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马上声 [xià,上下,名词][jiǎ,真假][qiě][详注1][xià,华夏][rě][爹上声。鱼口张貌,唇下垂貌。][chà][jiǎ][rě][yǎ]粿


注1:苴 【集韻】側下切,音鮓。【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又伺也。
共15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瓦砾瓦解瓦钵瓦碎瓦缸瓦沼瓦子瓦木作
瓦盆瓦松瓦瓯瓦罐瓦垄瓦狗瓦脊瓦楞帽子
瓦沟瓦枕瓦檠瓦罂瓦陇瓦研瓦窑瓦敦
瓦釜瓦鼎瓦缝瓦豆瓦砚瓦灯瓦尊瓦影龟鱼
瓦屋瓦石瓦盏瓦器瓦花瓦檐瓦抠瓦斯
瓦炉瓦棺瓦樽瓦雀瓦砖瓦舍瓦室瓦匠
瓦瓶瓦盎瓦瓮瓦上霜瓦面瓦苔瓦鸡瓦师
瓦鼓瓦注瓦碗瓦全瓦盘瓦兆瓦甒瓦房
瓦缶瓦甑瓦鳞瓦甓瓦盌瓦兽瓦卮瓦术
瓦裂瓦影瓦合瓦卜瓦池瓦匜瓦灶绳床瓦当文

词语解释:瓦砾  拼音:wǎ lì
(1).破碎的砖头瓦片。亦以形容荒废颓败的景象。《吕氏春秋·乐成》:“ 禹 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 唐 皮日休 《南阳》诗:“废路塌平残瓦砾,破坟耕出烂图书。” 清 阎尔梅 《题剑阁》诗:“徧地头颅生鬼火,空村瓦砾絶人烟。” 杨朔 《春在朝鲜》:“还记得有一夜我乘车路过 平壤 ,瓦砾场上忽然从播音器里传出雄壮的歌声。”
(2).比喻无价值的东西。《朱子语类》卷一二六:“佛家偷得 老子 好处,后来道家却只偷得佛家不好处。譬如道家有箇宝藏被佛家偷去,后来道家却只取得佛家瓦砾,殊可笑也。”
词语解释:瓦盆  拼音:wǎ pén
陶瓦制的敞口盛器。《晋书·惠帝纪》:“次 获嘉 ,市粗米饭,盛以瓦盆,帝噉两盂。” 唐 杜甫 《少年行》之一:“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清 杜岕 《渡淮》诗:“自笑村醪殢,犹呼涤瓦盆。”
词语解释:瓦沟  拼音:wǎ gōu
瓦楞之间的泄水沟。 唐 白居易 《宿东亭晓兴》诗:“雪依瓦沟白,草绕墙根緑。” 宋 杨万里 《不寐听雨》诗:“瓦沟收拾残零水,併作簷间一滴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懒龙 ﹞扯着两个人耳朵説道:‘只在家里瓦沟中去寻就有。’”
词语解释:瓦釜  拼音:wǎ fǔ
(1).陶制的炊器。《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 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 戴复古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2).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刘半农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参见“ 瓦釜雷鸣 ”。
词语解释:瓦釜雷鸣  拼音:wǎ fǔ léi míng
喻庸才显赫。《文选·屈原〈卜居〉》:“黄鐘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李周翰 注:“瓦釜,喻庸下之人;雷鸣者,惊众也。” 宋 黄庭坚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郭沫若 《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责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世界。”
词语解释:瓦屋  拼音:wǎ wū
(1).房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周礼·考工记·匠人》:“葺屋参分,瓦屋四分。”《宋书·后妃传·明帝陈贵妃》:“赐钱三万,令起瓦屋。” 沙汀 《丁跛公》:“他们差不多都翻身了,几乎只有他,还依旧住在一排长五间的破瓦屋里面。”
(2).蚶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蚶……尚书 卢钧 以其壳似瓦屋之垄,改为瓦屋、瓦垄也。”参见“ 瓦屋子 ”。
词语解释:瓦屋子  拼音:wǎ wū zi
蚶的别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蚶子头。因 卢钧 尚书作镇,遂改为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
词语解释:瓦炉  拼音:wǎ lú
用陶土烧制的香炉。 宋 范成大 《临溪寺》诗:“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
词语解释:瓦瓶  拼音:wǎ píng
亦作“ 瓦缾 ”。 陶制的一种容器。 唐 贾岛 《题皇甫荀蓝田厅》诗:“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曹州 南华县 端相寺 ,时尉 李藴 至寺巡检,偶见尼房中地方丈餘独高,疑其藏物,掘之数尺,得一瓦缾,覆以木槃。”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他﹞放下瓦瓶,抹一抹嘴。”
