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首字词组
玳瑁玳簪玳梁玳瑁斑玳宴玳瑁蝉玳瑁编玳瑁牛
玳筵玳瑁簪玳瑁梁玳瑁班玳瑁帘玳轴玳燕玳瑁鱼
玳瑁筵玳席玳帘玳牛玳斑玳检玳瑁轴 

词语解释:玳瑁  拼音:dài mào
亦作“瑇瑁”。
(1).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甲片可入药。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鼉,瑇瑁鳖黿。” 唐 李白 《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玳瑁》﹝集解﹞引 宋 范成大 《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处,状如龟黿,而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错而成。”
(2).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瑇瑁,垂珠璣。”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施肩吾 《代征妇怨》诗:“画裙多泪鸳鸯溼,云鬢慵梳玳瑁垂。” 清 陈维崧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籤玳瑁装。”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贤 ﹞鼻梁上架着一福玳瑁边框子的散光眼镜。”
词语解释:玳筵  拼音:dài yán
玳瑁筵。 隋 江总 《今日乐相乐》诗:“綺殿文雅遒,玳筵欢趣密。” 宋 朱熹 《鹧鸪天·江槛》词:“酒阑江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筵开,煞强如西厢和月等。”《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正面设 石崇 锦帐围屏,四下舖玳筵广席。”
词语解释:玳瑁筵  拼音:dài mào yán
亦作“瑇瑁筵”。 谓豪华、珍贵的宴席。 唐太宗 《帝京篇》之九:“罗綺 昭阳殿 ,芬芳瑇瑁筵。”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繁华地,王孙富贵,玳瑁筵开,下朝无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玳瑁筵中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温柔纤小,纔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词语解释:玳簪  拼音:dài zān
(1).即玳瑁簪。玳瑁制的发簪。 唐 温庭筠 《寄河南杜少尹》诗:“十载归来鬢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綺菌绣幄粲辉映,玳簪珠履何委蛇。” 元 朱晞颜 《拟古》诗之四:“玳簪映珠履,佩玉鸣鏘鏘。”《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珠履玳簪,不减昔时之丰盛;鐘鸣鼎食,宛如向日之繁华。”参见“ 玳瑁簪 ”。
(2).即玳瑁簪。指幕僚。 唐 李峤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顾己惭铅鍔,叨名齿玳簪。”
词语解释:玳瑁簪  拼音:dài mào zān
亦作“瑇瑁簪”。
(1).玳瑁制作的发簪。《史记·春申君列传》:“ 赵 使欲夸 楚 ,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 春申君 客。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见 赵 使, 赵 使大慙。”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罗隐 《咏史》:“ 徐陵 笔砚珊瑚架, 赵胜 宾朋玳瑁簪。”
(2).喻竹笋。
词语解释:玳瑁簪  拼音:dài mào zān
亦作“瑇瑁簪”。
(1).玳瑁制作的发簪。《史记·春申君列传》:“ 赵 使欲夸 楚 ,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 春申君 客。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见 赵 使, 赵 使大慙。”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罗隐 《咏史》:“ 徐陵 笔砚珊瑚架, 赵胜 宾朋玳瑁簪。”
(2).喻竹笋。
词语解释:玳席  拼音:dài xí
玳瑁筵。 唐高宗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词语解释:玳梁  拼音:dài liáng
