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草玄 拼音:cǎo xuán
指 汉 扬雄 作《太玄》。《汉书·扬雄传下》:“ 哀帝 时, 丁 、 傅 、 董贤 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后因以“草玄”谓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草《玄》吾岂敢,赋或似 相如 。” 宋 辛弃疾 《定风波》词:“孤负寻常 山简 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清 沉炯 《书怀》诗:“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词语解释:谈玄 拼音:tán xuán
(1).谈论玄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容貌整丽,妙於谈玄。” 范文澜 《〈唐代佛教〉引言》:“ 南朝 士大夫有谈玄(玄学也是一种麻醉剂)的习惯。”
(2).谈论宗教义理。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十一·灵润》:“加以性爱林泉,捐诸名利,弊衣麤食,谈玄为本。”
(3).玄学内容之一。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 唐 人讲的玄学内容仍不出于三玄,而且分开来讲,称《易经》为‘真玄’,《老子》为‘虚玄’,《庄子》为‘谈玄’。”词语解释:太玄 拼音:tài xuán
深奥玄妙的道理。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五:“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吊吴子一粟墓》诗:“神与太玄合,浩气摇江峦。”词语解释:玄玄 拼音:xuán xuán
(1).深远貌;幽远貌。 汉 蔡邕 《翟先生碑》:“挹之若江湖,仰之若华光,玄玄焉测之则无源,汪汪焉酌之则不竭。”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於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明 许时泉 《武陵春》:“云窟重重仅碍肩,丹崖石磴路玄玄。”
(2).《老子》“玄之又玄”之省。指道家所称的道。《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谈空空於释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周翰 注:“覈,考也;玄玄,谓‘玄之又玄’也;道流,谓 老子 也。”《法苑珠林》卷六九:“或阐玄玄以化民,或明空空以救物。”
(3).形容道的深奥、微妙。 唐 吕岩 《七言》诗:“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 元 张可久 《满庭芳·碧山丹房》曲:“玄玄妙门,怪怪山人。予生自有神仙分,何必寻真。”词语解释:通玄 拼音:tōng xuán
通晓玄妙之理。 汉 张衡 《东巡诰》:“皇皇者凤,通玄知时。” 唐 戴叔伦 《暉上人独坐亭》诗:“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丽质本来无偶,神机早已通玄。”词语解释:上玄 拼音:shàng xuán
(1).上天。《文选·扬雄〈甘泉赋〉》:“惟 汉 十世,将郊上玄。” 李善 注:“上玄,天也。”《周书·王悦传》:“ 梁 主内亏刑政,外闕藩篱,匹夫攘袂,举国倾覆。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为川主修周天醮词》:“上愿国祚遐长,圣朝寧泰……三光顺度於上玄,万类繁昌於下土。”
(2).道家称人的心脏为上玄。《黄庭内景经·肾部》:“中有童子冥上玄。” 梁丘子 注:“心为上玄,上玄幽远,气与神连,故言冥上玄。”词语解释:幽玄 拼音:yōu xuán
(1).幽深玄妙。《周书·武帝纪上》:“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色空有,理极幽玄。”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
(2).谓玄虚的释道哲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云笈七籤》卷八八:“实为聋瞽之徒,岂觉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间。”
(3).幽昧,昏暗。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夫如是则洞啟幽玄,曾无险隘。”
(4).犹幽冥。阴间。《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词语解释:三玄 拼音:sān xuán
(1). 魏 晋 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的合称。道教亦沿用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洎于 梁 世,兹风復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隋书·隐逸传·徐则》:“﹝ 则 ﹞善三玄,精於议论。”
(2).指日、月、星。《云笈七籤》卷五十:“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
(3).佛家语。谓三种奥义。临济宗禅师宣扬教旨,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总称九带。《续灯录·东京华严普孜禅师》:“师为人清秀杰出,唱 临济 下三玄九带,造 曹洞 五位十玄,皆妙得其家风要旨,学既该博,故凑泊者望其津涯而已。” 金 赵沨 《仙和尚坐脱》诗:“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词语解释:参玄 拼音:cān xuán