词语解释:瓦鼓  拼音:wǎ gǔ
(1).陶制乐器。《周礼·秋官·壶涿氏》“以炮土之鼓敺之” 汉 郑玄 注:“炮土之鼓,瓦鼓也。” 宋 孔武仲 《堤下》诗:“堤下人家喧笑语,高揭青帘椎瓦鼓。” 明 杨慎 《送余学官归罗江》诗:“ 豆子山 ,打瓦鼓。”
(2).陶制坐具,其形如鼓。也称瓷墩。 宋 杨万里 《观鱼》诗:“老夫不奈热,跣足坐瓦鼓。”
词语解释:瓦缶  拼音:wǎ fǒu
(1).小口大腹的瓦器。《易·坎》“用缶” 三国 魏 王弼 注:“处坎以斯,虽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纳此至约,自进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荐之於宗庙,故终无咎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诗:“浊酒盈瓦缶,烂穀堆荆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儿辈﹞辞 镜湖 之深,而居瓦缶之浅。”
(2).古代陶土制的打击乐器。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 清 杜岕 《雪兴》诗:“素甆看静夜,瓦缶发悲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诗﹞有声无韵,是瓦缶也。”
词语解释:瓦裂  拼音:wǎ liè
像瓦片一般碎裂。比喻分裂或崩溃破败。《尚书大传》卷三:“ 紂 之卒辐分, 紂 之车瓦裂。”《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 桓 灵 失政,九州瓦裂。” 明 宋濂 《题顾主簿上萧侍御书后》:“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於寻仇,弱者絶望於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
词语解释:瓦解  拼音:wǎ jiě
(1).瓦片碎裂。比喻崩溃或分裂、分离。《淮南子·泰族训》:“ 武王 左操黄鉞,右执白旄以麾之,﹝ 紂 之师﹞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宋 文天祥 《〈集杜诗·鲁港之遁〉序》:“人心已去,国事瓦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和战》:“恨山河半倾,怎能重搆;人心瓦解忘恩旧。”
(2).谓使对方的力量崩溃。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八回:“他们利用伪军家属,和俘虏的伪军向碉堡喊话,瓦解敌人。”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对敌宣传,要侧重瓦解敌人。”
词语解释:瓦松  拼音:wǎ sōng
草名。生屋瓦上或深山石罅里。叶厚,细长而尖,多数重迭,望之如松,故名。可入药。又称昨叶荷草。 唐 崔融 《瓦松赋》序:“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千株万茎,开花吐叶,高不及尺,下纔如寸。” 宋 陆游 《山寺》诗:“林深栗鼠健,屋老瓦松长。”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林动》:“但也看见屋上瓦松的茂密的森林。”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昨叶荷草》
词语解释:瓦枕  拼音:wǎ zhěn
陶制的枕头。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二:“暂借藤牀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宋 杨万里 《题西湖僧房》诗:“书画随宜遮四壁,閒欹瓦枕小藤牀。”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鸡鸣枕》:“ 偶武孟 为 武岗州 幕官,因凿渠得一瓦枕。”
词语解释:瓦鼎  拼音:wǎ dǐng
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后汉书·礼仪志下》:“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瓦鼎十二,容五升。” 宋 陆游 《初到荣州》诗:“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
词语解释:瓦石  拼音:wǎ shí
瓦片石头。常比喻无价值的东西。《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后汉书·刘陶传》:“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
词语解释:瓦棺  拼音:wǎ guān
古代陶制的葬具。《礼记·檀弓上》:“ 有虞氏 瓦棺。” 郑玄 注:“始不用薪也, 有虞氏 上陶。”《后汉书·王堂传》:“年八十六卒。遗令薄敛,瓦棺以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临卭 夹门镇 ,山险处,得瓦棺,长七尺,厚几二寸,与今木棺略同,但盖底相反。”
