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删平声 [jiān,中间][yān,赤黑色][《集韵》昨闲切。窄也。][bān pān][《广韵》《集韵》阻顽切。伏也。][guān,纶巾][與班同,還反也。又分也,賜也。][guān,同瘝][xián jiān]
共18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班班班衣班心班输班见班籍班谒班子
班荆班师班首班张班书班爵班毛班叔
班行班固班资班姬扇班史班次班曹班傅
班马班女班龙班左班秩班鹭班氏庐班位
班超班头班朝班婕班剑班范班朔班禄
班春班扇班如班女扇班底班簿班级班辈
班姬班生班瑞班笔班竹班轮班僚班贾
班扬班白班贺班生庐班姑班点班虎班荣
班列班序班门班廷班駮班立班车班品
班联班坐班草班迎班驳班庭班锡班墨

词语解释:班班  拼音:bān bān
(1).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李贤 注:“班班,明貌。” 唐 刘禹锡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 黄帝 至 吴 魏 间,班班能言之。” 明 宋濂 《游涂荆二山记》:“ 梁 魏 交鬭时,就山筑堰以灌 寿春 ,其遗蹟犹班班可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及 光武 好之(占验派),其流愈鬯, 东京 儒者 张衡 、 郎顗 最称名家, 襄楷 、 蔡邕 、 杨厚 等亦班班焉。”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后汉书·五行志一》:“车班班,入 河间 者,言上将崩,乘舆班班入 河间 迎 灵帝 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齐 紈 鲁 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仇兆鳌 注:“言商贾不絶於道。” 宋 陈亮 《皇帝正谢表》:“济济朋来,班班颖脱,以须选择,不使弃遗。”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五:“响屧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汉 扬雄 《太玄·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晋书·索靖传》:“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
(4).斑点众多貌。班,通“ 斑 ”。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静緑絶纤埃。”一本作“ 斑斑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 白下 、 长干 一水间,竹匀新笋已班班。” 金 元好问 《杏花杂诗》之十一:“小雨班班晓未匀,烟光水色画难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鳞生其上,班班可玩。”
词语解释:班荆  拼音:bān jīng
谓朋友相遇,共坐谈心。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五:“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復醉。”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诗:“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党,虽无葭莩微末之亲,一见如故,班荆而与之食。”参见“ 班荆道旧 ”。
词语解释:班荆道旧  拼音:bān jīng dào jiù
亦作“班荆道故”。 谓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伍参 与 蔡太师 子朝 友,其子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 伍举 奔 郑 ,将遂奔 晋 。 声子 将如 晋 ,遇之於 郑 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復故。” 杜预 注:“班,布也。布荆坐地,共议归 楚 ,事朋友世亲。”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 鲍叔 、 管仲 ,分财无猜; 归生 、 伍举 ,班荆道旧。”《隐居通议·古赋二》引 元 谌桂舟 《落月赋》:“我思子兮屈伸肘,昔班荆兮道旧。”
词语解释:班行  拼音:bān háng
(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 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謁帝閽。” 明 文肇祉 《上林斋宿》诗:“自媿衰年通仕籍,强随鵷侣缀班行。”
(2).也泛指行辈、行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 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絶多。”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
(3).指朝官。 唐 张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 宋 秦观 《辞史官表》:“班行之内,学术过於臣者甚多。” 清 赵翼 《编校文端师集感赋》诗:“久推勋德冠班行,餘事仍看各擅场。”
(4).泛指官位或官阶。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张文定公》:“ 定公 三为宰相,门下廝役,往往皆得班行。”《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知 青涧城 种諤 招西人 朱令陵 ,最为 横山 得力酋长……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 羌 ,诱降 横山 之众。”
(5).指朝廷。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中贵悚惧曰:‘念某乍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天下之人皆知 谦 以身佩安危,功在社稷,而 谦 亦自信其得効忠藎,扬眉吐气於班行。”
(6).同列,并列。 宋 范仲淹 《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主兵武臣并都监巡捡寨主监押等,自来与诸处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既劳逸不均,又迁转无别。”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周 召 班行。”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柳宗元》:“ 柳宗元 文章识见议论,不与 唐 人班行者,《封建论》卓且絶矣。”
(7).指戏班、乐户。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勾栏中得悟,再不入班行,唐巾歪裹,板撒 云阳 ,腰繫编带,舞袖衫长。”
(8).指戏中行当。 元 赵明道 《斗鹌鹑·名姬》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调笑令﹞省郎,是你旧班行。他诉真是咱断肠,不知音枉了和他讲。”
犹颁行。《汉书·诸侯王表序》:“﹝ 王莽 ﹞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三国志·魏志·钟毓传》:“ 正元 中, 毌丘俭 、 文钦 反, 毓 ( 钟毓 )持节至 扬 、 豫 州班行赦令,告諭士民。”《北史·常景传》:“太常 刘芳 与 景 等撰朝令,未及班行…… 芳 卒, 景 纂成其事。”
词语解释:班马  拼音:bān mǎ
(1).离群之马。《左传·襄公十八年》:“ 邢伯 告 中行伯 曰:‘有班马之声, 齐 师其遁。’” 杜预 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失羣班马,迷轮乱辙。” 唐 李白 《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王琦 注:“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羣之感。” 清 钱谦益 《别惠老两绝句》之二:“头白此为别,忍听班马鸣?”
