失机,虽成必败。”《好逑传》第二回:“老先生英雄作用,固不可测。”
(2).努力。 唐 白居易 《赠杨使君》诗:“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
(3).谓着意加工刻画。 唐 皎然 《诗式·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 李都尉 诗皆直叙无作用,尤为古朴。”
(4).指用心、用意。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比较《左传》‘投诸四夷,以御魑魅’,尤见圣人作用。”如:他这话是有作用的。
(5).指施行法术。《水浒传》第五四回:“便把剑在马上望空作用,口中也念念有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
(6).指法术。 元 郑德辉 《智勇定齐》第三折:“作用稀,兵法奇。一会儿遯起天山,师乘地水。”
(7).对事物产生影响。 郭沫若 《屈原简述二》:“而他的影响在 中国 文学史中一直作用了两千多年。”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作家,要忠诚于我们的时代,忠诚于我们的人民,这样求得作品的艺术性,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8).指产生的影响、效果。如:有副作用;并无积极作用。词语解释:入用 拼音:rù yòng
可用。《北史·周本纪下》:“詔伪 齐 东山 、 南园 及 三臺 ,并毁撤。瓦木诸物凡入用者,尽赐百姓。” 唐 孙揆 《灵应传》:“余本机鈐入用,効节戎行,虽奇功蔑闻,而薄効麄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新淦笔工》:“语其子曰:‘ 柳学士 能书,当留此笔,不尔退还,即可以常笔予之。’ 柳 果以为不入用,别求,遂予常笔。”词语解释:得用 拼音:de yòng
(1).得到任用。《史记·儒林列传》:“ 瑕丘 江生 为 穀梁 《春秋》,自 公孙弘 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 董仲舒 。”
(2).犹可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不敢问利息轻重,这本钱几年得用!”
(3).犹得力。指做事能干。《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刘翁 刘嫗 见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顾他。”《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 何小姐 连日见这个丫头在婆婆跟前十分得用。”词语解释:足用 拼音:zú yòng
(1).财用富足。《周礼·天官·宰夫》:“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詔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 孙诒让 正义:“ 江永 云,足用谓度支有方而用不匱。” 晋 干宝 《晋纪总论》:“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玉姐 説:‘你们这等没天理, 王公子 三万两银子,俱送在我家。若不是他时,我家东也欠债,西也欠债,焉有今日这等足用?’”
(2).足够应用;足供驱使。《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公孙渊 ﹞自以为控弦十万,奔走足用,信能右折 燕 齐 ,左振 扶桑 ,凌轢沙漠,南面称王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韩信周瑜》:“ 刘备 见 瑜 ,恨其兵少。 瑜 曰:‘此自足用, 豫州 但观 瑜 破之。’”
(3).足以;可以。《孟子·公孙丑下》:“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 齐 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 镜机子 曰:‘驰骋足用荡思,游猎可以娱情。’”
(4).耐用。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今古方言大略》:“以物之足用者曰见。”按, 吴 方言中称物之耐用为见用。词语解释:适用 拼音:shì yòng
谓适合使用。《逸周书·大戒》:“谋和适用,覆以观之,上明仁义,援贡有备。”《晋书·职官志序》:“及 秦 变 周 官, 汉 遵 嬴 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於斯。” 宋 曾巩 《侍中制》:“从容应物,有适用之材,慷慨立朝,多据经之论。” 清 张维屏 《读书》诗:“文章不适用,棃枣灾何穷!”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五:“工具破败,不堪适用。”词语解释:神用 拼音:shén yòng
(1).神明的作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刘良 注:“其不可穷究者,其唯神明之用者乎!”《隋书·高祖纪上》:“王受天明命,叡德在躬,救頽运之艰,匡坠地之业……至德合於造化,神用洽於天壤。”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2).精神的功能。《南史·梁哀太子大器传》:“太子性宽和,兼神用端嶷,在贼中每不屈意。”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诗:“诗书礼乐适足衰人之神用,宗族朋友不足驻人之頽年。”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万回师 , 閿乡 人也。神用若不足,谓愚而痴,无所知。”词语解释:利用 拼音:lì yòng