词语解释:瓦盎  拼音:wǎ àng
即瓦盆。《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萌 素明阴阳,知 莽 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于市。” 李贤 注:“盎,盆也。” 宋 苏轼 《夜卧濯足》诗:“瓦盎深及膝,时復冷煖投。”参见“ 瓦盆 ”。
词语解释:瓦盆  拼音:wǎ pén
陶瓦制的敞口盛器。《晋书·惠帝纪》:“次 获嘉 ,市粗米饭,盛以瓦盆,帝噉两盂。” 唐 杜甫 《少年行》之一:“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清 杜岕 《渡淮》诗:“自笑村醪殢,犹呼涤瓦盆。”
词语解释:瓦注  拼音:wǎ zhù
以瓦器为赌注。后喻贱物轻掷。 宋 苏轼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昔年谬陈诗,无人聊瓦注。” 清 吴伟业 《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自分一身甘瓦注,不知重赏用黄金。”
词语解释:瓦甑  拼音:wǎ zèng
陶制炊器。《后汉书·礼仪志下》:“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鬼神》:“ 庐山 九天使者真君庙 门外,有石如瓦甑,光滑莹洁,人尝看玩之,颇有灵异。” 宋 陆游 《小疾自警》诗:“淖糜煮石泉,香饭炊瓦甑。”
词语解释:瓦影  拼音:wǎ yǐng
屋瓦的倒影。 宋 苏辙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环波亭》:“鳬鷖聚散湖光浄,鱼鳖浮沉瓦影凉。” 宋 朱松 《寄题叔父池亭》诗:“方塘荫瓦影,浄见魴鲤行。”
词语解释:瓦钵  拼音:wǎ bō
陶制的容器,似盆而较小。《周书·儒林传·卢光》:“令 光 於桑门立处造浮图,掘基一丈,得瓦鉢、锡杖各一。”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止不过瓦鉢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还有一个大瓦鉢,满满的盛着一鉢切碎的西瓜皮。”
词语解释:瓦瓯  拼音:wǎ ōu
陶制的小盆。 唐 杜荀鹤 《溪兴》诗:“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甌篷底独酌时。” 明 庄希俊 《渔樵问答》诗:“瓦甌篷底动春酌,去去来来长自由。”
词语解释:瓦檠  拼音:wǎ qíng
陶制的灯架。 宋 陆游 《雨夕》诗:“瓦檠堕灯烬,铜椀起香缕。” 宋 陆游 《五更读书示子》诗:“牀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词语解释:瓦缝  拼音:wǎ fèng
屋瓦的接缝。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
词语解释:瓦盏  拼音:wǎ zhǎn
陶制的小酒杯。 宋 梅尧臣 《永叔赠酒》诗:“呼儿欲自酌,瓦盏无完全。”
词语解释:瓦樽  拼音:wǎ zūn
见“ 瓦尊 ”。
词语解释:瓦尊  拼音:wǎ zūn
亦作“ 瓦樽 ”。 陶制的注酒器,可作礼器。《北史·宇文恺传》:“祭用纯,漆俎瓦樽,文於郊,质於庙。” 唐 许浑 《送客南归有感》诗:“瓦尊迎海客,铜鼓赛江神。” 宋 曾巩 《〈礼阁新仪〉目录序》:“故瓦樽之尚而薄酒之用,大羹之先而庶羞之饱,一以为贵本,一以为亲用。”
词语解释:瓦瓮  拼音:wǎ wèng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晋书·五行志中》:“坑器有口属瓮,瓦瓮质刚,亦金之类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澠池 道中,有车载瓦瓮,塞於隘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酒﹞既熟,贮以瓦瓮,用粪扫火烧之。”
词语解释:瓦碗  拼音:wǎ wǎn
见“ 瓦盌 ”。
词语解释:瓦盌  拼音:wǎ wǎn
亦作“瓦碗”。 陶制的食器。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我家固宜之,瓦盌居漏屋。”盌,一本作“ 椀 ”。《景德传灯录·泉州西明院琛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竹箸瓦椀。’”
词语解释:瓦鳞  拼音:wǎ lín
铺迭如鱼鳞的屋瓦。 宋 范成大 《宿东寺》诗:“淡天如水雾如尘,残雪和霜冻瓦鳞。”
词语解释:瓦合  拼音:wǎ hé
(1).谓不自卓然立异,而与众人相合。《礼记·儒行》:“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郑玄 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必瓦合者亦君子为道不远人。” 孔颖达 疏:“瓦合谓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虽方正,毁屈己之方正,下同凡众,如破去圭角,与瓦器相合也。”
