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抱瓮 拼音:bào wèng
见“ 抱瓮灌园 ”。
词语解释:抱瓮灌园 拼音:bào wèng guàn yuán
传说 孔子 的学生 子贡 ,在游 楚 返 晋 过 汉阴 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后以“抱瓮灌园”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投竿垂饵,晦幽蹟於 渭 滨;抱瓮灌园,絶机心於 汉 渚。”亦省作“ 抱瓮 ”。《初学记》卷七引 晋 孙楚 《井赋》:“抱瓮而汲,不设机引,絶彼淫饰,安此璞慎。”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诗:“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宋 王安石 《绝句》:“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清 陈梦雷 《灌园即事》诗:“偶尔荷锄忘读史,恰当抱瓮喜逢宾。”词语解释:酒瓮 拼音:jiǔ wèng
亦作“ 酒罋 ”。盛酒的坛子。亦借指酒。《晋书·文苑传·左思》:“﹝ 陆机 ﹞与弟 云 书曰:‘此间有傖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 思 赋出, 机 絶叹伏,以为不能加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乃令 文君 当卢” 唐 颜师古 注:“ 郭璞 曰:‘卢,酒卢。’卖酒处累土为卢以居酒瓮,四边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锻卢,故名卢耳。”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明月湾》:“但当乘扁舟,酒瓮仍相随。” 清 阎尔梅 《牧童曲》:“桥东酒家酒罋香,农夫辛苦何曾尝。” 清 钱陆灿 《牡丹花下集同袁箨庵唐祖命方尔止张瑶星余淡心黄俞邰诸君子长句》:“诸公同日看花来, 邓生 酒瓮还重开。”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地下已经堆着三个空酒瓮。”词语解释:铁瓮 拼音:tiě wèng
亦作“ 铁瓮 ”。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词语解释:瓮城 拼音:wèng chéng
亦作“瓮城”。
(1).城门外的小月城。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守城》:“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 鄆 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 珍 军皆死瓮城中。”《元史·顺帝纪八》:“詔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弔桥。”《花月痕》第三回:“﹝ 痴珠 ﹞转瞬车到东门,刚进瓮城,忽见从城内来了一车。”
(2).即 铁瓮城 。 江苏 镇江 子城的别称。 宋 岳珂 《祝英台近·登多景楼》词:“ 瓮城 高,盘径近,十里笋舆稳。” 清 王曜升 《登北固山》诗:“雄峰高枕 瓮城 斜,有客登临送晚霞。”词语解释:春瓮 拼音:chūn wèng
酒瓮。亦指酒。 唐 皎然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宋 苏轼 《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仍邀同赋·刘贡父》:“况逢贤主人,白酒泼春瓮。” 清 赵翼 《近局将遍计日言旋再迭留别》诗:“预订明年看花会,又烦春瓮倒床头。”词语解释:银瓮 拼音:yín wèng
银质盛酒器。古代传说常以为祥瑞之物。政治清平,则银瓮出。《初学记》卷二七引 南朝 梁 孙柔之 《瑞应图》:“王者宴不及醉,刑罚中,人不为非,则银瓮出。” 唐 杜甫 《洗兵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復道诸山得银瓮。” 明 刘基 《君子有所思》诗:“扈从金宫归,赐酒银瓮盈。”词语解释:醅瓮 拼音:pēi wèng
酒坛子。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这家村醪尽,那家醅瓮开。卖了肩头一担柴,咍,酒钱怀内揣。”词语解释:醯瓮 拼音:xī wèng
酒坛。 元 徐再思 《水仙子·重九》曲:“钻醯瓮,检故纸,再谁题‘归去来兮’!”词语解释:破瓮 拼音:pò wèng
《宋史·司马光传》:“羣儿戏於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后用为年幼而机智的典实。 明 于谦 《过夏县挽司马文正公》诗:“破瓮机锋岂偶然,活人手段自髫年。”词语解释:饭瓮 拼音:fàn wèng
亦作“ 饭罋 ”。
(1).一种盛饭的陶器,腹部较大。《隋书·五行志》:“童謡曰: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喫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 赵老 。” 宋 苏轼 《除夜大雪元日早晴遂行》诗:“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罋。”一本作“ 饭瓮 ”。
