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朱甍 拼音:zhū méng
(1).朱红色的屋顶。 唐 李白 《明堂赋》:“皓壁昼朗,朱甍晴鲜。”
(2).借指帝王宫室和道院、庙宇等。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道山顶上虽清絶,万顷烟波始是仙。” 明 何景明 《大梁行》:“万骑千乘空云屯,綺构朱甍不復存。”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朱甍画栋绕 祗园 ,看云外幡风飘乱。” 张怀奇 《颐和园词》:“朱甍天际集凤凰, 九成 避暑离宫凉。”词语解释:飞甍 拼音:fēi méng
(1).指飞檐。 唐 羊士谔 《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诗:“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市》:“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高耸着的飞甍跃瓴的城楼。”
(2).借指高楼。《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吕向 注:“飞甍舛互,言栋宇相交互也。” 明 夏完淳 《咏怀》:“飞甍十二衢,徘徊明月皎。”词语解释:连甍 拼音:lián méng
(1).形容房屋连延成片。甍,屋脊。 晋 左思 《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廡万室。” 唐太宗 《帝京篇》之一:“连甍遥接汉,飞阁迥凌虚。”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市廛》:“亦杰阁连甍,与 山景园 、 三山馆 鼎峙矣。”
(2).指千家万户。《旧唐书·昭宗纪》:“ 全忠 令 长安 居人按籍迁居,彻屋木,自 渭 浮 河 而下,连甍号哭,月餘不息。”《旧五代史·汉书·张允传》:“自诛 史弘肇 后,京城士庶,连甍恐悚。”词语解释:雕甍 拼音:diāo méng
雕镂文采的殿亭屋脊。 唐 虞世南 《怨歌行》:“紫殿秋风冷,彫甍白日沉。” 词语解释:云甍 拼音:yún méng
高耸入云的屋脊。借指高大的房屋。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七:“雕梁虹拖,云甍鸟跂。” 明 王世贞 《谢生歌七夕送脱屣老人谢榛》:“帝都云甍接九衢,委巷独满羣公车。”词语解释:层甍 拼音:céng méng
指高楼的屋脊。《文选·江淹〈杂体诗·苦雨〉》:“水鸛巢层甍,山云润柱础。” 张铣 注:“层,高也;甍,屋栋木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凡诸宫殿门臺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 宋 朱熹 《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诗:“层甍丽西崖,朝旦羣峯碧。”词语解释:栋甍 拼音:dòng méng
(1).指栋梁。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旗旆流日月,帐庐扶栋甍。”《隐居通议·骈骊三》引 宋 聂子述 《上梁文》:“东里西邻,无復栋甍之接;南贫北富,率为瓦砾之场。”参见“ 栋梁 ”。
(2).比喻担当重任的人物。《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诚社稷之元龟,大 汉 之栋甍。” 李贤 注:“甍亦栋也。”
词语解释:栋梁 拼音:dòng liáng
(1).房屋的大梁。《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为栋梁。”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擿齿则松檟不及一寸之筳,挑耳则栋梁不如鷦鷯之羽。”《旧唐书·赵憬传》:“大厦永固,是栋梁榱桷之全也;圣朝致理,亦庶官羣吏之能也。” 清 梅曾亮 《士说》:“求栋梁者必於木,而木不皆栋梁也,其不材者,且不得与萑蒲竹箭比。”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后汉书·陈球传》:“公为国家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 唐 杜甫 《承沉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诗:“天路牵騏驥,云臺引栋梁。” 清 汪衡 《励志诗》:“人力不滋培,栋梁安得具。”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万民齐慟哭,千载永难忘。百战锋芒在,何乃折栋梁。”
(3).比喻基本因素。 廖仲恺 《消费合作社概论》:“故工人与一般消费者,实为经济之栋梁,缺一则不立。”词语解释:丹甍 拼音:dān méng
