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狱讼狱事狱气狱级狱圄狱神庙狱局狱庭
狱吏狱深狱司狱诉狱货狱室狱家院子狱案
狱市狱词狱具狱系狱牒狱官狱文狱曹
狱户狱底狱囚狱规狱牍狱子院家狱史狱主
狱卒狱掾狱辞狱舍狱神祠狱牢狱法狱刑
狱犴狱情狱谳狱子狱豻狱持狱汉 

词语解释:狱讼  拼音:yù sòng
(1).讼事;讼案。《周礼·地官·大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郑玄 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 贾公彦 疏:“狱讼相对,故狱为争罪,讼为争财。若狱讼不相对,则争财亦为狱。”《汉书·儿宽传》:“ 宽 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於得人心。” 宋 苏舜钦 《论五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或狱讼未具,遂停鞫劾,赋税起纳,无人催驱。”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每见甿庶之家,嫠者改适,猜衅丛生,变诈百出,由是而成狱讼者十四三焉。”
(2).诉讼。《史记·五帝本纪》:“诸侯朝覲者不之 丹朱 而之 舜 ,狱讼者不之 丹朱 而之 舜 ,謳歌者不謳歌 丹朱 而謳歌 舜 。” 晋 刘琨 《劝进表》:“謳歌者无不吟咏徽猷,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
(3).指诉讼者。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狱讼违 魏 ,謳歌适 晋 。” 金 元好问 《拟贺登宝位表》:“圣神文武,克享皇天之心,狱讼謳歌,皆曰吾君之子。”
词语解释:狱吏  拼音:yù lì
(1).旧时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孔子 相 卫 ,弟子 子皋 为狱吏,刖人足。”《汉书·张汤传》:“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2).旧时管理监狱的小吏。《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勃 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牘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原来狱吏皆敬信 于吉 , 吉 在狱中时,尽去其枷锁。”《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恰又值 东坡 在狱中,自念众奸人虎视眈眈,料不能免……因将胸中苦楚做成一首,叫狱吏送与 子由 。”
词语解释:狱市  拼音:yù shì
指狱讼以及市集交易。《史记·曹相国世家》:“ 惠帝 二年, 萧何 卒……使者果召 参 。 参 去,属其后相曰:‘以 齐 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於此者乎?’ 参 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姦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狱也,市也,二事也。狱如教唆词讼,资给盗贼;市如用私斗秤欺谩变易之类,皆姦人图利之所,若穷治则事必枝蔓,此等无所容,必为乱,非省事之术也。”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伏惟制策有治当先内,或曰何以为京师;政在擿姦,或曰不可挠狱市。此皆一偏之説,不可以不察也。”一说为 齐国 大市之名,“狱”为“岳”字省文,即 齐国 庄岳 之市。见 陈直 《汉书新证·萧何曹参传》
词语解释:狱户  拼音:yù hù
牢门;监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诸宪司弹人事,事虽不重,而以教义见辱者,或被轻繫而身死狱户者,皆为怨讎,子孙三世不交通矣。”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诗:“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郑邻再生》:“ 邻 举首观殿下铁柱,繫者甚众……狱户施金钉,图大海兽张口衔之。”
词语解释:狱卒  拼音:yù zú
旧时在监狱里看管囚犯的差役。《后汉书·廉范传》:“ 范 於是东至 洛阳 ,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三国演义》第二三回:“﹝ 曹操 ﹞遂唤二十个精壮狱卒,执 平 至后园拷问。” 周立波 《麻雀》:“记得一年多以前,上海革命互济会用了许多钱设法买通了狱卒,带了一封慰劳信进来。”
词语解释:狱犴  拼音:yù àn
亦作“ 狱豻 ”。
(1).牢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幽隐远方,折乎知之,室女童妇,咸知所避。是以法令不犯,而狱犴不用也。”《魏书·高祖纪下》:“轻繫之囚,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 金 元好问 《资善大夫集庆军节度使蒲察公神道碑铭》:“ 正大 二年,被詔审理寃狱,时所在狱犴填满。”
(2).诉讼。《汉书·刑法志》:“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私,姦不輒得,狱豻不平之所致也。”《魏书·肃宗纪》:“比日谅闇之中,治纲未振,狱犴繁广,嗟诉骤闻,虽曰司存,每多诬壅。” 宋 司马光 《送元待制绛出牧福唐》诗:“食足姦回熄,风移狱犴销。”