(1).佛教语。犹参禅。 明 于颍 《暑中偕文将泛湖谒牧雪师》诗:“参玄过 白社 ,破浪狎清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紫花和尚》:“时有僧善参玄,因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讲《楞严》。”
(2).泛指探究哲理。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扬子云 之暮年,遂起参玄之叹。” 扬雄 晚年曾仿《易》著《太玄》,故云。词语解释:重玄 拼音:zhòng xuán
(1).天,天空。《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重玄匪奥,九地匪沉。” 李善 注:“重玄,天也。” 唐 王勃 《游山庙序》:“俯临万仞,平视重玄。”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论心》:“自有漫漫浩气,直贯重玄。”
(2).指很深的哲理。语本《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晋书·隐逸传·索袭》:“味无味於慌惚之际,兼重玄於众妙之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王琦 注:“重玄,即《老子》‘玄之又玄’之义。”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自序》:“推而至於不可知,转以可知者摄之,以费知隐,重玄一实,是物物神神之深几也。”词语解释:入玄 拼音:rù xuán
谓达到玄妙的境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緑窗相对无餘事,演谱推敲思入玄。”词语解释:陈玄 拼音:chén xuán
墨的别称。墨色黑,存放年代越陈越佳,故称。 唐 韩愈 《毛颖传》:“ 颖 与 絳 人 陈玄 、 弘农 陶泓 及 会稽 褚先生 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余尝和 吴 观墨诗云:‘赖召 陈玄 典籍传,肯教 边 腹擅便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士一·墨》﹝释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玦。”词语解释:思玄 拼音:sī xuán
亦作“ 思元 ”。 研求妙理。 汉 张衡 有《思玄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沙门释 法澄 建刹于其上,更为思玄之胜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是以緇服思元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 康有为 《送张十六翰林延秋先生还京》诗:“忧道海滨伤独立,思元天外若为通。”词语解释:虚玄 拼音:xū xuán
(1).虚幻玄妙。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学贵能辨,辨则不戾。视德为虚玄而不验之於实德者,其所谓德,非吾之所谓德。”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宗教皆创自 亚剌伯 民族, 印度 亦受其影响,故一为神秘,一为虚玄,简直是半人半鬼的民族。”
(2).指道家思想。《晋书·儒林传序》:“有 晋 始自中朝,迄於 江 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南史·何敬容传》:“是年, 简文 频於 玄圃 自讲《老》《庄》二书…… 敬容 谓 孜 曰:‘昔 晋氏 丧乱,颇由祖尚虚玄, 胡 贼遂覆 中夏 。’”
(3).形容寂静。 晋 张协 《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迴轮,遂适冲漠之所居。其居也,峥嶸幽蔼,萧瑟虚玄。”词语解释:极玄 拼音:jí xuán
谓最精妙。 唐 姚合 《〈极玄集〉自序》:“此皆诗家射雕手也, 合 於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词语解释:曾玄 拼音:zēng xuán
曾孙和玄孙。亦泛指后代。《隶释·汉韩敕修孔庙后碑》:“謁庙拜墓,感有曾玄。”《晋书·刘颂传》:“ 泰始 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 明 方孝孺 《祭郑仲舒太常》:“吾之哀公者,非特为游从之好,谈谐之乐,盖一閔吾之道而伤其将坠,一以誄公之德以告公之曾玄。”词语解释:造玄 拼音:zào xuán
谓达到玄妙之境界。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思入杳冥。则无我无物,诗之造玄矣哉!”词语解释:守玄 拼音:shǒu xuán
保持清虚玄静。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寧如 老聃 之清浄微妙,守玄抱一乎?” 三国 魏 卞兰 《座右铭》:“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守玄执素,无乱大伦。”词语解释:深玄 拼音:shēn xuán
深奥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二諦,理实深玄,自非虚怀,无以通其弘远。”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这道理并不怎么深玄。”词语解释:九玄 拼音:jiǔ xuán
(1).九天。指天空最高处。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不能凌扶摇以高竦,扬清耀於九玄。”《旧唐书·音乐志三》:“九玄著象,七曜甄明。”《云笈七籤》卷四四:“九天真女,御飞凤白鸞,游於九玄之上。”
(2).指众仙。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迎九玄於金闕,謁三素於玉清。”词语解释:真玄 拼音:zhēn xuán
(1).指诸天之神。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结祥云,腾宝雾,直冲霄汉;透清微,縈碧落,普供真玄。”