朱红的屋脊。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结架非丹甍,籍田资宿莽。”词语解释:轩甍 拼音:xuān méng
(1).高高的屋脊。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悬溜泻於轩甍,激湍迴於阶砌。”
(2).泛指高大的房屋。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密亲 丽华苑 ,轩甍飭通逵。” 唐 杜宝 《大业杂记》:“楶拱千构,云楣绣柱,华榱璧璫,穷轩甍之壮丽。”词语解释:檐甍 拼音:yán méng
屋檐和屋脊。泛指房舍。《南齐书·礼志上》:“宗庙旅幕,可变为栋宇;郊祀毡案,何为不转製檐甍?” 清 姚鼐 《祭张少詹曾敞文》:“念君魁梧,面丹有渥。终接檐甍,晨宵商榷。”词语解释:甍甍 拼音:méng méng
(1).屋宇相连貌。 明 唐顺之 《结客少年场行》:“别有侯王势絶伦,甍甍甲第接天闉。”
(2).象声词。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夜闻空中甍甍声,烛之,乃飞蝗蔽天而过。”词语解释:烟甍 拼音:yān méng
烟雾缭绕的屋脊。形容屋宇之高。 宋 岳飞 《东松寺题记》:“三山环耸,势凌碧落,万木森鬱,密掩烟甍。”词语解释:南甍 拼音:nán méng
(1).屋脊的南面。 三国 魏 王粲 《莺赋》:“春鸣翔于南甍,戴鵀集乎东荣。” 宋 苏轼 《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
(2).引申指房屋南面的门户,即屋南门。 唐 白居易 《草堂记》:“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词语解释:华甍 拼音:huá méng
华丽的屋脊。 南朝 宋 谢惠连 《塘上行》:“垂颖临清池,擢彩仰华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鬼怪·凶宅》:“此房为京师富人 徐性善 所得,重搆华甍,以餽吏部侍郎 徐检菴 。”词语解释:颓甍
坍塌的屋脊。 明 袁宏道 《祭周隆之侍御文》:“久而乡里仰之,国与天下仗之,方以为頽甍之一柱,旱岁之一滴。”词语解释:鸱甍 拼音:chī méng
即鸱吻。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避雷》:“世传乘龙者,苦於行雨,而多方窜匿,藏人身中,或在古木楹柱之内及楼阁鴟甍中。”参见“ 鴟吻 ”。
词语解释:鸱吻 拼音:chī wěn
古代宫殿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 开元 初年, 润州 江寧县 瓦官寺 修讲堂,匠人於鴟吻内竹筒中得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 作 栢梁殿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见其吻如鴟鳶,遂呼之为鴟吻, 颜之推 亦作此鴟。”《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餘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鴟吻。”词语解释:比屋连甍 拼音:bǐ wū lián méng
屋舍紧密相连。谓住户众多。 晋 左思 《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廡万室。” 清 冯桂芬 《重修吴县学记》:“迨国朝以来,吾邑贡籍不能出他邑上,而所辖 金閶 内外,比屋连甍,通闤带闠,万商之渊,駸駸乎甲通省焉!”词语解释:星甍 拼音:xīng méng
如星星密布的屋脊。形容屋舍之多。 宋 梁周翰 《五凤楼赋》:“星甍櫛堵,我民之庐。”词语解释:翚甍
两头上翘,状如鸟飞的屋脊。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城中万屋翬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参见“ 翬飞 ”。
词语解释:翚飞
《诗·小雅·斯干》:“如翬斯飞。” 朱熹 集传:“其簷阿华采而轩翔,如翬之飞而矫其翼也。”后因以“翬飞”形容宫室的高峻壮丽。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丹刻翬飞,轮奂离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层臺轮奂,重阁翬飞,僧众清肃,并学大乘。”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真君殿前有大楼,曰 玉华 ,翬飞轮奂,极土木之胜。”按,此种屋翼檐角向上的建筑形式,俗称“飞檐”,近代建筑学称“翚飞式”,为我国古代所特创。词语解释:画栋飞甍 拼音:huà dòng fēi méng
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看这 子孙堂 ,也是三间大殿,雕梁绣柱,画栋飞甍,金碧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