(2).犹苟全。 唐 刘禹锡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玉贞而折,不能瓦合。”
(3).形容临时凑合。《史记·儒林列传序》:“ 陈涉 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 楚 。”《汉书·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颜师古 注:“瓦合谓如破瓦之相合,虽曰聚合,而不齐同。”《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元十年》:“ 秦 晋 瓦合,相待为强,一胜则俱豪,一失则俱溃,非同心也。” 胡三省 注:“瓦合,言其势不胶固,触而动之,一瓦坠碎,则众瓦俱解矣。”
(4).陶制的盒子。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砚谱》:“西域无纸笔,但有墨。彼人以墨磨之,甚浓,贮以瓦合或竹节,即其砚也。”
词语解释:瓦碎  拼音:wǎ suì
(1).瓦片碎裂。 汉 焦赣 《易林·大壮之萃》:“阴弗能完,瓦碎不全。”
(2).喻事势败坏。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鉅鹿 沙崩, 长平 瓦碎。”
词语解释:瓦罐  拼音:wǎ guàn
(1).陶制容器。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父老﹞乃用瓦盆盛粟饭,瓦罐盛菜羹。”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愁到了无可如何,他抱着那个瓦罐自言自语的嘀咕。”
(2).专指乞丐讨饭的器皿。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投奔我的都是那矜爷害娘,冻妻饿子,折屋卖田,提瓦罐爻槌运。”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你把那摇槌来悬,瓦罐来擎,遶閭簷,乞残剩。”
词语解释:瓦罂  拼音:wǎ yīng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常用以盛酒。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山薪土銼续,村酿瓦罌提。”
词语解释:瓦豆  拼音:wǎ dòu
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羞胾,两瓦豆。”《诗·大雅·生民》“于豆于豋” 汉 郑玄 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也。”
词语解释:瓦器  拼音:wǎ qì
(1).用泥土烧制的器皿。亦泛指粗拙的陶器,以别于瓷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后汉书·宣秉传》:“ 秉 性节约,常服布被,蔬食瓦器。”《法苑珠林》卷九:“见 无威德鬼 ,头髮蓬乱,裸形无衣,颜色枯悴,以髮自覆,执持瓦器。”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同时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
(2).喻微贱的人。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硕 以瓦器奉职天臺,不思先公而务私家,背奥媚灶,苟諂大臣。”
词语解释:瓦雀  拼音:wǎ què
麻雀的别名。 元 叶李 《暮春即事》诗:“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雀》:“栖宿簷瓦之间……故曰瓦雀。” 郭沫若 《苏联游记·游斯太林格勒》:“晨六时起床,瓦雀在街头噪晴。”
词语解释:瓦上霜  拼音:wǎ shàng shuāng
(1).屋瓦上的霜。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夫妻何事何相防,莫把閒愁积寸肠;难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常以喻易逝或易逝的事物。 唐 张籍 《赠姚怤》诗:“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宋 陆游 《读〈老子〉》诗:“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强健轻年光。”
词语解释:瓦全  拼音:wǎ quán
(1).喻苟且偷生。《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暂时依彼,将就瓦全;终日违他,恐防玉碎。” 清 吴伟业 《王烟客招往西田赏菊》诗:“坐来艷质同杯泛,老去孤根幸瓦全。”
(2).谓鸳瓦双全。夫妻团圆的谦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幸蒙拯救,德戴二天,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何垠 注:“瓦全,言时当瓦解,求借洪威,俾全鸳瓦也。 魏文帝 梦殿上双瓦,化为鸳鸯。”