(2).古代两人的并称。指 汉 班固 与 司马迁 。《晋书·陈寿徐广等传论》:“ 丘明 既没, 班 马 迭兴。” 宋 洪迈 《〈班马字类〉序》:“今之为文者必祖 班 马 。 马 史无善注,厪殆至于不能读。故 班 书显行。”
(3).古代两人的并称。指 汉 班固 与 司马相如 。 唐 清昼 《讲古文联句》:“ 屈 宋 接武, 班 马 继作。”《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吟诗与 李 杜 争强,作赋与 班 马 鬭胜。”
(4).古代两人的并称。指 汉 班固 和 马融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况 班 马 之贱职, 潘岳 之下位哉。”
词语解释:班超  拼音:bān chāo
(32-102)东汉大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又奉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丝绸之路”重又畅通。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今波斯湾而归。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词语解释:班春  拼音:bān chūn
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后汉书·崔篆传》:“ 篆 为 新建 大尹……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 倪敞 諫, 篆 乃强起颁春。” 李贤 注:“﹝班春﹞班布春令。”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感事》:“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 周任 。” 明 杨慎 《放春行春发春班春》:“《汉书》,太守有班春之文。” 清 赵翼 《吊汤纬堂殉难凤山》诗:“一官海外正班春,伏莽无端起劫尘。”
词语解释:班姬  拼音:bān jī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词语解释:班扬  拼音:bān yáng
(1).犹宣扬。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广宣恩信,班扬符赏。”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奉遵科教,班扬明令。”
(2). 汉 班固 和 扬雄 的并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义穷几彖,文蔽 班 扬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 班 扬 名甚盛, 嵇 阮 逸相须。” 明 张居正 《祭秦白崖先生文》:“揖 班 扬 ,掩 陆 谢 。” 沉德镛 《杜子美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赋此以申私仰》诗:“异代 班 扬 原并驾,旧时 高 李 共登臺。”
词语解释:班列  拼音:bān liè
(1).朝班的行列。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序:“天子以为散骑常侍,从班列也。”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加上柱国,随班列也。”
(2).指朝廷或朝官。 唐 虚中 《献郑都官》诗:“早晚辞班列,归寻旧隐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形神虽处於遐陬,梦寐尚驰於班列。”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裴延龄 恃恩轻躁,班列惧之。”
(3).官阶;品级。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臺省寺监卫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廩禄之厚薄,多无职业,其所谓官,乃古之爵也。”《清通典·职官八》:“鑾仪使三人,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数与班列。”
(4).按班排列。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百神守护,诸真班列。”
(5).班次,行列。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彼心有杀机,何犹得厠於神仙班列也。”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第九’﹞盖指‘八仙’之名次而言,一到第九,就不在班列之内了。”
词语解释:班联  拼音:bān lián
(1).朝班的行列。 宋 李纲 《谢宰执复大观文启》:“奉香火於琳宫,已负素餐之责;冠班联於书殿,更貽非据之讥。” 清 林则徐 《请伊犁将军布彦泰代泰奉旨回京候补谢恩呈》:“何意蒙恩再造,入 关 仍厠夫班联。”
(2).指朝官。《明史·雷縯祚传》:“称功颂德,徧於班联。”
(3).行次联接,形容密集。 明 王逢 《赠别浙省黑黑左丞移镇徽州》诗:“诵絃家櫛比,冠盖里班联。”
词语解释:班衣  拼音:bān yī
即斑衣。指相传 老莱子 为戏娱其亲所穿的彩衣。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班衣戏舞。”班,一本作“ 斑 ”。《群音类选·牧羊记·啮雪吞毡》:“怎能勾回归到伊行,戏班衣笑捧霞觴。”参见“ 班衣戏綵 ”。
词语解释:班衣戏彩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相传 老莱子 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班衣戏綵”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虽无儿,效 老莱 ,班衣戏綵。”
词语解释:班师  拼音:bān shī
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书·大禹谟》:“ 禹 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蔡沉 集传:“班,还。”《晋书·宣帝纪》:“军次 丹口 ,遇雨,班师。” 唐 皇甫冉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 明 姚茂良 《精忠记·提纲》:“ 田思忠 伪詔班师, 秦丞相 东窗事犯。”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班师回京赶走 宣统 那年,我好像还是个小学生。”
词语解释:班固  拼音:bān gù
(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学家。他继承父业,续修《汉书》。又善于作赋,所写《两都赋》为汉赋名篇。公元89年,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后窦宪专权被杀,他受牵连,死在狱中。《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续成。
词语解释:班女  拼音:bān nǚ
(1).指 汉 班倢伃 。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 汉成 眼瞥 飞燕 时,可怜 班女 恩已衰。” 唐 鲍溶 《辞辇行》:“青娥三千奉一人, 班女 不以色事君。”参见“ 班姬 ”。