(2).饭下埋的肉。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王十朋 集注:“ 子仁 曰: 山东 人埋肉於饭下而食之,谓之饭瓮。”一本作“ 饭罋 ”。词语解释:入瓮 拼音:rù wèng
喻受酷刑。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二折:“则説老匹夫请先入瓮,也须知榜揭处天都动,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参见“ 请君入瓮 ”。
词语解释:请君入瓮 拼音:qǐng jūn rù wèng
《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 唐 秋官侍郎 周兴 ,与 来俊臣 对推事。 俊臣 别奉进止鞫 兴 , 兴 不之知也。及同食,谓 兴 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 兴 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兴 惶恐叩头,咸即款伏。”后用“请君入瓮”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当掬 西江 之水,为尔湔肠;即烧东壁之牀,请君入瓮。”亦作“ 请君入瓮 ”。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法。” 茅盾 《子夜》八:“他向来是惯叫农民来钻他的圈套的,真不料这回是演了一套‘请君入瓮’的把戏。”词语解释:蚁瓮 拼音:yǐ wèng
酒坛。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学士陪诸公城东饮》:“荐肴已去纱笼羃,赐醖新从蚁瓮来。”词语解释:瑶瓮 拼音:yáo wèng
亦作“瑶罋”。
(1).玉瓮。亦用作酒瓮的美称。《左传·昭公七年》:“ 燕 人归 燕姬 ,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 唐 杜牧 《宴毕殿前谢辞》:“酒倾瑶罋,食置雕盘。” 宋 毛滂 《剔银灯·同公素赋》词:“瑶瓮酥融,羽觴蚁闹,花映 酃湖 寒緑。”
(2).比喻围合如瓮的山。 金 元好问 《游龙山》诗:“金城偃蹇不得上,瑶罋回合如相留。”词语解释:瓦瓮 拼音:wǎ wèng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晋书·五行志中》:“坑器有口属瓮,瓦瓮质刚,亦金之类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澠池 道中,有车载瓦瓮,塞於隘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酒﹞既熟,贮以瓦瓮,用粪扫火烧之。”词语解释:人鲊瓮 拼音:rén zhǎ wèng
见“ 人鮓瓮 ”。
亦作“ 人鮓瓮 ”。 长江 险滩之一。在今 湖北 秭归县 西, 瞿塘峡 之下,号称峡下最险处。 宋 人诗中常以之与 鬼门关 属对。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瞿塘 之下,地名 人鮓瓮 , 少游 尝谓未有以对。南迁,度 鬼门关 ,乃用为絶句云:‘身在 鬼门关 外天,命轻 人鮓瓮 头船。’” 宋 苏轼 《竹枝词》:“自过 鬼门关 外天,命同 人鮓瓮 头船。”词语解释:鲊瓮 拼音:zhǎ wèng
用于腌制鱼肉等食品的陶瓮。 清 刘大櫆 《寄陈孝廉伯思翰林仲思昆弟》诗:“招寻尚觉三日迟,更自搜求到鮓瓮。”词语解释:玉瓮 拼音:yù wèng
亦作“ 玉罋 ”。 玉制的瓮,传说不汲而满,为帝王清廉的瑞征。《宋书·符瑞志下》:“玉罋者,不汲而满,王者清廉则出。”《太平御览》卷八○五引《瑞应图》曰:“玉瓮者,圣人之应也。不汲自盈,王者饮食有节则出。” 五代 齐己 《祈真坛》诗:“玉瓮瑶坛二三级,学仙弟子参差入。”词语解释:击瓮 拼音:jī wèng
(1).敲击瓦瓮发声以和歌。《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
(2).指 宋 司马光 幼时击破大瓮救小儿之事。参见“ 击瓮图 ”。
词语解释:击瓮图 拼音:jī wèng tú
描绘 宋 司马光 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活人手段》:“ 司马温公 童稚时与羣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坠瓮水中,羣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间为《击瓮图》。”词语解释:金瓮 拼音:jīn wèng
(1).金制的盛酒器。《隋书·贺若弼传》:“加以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 唐 韩翃 《宴杨驸马山池》诗:“鱠下玉盘红缕细,酒开金瓮緑醅浓。”
(2).瓴之美称。 元 袁桷 《扈跸开平》诗:“翠旄通华盖,金瓮耀觚棱。”参阅《汉书·高帝纪下》“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说。词语解释:茧瓮 拼音:jiǎn wèng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园客 者, 济阴 人……常种五色香草,积十餘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蛾集香草上,客荐之以布,生华蚕焉,至蚕时,有一女自来助养蚕,以香草食之,得茧一百二十枚,茧大如瓮,每一茧繅六七日丝方尽。”后因以“茧瓮”指大蚕茧。 元 谢宗可 《咏物诗·纸帐》:“茧瓮有天春不老,瑶臺无夜雪生香。”词语解释:酿瓮