词语解释:瓦甓  拼音:wǎ pì
泛称砖瓦。《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 问於 庄子 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 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 曰:‘期而后可。’ 庄子 曰:‘在螻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东郭子 不应。”《宋史·李允则传》:“始教民陶瓦甓,标里閈,置廊市、邸舍、水磑。” 清 刘大櫆 《焚书辨》:“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
词语解释:瓦卜  拼音:wǎ bǔ
古代占卜方法之一。击瓦观其纹理分析,以定吉凶。 唐 杜甫 《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耕。” 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巫俗击瓦,观其文理分析,以卜吉凶。” 宋 史绳祖 《学斋呫哔·瓦卜》:“今之瓦卜,盖有取於 周 太卜之瓦兆。” 明 袁宏道 《香光林即事用前韵》:“岁功听瓦卜,天纽问杓魁。”
词语解释:瓦缸  拼音:wǎ gāng
陶制底小口大的容器。 宋 梅尧臣 《和韵三和戏示》:“笭箐画蛤瓦缸醅,海若 淮 壖各寄来。” 明 黄泽 《渔父》词:“新蓴长叶鱸渐肥,瓦缸酒熟衔杯时。”
词语解释:瓦垄  拼音:wǎ lǒng
见“ 瓦陇 ”。
1.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2.蚶的别名。
词语解释:瓦陇  拼音:wǎ lǒng
亦作“ 瓦垄 ”。
(1).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度前铺瓦陇,发本积墙隈。”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以其殻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忽剌剌半空霹靂声惊动,古都都揭了瓦陇。”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蚶》:“其小者名瓦衕子,言形如瓦垄也。”
(2).蚶的别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瓦陇梦》:“有惠瓦陇百餘枚,不忍食,寘之盆中,将以明日放诸 江 。”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 湖 湘 巖竇多石燕,附石而生,状如海物中瓦壠。”壠,一本作“ 陇 ”。
词语解释:瓦陇  拼音:wǎ lǒng
亦作“ 瓦垄 ”。
(1).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度前铺瓦陇,发本积墙隈。”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以其殻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忽剌剌半空霹靂声惊动,古都都揭了瓦陇。”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蚶》:“其小者名瓦衕子,言形如瓦垄也。”
(2).蚶的别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瓦陇梦》:“有惠瓦陇百餘枚,不忍食,寘之盆中,将以明日放诸 江 。”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 湖 湘 巖竇多石燕,附石而生,状如海物中瓦壠。”壠,一本作“ 陇 ”。
词语解释:瓦砚  拼音:wǎ yàn
亦作“ 瓦研 ”。 以古宫殿瓦制作的砚。 汉 未央宫 、 魏 铜雀台 等诸殿瓦,瓦身如半筒,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 唐 宋 以来人取以为砚。亦指陶制的砚。《新唐书·地理志二》:“ 虢州 弘农郡 ……土贡:絁、瓦砚、麝、地骨皮、梨。” 宋 欧阳修 《砚谱》:“ 青州 潍州 石末研,皆瓦砚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出 建安 瓦研、御府长毫雉花笔。” 清 朱栋 《砚小史·古砖古瓦》:“瓦砚与澄泥石末类也,而甚不同。石末诸品起后世;瓦则自 魏 而 汉 而 周 ,歷年甚久。”
词语解释:瓦花  拼音:wǎ huā
即瓦松。 唐 皮日休 《和鲁望秋赋有期》:“应带瓦花经 汴水 ,更携云实出 包山 。”参见“ 瓦松 ”。
词语解释:瓦松  拼音:wǎ sōng
草名。生屋瓦上或深山石罅里。叶厚,细长而尖,多数重迭,望之如松,故名。可入药。又称昨叶荷草。 唐 崔融 《瓦松赋》序:“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千株万茎,开花吐叶,高不及尺,下纔如寸。” 宋 陆游 《山寺》诗:“林深栗鼠健,屋老瓦松长。”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林动》:“但也看见屋上瓦松的茂密的森林。”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昨叶荷草》