(3).指刑狱定罪的法令。《荀子·宥坐》:“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 杨倞 注:“狱犴不治,谓法令不当也。”
词语解释:狱事  拼音:yù shì
有关刑狱之事。《汉书·张敺传》:“上具狱事,有可却,却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泣,面而封之。其爱人如此。”《汉书·杜延年传》:“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詆,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子狱》:“ 陈同父 狱事急,吾未尝识之,怜其才援之,吏手篋内皆白金也。”
词语解释:狱深  拼音:yù shēn
谓刑罚严酷。《汉书·杜延年传》:“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詆,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
词语解释:狱词  拼音:yù cí
见“ 狱辞 ”。
词语解释:狱辞  拼音:yù cí
亦作“ 狱词 ”。
(1).犹供词。《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 既见 絳侯 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 絳侯 ,復爵邑。”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 周勃 ,社稷之骾也,而不能答钱穀,责狱辞。”《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 岳武穆 狱案,今在 莆阳 陈鲁公 家。始者无狱辞也,但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2).决狱之辞。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 叶石林 ﹞为《春秋》之説,谓三《传》犹狱词,三《礼》犹律令,而《春秋》则一成而不可易者也。”《明史·刑法志三》:“镇抚司职理狱讼……北司专理詔狱,然大狱经讯,即送法司拟罪,未尝具狱词。” 清 钱谦益 《春秋论一》:“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董狐 之狱辞也…… 董狐 断 赵盾 之狱以两言,而 孔子 以一言。”
词语解释:狱底
古代监禁重犯的地下室
词语解释:狱掾  拼音:yù yuàn
狱曹的属吏。《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乃请 蘄 狱掾 曹咎 书抵 櫟阳 狱掾 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汉书·曹参传》:“ 曹参 , 沛 人也。 秦 时为狱掾。”参见“ 狱曹 ”。
词语解释:狱曹  拼音:yù cáo
主管刑狱的官署。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序:“余既待讯,法当囚繫,乃不之狱曹,而执诸豪奴之家。”
词语解释:狱情  拼音:yù qíng
案情。《陈书·袁宪传》:“ 宪 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明史·刑法志二》:“ 天顺 中,詔狱繁兴,三法司、锦衣狱多繫囚未决,吏往往洩狱情为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话説天地间事,只有狱情,最难测度。”
词语解释:狱气  拼音:yù qì
(1).指冤狱造成的怨气。《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周官》三典,弃之若吹毛; 汉 律九章,违之如覆手。遂使 长平 狱气,得酒而后消; 东海 孝妇,因灾而方雪。”
(2).指刑狱的气色。《旧唐书·李义府传》:“阴阳占候人 杜元纪 为 义府 望气,云‘所居宅有狱气,发积钱二千万乃可厌胜。’”
词语解释:狱司  拼音:yù sī
(1).管理监狱的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曲壮闵本末》:“﹝ 曲端 ﹞初至,狱官不知何人……一日,其人忽前云:‘将军功臣,朝廷所知,决无他虑,若欲早出,第手书一病状,狱司即以申主,便可凭藉出矣。’”
(2).管理诉讼、牢狱的机构。《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包大尹 看了解状,也理会不下,权将 范二郎 送狱司监候。”《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只见狱卒奉大尹钧旨,取出 范二郎 赴狱司勘问。”
词语解释:狱具  拼音:yù jù
(1).谓罪案已定。 宋 秦观 《王定国注〈论语〉序》:“ 元丰 二年, 眉阳 苏公 用御史言,文涉谤訕属吏,狱具,天子薄其罪,责为 黄州 团练副使。”《明史·刑法志三》:“刑部侍郎 沉应文 署尚书事,合院寺之长,以书抵太监 陈矩 ,请宽 学程 罪。然后会审,狱具,署名同奏。”
(2).刑具。《元史·刑法志二》:“诸狱具,枷长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阔一尺四寸以上,一尺六寸以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二十斤,杖罪一十五斤,皆以乾木为之,长阔轻重各刻誌其上。”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沉练川 璧 为 建安 令,御史按所部,入境甫十里,停舟欲拷掠人,索狱具不得。”
词语解释:狱囚  拼音:yù qiú