即玳瑁梁。 唐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诗:“玳梁翻贺燕,金埒倚晴虹。” 唐 李商隐 《谑柳》诗:“玳梁谁道好,偏拟映 卢 家。” 明 徐渭 《画鹤赋》:“徐展玉轮,高县玳梁。” 清 王太岳 《忆秦娥》词:“儿家旧住红楼北,玳梁海燕曾相识。”参见“ 玳瑁梁 ”。
词语解释:玳瑁梁  拼音:dài mào liáng
画梁的美称。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璫。” 唐 沉佺期 《古意》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词语解释:玳瑁梁  拼音:dài mào liáng
画梁的美称。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璫。” 唐 沉佺期 《古意》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词语解释:玳帘  拼音:dài lián
即玳瑁帘。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诗:“黄钟一奏宝扇掩,玳帘捲起香雾排。”参见“ 玳瑁帘 ”。
词语解释:玳瑁帘  拼音:dài mào lián
帘子的美称。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词语解释:玳瑁斑  拼音:dài mào bān
亦作“ 玳瑁班 ”。 似玳瑁的花斑。 唐 沉佺期 《春闺》诗:“池水琉璃浄,园花玳瑁斑。” 金 元好问 《画记·张萱四景宫女》:“三人所戴如今人蛮笠而有玳瑁班,不知何物为之。”
词语解释:玳瑁班  拼音:dài mào bān
见“ 玳瑁斑 ”。
词语解释:玳瑁斑  拼音:dài mào bān
亦作“ 玳瑁班 ”。 似玳瑁的花斑。 唐 沉佺期 《春闺》诗:“池水琉璃浄,园花玳瑁斑。” 金 元好问 《画记·张萱四景宫女》:“三人所戴如今人蛮笠而有玳瑁班,不知何物为之。”
词语解释:玳牛  拼音:dài niú
即玳瑁牛。 唐 段成式 《戏高侍御》诗之二:“七尺髮犹三角梳,玳牛独驾长檐车。”参见“ 玳瑁牛 ”。
词语解释:玳瑁牛  拼音:dài mào niú
毛呈玳瑁色的牛。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散骑兴嗣》诗:“朱轮玳瑁牛,紫鞚连钱马。”
词语解释:玳宴  拼音:dài yàn
玳瑁筵。 明 陈所闻 《步步娇·冬夜歌舞佐酒》套曲:“因此上开玳讌,列珍饈。” 明 陈所闻 《金索挂梧桐·寿方啸门》套曲:“玳讌开,庚星耀。”
玳瑁筵。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今日画堂开玳宴,洞房犹是听笙歌。”
词语解释:玳瑁帘  拼音:dài mào lián
帘子的美称。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词语解释:玳斑  拼音:dài bān
玳瑁斑。 元 王恽 《食鲈鱼》诗:“背华点玳斑,或圆或斜方。”
词语解释:玳瑁蝉  拼音:dài mào chán
古时玳瑁制的蝉形冠饰。《宋史·舆服志四》:“﹝貂蝉冠﹞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衘玉鼻,左插貂尾。”
词语解释:玳轴  拼音:dài zhóu
玳瑁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宫掖之严,帝姬之亲,﹝告命﹞大略七等……犀轴丝囊为最高,而绘皆云凤者次之。玳轴者又次之。”
词语解释:玳检  拼音:dài jiǎn
书籍标签的美称。 唐 王勃 《夫子庙碑》:“金箱玉册,益睿筭於无疆;玳检银绳;著灵机於不竭。”
词语解释:玳瑁编  拼音:dài mào biān
喻华丽的文章。 明 陈子龙 《为杜徕西悼亡》诗:“砚爱琉璃叠,文多玳瑁编。”
词语解释:玳燕  拼音:dài yàn
玳瑁筵。
词语解释:玳瑁轴  拼音:dài mào zhóu
亦作“瑇瑁轴”。 玳瑁装饰的卷轴。 南朝 梁 虞和 《论书表》:“二 王 縑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瑇瑁轴五帙五十卷,皆互帙,金题玉躞。”
词语解释:玳瑁牛  拼音:dài mào niú
毛呈玳瑁色的牛。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散骑兴嗣》诗:“朱轮玳瑁牛,紫鞚连钱马。”
词语解释:玳瑁鱼  拼音:dài mào yú
(1).金鲫鱼的一种。 宋 岳珂 《桯史·金鲫鱼》:“﹝金鯽鱼﹞又别有雪质而黑章,的皪若漆,曰玳瑁鱼,文采尤可观。”
(2).河豚的别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 吴门 所出江魨……不佳,惟 黄河 匯 淮 二百里中出,又名玳瑁鱼,不甚大,丰盈柔腻,斑驳可观。荐以青蔞白苣,味致佳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