词语解释:瓦砖  拼音:wǎ zhuān
亦作“ 瓦塼 ”。古代的纺锤。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子独不闻 和氏 之璧乎,价重千金;然以之间纺,曾不如瓦砖。”《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古者生女三日,卧之牀下,弄之瓦塼,而斋告焉。”
词语解释:瓦面  拼音:wǎ miàn
瓦的面层
词语解释:瓦盘  拼音:wǎ pán
陶制的盘。《礼记·丧大记》:“君设大盘造氷焉;大夫设夷盘造氷焉;士併瓦盘无氷。” 郑玄 注:“以瓦为盘,併以盛水耳。”
词语解释:瓦盌  拼音:wǎ wǎn
亦作“瓦碗”。 陶制的食器。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我家固宜之,瓦盌居漏屋。”盌,一本作“ 椀 ”。《景德传灯录·泉州西明院琛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竹箸瓦椀。’”
词语解释:瓦池
墨盆
词语解释:瓦沼  拼音:wǎ zhǎo
互盆般的水池。形容池小而浅。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三:“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忽然分散无踪跡,惟有鱼儿作队行。”
词语解释:瓦狗  拼音:wǎ gǒu
陶制的小犬。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梁彦》:“一日方卧,觉鼻奇痒,遽起大嚏,有物突出落地,状类屋上瓦狗,约指顶大。”
词语解释:瓦研  拼音:wǎ yán
见“ 瓦砚 ”。
词语解释:瓦砚  拼音:wǎ yàn
亦作“ 瓦研 ”。 以古宫殿瓦制作的砚。 汉 未央宫 、 魏 铜雀台 等诸殿瓦,瓦身如半筒,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 唐 宋 以来人取以为砚。亦指陶制的砚。《新唐书·地理志二》:“ 虢州 弘农郡 ……土贡:絁、瓦砚、麝、地骨皮、梨。” 宋 欧阳修 《砚谱》:“ 青州 潍州 石末研,皆瓦砚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出 建安 瓦研、御府长毫雉花笔。” 清 朱栋 《砚小史·古砖古瓦》:“瓦砚与澄泥石末类也,而甚不同。石末诸品起后世;瓦则自 魏 而 汉 而 周 ,歷年甚久。”
词语解释:瓦灯  拼音:wǎ dēng
亦作“ 瓦鐙 ”。 陶制的油灯。《后汉书·礼仪志下》:“瓦鐙一。彤矢四,轩輖中,亦短卫。” 宋 惠洪 《谒灵源塔》诗:“瓦灯已照宫商石,卵塔分藏服匿瓶。”《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襄阳 船户 刘茂 送到 舟 儿一信及书卷、瓦灯。” 何其芳 《忆昔》诗:“忆昔危楼夜读书, 唐 诗一卷瓦灯孤。”
词语解释:瓦檐  拼音:wǎ yán
瓦房的屋檐。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八:“许多纸片,许多枯叶,许多积雪,许多秽坑里的小物件,彼此混合着,像各种鸟类模样,飞来飞去,在各家的瓦檐上打圈。”
词语解释:瓦舍  拼音:wǎ shè
瓦市。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瓦舍》:“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城内外剏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水浒传》第一一○回:“ 燕青 慌忙拦道:‘ 李大哥 你怎地好闯!勾栏瓦舍,如何使得大惊小怪。’”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临安 ﹞瓦舍的技艺人也多有,其主意大约是在于磨炼技术的。”
词语解释:瓦苔  拼音:wǎ tái
即瓦衣。中药屋游的别名。参见“ 瓦衣 ”。
词语解释:瓦衣  拼音:wǎ yī
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中药屋游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屋游》:“瓦衣、瓦苔、瓦蘚、博邪。”﹝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
词语解释:瓦兆  拼音:wǎ zhào
周 代太卜所掌三兆之一。谓灼龟观其如瓦之裂纹以定吉凶。《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兆之灋,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郑玄 注:“兆者,灼龟发於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璺罅,是用名之焉。” 贾公彦 疏:“象似玉、瓦、原之璺罅,谓破而不相离也。” 宋 陆游 《古别离》诗:“ 紫姑 吉语元无据,况凭瓦兆占归日?”