亦作“ 酿瓮 ”。 酒瓮。《新唐书·后妃传上·王皇后》:“ 武后 知之,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罋中,曰:‘令二嫗骨醉!’数日死,殊其尸。” 宋 梅尧臣 《高士王君归建业》诗:“羡尔向 江 南,正开新酿瓮。”词语解释:提瓮 拼音:tí wèng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 勃海 鲍宣 妻者, 桓氏 之女也,字 少君 。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 不悦……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 宣 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脩行妇道,乡邦称之。”后遂用为修行妇道、甘于贫苦的典故。 明 单本 《蕉帕记·闹婚》:“如梦。幸配 梁鸿 。喜齐眉燕尔,自甘提瓮。”词语解释:手瓮
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词语解释:宝瓮 拼音:bǎo wèng
传说 帝喾 时 丹丘国 所献的玛瑙瓮。后 舜 先“迁宝瓮於 衡山 之上,故 衡山 之岳有 宝露坛 ……又迁宝瓮於 零陵 之上。 舜 崩,瓮沦於地下。至 秦始皇 通 汨罗 之流为小溪,逕从 长沙 至 零陵 ,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应八方之数,在 舜 庙之堂前。后人得之,不知年月。至 后汉 东方朔 识之, 朔 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於露坛,祥风起於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縈带。’”事见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参见“ 宝露 ”。
词语解释:宝露 拼音:bǎo lù
甘露。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有 丹丘 之国,献码碯瓮,以盛甘露…… 尧 时犹存,甘露在其中,盈而不竭,谓之宝露,以班赐羣臣。”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山吐石青,野降宝露。” 唐 杨炯 《晦口药园诗序》:“九茎仙草,摇八卦之祥风;四照灵葩,泫 三危 之宝露。”词语解释:覆酒瓮 拼音:fù jiǔ wèng
极言著作无价值。《晋书·左思传》:“﹝ 陆机 ﹞与弟 云 书曰:‘此间有傖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参见“ 覆酱瓿 ”。
词语解释:覆酱瓿 拼音:fù jiàng bù
《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槀,过蒙奬借……恐文质无所底,愧见诸君子,则今日之詅痴符,亦终归於覆酱瓿,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至於凋零之后,残缺所餘,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词语解释:醯鸡瓮 拼音:xī jī wèng
比喻狭小的天地。 元 张宇 《闲述》诗:“何如剖破醯鸡瓮,看取人间大有天。”亦作“ 醯鸡瓮 ”。 元 张养浩 《庆东原》曲:“辞却凤凰池,跳出醯鸡瓮。”词语解释:饭囊酒瓮 拼音:fàn náng jiǔ wèng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瓮也。”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歌诗集》:“皇天何不生奇人,庸儿憃夫空纷纷。夜眠朝走不觉老,饭囊酒瓮奚足云。” 宋 陆游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 蒙山 紫笋香。”词语解释:请先入瓮 拼音:qǐng xiān rù wèng
谓请先受审认罪。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二折:“则説老匹夫请先入瓮。”参见“ 请君入瓮 ”。
词语解释:请君入瓮 拼音:qǐng jūn rù wèng
《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 唐 秋官侍郎 周兴 ,与 来俊臣 对推事。 俊臣 别奉进止鞫 兴 , 兴 不之知也。及同食,谓 兴 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 兴 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兴 惶恐叩头,咸即款伏。”后用“请君入瓮”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当掬 西江 之水,为尔湔肠;即烧东壁之牀,请君入瓮。”亦作“ 请君入瓮 ”。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法。” 茅盾 《子夜》八:“他向来是惯叫农民来钻他的圈套的,真不料这回是演了一套‘请君入瓮’的把戏。”词语解释:请君入瓮 拼音:qǐng jūn rù wèng