(2).指 汉 班昭 , 班固 之妹,博学高才。 固 著《汉书》未竟, 昭 续成之。入宫为皇后、诸贵人师,著《女诫》等。 唐 元稹 《郑氏封才人》:“ 郑氏 山东 令族,海内良家,每师 班女 之文,尝慕 樊姬 之德。”
词语解释:班姬  拼音:bān jī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词语解释:班头  拼音:bān tóu
(1).班行之首。亦泛指领袖,第一人。 唐 王建 《赠人》诗之一:“金鑪烟里要班头,欲得归山可自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水浒传》引首:“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 宋 ,建都 汴梁 ,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 鲁迅 《伪自由书·王道诗话》:“文化班头博士衔,人权抛却说王权。”
(2).指衙门差役的头目。亦泛称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像今日请我的 黄老爹 ,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 曹禺 《日出》第三幕:“﹝一个人﹞唱《秦琼发配》……‘舍不得大老爷待我的恩情厚,舍不得衙门众班头。’”
词语解释:班扇  拼音:bān shàn
即班女扇。比喻失宠或受冷遇之意。《文选·谢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咏《蘼芜》,辞宠悲 班扇 。” 刘良 注:“ 班倢伃 失宠,悲怨作《团扇》诗,言秋至则扇见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又因 班倢伃 《团扇》诗中有“新裂 齐 紈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故亦用为咏雪之典。 唐 白居易 《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诗:“坐罢 楚 弦曲,起吟 班 扇诗。”参见“ 班女扇 ”。
词语解释:班女扇  拼音:bān nǚ shàn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词语解释:班生  拼音:bān shēng
(1).指 汉 班嗣 。以信奉 老庄 ,超脱人世著名。《宋书·谢灵运传》:“愧 班生 之夙悟,惭 尚子 之晚研。”原注:“ 班嗣 本不染世,故曰夙悟。”
(2).指 汉 班固 。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吾乃翦荆棘,驱狐狸,始立 班生 之宅,渐成 应叟 之地。” 明 薛蕙 《杂诗》:“ 班生 嗣前烈, 马融 遁远方。”参见“ 班生庐 ”。
(3).指 汉 班超 。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唐 豆卢詵 《岭南节度判官宗公神道碑》:“不安 颜子 之贫,遂投 班生 之笔。” 元 杨载 《送王元礼归平城》诗之二:“牧羊怜 马援 ,投笔困 班生 。” 清 孙枝蔚 《幼孙董儿读书戏成一绝相嘲》:“ 班生 所投笔,三世手同操。”
词语解释:班生庐  拼音:bān shēng lú
汉 班固 《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诗:“猥蒙《招隐》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诗:“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词语解释:班白  拼音:bān bái
(1).指须发花白。“班”通“ 斑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有妇人出於室者,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无里裘。”班,一本作“ 斑 ”。 晋 潘岳 《闲居赋》:“昆弟班白,儿童稚齿。”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鬢班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徬徨间,一班白叟出,衣帽整洁。”
(2).指老人。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仓穀满盈,班白不负戴。”《魏书·高宗纪》:“今选举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处后,晚进居先。”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见寄》诗:“班白皆持酒,蓬茅尽有书。”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三:“古风知逊悌,班白见尊优。”
(3).指黑白相间。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海鸭大如鹅,班白文,亦名文鸟。”
词语解释:班序  拼音:bān xù
(1).依次排列。《国语·齐语》:“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班,次也;序,列也。”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二年春正月,詔班序列侯、功臣位次。”
(2).按官爵或年齿排列的次序。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帝乃揖四方之灵,羣后执珪以礼,百辟各有班序。”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弼谐方一展,班序更何躋。”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班序,谓班爵之序。”《旧唐书·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皇帝不设仪仗,官吏不分班序,服饰不加区别。”
(3).朝官的行列。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前件官学识该达,器量弘深,朝推直道,代仰清节,显映班序,十五年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种徵君 ﹞《寄怀诗》曰:‘……虽从鵷鸞共班序,常恐青蝇微有声。’”
词语解释:班坐  拼音:bān zuò
列班而坐;依次而坐。《后汉书·来歙传》:“於是置酒高会,劳赐 歙 ,班坐絶席,在诸将之右。” 晋 陶潜 《游斜川》诗:“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刘讽》:“ 紫绥 铺花茵於庭中,揖让班坐。” 宋 葛立方 《满庭芳·泛梅》词:“命儿曹班坐,草草盃盘。”
词语解释:班心  拼音:bān xīn
御史在朝班中所站的位置。 宋 苏轼 《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 樊口 凄凉已陈迹,班心突兀见长身。”自注:“臺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 宋 姚勉 《沁园春·寿陈中书》词:“衔字冰清,班心玉立,海内而今第一流。” 清 钱谦益 《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寄中朝诸君子》诗之三:“流传諫纸臺生色,突兀班心国有人。”
词语解释:班首  拼音:bān shǒu
(1).班列之首。 唐 元稹 《初除浙东妻有阻色》诗“ 兴庆 首行千命妇”自注:“予在中书日,妻以郡君朝太后於 兴庆宫 ,猥为班首。”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内翰入院班次》:“ 后唐 明宗 天成 三年八月,詔翰林学士依入院先后为班次,唯承旨必居班首。”《明史·李绍贤传》:“尝颁詔至 徐州 ,监仓中使席班首, 绍贤 立命撤其席,中使愕然去。”
