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八啸去声 [diào,音调]耀[yào,重要][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shào,老少][徒吊切,音调。行貌。][剑鞘]轿[渠庙切,音峤。《广韵》𨋕车也。][责备][《集韵》人要切,音蛲。挠,或作绕。][liáo liǎo liào][详注1][急也][diào][详注2][piāo piào]尿[详注3][详注4][馨叫切。不仁也。][音要。亦草盛貌。]


注1:剽 漂去声。刼也。《说文》砭刺也。从刀,票声。
注2:约 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注3:摇 音曜。亦动也。《陈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
注4:超 《集韻》他弔切,音糶。趒或作超。越也。又《韻補》叶抽廟切。《陸雲·陸丞相誄》光被旣淳,逸軌爰超。宏綱包荒,景靈握耀。
末字词组
蛮獠夷獠馋獠獦獠憝獠扑杀此獠嚵獠生獠
狤獠村獠氓獠南平獠憨獠洞獠犵獠 

词语解释:蛮獠  拼音:mán liáo
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此国东山阜连接,无大国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类蛮獠矣。”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州连蛮獠,三月草长蛇盛,则当防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絶出智愚。”
词语解释:狤獠  拼音:jí liáo
古代少数民族名。《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 寳元 二年, 辰州 狤獠 三千餘人款附。”
词语解释:夷獠  拼音:yí liáo
(1).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之称。《后汉书·西南夷传》:“ 夷獠 咸以 竹王 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梁书·徐文盛传》:“ 文盛 推心抚慰,示以威德, 夷獠 感之,风俗遂改。”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其贼并是 夷獠 ,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
(2).指外国侵略者。 清 张际亮 《传闻》诗:“ 翁山 士马伤亡尽, 支海 夷獠笑舞来。”
词语解释:村獠  拼音:cūn liáo
粗笨的人。 宋 刘克庄 《水龙吟·癸丑生日》词:“吟歇后诗,説无生话,热瞒村獠。”
词语解释:馋獠  拼音:chán liáo
詈词。犹饿鬼,贪食鬼。
词语解释:氓獠  拼音:méng liáo
亦作“ 氓撩 ”。 古时称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人民。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明条谨狱,氓獠户歌。” 唐 韩愈 《房公墓碣铭》:“功绪卓殊,氓獠循业。”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莫学 柳仪曹 ,诗书教氓撩。”撩,一本作“ 獠 ”。
词语解释:獦獠  拼音:gé liáo
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亦以泛指南方人。《坛经·行由品》:“祖言:‘汝是 岭 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宋 米芾 《寄薛郎中绍彭》诗之二:“ 怀素 獦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盲医。”按, 怀素 为 长沙 人。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吾﹞方谓三郎孤寒无依,欲驰书白夫人,使尔东归,离彼獦獠。”
词语解释:南平獠  拼音:nán píng liáo
古代少数民族名。亦称 南平蛮 。属古 獠 人的一支。 唐 代主要分布在今 四川 的 巴县 一带。《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南平獠》:“ 南平獠 者,东与 智州 、南与 渝州 、西与 南州 、北与 涪州 接。部落四千餘户。”
词语解释:憝獠  拼音:duì liáo
犹蠢才、笨蛋。《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 思潮 等死, 陈道庠 惧,不自安,其友 邓伸 以 荀悦 《汉纪》遗之, 道庠 莫能晓, 伸 駡曰:‘憝獠! 韩信 诛而 彭越 醢,皆在此书矣!’ 道庠 悟,益惧。”
词语解释:憨獠  拼音:hān liáo
詈词。犹蠢货。《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晟》:“ 邓伸 駡曰:‘憨獠! 韩信 诛而 彭越 醢,皆在此书矣!’”
词语解释:扑杀此獠  拼音:pū shā cǐ lǎo
犹言打死这个家伙。 唐高宗 欲废皇后而立昭仪 武氏 , 褚遂良 力争,谓“昭仪昔事先帝,身接帷笫,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并还笏求归。帝大怒,命引出。 武氏 从帷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见《新唐书·褚遂良传》。獠,古时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之称。 褚遂良 是南方人,故 武氏 以此詈之。 易宗夔 《新世说·尤悔》:“ 袁世凯 潜谋帝制, 蔡松坡 时在京师, 袁 颇防闲之…… 蔡 卒以计脱离虎口。 袁 闻 蔡 已至 日本 ,乃拊膝而嘆曰:‘悔不早扑杀此獠也。’”
词语解释:洞獠  拼音:dòng liáo
古代对我国南方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的蔑称。 明 高启 《送钱氏两甥度岭》诗:“ 洞獠 欺商市,山魈唤客名。”
词语解释:嚵獠  拼音:chán liáo
馋鬼。指贪吃者。 宋 黄庭坚 《题徐巨鱼》:“ 徐生 作鱼庖中物耳,虽復妙於形似,亦何所赏,但令嚵獠生涎耳。”
词语解释:犵獠  拼音:gē liáo
即 仡佬族 。《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六·洛浦》:“县东西各有石城一,甚险固, 犵獠 反乱,居人皆保其土。”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蛮夷》:“ 犵狫 ,一曰 犵獠 ,其种有五。” 清 金农 《四哀诗》:“痛君投荒寻,瘴癘 犵獠 地。”参见“ 犵狫 ”。
词语解释:犵狫  拼音:gē lǎo
即 仡佬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名。《说郛》卷五引 宋 朱辅 《溪蛮丛笑》:“ 犵狫 冬无緜,揉茅花絮之布中;一被数幅,联贯成筒。”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蛮夷》:“ 犵狫 ,一曰 犵獠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土蛮者号 犵狫 ,故土司遗民也。”
词语解释:生獠  拼音:shēng liáo
古代对未入州城定居的 僚 人的蔑称。《魏书·獠传》:“ 巴州 生 獠 并皆不顺,其诸头王每於时节謁见刺史而已。”《新唐书·南蛮传下·南平獠》:“ 显庆 三年, 罗 竇 生 獠 酋领 多胡桑 率众内附。”《宋史·蛮夷传四·渝州蛮》:“熟夷 李光吉 、 梁秀 等三族……数以其徒伪为生 獠 劫边民,官军追捕,輒遁去。”按, 僚 为 中国 古族名,分布在今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等地区,近代壮侗语族各族及 仡佬 族与其有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