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首字词组
猿鹤猿臂猿饮猿公猿父猿眩猿经鸱顾猿啼鹤唳
猿猱猿愁猿嗛猿鹤羞猿玃猿叶虫猿扳蛇折猿马意
猿吟猿猴猿心猿骑猿肱猿人猿猴献果猿鹤沙虫
猿狖猿狙猿戏猿藏猿貁猿酒猿啼鹤怨猿引

词语解释:猿鹤  拼音:yuán hè
(1).猿和鹤。《宋史·石扬休传》:“ 扬休 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 明 刘基 《追和音上人》:“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
(2).借指隐逸之士。 清 方文 《饮从兄搢公民部》诗:“猿鹤岂无干禄意,江关只恐厌人稠。”
(3).见“ 猿鹤沙虫 ”。
词语解释:猿鹤沙虫  拼音:yuán hè shā chóng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葛洪 《抱朴子》:“ 周穆王 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周实 《痛哭》诗之四:“猿鹤沙虫同一烬,纍纍七十二荒坟。”亦省作“ 猿鹤 ”。 清 孙致弥 《同晙思大年访华天御先生》诗:“沧桑廿载衣冠在,猿鹤三军事业非。” 朱琦 《郑将军挽歌》:“猿鹤幻化那忍论,我为剪纸招忠魂。”
词语解释:猿猱  拼音:yuán náo
泛指猿猴。《管子·形势》:“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 唐 李白 《蜀道难》诗:“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清 黄遵宪 《台湾行》:“前者上岸雄虎彪,后者夺关飞猿猱。”
词语解释:猿吟  拼音:yuán yín
猿猴长鸣。 北周 庾信 《伤心赋》:“鹤声孤絶,猿吟肠断。” 唐 杜牧 《云》诗:“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陈三立 《上元夜泛秦淮观游》诗:“夜阑茗饮倦罢去,月出何处起猿吟。”
词语解释:猿狖  拼音:yuán yòu
亦作“猨狖”。 泛指猿猴。《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汉 班固 《西都赋》:“猨狖失木,豺狼慑窜。” 唐 杜甫 《天狗赋》:“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书》:“崎嶇遂奔亡,空山侣猿狖。”
词语解释:猿臂  拼音:yuán bì
亦作“猨臂”。
(1).谓臂长如猿,可以运转自如。《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臂如猨,通肩。” 唐 罗邺 《老将》诗:“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虯髯晓有霜。” 清 方登峄 《纪事》诗:“都尉鱼丽开 细柳 ,将军猿臂射长杨。”
(2).形容勇武。 前蜀 贯休 《上卢使君》诗:“宾从皆凤毛,爪牙悉猿臂。” 明 申时行 《大阅诗应制》:“虬鬚天策将,猿臂羽林儿。”
词语解释:猿愁  拼音:yuán chóu
指猿哀鸣。 唐 李白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诗:“寂寂闻猿愁,行行看云收。” 唐 韩愈 《湘中》诗:“猿愁鱼涌水翻波,自古流传是 汨罗 。”
词语解释:猿猴  拼音:yuán hóu
亦作“猨猴”。 猿和猴。《庄子·齐物论》:“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 汉 刘向 《说苑·丛谈》:“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刘琨 《扶风歌》:“麋鹿游我前,猨猴戏我侧。” 清 刘献廷 《游洞庭西山归湎云以诗见询赋此答之》:“临深蹈险不復顾,攀援上下同猿猴。”
词语解释:猿狙  拼音:yuán jū
亦作“猨狙”。
(1).泛指猿猴。《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 周公 之服,彼必齕啮挽裂,尽去而后慊。”《庄子·天地》:“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成玄英 疏:“猿狙,獼猴也。” 宋 刘筠 《大酺赋》:“俊軼鹰隼,巧过猿狙。” 清 方苞 《壬子七月示道希》:“夫索横於空,猿狙之所不能履也。”
(2).喻未受教化者。
词语解释:猿饮  拼音:yuán yǐn
亦作“猨饮”。
(1).猿用前肢捧水而饮。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露餘江未热,风落瘴初稀。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
(2).指像猿那样掬水而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郭义恭 曰:‘ 乌秅 之西,有 县渡之国 ,山谿不通,引绳而度,故国得其名也。其人山居,佃于石壁间,累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猨饮也。’”
词语解释:猿嗛  拼音:yuán qiàn
亦作“猨嗛”。
(1).传说猿颊中藏食的囊。 宋 梅尧臣 《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 汝水 出山险, 汝 民多病癭。或如鸡精满,或若猨嗛并。”猨,一本作“ 猿 ”。