(2).首领;魁首。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和诚斋休致韵》词:“地行仙里,合推儂做班首。”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因命班首一人与 公丁 从人护船至 武宣 。”《孽海花》第六回:“ 达抚臺 见 雯青 是个文章班首,翰苑名流,倒着实拉拢。”
词语解释:班资  拼音:bān zī
官阶和资格。 唐 韩愈 《进学解》:“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削内阁之班资,夺神州之寄任。” 明 于谦 《寄内》诗:“班资忝亚卿,巡抚歷边徼。” 康有为 《废省论》:“且多以大学士为总督……其视六曹尚书,以翰林循资迁者,望实班资地位,皆远在其后。”
词语解释:班龙  拼音:bān lóng
(1).有斑纹的龙。班,通“ 斑 ”。《汉武帝内传》:“唯见 王母 乘紫云之輦,驾九色班龙。”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向者为老君牧数头龙,一班龙五色最好,是老君常所乘者。”
(2).指鹿。 唐 蜀中酒阁道人 《歌》:“惟有班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题注:“有 许仲源 者,问其诗中班龙珠何物,云为鹿角。”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之二:“ 龙岗 採得班龙尾,一串穿来寄 玉泉 。”
词语解释:班朝  拼音:bān cháo
谓整肃朝班。《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孔颖达 疏:“班,次也;朝,朝廷也。次谓司士正朝仪之位次也。”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疏》:“重以班朝待典,饰令详仪。”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天聪 六年,行新定朝仪; 崇德 元年,行太庙荐新礼……八年,定内外相见礼,此我朝班朝肃庙之始。”
词语解释:班如  拼音:bān rú
盘桓不进貌。《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陆德明 释文:“如字。 子夏 传云:‘相牵不进貌。’ 郑 本作般。”《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都人冶容,不悦 西施 之影;乘马班如,不輟 太山 之阴。” 李善 注引 王肃 曰:“班如,盘桓不进也。”
词语解释:班瑞  拼音:bān ruì
(1).颁还瑞玉。《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 蔡沉 集传:“颁还其瑞,以与天下正始也。”《史记·五帝本纪》引此文,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五瑞,公侯伯子男所执,以为瑞信也。 尧 将禪 舜 ,使羣牧歛之,使 舜 亲往班之。”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辑瑞班瑞,穆穆於 尧 门。”
(2).颁赐祥瑞。《南齐书·高帝纪上》:“凤书表肆类之运,龙图显班瑞之期。”
词语解释:班贺  拼音:bān hè
列班庆贺。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告词用上语》:“ 绍兴 十二年,太母还宫,百僚班贺。”《宋史·礼志二三》:“右僕射 王旦 充 玉 清昭应宫 使,有司按故事,宰相凡有吉庆,百官皆班贺。”
词语解释:班门  拼音:bān mén
行家的门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兄弟对着哥哥根前,怎敢提笔?正是弄斧 班 门,徒遗笑耳。” 明 沉采 《千金记·囊沙》:“操斧弄 班 门,遭刑泪空滴。” 清 赵翼 《长夏曝书》诗:“古人拍手青云端,大笑 班 门枉弄巧。”参见“ 班门弄斧 ”。
词语解释:班门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在 鲁班 门前摆弄斧子。 鲁班 即 公输班 ,古代巧匠。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昨在 真定 ,有诗七八首,今録去, 班 门弄斧,可笑可笑。” 明 谢谠 《四喜记·怡情旅邸》:“你休要 班 门弄斧,还有头号诗人在这里。”《镜花缘》第五二回:“ 闺臣 道:‘闻得 亭亭 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 班 门弄斧,同他乱谈?’”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插画技术,与 欧 美 人校,真如 班 门弄斧。”
词语解释:班草  拼音:bān cǎo
犹班荆。《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 桓帝 世,党錮事起,守 外黄 令 陈留 张升 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 南朝 宋 谢惠连 《相逢行》:“行行即长道,道长息班草。”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徐珂 《高云乡移家废园访之》诗:“据梧高咏风犹峭,班草闲谈日易斜。”参见“ 班荆 ”。
词语解释:班荆  拼音:bān jīng
谓朋友相遇,共坐谈心。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五:“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復醉。”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诗:“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党,虽无葭莩微末之亲,一见如故,班荆而与之食。”参见“ 班荆道旧 ”。
词语解释:班荆道旧  拼音:bān jīng dào jiù
亦作“班荆道故”。 谓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伍参 与 蔡太师 子朝 友,其子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 伍举 奔 郑 ,将遂奔 晋 。 声子 将如 晋 ,遇之於 郑 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復故。” 杜预 注:“班,布也。布荆坐地,共议归 楚 ,事朋友世亲。”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 鲍叔 、 管仲 ,分财无猜; 归生 、 伍举 ,班荆道旧。”《隐居通议·古赋二》引 元 谌桂舟 《落月赋》:“我思子兮屈伸肘,昔班荆兮道旧。”
词语解释:班输  拼音:bān shū
春秋 鲁国 的巧匠 公输班 。一说 班 指 鲁班 , 输 指 公输般 ,“班输”为两人的合称。《汉书·叙传上》:“ 逢蒙 絶技於弧矢, 班输 榷巧於斧斤。” 颜师古 注:“ 班输 即 鲁 公输班 也。一説, 班 , 鲁班 也,与 公输氏 为二人也,皆有巧艺也。《古乐府》云:‘谁能为此器, 公输 与 鲁班 。’”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文梓干云而不可名臺榭者,未加 班输 之结构也。”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躡尘追 庆忌 ,操剑学 班输 。”
词语解释:班张  拼音:bān zhāng