词语解释:瓦兽  拼音:wǎ shòu
陶制的兽形物。常用为屋饰。 唐 李贺 《潞州张大宅病酒过江便寄上十四兄》诗:“莎老沙鷄泣,松乾瓦兽残。”《宋史·舆服志六》:“凡公宇,栋施瓦兽,门设梐枑。”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宅》:“瓦兽,屋上兽头及转角飞仙,海马之类也。”
词语解释:瓦匜  拼音:wǎ yí
古代盛水洗手的瓦器。 晋 傅咸 《污卮赋》:“与觴杓之长辞,曾瓦匜之不若。”
词语解释:瓦子  拼音:wǎ zǐ
(1).碎瓦片。 唐 杨凝式 《赠张全义》诗:“ 洛阳 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诡习》:“ 江 淮 术士 王琼 ,尝在 段君秀 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画作龟甲,怀之。一食顷取出,乃一龟,放於庭中,循垣而行,经宿却成瓦子。”
(2).瓦市。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 马行 北去,旧 封丘门 外祆庙斜街,州北瓦子……其餘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水浒传》第一一○回:“﹝ 李逵 等人﹞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讲唱文学﹞后来渐渐的出了庙宇而入于‘瓦子’(游艺场)里。”参见“ 瓦市 ”。
(3).指用作占卜的陶制杯珓。 宋 钱易 《南部新书》戊:“ 西京 寿安县 有 黑石山 ,神祠颇灵……有两瓦子,过客投之,以卜休咎,仰为吉而覆为凶。”
词语解释:瓦市  拼音:wǎ shì
宋 、 元 、 明 都市中娱乐和买卖杂货的集中场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駢闐如此。”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纔离瓦市,恰出茶房,迅指转过翠红乡。”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索元》:“俺这一带舖子都没有,则瓦市 王大姐 家歇着番鬼子。”
词语解释:瓦脊  拼音:wǎ jǐ
瓦片覆盖的屋脊。 宋 杨万里 《晴雪》诗:“瓦脊生春总琼玉,梅梢着纷忽琅玕。”
词语解释:瓦窑  拼音:wǎ yáo
(1).烧制砖瓦陶瓷器的灶。《三国志·魏志·董卓传》“焚烧 洛阳 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汉书》:“ 武帝 时,居 杜陵 南山下,有成瓦窑数千处,引 凉州 材木东下以作宫室,为功不难。” 宋 范成大 《梅根夹》诗:“日明 渔浦 网,风侧瓦窰烟。”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我离 汴梁城 四十里,在这破瓦村居住,开着一座瓦窰。”
(2).旧时对多生女不生男的妇女的讥称。因称生女为弄瓦,故云。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弄瓦诗》:“ 无锡 邹光大 连年生女,俱召 翟永龄 饮。 翟 作诗云:‘去岁相招云弄瓦,今年弄瓦又相招。作诗上覆 邹光大 ,令正原来是瓦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女笑曰:‘ 花娘子 瓦窰哉!那弗将来?’”参见“ 弄瓦 ”。
词语解释:瓦尊  拼音:wǎ zūn
亦作“ 瓦樽 ”。 陶制的注酒器,可作礼器。《北史·宇文恺传》:“祭用纯,漆俎瓦樽,文於郊,质於庙。” 唐 许浑 《送客南归有感》诗:“瓦尊迎海客,铜鼓赛江神。” 宋 曾巩 《〈礼阁新仪〉目录序》:“故瓦樽之尚而薄酒之用,大羹之先而庶羞之饱,一以为贵本,一以为亲用。”
词语解释:瓦抠  拼音:wǎ kōu
犹瓦注。《列子·黄帝》:“以瓦抠者巧。” 张湛 注:“互有所投者抠。” 杨伯峻 集释:“ 沉赤然 曰:‘《庄子·达生篇》袭用此语,而改抠为注。按投曰抠,射而赌物曰注。’ 伯峻 案:吾师 吴检斋 先生云:‘《庄子》作注,《吕氏》作殶,《淮南》作鉒,声大同,盖博戏胜算之名。’”参见“ 瓦注 ”。
词语解释:瓦注  拼音:wǎ zhù
以瓦器为赌注。后喻贱物轻掷。 宋 苏轼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昔年谬陈诗,无人聊瓦注。” 清 吴伟业 《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自分一身甘瓦注,不知重赏用黄金。”
词语解释:瓦室  拼音:wǎ shì
瓦屋。《史记·龟策列传》:“ 桀 为瓦室, 紂 为象郎。”参见“ 瓦屋 ”。
词语解释:瓦屋  拼音:wǎ wū
(1).房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周礼·考工记·匠人》:“葺屋参分,瓦屋四分。”《宋书·后妃传·明帝陈贵妃》:“赐钱三万,令起瓦屋。” 沙汀 《丁跛公》:“他们差不多都翻身了,几乎只有他,还依旧住在一排长五间的破瓦屋里面。”