(1).谓物尽其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 传:“利用以阜财。” 孔颖达 疏:“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为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南史·宋纪上》:“阜财利用,繁殖黎元。”参见“ 利用厚生 ”。
(2).犹利器。有效的工具。《荀子·王霸》:“国者,天下之利用也。” 梁启雄 注:“利用即‘利器’。”
(3).借助外物以达到某种目的;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庄子·在宥》“焉知 曾 史 之不为 桀 跖 嚆矢也!” 晋 郭象 注:“言 曾 史 为 桀 跖 之利用也。” 唐 元稹 《说剑》诗:“曾经铸农器,利用剪稂莠。”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词语解释:利用厚生 拼音:lì yòng hòu shēng
《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 传:“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后因称物有所用、民有所养为“利用厚生”。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齐景公 之利用厚生,有马盈於千駟。”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知古圣人经纬天下,所以为斯民利用厚生者,筹之盖详。” 郭沫若 《学术工作展望》:“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利用厚生,为人民服务。”词语解释:登用 拼音:dēng yòng
进用。《史记·夏本纪》:“ 舜 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我想方今贤臣登用,际遇圣主。”《明史·儒林传序》:“嗣世承平,文教特盛,大臣以文学登用者,林立朝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夫建立一政,登用一人,而肺腑昵近之地,羣相讙譊,朋疑众难,杂沓而至。”词语解释:国用 拼音:guó yòng
(1).国家的费用或经费。《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郑玄 注:“如今度支经用。”《后汉书·袁安传》:“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札子》:“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2).言为国所用。《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杨倞 注:“国赖其言而用也。”《韩诗外传》卷二:“君子谋之,则为国用。”词语解释:多用 拼音:duō yòng
具有多种实际用途的。例如:多用的口袋;多用船。
具有多种目的的。例如:多用水坝。词语解释:六用 拼音:liù yòng
佛教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功能。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一:“自从一生二,巧歷莫能衍。不如袖手坐,六用都怀卷。” 宋 范成大 《习闲》诗:“习閒成懒懒成痴,六用都藏缩似龟。” 清 姚鼐 《答朱石君中丞次韵》:“衰年薝卜甫闻香,那得全将六用藏。”词语解释:应用 拼音:yìng yòng
(1).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宋书·袁豹传》:“器以应用,商以通财。” 宋 曾巩 《洪州到任谢两府启》:“材不堪於施设,动輒乖宜;学多失於变通,理难应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明日我便收拾行李……仍到 上海 ,可添置了点应用东西,等有了走 广东 的海船,便要动身。” 杨朔 《潼关之夜》:“她同丈夫背着一点应用的衣物,带着点钱,离开家庭。”
(2).支付使用。《儒林外史》第七回:“我也告一个假,同你回去,丧葬之费数百金,也在我家里替你应用,这事才好。”
(3).使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定步弓》:“丈田以步弓为準……照式各备数张,呈县验明印烙,方许应用。” 丁玲 《韦护》第二章:“错了!你简直错了!也许这能应用到你自己身上,可是你不该将我和你说在一起。”
(4).指骈体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四六应用,所贵翦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然朝廷制誥,縉绅表啟,犹不免作对……终 宋 之世不废,谓之四六,又谓之敏博之学,又谓之应用。”词语解释:自用 拼音:zì yòng
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书·仲虺之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也。”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大抵自贤者必自用,自用则上不畏天命,下不卹人言,不亡何待?” 严复 《道学外传》:“愚而自用,贱而自专,灾必及之矣。”词语解释:藏用 拼音:cáng yòng
(1).潜藏着的功用。语本《易·繫辞上》:“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孔颖达 疏:“藏诸用者,潜藏功用,不使物知。”谓隐藏难知者而更显表其功用。《南齐书·乐志》:“道閟期运,义开藏用。”
(2).指暗藏其用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詹鍈 义证:“有时隐晦含蓄把作品的用意暗藏起来,使读者有想象的餘地。”词语解释:动用 拼音:dòng yòng