(2).指猿颊中所藏的食物。多借指微薄的食品。 宋 陆游 《访隐者不遇》诗:“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何如小住共一樽,山藜野芋分猿嗛。”
词语解释:猿心  拼音:yuán xīn
佛教语。喻躁动散乱之心。《大日经·住心品》说六十种心相,“猿猴心”为其中之一。 唐 钱起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诗:“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禪定。”参见“ 心猿意马 ”。
词语解释:心猿意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宋 道潜 《赠贤上人》诗:“心猿意马就覊束,肯逐万境争驰驱。”《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八:“ 潘汉五 和 翁静闲 两个人,心猿意马地忙得丢三忘四。”参见“ 心猿 ”。
词语解释:猿戏  拼音:yuán xì
一种模仿猿的动作的体操,是五禽戏之一。《云笈七籤》卷三二:“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词语解释:猿公  拼音:yuán gōng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 有处女出於 南林 ,国人称善…… 越王 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 袁公 ,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唯公试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桥,末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 则飞上树,变为白猿。”后以“猿公”指剑术高明的隐者。 唐 李贺 《南园》诗之七:“见买 若耶溪 水剑,明朝归去事 猿公 。” 清 陈维崧 《夜游宫·秋怀》词:“齷齪谁能耐,总一笑浮云,睚眦独去,为佣学无赖。圮桥边,有 猿公 ,期我在。”
词语解释:猿鹤羞  拼音:yuán hè xiū
谓隐士复出,愧违初志。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时欲赴召》诗:“丈夫已忍猿鹤羞,欲去且復斯须留。”
词语解释:猿骑  拼音:yuán qí
古代马戏之一。 晋 陆翽 《邺中记》:“衣伎儿作獼猴之形,走马上,或在胁,或在马头,或在马尾,马走如故,名为猿骑。” 宋 刘筠 《大酺赋》:“杂以拔距投石,衝狭戏车,蛇矛交击,猿骑分驱。”
词语解释:猿藏  拼音:yuán cáng
指猿的巢穴。 唐 段成式 《隐山书事》诗:“随樵劫猿藏,隈石覷熊缘。”
词语解释:猿父  拼音:yuán fù
老公猿。
词语解释:猿玃  拼音:yuán jué
泛指猿猴。玃,大母猴。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周济川》:“乃一白骨小儿於庭中…… 巨川 以掌击之,随掌堕地,举即在床矣,腾趠之捷若猿玃。”
词语解释:猿肱  拼音:yuán gōng
喻长臂。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词语解释:猿貁  拼音:yuán yòu
见“ 蝯狖 ”。
词语解释:猿狖  拼音:yuán yòu
亦作“猨狖”。 泛指猿猴。《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汉 班固 《西都赋》:“猨狖失木,豺狼慑窜。” 唐 杜甫 《天狗赋》:“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书》:“崎嶇遂奔亡,空山侣猿狖。”
词语解释:猿眩  拼音:yuán xuàn
猿临悬崖而目眩。极言险峻。《淮南子·俶真训》:“登千仞之谿,临蝯眩之岸,不足以滑其和。” 高诱 注:“蝯临其岸而目眩也。”
词语解释:猿叶虫  拼音:yuán yè chóng
昆虫,有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两种。大猿叶虫长椭圆形,鞘翅上有不规则的粗点;小猿叶虫短椭圆形,鞘翅上有排列规则的细点。成虫和幼虫都吃蔬菜,是农业害虫。
词语解释:猿人  拼音:yuán rén
生活于距今约300万--20多万年之间的人类。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早期和中期,文化时期属旧石器时代早期。仍保留较多的猿类体质特征。能两足直立行走,制造工具,掌握和使用天然火。 鲁迅 《坟·人之历史》:“人猿生猿人,不能言语,降而能语,是谓之人。”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在那雪白而宽大的纸幕上由后面蓦地现出一个猿人的黑影,蹲伏在人的跟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 北京 西南 周口店 山洞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
词语解释:猿酒  拼音:yuán jiǔ
