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末字词组
清猿断猿霜猿狙猿玃猿荣猿通臂猿情猿
心猿玄猿断肠猿人猿类人猿金丝猿长臂猿笼鸟槛猿
白猿楚猿猴猿腾猿沐猿蝚猿意马心猿神白猿

词语解释:清猿  拼音:qīng yuán
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緹幙与素瀨交辉。”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宋 范成大 《八场平闻猿》诗:“清猿泠泠鸣玉簫,三声两声高树梢。”
词语解释:心猿  拼音:xīn yuán
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繫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儔,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掛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 心猿意马 ”。
词语解释:心猿意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宋 道潜 《赠贤上人》诗:“心猿意马就覊束,肯逐万境争驰驱。”《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八:“ 潘汉五 和 翁静闲 两个人,心猿意马地忙得丢三忘四。”参见“ 心猿 ”。
词语解释:白猿  拼音:bái yuán
(1).亦作“ 白猨 ”、“ 白蝯 ”。白毛的猿。《山海经·南山经》:“ 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淮南子·说山训》:“ 楚王 有白蝯,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晋书·张载传》:“白猨玄豹,藏于灵槛。”
(2).指 白猿公 。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受书 黄石 ,意在王者之图;挥剑 白猿 ,心存霸国之用。” 唐 李白 《中丞宋公军次寻阳》诗:“ 白猿 慙剑术, 黄石 借兵符。”参见“ 白猿公 ”。
词语解释:白猿公  拼音:bái yuán gōng
传说古代善剑术的人。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 袁公 ,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桥未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 则飞上树变为白猿。”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轢 白猿公 。”亦作“ 白猿翁 ”。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
词语解释:断猿  拼音:duàn yuán
孤独悲啼之猿。 唐太宗 《辽东山夜临秋》诗:“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唐 孟郊 《车遥遥》诗:“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唐 温庭筠 《上令狐相公启》:“叫非独鹤,欲近 商陵 ;啸类断猿,况隣 巴峡 。” 明 高启 《送贾麟归江上》诗:“别泪纷纷逐断猿,贫交无赠只多言。”
词语解释:玄猿  拼音:xuán yuán
亦作“ 玄蝯 ”。亦作“ 玄猿 ”。 黑色的猿。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汉 刘向 《九叹·离世》:“玄蝯失於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 晋 陆机 《苦寒行》:“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唐 皮日休 《追和虎丘寺清远道士诗》:“海光天一半,玄猿行列归。” 清 孙枝蔚 《满江红·题朱锡鬯处士小像》词:“这边路,黄狐立;那边树,玄猿泣。”
词语解释:楚猿  拼音:chǔ yuán
楚 山之猿。因其啼声悲哀,常用以渲染悲情。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寄远》诗:“日夜乡山远,秋风復此时。旧闻胡马思,今听 楚 猿悲。”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致使得娇怯怯游魂逐杜鹃,空落得哭哀哀悲啼咽 楚 猿。”
词语解释:霜猿  拼音:shuāng yuán
(1).霜夜的猿猴。 南朝 梁 范云 《送沉记室夜别》诗:“寒枝寧共採,霜猿行独闻。”
(2).指霜夜猿啼声。 唐 薛能 《华岳》诗:“羽客时应见,霜猿夜可听。”
词语解释:断肠猿  拼音:duàn cháng yuán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入 蜀 ,至 三峡 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絶,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后世用作因思念爱子而极度悲伤之典。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 鲁 ,空悲断肠猿。” 宋 黄庭坚 《上冢》诗:“ 康州 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词语解释:猴猿  拼音:hóu yuán