使用。《书·盘庚上》:“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 宋 叶适 《故运副孟公墓志铭》:“其专悟独了,动用不穷,盖非简策所载,笺训所及。”《红楼梦》第一○三回:“都是男人进来,你们将女人动用的东西检点检点。”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 瑞宣 若是死在狱里,全家就必同归于尽,她不能太自私的还不肯动用‘棺材本儿’!”如:这笔钱决不能动用!词语解释:常用 拼音:cháng yòng
经常使用;日常应用。《墨子·小取》:“是故辟(譬)侔援推之辞……不可不审也,不可常用也。”《商君书·开塞》:“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小大,则赏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晋书·挚虞传》:“度量是人所常用。”词语解释:器用 拼音:qì yòng
(1).器皿用具。《书·旅獒》:“无有远邇,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尉缭子·原官》:“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司徒 郑贞公 ,每在方镇公厅,陈设器用,无不精备。” 许地山 《无忧花》:“她所受的教育使她要求都市底物质生活,喜欢外国器用。”
(2).兵器与农具。《国语·周语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 韦昭 注:“器,兵甲也;用,耒耜之属也。”
(3).专指武器或农具。《尉缭子·制谈》:“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谿。”此指武器。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器用不便,则农夫罢於壄而草莱不辟。”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即更取器用,剷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此指农具。
(4).比喻人才。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
(5).才具,才干。《三国志·吴志·蒋钦传》“ 盛 ( 徐盛 )常畏 钦 因事害己,而 钦 每称其善”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盛 忠而勤彊,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
(6).重用;使用。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 宠 ( 陈宠 )奉事先帝,深见委任。若以岁月言之,宜蒙受功劳之报;以才量言之,应受器用之赏,不可以机微之故,以伤辅政之德。”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国家劝学育材,必求为我器用,辅我风教。”词语解释:节用 拼音:jié yòng
(1).节省费用。《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节用中》:“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 宋 巩丰 《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慾。” 清 秦笃辉 《平书·人事上》:“保身之要,莫如寡欲;理财之要,莫如节用。”
(2).节录采用。 宋 朱熹 《答尤尚书书》:“誌铭之作,雄健高古,曲尽事情,虽或节用行状之词,而一经点化,精神迥出。”
(3).谓按时节利用。《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张守节 正义:“节,时节也……言 黄帝 教民,江湖陂泽出林原隰皆收採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词语解释:民用 拼音:mín yòng
(1).民之器用。《国语·周语上》:“民用莫不震动,恪恭於农。” 韦昭 注:“用,谓田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
(2).民之财用。《国语·周语下》:“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山海者,财用之寳路也……寳路开则百姓赡而民用给,民用给则国富。”《后汉书·陈蕃传》:“纬象失度,阴阳谬序,稼用不成,民用不康。”
(3).人民生活所使用的。如:民用建筑;民用机场。词语解释:复用 拼音:fù yòng
重复运用。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语词复用例》:“古人用助语词,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左传》‘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尚,即犹也。《礼记》‘人喜则斯陶’,斯,即则也。” 姚维锐 《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补语词复用例》:“《水经注》:‘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愚按,容,或也;‘容或’复用。”词语解释:进用 拼音:jìn yòng
(1).选拔任用。《韩非子·人主》:“今则不然,其当途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则法术之士奚时得进用,人主奚时得论裁?”《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新唐书·李石传》:“ 元和 间进用日广,陛下嗣位,惟贤是咨,士皆在朝廷。”《红楼梦》第一二○回:“ 宝玉 的文章固是清奇,想他必是过来人,所以如此。若在朝中,可以进用。”