(2).称《易经》。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 唐 人讲的玄学内容仍不出于三玄,而且分开来讲,称《易经》为‘真玄’,《老子》为‘虚玄’,《庄子》为‘谈玄’。”词语解释:升玄 拼音:shēng xuán
道教谓得道升天。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天上神仙,人间得焉;青囊有术,白日昇玄。”词语解释:穷玄 拼音:qióng xuán
研究 老 庄 之学。词语解释:冲玄 拼音:chōng xuán
淡泊沉静。《北史·隐逸传·徐则》:“悦性冲玄,恬神虚白,飡松饵术,栖息烟霞。”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一:“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词语解释:清玄 拼音:qīng xuán
(1).清虚玄妙。 汉 王粲 《七释》:“潜虚丈人,违世遁世,恬淡清玄,浑沌湻朴。”《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晋 傅玄 《砚赋》:“含冲德之清玄。”
(2).清新精妙。《后汉书·祭祀志上》“天地共犊,餘牲尚约” 刘昭 注引《三辅黄图》:“牲欲茧栗,味尚清玄。”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一:“如珠的好句,都是未之前见的。此种韶秀清玄的风格,也是未之前见的。”
(3).指天,天空。 唐 刘禹锡 《有獭吟》:“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先祭不敢食,捧鳞望清玄。”词语解释:云玄 拼音:yún xuán
幽远。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安成王右常侍刘乔墓志文》:“参错报善,茫昧云玄。”词语解释:渊玄 拼音:yuān xuán
深邃;深奥。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於熙文考,天授弘造。渊玄其深,巍峩其高。”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向常侍》:“ 向秀 甘澹薄,深心託豪素。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清 方文 《启一子建作连理图赠予赋此答之》:“ 子建 乃为羣从长,灵心惠识通渊玄。”词语解释:尚玄 拼音:shàng xuán
崇尚黑色。铁色黑,因亦指崇尚用铁制作。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子孙稍下衰,然流寓 太原 者,始尚玄,亦以精鍊见重。”按,“容城侯”指镜。 唐 乔琳 有《太原进铁镜赋》。词语解释:钩玄 拼音:gōu xuán
〈方〉探求精深的道理:~提要。词语解释:灵玄 拼音:líng xuán
(1).指 玄帝 。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鞭 风伯 使先驱兮,囚 灵玄 於 虞渊 。” 王逸 注:“ 灵玄 , 玄帝 也。”
(2).指有关仙道的玄理。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飞腾水陆,咀嚼灵玄。”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刑部郎中 元沛 妻 刘氏 ﹞次子 充 ,进士及第,亦尚灵玄矣!”《太平广记》卷二引《仙传拾遗·燕昭王》:“ 西王母 将降观尔之所修,示尔以灵玄之要。”词语解释:儒玄 拼音:rú xuán
儒学和玄学。《晋书·江惇传》:“性好学,儒玄并综。”《梁书·武帝纪下》:“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篤学,洞达儒玄。” 唐 白居易 《除郑馀庆太子少傅制》:“况动中礼法,学综儒玄,是谓羽仪之臣,可居师傅之任。”词语解释:空玄 拼音:kōng xuán
犹幻想。 李大钊 《今》:“盼‘将来’的结果,往往流于梦想,把许多‘现在’可以努力的事业都放弃不做,单是耽溺于虚无缥渺的空玄境界。”词语解释:朝玄 拼音:cháo xuán
道教徒朝拜 老子 。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嫖院》:“他是个佛主。道士见了,嬾去朝玄。”参见“ 朝元 ”。
词语解释:朝元 拼音:cháo yuán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 唐 罗邺 《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韦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张孝祥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养生法。谓五脏之气汇聚于天元(脐)。 唐 吕岩 《别诗》之一:“朝朝炼液归琼壠,夜夜朝元养玉英。”参见“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参阅《清会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四节。
(5).见“ 朝元阁 ”。
词语解释: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 汉 以来通常在岁首元旦进行,也称大朝会。《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 杨伯峻 注:“ 襄 二十九年《传》云:‘春王正月,公在 楚 ,释不朝正於庙也。’新正至祖庙贺正,谓之‘朝正於庙’,则此‘朝正於王’,谓以正月朝贺京师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是以朝正之义,天子纯统色衣,诸侯统衣缠缘纽,大夫士以冠,参近夷以绥,遐方各衣其服而朝,所以明乎天统之义也。” 唐 杜甫 《元日寄韦氏妹》诗:“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四折:“见如今太平战争尽皆寧,千邦万国来朝正。”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诗:“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2).古代岁首,天子或诸侯祭于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 楚 ,释不朝正于庙也。”《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唐 孔颖达 疏:“其日又以礼祭於宗庙,谓之朝庙……其岁首为之,则谓之朝正。”