被监禁的犯人。《史记·乐毅列传》:“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 唐 杜甫 《说旱》:“自中丞下车之初,军郡之政,罢弊之俗,已下手开济矣……独狱囚未闻处分,岂次第未到,为狱无滥繫者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招状》:“已成招禁者,称狱囚。”
词语解释:狱辞  拼音:yù cí
亦作“ 狱词 ”。
(1).犹供词。《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 既见 絳侯 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 絳侯 ,復爵邑。”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 周勃 ,社稷之骾也,而不能答钱穀,责狱辞。”《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 岳武穆 狱案,今在 莆阳 陈鲁公 家。始者无狱辞也,但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2).决狱之辞。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 叶石林 ﹞为《春秋》之説,谓三《传》犹狱词,三《礼》犹律令,而《春秋》则一成而不可易者也。”《明史·刑法志三》:“镇抚司职理狱讼……北司专理詔狱,然大狱经讯,即送法司拟罪,未尝具狱词。” 清 钱谦益 《春秋论一》:“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董狐 之狱辞也…… 董狐 断 赵盾 之狱以两言,而 孔子 以一言。”
词语解释:狱谳  拼音:yù yàn
(1).刑狱议罪。
(2).刑狱议罪的法令。《韩诗外传》卷三:“不教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讞不治,不可刑也。”
词语解释:狱级
狱吏
词语解释:狱诉  拼音:yù sù
犹告状。《旧唐书·张镒传》:“ 建中 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詔曰:‘準鬭竞律,诸奴婢告主,非谋叛已上者,同自首法,并準律处分。’自此奴婢復顺,狱诉稍息。”
词语解释:狱系  拼音:yù xì
指拘囚狱中的犯人。 宋 曾巩 《越州贺提刑夏倚状》:“官用视年之丰耗,已实仓储;邦刑以世而重轻,竚清狱繫。”
词语解释:狱规  拼音:yù guī
监狱中要囚犯遵守的规定。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二章:“这是狱规!没有裤带,吊死鬼就不会来找你。”
词语解释:狱舍  拼音:yù shè
监狱。《明史·刑法志三》:“初,衞狱附衞治,至 门达 掌问刑,又於城西设狱舍,拘繫狼籍。”
词语解释:狱子  拼音:yù zǐ
狱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不多时,墓上土开,跳出一个人来,狱子廝赶着了自去。”《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从里面交拐将过来两个狱子,押出一个罪人来。”
词语解释:狱圄  拼音:yù yǔ
指狱中犯人。《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明詔深矜狱圄,恩文累坠。”
词语解释:狱货  拼音:yù huò
指狱吏受贿所得之物。《书·吕刑》:“狱货非寳,惟府辜功,报以庶尤。” 孔颖达 疏:“治狱受货,非家寳也。”
词语解释:狱牒  拼音:yù dié
刑狱的判决文书。《梁书·裴子野传》:“俄迁兼廷尉正。时三官通署狱牒, 子野 尝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 子野 从坐免职。”《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令注刑止三岁,士人免官。狱牒应死者必降长徒,自此以下莫不减半。”
词语解释:狱牍  拼音:yù dú
刑狱的案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李鬱林 ﹞时因公事过 河镇 ,偶监镇夜同会坐数人,相与共徵鬼神事。镇官为言…… 李鬱林 者闻是,始大不然,镇官即於坐命左右索其狱牘来,视之迺信。”
词语解释:狱神祠  拼音:yù shén cí
旧时供祀狱神的祠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宜于犴狴门内分为四层,第一层,近狱神祠者为软监。”
词语解释:狱豻  拼音:yù àn
见“ 狱犴 ”。
词语解释:狱犴  拼音:yù àn
亦作“ 狱豻 ”。
(1).牢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幽隐远方,折乎知之,室女童妇,咸知所避。是以法令不犯,而狱犴不用也。”《魏书·高祖纪下》:“轻繫之囚,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 金 元好问 《资善大夫集庆军节度使蒲察公神道碑铭》:“ 正大 二年,被詔审理寃狱,时所在狱犴填满。”
(2).诉讼。《汉书·刑法志》:“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私,姦不輒得,狱豻不平之所致也。”《魏书·肃宗纪》:“比日谅闇之中,治纲未振,狱犴繁广,嗟诉骤闻,虽曰司存,每多诬壅。” 宋 司马光 《送元待制绛出牧福唐》诗:“食足姦回熄,风移狱犴销。”
(3).指刑狱定罪的法令。《荀子·宥坐》:“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 杨倞 注:“狱犴不治,谓法令不当也。”
词语解释:狱神庙  拼音:yù shén miào
即狱神祠。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令史将这小廝枷锁开了,拏他去狱神庙里歇息。”参见“ 狱神祠 ”。