汉 班固 和 张衡 的并称。二人以擅长辞赋著称。《晋书·文苑传序》:“ 西都 贾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 唐 黄滔 《蒋先辈启》之一:“今时 贾 马 ,昔日 班 张 。”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仅按 班 张 以下诸人之赋, 曹 刘 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撰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词语解释:班姬扇  拼音:bān jī shàn
见“ 班女扇 ”。
词语解释:班女扇  拼音:bān nǚ shàn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词语解释:班左  拼音:bān zuǒ
汉 班倢伃 和 晋 左芬 的并称。 唐中宗 上官倢伃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涧色鸿业寄贤才(帝)……远惭 班 左 愧游陪。( 上官倢伃 )”
词语解释:班婕  拼音:bān jié
指 汉 班倢伃 。 三国 魏 曹植 《画赞·班婕妤》:“有德有言,实惟 班婕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如姬 寝卧内, 班婕 坐同车。”一本作“ 班妾 ”。参见“ 班姬 ”。
词语解释:班姬  拼音:bān jī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词语解释:班女扇  拼音:bān nǚ shàn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词语解释:班笔  拼音:bān bǐ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 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輟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効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以“班笔”比喻文书琐事。 唐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班 笔行看掷, 黄陂 莫漫澄。” 金 李俊民 《酹江月·承济之和复用元韵》词:“未著 祖 鞭,先投 班 笔,老恨无才力。” 明 沉鲸 《鲛绡记·成婚被拿》:“ 温 臺已遂室家谋, 班 笔须从盛世投。”
词语解释:班生庐  拼音:bān shēng lú
汉 班固 《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诗:“猥蒙《招隐》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诗:“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词语解释:班廷  拼音:bān tíng
亦作“ 班庭 ”。 犹言朝廷。以朝必列班,故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日表纔瞻临玉座,连声清蹕震班庭。”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 邹云 一书﹞大略谓:‘ 济邸 不能一死,受 程军 、 陈登 之徒,班廷拜舞於仓猝之际,天日开明,著身无地,夫復何言。’”
词语解释:班迎  拼音:bān yíng
列班迎接。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百官见宰相》:“ 文潞公 、 富韩公 至和 中自外镇拜相,詔百官班迎於门。”《宋史·礼志二三》:“僕射本省上日,郎中、员外班迎於都堂门内。”《明史·张居正传》:“赐八宝金钉川扇、御膳、饼果、醪醴,百僚復班迎。”
词语解释:班见  拼音:bān jiàn
列班进见。《新唐书·孔纬传》:“臺史白:‘已谢,当班见百官。’” 宋 岳珂 《桯史·部胥增损文书》:“既而班见如彝,得宰 福 之 永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太爷们见太尊,向来是班见,没有坐位的。”
词语解释:班书  拼音:bān shū
指 汉 班固 所著的《汉书》《宋书·谢灵运传》:“惟昔《小雅》,逮于 班 书。” 唐 陆龟蒙 《寄淮南郑宝书记》诗:“ 煬帝 帆檣留泽国, 淮王 牋奏入 班 书。” 宋 洪迈 《〈班马字类〉序》:“今之为文者必祖 班 马 , 马 史无善注,厪殆至于不能读,故 班 书显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后汉书二》:“ 史迁 於各纪传后,有 太史公 论断一段, 班 书倣之,亦於各纪传后作赞。”
词语解释:班史  拼音:bān shǐ
《汉书》。因《汉书》为 班固 所作,故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班 史立纪,违经失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班 史多用古字,以 西汉 去古未远也, 东汉 书则皆不用。”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 班 史谓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 莽 之甚者。”
词语解释:班秩  拼音:bān zhì
官员的品级。《魏书·张彝传》:“计其阶途,虽应迁陟、然恐班秩犹未赐等。”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诗之二:“班秩兼通贵,公侯出异人。”《旧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年二十餘,即拜将军,与父同班秩。”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惟祝自今以往,此志愈坚,将见班秩弥高,而政绩弥显。”
词语解释:班剑  拼音:bān jiàn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 宋 齐 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 徵 薨,年六十四, 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 斑剑 ”。
词语解释:斑剑  拼音:bān jiàn
饰以虎皮之剑。《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尉……给节加羽葆鼓吹,增斑剑为六十人。” 李善 注引《汉官仪》曰:“斑剑者,以虎皮饰之。” 张铣 注:“羽葆、斑剑,并葬之仪卫,增於常仪,为六十人也。”参见“ 班剑 ”。
词语解释:班底  拼音:bān dǐ
(1).旧时戏班中演员所纳的份金。 清 扬掌生 《梦华琐簿》:“生旦别立下处,自称曰堂名中人。堂名中人初入班,必纳千緍或数百緍有差,曰班底。班底有整股,有半股。整股者四日得登场演剧一齣,半股者八日。”
(2).旧时戏班中的基本成员(相对于戏班的外约名角而言)。 秦瘦鸥 《秋海棠》十四:“﹝管事﹞领着他在后台兜了一个圈子,所有管事的人和班底里的一班二三路角色,也替他逐一引见。”
(3).指一个组织中的基本成员。《历史研究》1975年第5期:“一九一二年夏天,当他接到……要他开办‘孔教会’的密信后,便四处奔走,拼凑班底。”
词语解释:班竹  拼音:bān zhú