词语解释:五气朝元 拼音:wǔ qì cháo yuán
亦作“ 五气朝元 ”。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顶,河车升降;养成五炁朝元,知念中无念。”《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澈。”
词语解释:朝元阁 拼音:cháo yuán gé
唐 代阁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阁 。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 朝元阁 迥《羽衣》新,首按 昭阳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录》卷四:“ 朝元阁 。”自注:“ 天寳 七载, 玄元皇帝 见于 朝元阁 ,即改名 降圣阁 。” 宋 谢翱 《吊宋内》诗之四:“禾黍何人为守閽?落花臺殿暗销魂。 朝元阁 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鸚鵡言。”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闻那 朝元阁 ,在禁苑西首,我且绕着红墙,迤邐行去。”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诗:“尘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发大龙迴。” 宋 苏轼 《骊山》诗:“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清 吴翊 《新燕》诗:“近识 朝元 消息否?珠帘零落几回探。”词语解释:泰玄 拼音:tài xuán
(1).深奥玄妙的道理。指古代道家之道。《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李善 注:“泰玄,谓道也。”泰,一本作“ 太 ”。
(2).即泰元。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词:“把一身本末,緑章奏过,泰玄都省。”参见“ 泰元 ”。
词语解释:泰元 拼音:tài yuán
天之别称。《史记·孝武本纪》:“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復始。”《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经纬天地,作成四时。” 颜师古 注:“泰元,天也。” 宋 沉遘 《章穆皇后斋文》:“授神荚於泰元,占维熊於吉梦。”词语解释:朱玄 拼音:zhū xuán
红色与黑色,八卦中用来表示南方离卦之火与北方坎卦之水。《文选·潘岳〈藉田赋〉》:“表朱玄於离坎,飞青縞於震兑。” 李善 注:“谓卤簿之仪,车骑旌旗,各依方色。”词语解释:奉玄 拼音:fèng xuán
信奉道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下谥》:“ 京山 侯崔元 ,以直斋宫奉玄,亦謚恭荣。”词语解释:疑玄 拼音:yí xuán
亦作“ 疑眩 ”。 疑惑迷乱。《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 杨倞 注:“玄,谓幽深难知;或读为眩,惑也。”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因卑不疑尊,贱不逾贵,尊卑贵贱,明若白黑,则天下之众不疑眩耳。”词语解释:体玄 拼音:tǐ xuán
体察玄妙。《世说新语·文学》“ 谢万 作《八贤论》”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其旨以处者为优,出者为劣。 孙绰 难之,以谓体玄识远者,出处同归。”词语解释:弄玄 拼音:nòng xuán
见“ 弄玄虚 ”。
词语解释:弄玄虚 拼音:nòng xuán xū
玩弄花样。《西游记》第四九回:“ 八戒 喝道:‘……你(金鱼)弄玄虚,假做甚么 灵感大王 ,专在 陈家庄 要吃童男童女,我本是 陈清 家 一秤金 ,你不认得我么?’”亦省作“ 弄玄 ”。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 行者 道:‘怪不得这般弄玄,原是些欺软怕硬的家伙,在这里摆下圈套唬人。’”词语解释:高玄 拼音:gāo xuán
高超深奥。 唐 白居易 《题浔阳楼》诗:“常爱 陶彭泽 ,文思何高玄。”词语解释:扬玄 拼音:yáng xuán
谓 汉 扬雄 所著的《太玄经》。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常参 庄 辩里,亦造 扬 《玄》末。”词语解释:钻玄 拼音:zuàn xuán
钻究玄理。《晋书·束晳传》:“夜兼忘寐之勤,昼骋钻玄之思。”词语解释:苍玄 拼音:cāng xuán
苍天。《南史·朱异传》:“圣明御宇,上应苍玄,北土遗黎,谁不慕仰。”词语解释:穹玄 拼音:qióng xuán
苍天。《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北齐元会大飨歌之一》:“宾朝荒夏,扬对穹玄。” 宋 王禹偁 《放言》诗:“静筭人间事偶然,穷通未必在穹玄。”词语解释:青玄 拼音:qīng xuán
(1).苍玄,青天。《汉书·礼乐志》:“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颜师古 注:“言还神礼毕,忽登青天而去。”
(2).见“ 青玄帝 ”。
词语解释:青玄帝 拼音:qīng xuán dì