(2).蚶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蚶……尚书 卢钧 以其壳似瓦屋之垄,改为瓦屋、瓦垄也。”参见“ 瓦屋子 ”。
词语解释:瓦屋子  拼音:wǎ wū zi
蚶的别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蚶子头。因 卢钧 尚书作镇,遂改为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
词语解释:瓦鸡  拼音:wǎ jī
陶制的鸡。常用作屋饰。意谓徒具形式而无实用。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夫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词语解释:瓦甒  拼音:wǎ wǔ
古代陶制的酒器。《仪礼·士丧礼》:“东方之饌,两瓦甒,其实醴酒。”《礼记·礼器》:“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 郑玄 注:“瓦甒,五斗。” 孔颖达 疏:“此瓦甒,即《燕礼》‘公尊瓦大’也。” 唐 李贺 《箜篌引》:“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浮。”
词语解释:瓦卮  拼音:wǎ zhī
陶制的盛酒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堂谿公 见 昭侯 曰:‘今有白玉之巵而无当,有瓦巵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巵。’”
词语解释:瓦灶绳床
形容生活贫困
词语解释:瓦木作
泥瓦工和木工
词语解释:瓦楞帽子
明代平民便帽
词语解释:瓦敦  拼音:wǎ dūn
陶制的礼器。《仪礼·士丧礼》:“无籩,有黍稷,有瓦敦,有盖,当籩位。”
词语解释:瓦影龟鱼  拼音:wǎ yǐng guī yú
喻求庇于人。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蕈,瓦影荫龟鱼。”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水族》:“求庇于人云瓦影龟鱼。”原注:“瓦影荫于龟鱼,托庇于人亦称龟鱼荫于瓦影之下。”参见“ 瓦影 ”。
词语解释:瓦影  拼音:wǎ yǐng
屋瓦的倒影。 宋 苏辙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环波亭》:“鳬鷖聚散湖光浄,鱼鳖浮沉瓦影凉。” 宋 朱松 《寄题叔父池亭》诗:“方塘荫瓦影,浄见魴鲤行。”
词语解释:瓦斯  拼音:wǎ sī
荷兰语gas的译音。汉语来自日语。泛指气体。亦指煤气。军事上称有毒气体为毒瓦斯。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附录《康伯度答文公直》:“一个‘瓦斯’,是 德国 字的原封不动的 日本 人的音译。”
词语解释:瓦匠  拼音:wǎ jiàng
泥水匠。 宋 朱熹 《宋名臣言行录·张咏》:“有一瓦匠因雨乞假,公判云:‘天晴盖瓦,雨下和泥。’”《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修 武元阁 事,你可曾向木匠、瓦匠説?”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第三场:“您看人家女瓦匠,穿着长统胶皮靴子,小帽子在脑勺上一扣,多么神气!”
词语解释:瓦师  拼音:wǎ shī
制造陶瓦器的工匠。《百喻经·雇倩瓦师喻》:“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倩瓦师。”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百工》:“《波罗密经》:譬如瓦师作器,知大小深浅。”
词语解释:瓦房  拼音:wǎ fáng
屋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多为砖墙
词语解释:瓦术  拼音:wǎ shù
瓦卜之术。 宋 无名氏 《鬼董·杨二官人》:“中瓦术者 杨二官人 ,游群璫门,依之为课息,故以貲称。”
词语解释:瓦当文  拼音:wǎ dāng wén
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多用吉祥语,如“延年益寿”、“千秋万岁”之类。字体多用小篆,随势诎曲,间有方整者。 清 王昶 《金石萃编》收有 秦 汉 瓦当文字。参见“ 瓦当 ”。
词语解释:瓦当  拼音:wǎ dāng
筒瓦的头部。其上多有文字或图案,作为装斾之用。有圆形瓦当和半圆形瓦当两种。
共15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