即斑竹。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班竹初成二妃庙,碧莲遥耸 九疑 峯。”《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独絃匏琴,以班竹为之,不加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宋陵寝》:“珠鳧玉鴈又成埃,班竹临江首重回。”《花月痕》第十六回:“靠着栏干,摆着都是班竹桌椅。”参见“ 斑竹 ”。
词语解释:斑竹  拼音:bān zhú
(1).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 ,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毛泽东 《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指斑竹所制的手杖。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躡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词语解释:班姑  拼音:bān gū
指 汉 班昭 。 唐 杜甫 《奉贺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奕叶 班姑 史,芬芳 孟母 邻。”《红楼梦》第一回:“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 班姑 、 蔡女 之德能。”参见“ 班女 ”。
词语解释:班女  拼音:bān nǚ
(1).指 汉 班倢伃 。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 汉成 眼瞥 飞燕 时,可怜 班女 恩已衰。” 唐 鲍溶 《辞辇行》:“青娥三千奉一人, 班女 不以色事君。”参见“ 班姬 ”。
(2).指 汉 班昭 , 班固 之妹,博学高才。 固 著《汉书》未竟, 昭 续成之。入宫为皇后、诸贵人师,著《女诫》等。 唐 元稹 《郑氏封才人》:“ 郑氏 山东 令族,海内良家,每师 班女 之文,尝慕 樊姬 之德。”
词语解释:班姬  拼音:bān jī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词语解释:班駮
亦作“ 班驳 ”。
1.杂色;色彩斑斓。《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同駑驘与椉駔兮,杂班駮与闒茸。” 王逸 注:“班駮,杂色也。”《西京杂记》卷一:“﹝山﹞上结藂条如车葢,叶一青一赤,望之班駮如锦绣。”《魏书·天象志一》:“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云气班驳,日十五分蚀一。”
2.比喻有文采。 清 卢文弨 《〈逸老堂诗话〉跋》:“顾其书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班驳可喜。”
3.错落相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駮椎之,名曰嫁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然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
4.模糊,不清楚。 宋 陈武 《高帝封建论》:“大抵创业之君,这些规模,人不得尽识,所以其治,班駮而不可考。”
词语解释:班驳  拼音:bān bó
(1).杂色;色彩斑斓。《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同駑驘与椉駔兮,杂班駮与闒茸。” 王逸 注:“班駮,杂色也。”《西京杂记》卷一:“﹝山﹞上结藂条如车葢,叶一青一赤,望之班駮如锦绣。”《魏书·天象志一》:“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云气班驳,日十五分蚀一。”
(2).比喻有文采。 清 卢文弨 《〈逸老堂诗话〉跋》:“顾其书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班驳可喜。”
(3).错落相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駮椎之,名曰嫁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然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
(4).模糊,不清楚。 宋 陈武 《高帝封建论》:“大抵创业之君,这些规模,人不得尽识,所以其治,班駮而不可考。”
词语解释:班驳  拼音:bān bó
(1).杂色;色彩斑斓。《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同駑驘与椉駔兮,杂班駮与闒茸。” 王逸 注:“班駮,杂色也。”《西京杂记》卷一:“﹝山﹞上结藂条如车葢,叶一青一赤,望之班駮如锦绣。”《魏书·天象志一》:“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云气班驳,日十五分蚀一。”
(2).比喻有文采。 清 卢文弨 《〈逸老堂诗话〉跋》:“顾其书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班驳可喜。”
(3).错落相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駮椎之,名曰嫁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然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
(4).模糊,不清楚。 宋 陈武 《高帝封建论》:“大抵创业之君,这些规模,人不得尽识,所以其治,班駮而不可考。”
词语解释:班籍  拼音:bān jí
(1).班簿。《宋史·礼志二十》:“兵部侍郎於右省班南,与吏部侍郎东西相向立,搢笏,各出班籍置笏上。”
(2).指官位,官阶。 宋 曾巩 《节度加宣徽制》:“矧夫填临塞路,总领兵防,班籍联於辅臣,谋画参於国论,其思勉励,以副眷怀。”
词语解释:班爵  拼音:bān jué
(1).爵位;官阶。《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朱 怒曰:‘班爵同,何以黜 朱 於朝。’”《国语·周语上》:“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为班爵贵贱以列之。”《新唐书·裴耀卿传》:“ 林甫 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 元 揭傒斯 《故中宪大夫苏公志道哀》诗:“銓选班爵冗,出入钱穀细。”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二:“老夫得备记室足矣,必以马齿班爵相推,虚名可耳,他非所愿也。”
(2).颁授爵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公从容至前,炷香揖之曰:‘朝廷班爵,公无拜侯之礼。’”
词语解释:班次  拼音:bān cì
(1).官员按品级排列的位次。《后汉书·郑弘传》:“时举将 第五伦 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 弘 曲躬而自卑。”《新唐书·百官志一》:“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誥,未知制誥者不作文书。班次各以其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詔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
(2).指同级之官。 唐 元结 《与党评事》诗:“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3).补授官职的次序。《老残游记》第三回:“他的班次很远,怎样会补缺呢?”