即 青玄九阳上帝 。《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大慈仁者,救苦 青玄帝 :狮座浮空,妙化成神力。”亦省称“ 青玄 ”。词语解释:象玄 拼音:xiàng xuán
指佛经的精义微旨。 元 柳贯 《送南竺澄讲主校经后却还杭州》诗:“鹿苑开鸿妙,龙宫閟象玄;间关来几译,披发露双詮。”词语解释:丽玄 拼音:lì xuán
附丽于天空。 北魏 张渊 《观象赋》:“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自注:“丽,附。玄,天。”词语解释:南北二玄 拼音:nán běi èr xuán
晋 代 谢玄 与 张玄之 的合称。《晋书·谢玄传》:“时 吴兴 太守 晋寧侯 张玄之 亦以才学显,自吏部尚书与 玄 同年之郡,而 玄之 名亚於 玄 ,时人称为‘南北二玄’,论者美之。”词语解释:十玄 拼音:shí xuán
中国 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 智俨 《华严一乘十玄门》和 法藏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十玄’之说,在 智俨 时就有了,为了与 贤首 所提出的相区别, 智俨 的称‘古十玄’, 贤首 的称‘新十玄’。从十玄的结构看,开始表明‘性相’无尽,这是由三性而来,最后则以‘主伴’结尾,说明这些关系之中还是有主次差别的。这两条是古新所同有的。事实上,十玄只是说明缘起的复杂无尽关系而已。”词语解释:邈玄 拼音:miǎo xuán
深奥玄妙。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此事诉于哲理,太涉邈玄。”词语解释:二玄 拼音:èr xuán
指 晋 张玄之 与 谢玄 二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玄之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张玄之 ﹞少以学显,歷吏部尚书,出为冠军将军 吴郡 太守, 会稽 内史 谢玄 同时之郡。论者以为南北之望, 玄之 名亚 谢玄 ,时亦称南北二 玄 。”词语解释:悟道参玄
宗教语。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词语解释:剖玄
解说深奥的道理词语解释:齐玄 拼音:qí xuán
斋戒时所穿的黑色衣冠。《礼记·文王世子》:“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 孔颖达 疏:“内竖既言有疾,则世子亲自齐戒,衣玄冠玄端而养也。” 晋 潘岳 《闲居赋》:“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词语解释:黎玄 拼音:lí xuán
见“ 黎元 ”。
词语解释:黎元 拼音:lí yuán
亦作“ 黎玄 ”。 即黎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 晋 潘岳 《关中诗》:“哀此黎元,无罪无辜。”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黎玄凑仁,云祗宅庆。”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史》:“烦扰刻暴,剥削黎元,为百姓所疾。”参见“ 黎民 ”。
词语解释:黎民 拼音:lí mín
民众,百姓。《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 孔 传:“黎,众。”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是利不及下也,黎民病之。”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词语解释:故弄虚玄 拼音:gù nòng xū xuán
犹故弄玄虚。 沙汀 《困兽记》十一:“他既不满意 吕康 的故弄虚玄,对于 吴楣 也有一点讨厌,觉得他太张巴,太繁琐。”词语解释:汲玄 拼音:jí xuán
犹钩玄。探索玄妙的道理。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吾之钓,异於先生之闻也。干之以义,不挠不挛,其直维坚,是为吾竿。悬之以知,维深汲玄,不纠不缠,是为吾緡。”词语解释:袗玄 拼音:zhěn xuán
谓上下同色的玄衣玄裳。《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玄。” 郑玄 注:“袗,同也。玄者,玄衣玄裳也……古文袗为均也。”《仪礼·士昏礼》:“女从者毕袗玄,纚笄被顈黼,在其后。”词语解释:袀玄 拼音:jūn xuán
黑色(服装)。《后汉书·舆服志下》:“ 秦 以 战国 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金史·舆服志中》:“自 秦 灭弃礼法,先王之制,靡敝不存, 汉 初犹服袀玄以从大祀,歷代虽渐復古,终亦不纯而已。” 清 恽敬 《〈十二章图说〉序》:“古者,十二章之制,始於 轩辕 著於 有虞 ,垂於 夏 殷 ,详於 有周 ,盖二千有餘年。 东汉 考古定制,歷代损益,皆十二章,亦二千有餘年,可谓备矣。中间 秦王 水德,上下皆服袀玄, 西汉 仍之,隔二百有餘年。”词语解释:纁玄 拼音:xūn xuán
浅绛色和黑色。古代以为象征天地之色。《周礼·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练,夏纁玄。” 孙诒让 正义:“《周髀算经》云:‘天青黑,地黄赤。’青黑即玄色,黄赤即纁色也。”词语解释:玄之又玄 拼音:xuán zhī yòu xuán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谓“道”幽昧深远,不可测知。后泛指事理非常奥妙难懂。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原夫《易》理难穷,虽復玄之又玄,至於垂范作则,便是有而教有。”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能损之又损,而玄之又玄, 轮扁 所不能语斤, 伊挚 所不能言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