(2).犹费用。进,通“ 賮 ”。《史记·吕不韦列传》:“ 子楚 , 秦 诸庶孼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司马贞 索隐:“按,下文云‘以五百金为进用’,宜以 小颜 读为‘賮’,音才刃反。进者,财也,古字假借之也。”词语解释:实用 拼音:shí yòng
(1).实际使用价值。《商君书·农战》:“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説者。説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北史·崔浩传》:“ 姚兴 好养虚名而无实用,子 泓 又病,众叛亲离。”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此有器械之虚名,而无器械之实用也。”《水浒传》第九一回:“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 清 唐甄 《潜书·无助》:“今人穷经,好为创见,而无实用,是为诬经,吾不欲取而观之矣。”
(2).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如:这东西美观、大方、实用。
(3).实际使用;实际应用。《南齐书·褚渊传》:“是年虏动,上欲发王公以下无官者从军, 渊 諫以为无益实用,空致扰动,上乃止。”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遂发愤篤专於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於空言,而不适於实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诸子﹞悉股肱之材,非如后世文人艺士,苟依托空谈,亡裨实用者也。” 丁玲 《韦护》第三章五:“他不去叱责他们,他知道他们没有别的,只有一副最切实用的简单头脑。”词语解释:致用 拼音:zhì yòng
(1).尽其所用。《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孔颖达 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2).用作付诸实用之意。如:学以致用。词语解释:错用 拼音:cuò yòng
不正确地用。例如:错用字句,使别人无法了解他。词语解释:施用 拼音:shī yòng
(1).施行,实行。《史记·封禅书》:“ 始皇 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絀儒生。”《南史·徐勉传》:“ 天监 初,官名互有省置, 勉 撰立选簿奏之,有詔施用。”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 王公十朋 ,以太学生对策,请收还威福,除 秦檜 蔽塞之政。天子即日施用。”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居常有志天下事。自为诸生,地方利害休戚,亹亹为上官陈説。既老无所施用,然犹不忘时事。”
(2).使用。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挟方储药如丘山,卒无一药堪施用。”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柴 无子,所积俸緡数屋,未尝施用。 柴主 薨之时,悉以送之於宫闈之中。”词语解释:小用 拼音:xiǎo yòng
(1).小额用度。《周礼·天官·外府》:“凡邦之小用,皆受焉。” 孙诒让 正义:“小用,盖共三夫人与诸王子以下之衣服及大宰九式之小者……共王、后、世子衣服,及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旅等财用,为邦之大用也。”《汉书·王莽传中》:“ 莽 以钱币讫不行,復下书曰:‘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寳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宋史·薛季宣传》:“官族、士族、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
(2).犹言小才。《南齐书·江谧传》:“以往者微勤,刀笔小用,赏厕河山,任忝出入。” 南朝 梁 沉约 《与胡元秀表》:“窃惟经邦御远,虽待大贤;摧锋犯鏑,亦资小用。”
(3).用而未尽其才,犹言派小用场。《韩诗外传》卷五:“ 齐 之用 管仲 , 楚 之用 孙叔敖 ,可谓小用之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词语解释:并用 拼音:bìng yòng
全都使用;一同使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晋 郭璞 《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永德之灵长。”《宋史·礼志十一》:“攷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戒杀放生》:“要之扶危济困,是君子之存心;而救蚁埋蛇,亦仁人所并用。”并,现写作“并”。 刘大白 《看月之群》诗之五:“常人只能用眼看月,诗人却能用心看月,看诗人诗里的月,是要眼和心并用的呵!” 词语解释:试用 拼音:shì yòng
(1).任用。《墨子·尚同下》:“然胡不赏使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 先帝 称之曰‘能’。” 宋 苏轼 《举赵德麟状》:“使其生於幽远,犹当擢用,而况近託肺腑,已蒙试用者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言大非夸》:“至其登朝未久,试用不尽,则如 范希文 。”
(2).在正式使用之前,先试一个时期,看其效果。 明 胡广 《〈卫生宝鉴〉序》:“今观 谦甫 是书,备诸证疗,盖斟酌古方,而参以己意,且一一经试用之,无不神应。” 徐特立 《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但是许多中药为中医的经验试用有效,尚未被西医采用的还很多。”词语解释:合用 拼音:hé yòng