(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 汉 应瑒 《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於践土” 唐 孔颖达 疏:“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因为浅,所以班次就最下。”
(5).执行工作任务的规定时间顺序或次数。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嘿,那才叫紧张呢,整天是砂土、木料、木料、砂土、哪里还分几个钟头,多少班次?” 邓友梅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一:“ 忆严 派定放哨的班次,就叫她俩先睡。”
(6).有固定路线和定时往来的交通工具开行的次数。
词语解释:班鹭  拼音:bān lù
喻肃立成行的朝官。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班鷺远,纵举头见日,却袖冷炉香。”
词语解释:班范  拼音:bān fàn
汉 班固 和 南朝 宋 范晔 的并称。 班 著《汉书》, 范 著《后汉书》,故常并举。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六》:“﹝ 司马迁 ﹞凡称某王类加国号,凡举人名每连姓氏,冗复芜秽,最是不满人意处。 班 范 而下,乃始浄尽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古今人表》:“暇时拟著两 汉 人表以补 班 范 两家之书,亦一快事。”
词语解释:班簿  拼音:bān bù
在朝职官名册。《新唐书·郑綮传》:“ 昭宗 意其有所藴未尽,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侧曰:‘可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班簿,著在朝者姓名。”《宋史·职官志三》:“﹝吏部侍郎﹞视朝则执文武班簿对立,以待顾问。”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考课》:“ 雍熙 间,上尝閲班簿,欲择用人,而患不能徧知羣下之材,始詔 德驤 以羣臣功过之迹,引与俱对。”
词语解释:班轮  拼音:bān lún
(1).班轮,有纹饰的车轮。亦借指轮有纹饰之车。古为显贵所用。班,通“ 斑 ”。《后汉书·舆服志上》:“诸使车皆朱班轮,四辐,赤衡軛。”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圣皇篇》:“龙旂垂九旒,羽盖参班轮。”《梁书·昭明太子统传》:“金华玉璪,玄駟班轮;隆家干国,主祭安民。”
(2).有固定班次的轮船。
词语解释:班点  拼音:bān diǎn
斑点。班,通“ 斑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永寧 , 王盐铁 ,旧有大虫皮,大如一掌,鬚尾班点如犬者。”
词语解释:班立  拼音:bān lì
按位次站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筑坛於州治仪门外东南隅上,登坛受寳,北向痛哭,班立者无不感泣。”《元典章·礼部六·也里可温教》:“﹝本教户计﹞於祝圣处祈祷去处必欲班立於先生之上,动致争竞,将先生人等殴打。”
词语解释:班庭  拼音:bān tíng
见“ 班廷 ”。
词语解释:班廷  拼音:bān tíng
亦作“ 班庭 ”。 犹言朝廷。以朝必列班,故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日表纔瞻临玉座,连声清蹕震班庭。”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 邹云 一书﹞大略谓:‘ 济邸 不能一死,受 程军 、 陈登 之徒,班廷拜舞於仓猝之际,天日开明,著身无地,夫復何言。’”
词语解释:班谒  拼音:bān yè
列班谒见。 宋 秦观 《代答范相公尧夫启》:“念班謁以无由,第承风而窃忭。”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陈茂林梦》:“ 福州 长乐 士人 陈茂林 ,梦至大殿下与数十人班謁。”
词语解释:班毛  拼音:bān máo
同“ 斑毛 ”。
词语解释:斑毛  拼音:bān máo
谓颈毛色彩驳杂。
词语解释:班曹  拼音:bān cáo
东汉 班固 和 三国 魏 曹植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 班 曹 是也。”
词语解释:班氏庐  拼音:bān shì lú
见“ 班生庐 ”。
词语解释:班生庐  拼音:bān shēng lú
汉 班固 《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诗:“猥蒙《招隐》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诗:“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词语解释:班朔  拼音:bān shuò
颁布正朔。犹后世颁行历书。《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周 衰,天子不班朔。”
词语解释:班级  拼音:bān jí
(1).官位的等级,亦指官位。 汉 荀悦 《申鉴·政体》:“高下失序则位轻,班级不固则位轻。”《晋书·刘颂传》:“官久非难也,连其班级,自非才宜,不得傍转以终其课,则事善矣。” 唐 刘禹锡 《代谢男师损等官表》:“下延胤息,叨践班级。”
(2).总称学校中的班次与年级。如:高三班级;初二班级。
词语解释:班僚  拼音:bān liáo
朝臣;同朝之臣。 晋 曹摅 《赠石崇》诗:“虽欣嘉愿,惧忝班僚。”《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驸马传》:“天子殿上开金口,説与班僚武共文。”《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
词语解释:班虎  拼音:bān hǔ
即虎。《群音类选·泰和记·苏子瞻泛月游赤壁》:“悟金丹班虎胎中,探明珠驪龙脑上。”
词语解释:班车  拼音:bān chē
有固定路线、定时开行的车辆。
词语解释:班锡  拼音:bān xī
班赐。《宋书·孝武帝纪》:“军幢以下,普量班锡。”《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文穆王皇后》:“后率六宫躬桑于西郊,皇太后观礼,妃主以下并加班锡。”《周书·李惇传》:“﹝ 太祖 ﹞每有遐方服玩,异域珍奇,无不班锡。”