《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 唐 秋官侍郎 周兴 ,与 来俊臣 对推事。 俊臣 别奉进止鞫 兴 , 兴 不之知也。及同食,谓 兴 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 兴 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兴 惶恐叩头,咸即款伏。”后用“请君入瓮”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当掬 西江 之水,为尔湔肠;即烧东壁之牀,请君入瓮。”亦作“ 请君入瓮 ”。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法。” 茅盾 《子夜》八:“他向来是惯叫农民来钻他的圈套的,真不料这回是演了一套‘请君入瓮’的把戏。”词语解释:黑瓮瓮 拼音:hēi wèng wèng
犹黑洞洞。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一:“高耸着的飞甍跃瓴的城楼,黑瓮瓮的森严的城门洞口,这在自然中长成的乡下人是第一次看见的。”词语解释:戛釜撞瓮 拼音:jiá fǔ zhuàng wèng
亦作“戞釜撞瓮”。 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戞釜撞瓮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诗话》卷六:“反覆吟咏数十过,有不知涕之何从者。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瓮,何由识其真哉!”词语解释:毕瓮 拼音:bì wèng
指 毕卓 盗饮之事。后借指嗜酒,醉酒。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 刘 樗屡掷, 毕 瓮多眠。”参见“ 毕卓 ”。
词语解释:毕卓 拼音:bì zhuó
晋 吏部郎 毕卓 ,常饮酒废职。邻舍酿熟, 卓 夜至其瓮间盗饮,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 毕吏部 。旋解缚,遂与主人饮瓮侧,致醉而去。事见《晋书·毕卓传》。后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 北周 庾信 《答王司空饷酒》诗:“未能扶 毕卓 ,犹足舞 王戎 。” 宋 苏轼 《白鹤峰新居》诗之二:“瓮间 毕卓 防偷酒,壁后 匡衡 不点灯。” 明 刘兑 《娇红记》:“不觉的烂醉在佳人锦瑟边,可知道 毕卓 在瓮头眠?”词语解释:忘机瓮 拼音:wàng jī wèng
传说 孔子 的学生 子贡 ,在游 楚 返 晋 过 汉阴 时,看见一个种菜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者忿然作色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见《庄子·天地》。后因以“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清 俞樾 《驻云飞》曲:“争似先生抱个忘机瓮,君不见万种机谋总是空。”词语解释:水瓮 拼音:shuǐ wèng
一种盛水的陶器。腹部较大。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里面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二木匠 哪有工夫吃饭,站在水瓮跟前呱呱喝了半瓢凉水。”词语解释:覆瓮 拼音:fù wèng
亦作“ 覆瓮 ”。
(1).倒置的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汉水 又东逕 万石城 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餘丈,四面临平,形若覆瓮。” 宋 沉辽 《左史洞》诗:“青天十亩地,巑岏如覆瓮。”
(2).喻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只好用来盖瓮。《北史·韩麒麟传》:“昔 扬雄 著《太玄经》,当时不免覆瓮之谭,二百年外,则越诸子。”参见“ 覆酱瓿 ”。
词语解释:覆酱瓿 拼音:fù jiàng bù
《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槀,过蒙奬借……恐文质无所底,愧见诸君子,则今日之詅痴符,亦终归於覆酱瓿,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至於凋零之后,残缺所餘,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词语解释:百子瓮 拼音:bǎi zǐ wèng
多子瓜果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百子瓮》:“果中子繁者,惟夏瓜、冬瓜、石榴。故嗜果者目瓜为百子瓮。”词语解释:玫瑰瓮 拼音:méi guī wèng
美玉制成的汲瓶。《急就篇》卷三:“係臂琅玕虎魄龙,璧碧珠璣玫瑰罋。” 颜师古 注:“玫块,美玉名也。以美玉为罋。罋,汲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