(1).该用;须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御前作﹞专管营造龙牀、龙桌、箱柜之类。合用漆布、桐油、银硃等件,奏准于甲字库关支。”
(2).合适;适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我﹞顺脚踱了进去,要看有合用的书买两部。”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内中大半是小作家,是断片文字,多不合用。”
(3).共同使用。《羊城晚报》1984.6.8:“Car-pool就是几个人分担汽油费,合用一部汽车。”词语解释:才用 拼音:cái yòng
才干,才能。《后汉书·滕抚传》:“﹝ 滕抚 ﹞有文武才用。”《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太子詹事 刘湛 有经国才用。”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託政事。”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余闻 吴公 之出,武臣 崇纶 ,学臣 青麐 ,实交劾促迫之,则公之不得展其才用,何足怪也!”词语解释:家用 拼音:jiā yòng
(1).供家庭应用之物。《管子·权修》:“市不成肆,家用足也。”
(2).家庭生活费用。 冰心 《庄鸿的姊姊》:“我叔叔是一个小学校教员,薪水仅供家用。”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三:“现在还剩下百来担租。可是家口这样重,家用这样大,用开了捏不紧,能济什么事呢?”词语解释:柄用 拼音:bǐng yòng
(1).谓被信任而掌权。亦谓被任用。《汉书·谷永传》:“是时,上初即位,谦让委政元舅大将军 王凤 ,议者多归咎焉。 永 知 凤 方见柄用,阴欲自託。”《宋史·王旦传》:“ 旦 为天书史,每有大礼,輒奉天书以行,恒邑邑不乐。凡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三章:“而巡警道 贺国昌 ,高等审判厅丞 朱兴汾 皆游学 日本 ……党员柄用,两人推轂之力为多。”
(2).指受信任而掌权的人。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武皇 一朝之柄用,皆 钦义 所致也。”
(3).指权要职位。 宋 欧阳修 《论王举正范仲淹等札子》:“况今参知政事 王举正 最号不才,久居柄用,柔懦不能晓事,缄默无所建明,且可罢之以避贤路。”词语解释:选用 拼音:xuǎn yòng
(1).指选择任用官吏。《汉书·循吏传·龚遂》:“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 歙 为富州。宰臣之所荐闻,天子之所选用,其不轻而重也较然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王国内文武官员,国王得自己选用。”
(2).选择使用或运用。《诗刊》1978年第5期:“ 董老 的诗篇,除少数简古语汇,为表意、适韵的便利确切而不得不精审选用外,大部分都流露出学习民歌与当代口语的新鲜感。”《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第一个例句尽可能选用时代最早的,最后一个例句则用时代最晚的,以体现该词该义的历史起迄。”词语解释:全用 拼音:quán yòng
谓功用齐备无遗。《列子·天瑞》:“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词语解释:互用 拼音:hù yòng
(1).交错运用。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奇正互用,虚实交施。”
(2).相互代替使用。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仪礼·特牲馈食礼》:‘籑有以也,酳有与也。’两句义同,变文以成辞耳……与、以互用,是‘有与’即‘有以’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之’‘其’‘是’‘者’四字,古实同义互用。”词语解释:济用 拼音:jì yòng
谓有助于运用或使用。《后汉书·刘玄传》:“陛下定业,虽因 下江 、 平林 之埶,斯盖临时济用,不可施之既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蓺人也。” 宋 曾巩 《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在公可省輦运,在私可无负致营护之劳,而士卒之家,又速得钱物济用。”词语解释:使用 拼音:shǐ yòng
(1).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大人呼唤小官,那厢使用?”《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两日正没生意,且去淘摸几贯钱钞使用。”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善于使用一种火辣辣的艺术语言,来赞颂人类最美好的心灵。”
(2).指某种花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元年》:“去岁 江西 、 湖口 和籴,其弊非一……量米则有使用,请钱则有糜费。”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山东 大户,每僉解马,编审之时,已有科派,俵解之时,又有使用。”《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
(3).指用钱财贿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无非凑些银子,上下分派,使用停当,狱中的也不受苦,官府也不来急急要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道是选官须得使用才有好地方;只得把膏腴之产尽数卖掉了,凑着偌多银两,与 满生 带去。”词语解释:任用 拼音:rèn yòng
