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周瑜瑕瑜璠瑜琨瑜孚瑜怀瑾握瑜  
瑾瑜伯瑜怀瑜锳瑜末罗瑜瑛瑜  
阮元瑜温瑜金瑜韬瑜摘瑕指瑜瑕不掩瑜  

词语解释:周瑜  拼音:zhōu yú
(175—210) 中国三国时吴国名将。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字公瑾。208年曹操占荆州后,统水陆两军数十万,试图南下,一举击灭东吴。瑜与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四患,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
词语解释:瑾瑜  拼音:jǐn yú
(1).二美玉名。泛指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玉之美者,其曰瑾瑜。” 元 卢亘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诗之一:“ 荆 璞抱瑾瑜,龙渊淬锋鍔。”
(2).比喻美德贤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清 冯桂芬 《滩上有纪》诗:“勿违世所好,被褐怀瑾瑜。”
词语解释:阮元瑜  拼音:ruǎn yuán yú
阮瑀 ,字 元瑜 。为 曹操 掌记室,善军国书檄。后因以喻指执掌文书的官员。 唐 杜甫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因君问消息,好在 阮元瑜 。” 唐 白居易 《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沉八中丞》诗:“不羡君官羡君幕,幕中收得 阮元瑜 。”
词语解释:瑕瑜  拼音:xiá yú
(1).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或事物的特点和优点。 唐 武翊黄 《瑕瑜不相掩》诗:“ 涇 渭 流终异,瑕瑜自不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新旧唐书得失》:“ 宋 吴縝 作《〈新唐书〉纠谬》分二十目,层层驳辨,是矣!然瑕瑜不可尽掩。”参见“ 瑕瑜互见 ”。
(2).谓指出缺点和优点。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君文齐 欧 曾 ,予诗拟 应 徐 ;有作必相示,一字互瑕瑜。”
词语解释:伯瑜  拼音:bó yú
见“ 伯俞 ”。
词语解释:伯俞  拼音:bó yú
亦作“ 伯瑜 ”。 汉 代人,姓 韩 。古代有名的孝子。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伯俞 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甞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 俞 得罪,笞,甞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 伯瑜 年七十,采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霑巾。” 黄节 注:“ 朱绪曾 曰:《困学纪闻》云,采衣娱亲,今人但知 老莱 之事而不知 伯瑜 。按此即《説苑》 韩伯俞 泣杖之事,但彼无‘采衣’二字。”
词语解释:温瑜  拼音:wēn yú
色泽温润而美好。 宋 曾巩 《降龙》诗:“先后荧煌首珠翠,侍者百十颜温瑜。”
词语解释:璠瑜  拼音:fán yú
美玉。喻贤才美德。 明 徐渭 《寄陶工部》诗:“谅哉工部君,璠瑜映明堂。”
词语解释:怀瑜  拼音:huái yú
见“ 怀瑾握瑜 ”。
词语解释:怀瑾握瑜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比喻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 注:“瑾、瑜,美玉也。”亦省作“ 怀瑾 ”、“ 怀瑜 ”。 明 陈子龙 《寄罗湘中少宗伯》诗:“怀瑾 湘江 暮,搴兰 渌水 孤。” 清 方文 《赠顾匠先兄弟》诗:“令弟亦怀瑜,出入肩相随。”
词语解释:金瑜  拼音:jīn yú
金和玉。比喻杰出的才能。 南朝 梁 江淹 《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企余重兰贝,清才富金瑜。”
词语解释:琨瑜  拼音:kūn yú
美玉。 南朝 陈 徐陵 《同江詹事登宫城南楼》诗:“鏗鏘叶舞踏,照烂等琨瑜。”
词语解释:锳瑜  拼音:yīng yú
美玉。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顾惟多缺,徒奉瑛瑜,终如 燕 石,更似 齐 竽。”
词语解释:韬瑜  拼音:tāo yú
谓藏匿玉般的光彩。 唐 李德裕 《知止赋》:“徙奇树於 台岭 ,隐翠叶而垂珠,得怪石於 震泽 ,耸青岑而韜瑜。”
词语解释:孚瑜
美色,颜色和悦
词语解释:末罗瑜  拼音:mò luó yú
南海古国名。一译 末罗游 。一般认为 末罗瑜 和 元 代及其后载籍提到的 木剌由 、 麻里予儿 、 巫来由 、 无来由 ,均为 马来 人自称Melayu的译音。但 唐 代的 末罗瑜 故地在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剌岛 的 占碑 一带。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长截洪溟,似山之涛横海;斜通巨壑;如云之浪滔天。未隔两旬,果之 佛逝 。经停六月,渐学声明。王赠支持,送往 末罗瑜国 。”参阅 王赓武 《〈海国闻见录〉中的“无来由”》
词语解释:摘瑕指瑜  拼音:zhāi xiá zhǐ yú
谓揭示优缺点。 明 袁宏道 《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明 张同奎 《上六部禀帖》:“先帝一日与 忞 评论古今名臣宿将,摘瑕指瑜,纤悉无遗。”
词语解释:怀瑾握瑜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比喻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 注:“瑾、瑜,美玉也。”亦省作“ 怀瑾 ”、“ 怀瑜 ”。 明 陈子龙 《寄罗湘中少宗伯》诗:“怀瑾 湘江 暮,搴兰 渌水 孤。” 清 方文 《赠顾匠先兄弟》诗:“令弟亦怀瑜,出入肩相随。”
词语解释:瑛瑜  拼音:yīng yú
美玉。
词语解释: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亦作“ 瑕不揜瑜 ”。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晋书·周顗传论》:“ 顗 招时论,尤其酒德,《礼经》曰‘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四:“惜哉 仲淹 ,寿不永乎!非不废是,瑕不掩瑜。虽不至于圣,其圣人之徒歟!”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北征》犹不免粗獷处;如‘垢腻脚不韈’、‘数日卧呕泄’等句,亦是诗中之一病,然瑕不掩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