词语解释:班子  拼音:bān zi
(1).旧时对剧团之称。《红楼梦》第五四回:“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的人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却比大班子还强。”《歧路灯》第十回:“ 宋云岫 接茶在手,説道:‘我今日出去看条子,拣好班子唱热閙戏。’” 秦瘦鸥 《秋海棠》一:“因为他进班子不到一个月,掌班的 宋师傅 就指定他学青衣戏。”
(2).方言,指妓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次日下午, 杏农 来谈了一天,就在栈里晚饭。饭后,约了我出去,到 侯 家后一家南班子里吃酒。” 萧红 《过夜》:“正经的班子不许你进,土窑子是什么油水也没有。”
(3).旧称衙门的差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先是有两个人,都是县丞班子,向来都是办粮臺差事的。”
(4).泛指供差遣的人。《章炳麟》新方言·释亲属:“ 淮 南谓役使曰班子。在男曰男班子,在女曰女班子,自餘多言跟班。”
(5).为执行一定任务而成立的组织。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七章:“ 杨国华 对这个尖兵班子是满意的。”
(6).特指领导机构和成员。 邓小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至今还有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领导班子没有整顿好。”
(7).虎的异称。《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刘荐》:“﹝山魈﹞遂於下树枝上立,呼班子。有顷,虎至。”
词语解释:班叔  拼音:bān shū
虎的异名。 汉 焦赣 《易林·蹇之艮》:“登山履谷,与虎相触。猬为功曹,班叔奔北,脱之喜国。”叔,一本作“ 奴 ”。
词语解释:班傅  拼音:bān fù
汉 班固 和 傅毅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至於 班 傅 之《北征》《西巡》,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
词语解释:班位  拼音:bān wèi
(1).职官爵位;朝班位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晋书·李雄载记》:“ 雄 时建国草创,素无法式,诸将恃恩,各争班位。”《新唐书·百官志二》:“内謁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2).并立。《韩非子·存韩》:“﹝ 韩 ﹞所以得与诸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 秦 之力也。”
词语解释:班禄  拼音:bān lù
(1).分等制定俸禄。《管子·权修》:“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 汉 扬雄 《百官箴·司空箴》:“昔在季叶,班禄遗贤。”《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絶。” 清 唐甄 《潜书·制禄》:“古者班禄,亦起于农夫食人之数……至于 汉 ,以穀班禄而以石差。”
(2).班位和俸禄。《楚辞·天问》:“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游国恩 纂义引 曹耀湘 曰:“班,位也;禄,食也。”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班禄颇而《頎甫》刺,行人乏而《緜蛮》讽。”《宋书·袁淑传》:“则宜拔过宠贵之上,褒升戚旧之右,别其旂章,荣其班禄。”
词语解释:班辈  拼音:bān bèi
(1).行辈。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喒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磕牙料嘴。”《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媒婆﹞俱来与 晁大舍 提亲,也不管男女的八字合得来合不来……也不论班辈差与不差。” 张恨水 《夜深沉》第二二回:“再说你要到 丁 家去,那更好了。他是你的平班辈的人,还能把你怎么样吗?”
(2).指同辈。《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滕爷 ﹞又问嫁的甚人, 刘氏 道:‘是班辈的裁缝叫 沉八汉 。’”
词语解释:班贾  拼音:bān jiǎ
汉 班固 和 贾谊 的并称。《宋书·谢灵运传论》:“降及 元康 , 潘 陆 特秀,律异 班 贾 ,体变 曹 王 。” 宋 陈造 《寄二孙》诗:“可用吾季孟,直辈古 班 贾 。”
词语解释:班荣  拼音:bān róng
朝班之荣,指光荣之朝官。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操勒负羈,班荣扈隶。”《旧唐书·文苑传中·孙逖》:“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苟全生理,復齿班荣。”
词语解释:班品  拼音:bān pǐn
指官位品级。《周书·卢辩传》:“ 宣帝 嗣位,事不师古,官员班品,随意变革。”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又赐臣寮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
词语解释:班墨  拼音:bān mò
战国 时 鲁 人 公输班 和 墨翟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放斧斤而欲双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伦之攸叙,不亦难乎!”《北史·郎基传》:“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剪纸,皆无故事, 班 墨 之思,何以相过。”
共18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