(1).信任重用。《荀子·成相》:“上壅蔽,失辅埶,任用谗夫不能制。”《后汉书·伏隆传》:“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於是天子以公材果可任用,治人将兵,无所不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陈后主 ( 陈叔宝 )是极度荒淫昏暴的国君:亲信小人,任用阉官,赋税繁重,刑罚苛暴。”
(2).指委任起用。《元典章·吏部二·循行选法体例》:“各道运书吏、大都总管府司吏、上都留司吏九十个月提控案牘内任用。”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共 、 驩 四子,于 尧 皆葭莩姻婭也,靖言庸回,而 尧 亦不得不任用之。”
(3).利用,使用。 汉 陆贾 《楚汉春秋》:“ 北郭先生 献带於 淮阴侯 曰:‘牛为人任用力尽,犹不置其革。’”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
(4).堪用,能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楸﹞十年后,一树千钱,柴在外。车板、盘合、乐器,所在任用。”词语解释:专用 拼音:zhuān yòng
(1).独自行事。《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2).专宠用事。《宋书·恩倖传序》:“人主谓其身卑位薄,以为权不得重。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
(3).专一使用。 宋 苏轼 《论时政状》:“内则不取谋於元臣侍从,而专用新进小生。”
(4).专供某种需要或某个人使用的。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男的只我爸爸一个人,坐在正屋他那唯一专用的太师椅上,低下头来一句话不说。”如:专用款;专用车床;专用汽车。词语解释:售用 拼音:shòu yòng
指器皿。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器皿,人多云受用,其实名售用。《谈苑》云 吴越王 钱俶 以妃平生售用凡百箱赐 孙承祐 。 承祐 ,盖妃之弟也。”词语解释:共用 拼音:gòng yòng
共同使用。如:他们两家共用一口井。
(1).谓为国所用而死。共,通“ 供 ”。《左传·文公二年》:“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 杜预 注:“共用,死国用,共,音恭。” 孔颖达 疏:“以死共国家之用,是之谓勇。”
(2).供使用。《国语·楚语下》:“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词语解释:资用 拼音:zī yòng
(1).钱财费用。《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资用乏匱。”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黄金百鎰尽,资用常苦多。”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异》:“居山养徒,资用乏,不得不尔。” 洪深 《冯大少爷》:“资用不给,辄乞助于肆之经理 张某 。”
(2).凭借;借以。《北齐书·杜弼传》:“从中被外,周应可以裁成;自己及物,运行可以资用。”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习禅一·齐林虑山洪谷寺僧达》:“乃试履裁约,饵苓断粒,自此终报,资用通生。”词语解释:杂用 拼音:zá yòng
(1).间杂使用。《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初, 王莽 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銖钱。”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六》:“大抵 光 之秉政,公私杂用,总之不学无术而已。”
(2).杂项开支。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义仓》:“ 高宗 又开杂用之禁, 神龙 之后,纲理疏阔,而义仓遂废殆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从此舖里一切杂用, 劳佛 便不过问,天天只忙着定货催货。”
(3).谓差遣从事非主要工作。《水浒传》第一一五回:“却把船上艄公人等,都只留在船上杂用。”词语解释:将用 拼音:jiāng yòng
犹将才。《宋书·沉庆之传》:“ 庆之 从弟 法系 字 体先 ,亦有将用。”《魏书·李元护传》:“虽以将用自达,然亦颇览文史,习於简牘。”词语解释:殊用 拼音:shū yòng
不同的功用。 汉 傅毅 《舞赋》:“小大殊用,《郑》《雅》异宜。”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外内殊用,彼我异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字形单复,妍媸异体。”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词语解释:相用 拼音:xiāng yòng
相互为用。 宋 王安石 《读墨》诗:“ 孔 墨 必相用,自古寧有此?”词语解释:待用 拼音:dài yòng
谓接待而拔用。《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 杨树达 窥管:“待用谓接待而拔用之也。”词语解释:慕用 拼音:mù yòng
仰慕信赖。《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论》:“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词语解释:公用 拼音:gōng yòng
