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首字词组
玑衡玑贝玑璇玑琲玑组玑镜  

词语解释:玑衡  拼音:jī héng
(1).“ 璇璣玉衡 ”的省称。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尺表能审璣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復之气。”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观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严复 《救亡决论》:“浑天昉于璣衡,机器创于 班 墨 。”参见“ 璇璣玉衡 ”。
(2).北斗七星的泛称。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恭惟陛下躬包历数,政顺璣衡,齐日月之照临,体乾坤之闔辟。” 明 杨慎 《柯玉井赠宝剑》诗:“冲霄紫气璣衡北,照夜清光奎壁东。”
(3).借指天文学。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鼓楼刻漏》:“ 石堂 名 普 ,字 尚德 , 寧德 人,精律吕璣衡之学。”
词语解释:璇玑玉衡  拼音:xuán jī yù héng
亦作“璿璣玉衡”。亦作“琁机玉衡”。 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璣衡者,璣为转运,衡为横簫,运璣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汉 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于 唐 虞 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词语解释:玑贝  拼音:jī bèi
珍珠宝贝。比喻佳作。 宋 欧阳修 《送孙秀才》诗:“明珠渡水覆舟失,赠我璣贝犹满把。”自注:“生擕文数十篇见访,渡江而失。”
词语解释:玑璇  拼音:jī xuán
亦作“ 璣璿 ”。指北斗星。喻权柄。 明 倪元璐 《皇极门颁历作》诗:“六阶齐度纬,七政转璣璇。” 清 黄鷟来 《述德叙怀一百韵上抚军范公》:“栖迟託清署,大力转璣璿。”参见“ 璇璣 ”。
词语解释:璇玑  拼音:xuán jī
亦作“琁璣”。亦作“璿璣”。
(1).北斗前四星。也叫魁。《楚辞·王逸〈九思·怨上〉》:“謡吟兮中壄,上察兮璇璣。” 洪兴祖 补注:“北斗魁四星为璇璣。”《晋书·天文志上》:“魁四星为琁璣,杓三星为玉衡。”
(2).泛指北斗。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表》:“下咨四岳,上观璿璣。”
(3).指北极星。《后汉书·天文志上》“天地设位,星辰之象备矣” 刘昭 注引《星经》:“琁璣者,谓北极星也。”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三灾荡璿璣,蛟龙翼微躬。”
(4).喻权柄,帝位。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自凭玉几握天镜,履璿璣而端拱。”
(5).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中能运转的部分。亦指整个测天仪器。《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 ﹞遂乃研覈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土圭测影,璿璣审度。” 唐 柳宗元 《乞巧文》:“轇轕璇璣,经纬星辰,能成文章。”
(6).指 前秦 窦滔 妻所织的回文诗图。 元 周巽 《织锦窦家妻》诗:“璇璣初织锦,寄与 竇将军 。” 清 纳兰性德 《四时无题诗》:“璇璣好谱断肠图,却为思君碧作朱。”参见“ 璇璣图 ”。
词语解释:玑琲  拼音:jī bèi
珠串。《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遗鈿堕舃,瑟瑟璣琲,狼藉于道,香闻数十里。” 元 张仲深 《羊宝》诗:“世贪为寳媲璣琲,我媿无知等尘土。” 明 倪谦 《种德堂赋》:“纷篇章以有述,粲璣琲之陆离。”
词语解释:玑组  拼音:jī zǔ
珠串。《书·禹贡》:“厥篚玄纁,璣组。” 孔 传:“璣,珠类,生於水;组,綬类。”一说文彩似玑的丝带。 孙星衍 疏:“璣组玄纁,同为篚实,当非珠璣与组二物,证以 徐州 蠙珠, 雍州 琅玕,皆不入篚,疑组文似璣,故曰璣组,犹织贝之为锦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禹贡〉玑组》:“《禹贡》璣组,乃 荆州 三邦之贡。璣组,古杂佩用之, 苗 人缨络, 湖广 及 云 、 贵 、 四川 皆然,番子俗同。”
词语解释:玑镜  拼音:jī jìng
(1).大珠,光洁可作镜用,故称。《初学记》卷二七引《孝经援神契》:“神灵滋,百寳用,则珠母璣镜也。” 宋均 注:“文珠有光可为镜。”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公器宇淹旷,风神透远,璣镜照林,山河容纳。”
(2).喻鉴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