传说猿猴所造之酒。实际上是其吃剩的果子经发酵而成者。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兽语·猿》:“ 琼州 多猿……尝於石巖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輒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絶难得。” 清 陆祚蕃 《粤西偶记》:“ 平乐 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词语解释:猿经鸱顾  拼音:yuán jīng chī gù
古代导引术之一。模仿猿、鵄的动作,活动肢体关节以养生。《云笈七籤》卷三二:“ 汉 时有道士 君倩 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词语解释:猿扳蛇折  拼音:yuán bān shé shé
极言山路高峻曲折,难以攀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 蜀冈 中东两峯之间,猿扳蛇折,百陟百降,如龙游千里,双角昂霄。”
词语解释:猿猴献果  拼音:yuán hóu xiàn guǒ
唐 代酷吏所制立枷的名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三木囊头,自古有之,盖如桎梏示辱耳。至 唐 酷吏,始有‘凤凰晒翅’,‘猿猴献果’诸名,亦用以一时拷讯耳。”
词语解释:猿啼鹤怨  拼音:yuán tí hè yuàn
见“ 猿啼鹤唳 ”。
词语解释:猿啼鹤唳  拼音:yuán tí hè lì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水浒传》第五三回:“﹝ 二仙山 ﹞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唳。” 明 徐元 《八义记·灵辄留朔》:“入山深,路崎嶇屈曲怎行。没一个打柴人,但闻得山鸡野鸟声声,听猿啼鹤唳惨悽。”亦作“ 猿啼鹤怨 ”。喻指哀怨声,哀叹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听得猿啼鹤怨,泪溼征袍如汗。”参见“ 猿鹤沙虫 ”。
词语解释:猿啼鹤唳  拼音:yuán tí hè lì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水浒传》第五三回:“﹝ 二仙山 ﹞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唳。” 明 徐元 《八义记·灵辄留朔》:“入山深,路崎嶇屈曲怎行。没一个打柴人,但闻得山鸡野鸟声声,听猿啼鹤唳惨悽。”亦作“ 猿啼鹤怨 ”。喻指哀怨声,哀叹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听得猿啼鹤怨,泪溼征袍如汗。”参见“ 猿鹤沙虫 ”。
词语解释:猿鹤沙虫  拼音:yuán hè shā chóng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葛洪 《抱朴子》:“ 周穆王 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周实 《痛哭》诗之四:“猿鹤沙虫同一烬,纍纍七十二荒坟。”亦省作“ 猿鹤 ”。 清 孙致弥 《同晙思大年访华天御先生》诗:“沧桑廿载衣冠在,猿鹤三军事业非。” 朱琦 《郑将军挽歌》:“猿鹤幻化那忍论,我为剪纸招忠魂。”
词语解释:猿马意  拼音:yuán mǎ yì
犹心猿意马。 明 徐霖 《绣襦记·遗策相挑》:“难拴猿马意,欲缔凤凰交。”参见“ 猿心 ”。
词语解释:猿心  拼音:yuán xīn
佛教语。喻躁动散乱之心。《大日经·住心品》说六十种心相,“猿猴心”为其中之一。 唐 钱起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诗:“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禪定。”参见“ 心猿意马 ”。
词语解释:心猿意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宋 道潜 《赠贤上人》诗:“心猿意马就覊束,肯逐万境争驰驱。”《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八:“ 潘汉五 和 翁静闲 两个人,心猿意马地忙得丢三忘四。”参见“ 心猿 ”。
词语解释:猿鹤沙虫  拼音:yuán hè shā chóng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葛洪 《抱朴子》:“ 周穆王 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周实 《痛哭》诗之四:“猿鹤沙虫同一烬,纍纍七十二荒坟。”亦省作“ 猿鹤 ”。 清 孙致弥 《同晙思大年访华天御先生》诗:“沧桑廿载衣冠在,猿鹤三军事业非。” 朱琦 《郑将军挽歌》:“猿鹤幻化那忍论,我为剪纸招忠魂。”
词语解释:猿引  拼音:yuán yǐn
如猿攀缘。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峡壁间有藤树纠络,乃猱升猿引以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傅鼐 ﹞自领乡勇,夜探山后径,猿引上,黎明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