(1).犹国用。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上下无求,百姓不堪,抏弊而从法。”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陛下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举国威器供其家备。”
(2).公共所用;共同使用。《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孔明 令 魏延 解酒赴军前,车上各插黄旗,大书‘军前公用美酒’。” 巴金 《探索集·世界语》:“世界语一定会成为全体人类公用的语言。”词语解释:近用 拼音:jìn yòng
谓近期可见的效用。《后汉书·伏湛侯霸等传论》:“ 君房 入朝,先奏宽大之令。夫器博者无近用,道长者其功远,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词语解释:心用 拼音:xīn yòng
(1).思想行为。《南史·顾宪之传》:“四海之大,庶黎之众,心用参差,难卒澄之。”
(2).犹称心,信任。 王莹 《宝姑》:“在他家这些佣人中,我看 张妈 要算得婆婆心用的了。”词语解释:诏用 拼音:zhào yòng
皇帝直接下令任用。《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今但任尚书,或有詔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亦復不坐。” 胡三省 注:“詔用者,不由三公、尚书,径以詔书用之也。”《后汉书·宦者传·吕强》作“勑用”。词语解释:误用 拼音:wù yòng
错用词语解释:费用 拼音:fèi yòng
(1).花用的钱财。《荀子·礼论》:“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 宋 汪应辰 《论添差员缺》:“今之州郡,凡百费用,盖十倍於承平之时。”《红楼梦》第五三回:“ 贾芹 道:‘我家里原人口多,费用大。’” 叶圣陶 《乡里善人》:“因诣当局建议:易扑杀而为收养,其费用由慈善家分任之。”
(2).花费;开支。《北史·夏侯道迁传》:“沽买饮噉,多所费用,父时田园,货卖畧尽。”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四出:“元来我一向爱钱,不肯费用,你道却是为何?”词语解释:收用 拼音:shōu yòng
(1).容纳使用。《墨子·非攻中》:“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正大 初,收用旧人,召为右司諫。”
(2).指招收录用。 茅盾 《子夜》十四:“这一个新收用来的人,此番 屠维岳 还没派他重要的工作。”
(3).旧谓主人收纳婢女为偏房。《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大户暗把 金莲 唤至房中,遂收用了。”词语解释:赀用 拼音:zī yòng
钱财费用。貲,通“ 资 ”。 王闿运 《黄淳熙传》:“貲用乏絶,鬻马而还。”词语解释:独用 拼音:dú yòng
单独行世;单独使用。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向使 孔 经独用,《左传》不作,则当代行事,安得而详者哉?”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明初韵书》:“ 明太祖 諭词臣曰,韵学起於 江 左,殊失正音,有独用当併为通用者不可枚举。”词语解释:边用 拼音:biān yòng
(1).边防费用。 宋 苏舜钦 《谘目五》:“今财用颇匱,故可举行,先自仕禄之家,次及京师有屋之人,人岁输钱有差,以助边用。” 宋 张齐贤 《谏北征》:“务农积穀,以实边用。”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五:“故人得私贩,官盐阻坏,客商少中,无以济边用之急。”
(2).谓任用于边疆。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吾训导请俸》:“训导 吾豫 , 景泰 中膺荐至京,以屡言边事,兵部奏宜边用。”词语解释:物用 拼音:wù yòng
(1).百物器用。《国语·晋语一》:“周旋不动,以违心目,其反为物用也,何事能治?” 韦昭 注:“为物用,与百物器用无异也。”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 乾符 中, 洛 中有豪贵子弟,承藉勋荫,物用优足,恣陈锦衣玉食,不以充詘为戒。”
(2).指生活资料。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先生一向清减了,是老夫家中物用不中么?”词语解释:享用 拼音:xiǎng yòng
使用某些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五:“但看吾人他日享用此不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他自想眼睁睁看着九百九十两金子没福享用。”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二节:“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地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交换。”词语解释:工用 拼音:gōng yòng
(1).技艺和使用。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如此则使 离娄 督绳, 公输 削墨,虽崇臺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2).工程的费用。 明 刘基 《杭州路重修府治记》:“今因陋就简,以至頽仆,而后役民为之,工用必倍。”《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尚书省遣漕副 马之贞 与 源 等按视地势,商度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