词语解释:狱神祠  拼音:yù shén cí
旧时供祀狱神的祠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宜于犴狴门内分为四层,第一层,近狱神祠者为软监。”
词语解释:狱室  拼音:yù shì
牢房。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我的生活,一面是不能动弹,好像软禁在狱室里,一面又琐事却多得很。”
词语解释:狱官  拼音:yù guān
(1).主持刑狱的官吏。《汉书·晁错传》:“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
(2).指管理监狱的官吏。《说岳全传》第六十回:“那狱官 倪完 ,原是个好人;见 岳爷 是个功臣,被奸臣所害,明知冤屈,故亦用心伏侍。”
词语解释:狱子院家  拼音:yù zǐ yuàn jiā
即狱卒。 宋 制,州郡设有军巡院及司理院,掌理狱讼之事,所以看管囚犯的狱子也称“狱子院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正大雨下,只见一个人貌类狱子院家打扮,从隔壁竹篱笆里跳入墓园。”亦作“ 狱家院子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捉笊篱的回过头来,看那个人,却是狱家院子打扮一个老儿。”
词语解释:狱牢  拼音:yù láo
监狱。《淮南子·说山训》:“执狱牢者无病,罪当死者肥泽。”
词语解释:狱持  拼音:yù chí
唐 武则天 时狱吏以种种酷刑虐待囚犯。称为“狱持”。
词语解释:狱局  拼音:yù jú
掌管刑狱的官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举照》:“兇器发狱局改造刑具器皿,奴婢妻妾领回,赎穀发仓备賑。”
词语解释:狱家院子  拼音:yù jiā yuàn zi
见“ 狱子院家 ”。
词语解释:狱子院家  拼音:yù zǐ yuàn jiā
即狱卒。 宋 制,州郡设有军巡院及司理院,掌理狱讼之事,所以看管囚犯的狱子也称“狱子院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正大雨下,只见一个人貌类狱子院家打扮,从隔壁竹篱笆里跳入墓园。”亦作“ 狱家院子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捉笊篱的回过头来,看那个人,却是狱家院子打扮一个老儿。”
词语解释:狱文  拼音:yù wén
判决狱讼的文书。《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为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然疾恶泰甚,中伤者多,尤巧为狱文,善史书,所欲诛杀,奏成於手,中主簿亲近史不得闻知。”
词语解释:狱史  拼音:yù shǐ
决狱的官。《汉书·路温舒传》:“﹝ 路温舒 ﹞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汉书·丙吉传》:“﹝ 丙吉 ﹞治律令,为 鲁 狱史。”
词语解释:狱法  拼音:yù fǎ
刑狱之法。指治罪条例。《商君书·境内》:“其狱法,高爵訾下爵级。高爵罢,无给有爵人隶僕。”《史记·蒙恬列传》:“ 秦王 闻 高 ( 赵高 )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词语解释:狱汉  拼音:yù hàn
星名。《史记·天官书》:“狱汉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 裴駰 集解:“《汉书·天文志》狱汉一名咸汉。”《晋书·天文志中》:“三曰狱汉,一曰咸汉。或曰,权星散为狱汉。”
词语解释:狱庭  拼音:yù tíng
关押犯人的处所。亦泛指牢狱。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吴 狱庭,周三里, 春申君 时造。”《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赐帛的那夜,狱卒人等都见那狱庭中一阵旋风旋着猛虎大的一团黑气,撮向半空而去。”
词语解释:狱案  拼音:yù àn
案件的文本。《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 岳武穆 狱案,今在 莆阳 陈鲁公 家。始者无狱辞也,但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词语解释:狱曹  拼音:yù cáo
主管刑狱的官署。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序:“余既待讯,法当囚繫,乃不之狱曹,而执诸豪奴之家。”
词语解释:狱主  拼音:yù zhǔ
(1).讼案的当事人。《晋书·王彪之传》:“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 永嘉 太守 谢毅 ,赦后杀郡人 周矫 , 矫 从兄 球 诣州诉冤。 扬州 刺史 殷浩 遣从事收 毅 ,付廷尉。 彪之 以 球 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覆。”
(2).主管监狱的人。《说岳全传》第七二回:“佛爷叫狱主:‘带 秦檜 仍回地狱去罢。’”
词语解释:狱刑  拼音:yù xíng
犹刑罚;讼案。《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一本作“ 刑狱 ”。《吕氏春秋·季秋》:“﹝季秋之月﹞乃趣狱刑,无留有罪。”《汉书·刑法志》:“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狱豻不平之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