亦作“ 猴猿 ”。 泛指猿猴属。 汉 王逸 《九思·遭厄》:“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狡捷过猴猨,勇剽若豹螭。”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三光弛隳不復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词语解释:狙猿  拼音:jū yuán
猿猴。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巖钩踔狙猿,水漉杂鱣螖。” 宋 王安石 《礼论》:“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
词语解释:人猿  拼音:rén yuán
即类人猿。外形较其他猿类更近似人
词语解释:腾猿  拼音:téng yuán
亦作“ 腾猨 ”。 腾跃之猿。《庄子·山木》:“ 魏王 曰:‘王独不见夫腾猿乎!’”《晋书·索靖传》:“﹝ 靖 ﹞又作《草书状》,其辞曰:……腾猨飞鼺相奔趣。”
词语解释:玃猿  拼音:jué yuán
亦作“ 玃猿 ”。 猿猴之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蜀 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长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国’,一名‘马化’,或曰‘玃猨’。” 宋 晁补之 《谒岱祠即事》诗:“今此在林藪,跳身同玃猿。”
词语解释:类人猿  拼音:lèi rén yuán
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动物的总称。外貌和举动较其他猿类更像人的猿类,如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
词语解释:沐猿  拼音:mù yuán
即沐猴。 唐 李益 《汉宫少年行》:“巧为柔媚学 优孟 ,儒衣嬉戏冠沐猿。”参见“ 沐猴 ”。
词语解释: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 颜师古 注引 郭义恭 《广志》:“沐猴,即弥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三国 吴 陆玑 疏:“猱,獼猴也, 楚 人谓之沐猴。” 晋 左思 《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
词语解释:荣猿  拼音:róng yuán
见“ 荣将 ”。
词语解释:荣将  拼音:róng jiāng
传说中 黄帝 之臣。《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荣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荣将,一作“荣援”或“荣猨”。参阅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词语解释:金丝猿  拼音:jīn sī yuán
见“ 金丝猴 ”。
词语解释:金丝猴  拼音:jīn sī hóu
亦称“ 金丝猿 ”。 哺乳动物,身体瘦长,毛灰黄色,鼻孔向上,尾巴长,背部长毛达一尺多。皮毛可制衣褥。生活在我国 四川 、 甘肃 和 陕西 南部,是我国的特产。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殊方异物如金丝猿,上用为帽套。扯里猻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 潘吉星 注:“按金丝猴……分布于 中国 西南、西北等地,説‘非中华物’应理解为非中原所产。”
词语解释:蝚猿  拼音:róu yuán
即猱猨。猿猴之属。《管子·形势解》:“夫虑事定物,辩明礼义,人之所长,而蝚蝯之所短也。”
词语解释:通臂猿  拼音:tōng bì yuán
长臂猿。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独秀山黑猿》:“ 天保 县令送一黑猿来,繫於楹,有门子嬲之,相距尚七、八尺,忽其右臂引而长,遂捉门子之衣,几为所裂,而猿之左肩则已无臂,乃知左臂已併入右臂矣,即所谓通臂猿也。”《后西游记》第一回:“你道这 通臂仙 却是何人?原来当初祇是一个通臂猿。”
词语解释:长臂猿  拼音:cháng bì yuán
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因前臂特别长而得名。能用双臂钩住树枝,交替向前运动。无尾和颊囊。喉部音囊发达,善于鸣叫。中国产的有黑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词语解释:意马心猿  拼音:yì mǎ xīn yuán
犹心猿意马。 宋 朱翌 《睡轩》诗:“意马心猿不用忙,睡乡深处解行装。” 明 无名氏 《霞笺记·探音获实》:“微臣何幸得躬承,顿教人意马心猿引。”《再生缘》第七三回:“説甚么,三年守义甘孤旷,这几时,意马心猿倒要拴。” 田汉 《获虎之夜》:“这位老哥,尤其动了意马心猿,非同我来不可。”
词语解释:情猿  拼音:qíng yuán
指心,心情。谓人心动转不定,犹如猿猴,故称。 唐 慧立本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九:“制情猿之逸躁,縶意象之奔驰。”
词语解释:笼鸟槛猿  拼音:lóng niǎo jiàn yuán
笼中鸟与槛中猿。比喻受拘禁而不得自由的人。 唐 白居易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诗:“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词语解释:神白猿  拼音:shén bái yuán
传说中 楚 地的猿。《吕氏春秋·博志》:“ 荆 廷尝有神白猨。 荆 之善射者,莫之能中, 荆王 请 养由基 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