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艾猳 拼音:ài jiā
见“ 艾豭 ”。
词语解释:艾豭 拼音:ài jiā
亦作“ 艾猳 ”。 老公猪。亦借指面首或渔色之徒。语出《左传·定公十四年》:“ 衞侯 为夫人 南子 召 宋朝 ……过 宋 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杜预 注:“艾豭,喻 宋朝 。艾,老也。” 陆德明 释文:“豭,牡豕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惧失麟鹿,而获艾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神仙·神名误称》:“坊曲娼女,初荐枕於人,必与其艾豭同拜此神(指 白眉神 ),然后定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欲渔男色,又惧为艾豭之事为子孙羞。”词语解释:貜猳 拼音:jué jiā
貑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帝女 子泽 性妬,有从婢散逐四山,无所依託。东偶狐狸,生子曰 殃 ;南交猴,有子曰 溪 ;北通貜猳,所育为 傖 。”貜,一本作“ 玃 ”。参见“ 貑貜 ”。
词语解释:貑貜 拼音:jiā jué
兽名。《尔雅·释兽》“貜父善顾” 晋 郭璞 注:“貑貜也,似獼猴而大,色苍黑,能攫持人,好顾眄。”《剪灯新话·申阳洞记》:“仪卫虽甚严肃,而状貌则皆貑貜之类也。”词语解释:掩猳 拼音:yǎn jiā
盖在素菜上的猪肉。 明 唐顺之 《祭孙南野太仆文》:“公瘠於官,不繫其家。 晏婴 鉅族,豆无掩猳。”词语解释:牺猳 拼音:xī jiā
古代祭祀用的牡豕。《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吕氏春秋·赞能》:“ 桓公 使人以朝车迎之,祓以爟火,衅以牺猳焉。” 高诱 注:“杀牲以血涂之为衅。小事不用大牲,故以猳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