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巡狩冬狩狝狩高狩浩郁狩岳狩獀狩 
西狩出狩行狩远狩帝狩苗狩  
北狩蒐狩进狩搏狩畋狩田狩  
南狩薄狩秋狝冬狩搜狩扈狩焚林而狩  

词语解释:巡狩  拼音:xún shòu
见“ 巡守 ”。
词语解释:巡守  拼音:xún shǒu
亦作“ 巡狩 ”。 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传:“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巡,行之。”《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汉书·宣帝纪》:“ 武帝 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 唐 贾岛 《送蔡京》诗:“登封多 泰岳 ,巡狩徧沧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上每日临幸之地,或诣神庙拈香、祭祀、筵宴诸典礼及巡守驻蹕之所,逐日恭纪於册。”
词语解释:西狩  拼音:xī shòu
相传 鲁哀公 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绝笔。《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 鲁 《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史记·儒林列传》:“ 仲尼 干七十餘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 悲获麟,西狩涕 孔丘 。”
词语解释:北狩  拼音:běi shòu
(1).到北方狩猎。《魏书·和跋传》:“后车驾北狩 豺山 ,收 跋 ,刑之路侧。”
(2).借指向北进军。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赠封第二表》:“将陪云驂以北狩,扈朝服以济师,乃为少雪庸诚,微谢天眷耳。”
(3).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逮二圣( 宋徽宗 、 钦宗 )北狩, 彭 以无名位,独得留内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内官子弟登第》:“又二年而 敬 殁, 英宗 北狩不返, 徐埕 辈议南迁, 于谦 等争之不能得。”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又谱 宋 政和 间 梁山 诸盗及 宋 金 交兵、 徽 钦 北狩诸事,谓之《忠义璇图》。”
词语解释:南狩  拼音:nán shòu
亦作“ 南守 ”。 犹南巡。《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明 顾绛 《禹陵》诗:“ 大禹 巡南守,相传此地崩。”
词语解释:冬狩  拼音:dōng shòu
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瑶轩春藉,翠华冬狩。”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 唐 杜甫 《冬狩行》:“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马一马驄。”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大规模的畋猎如 周 代的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在《卜辞》中虽无明文,但在 殷 代应该是有的。”
词语解释:出狩  拼音:chū shòu
(1).帝王蒙难出奔的讳辞。 唐玄宗 《幸蜀西至剑门》诗:“ 剑阁 横云峻,鑾舆出狩回。”《新唐书·苏弁传》:“ 德宗 出狩,而县令计事在府,官属皆惶恐,欲遁走。”《恨海》第八回:“官场中接了电报,知道联军已经攻破京城,两宫出狩,将要临幸 西安 。”
(2).出外打猎。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其选徒出狩,则《车攻》《吉日》;命官分土,则《嵩高》《韩奕》《烝人》。”
词语解释:蒐狩
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 唐 高适 《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 清 黄宗羲 《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词语解释:薄狩  拼音:bó shòu
搏兽;打猎。 晋 陆云 《南征赋》:“我徒既闲,顺时讲武,薄狩于原。” 唐 李峤 《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杪冬严杀气,穷纪送頽光。薄狩三农隙,大閲五戎场。”
词语解释:狝狩
打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杀伤有度,虽知不损於仁心;獮狩非时,或虑微妨於帝道。” 清 冯桂芬 《方恬庵先生家传》:“我朝戎事开基,乘舆以时獮狩,虽文臣亦得於引强蹶张之伦,分耦较获算,意至深也。”
词语解释:行狩  拼音:xíng shòu
犹行猎。《诗·小雅·车攻》:“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词语解释:进狩  拼音:jìn shòu
犹巡狩。 宋 范浚 《题〈八马图〉》诗:“黄屋进狩怀光追,八马入谷七马疲。”
词语解释:秋狝冬狩
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
词语解释:高狩  拼音:gāo shòu
谓往高空打猎。《文选·左思〈吴都赋〉》:“思假道於 丰隆 ,披重霄而高狩。” 李周翰 注:“言在地畋猎犹未以为足,乃将借道於雷师,披此重云而上猎。”
词语解释:远狩  拼音:yuǎn shòu
(1).远出围猎。 元 虞集 《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先帝新弃天下,陛下远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元。”
(2).婉称囚禁于远方。《水浒后传》第二七回:“皇天降祸兮,地裂天崩。二帝远狩兮,凛凛寒冰。”
词语解释:搏狩  拼音:bó shòu
狩猎。《后汉书·安帝纪》“又调 滨水县 穀输 敖仓 ” 唐 李贤 注:“《诗》曰:‘搏狩于 敖 ’,即此也。”《初学记》卷二二引《毛诗》:“建旐设旄,搏狩于 敖 。”今本《诗·小雅·车攻》作“搏兽于 敖 ”。
词语解释:搜狩  拼音:sōu shòu
春獀和冬狩。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汉书·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至 鲁成公 作丘甲, 哀公 用田赋,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
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 唐 高适 《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 清 黄宗羲 《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词语解释:浩郁狩  拼音:hào yù shòu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龙鱼河图》:“西方 华山 君神,姓 浩 名 鬱狩 。”
词语解释:帝狩  拼音:dì shòu
谓天子巡视诸侯所守的地方。《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虞 风载帝狩, 夏 谚颂王游。” 李善 注:“《尚书·虞书》曰:‘岁二月,东巡狩。’”
词语解释:畋狩  拼音:tián shòu
犹畋猎。《晋书·乐志下》:“﹝ 傅玄 ﹞改《临高臺》《夏苗田》,言 大晋 畋狩顺时,为苗除害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固民之性,不可卒除。”
词语解释:扈狩  拼音:hù shòu
随从帝王逃难的婉词。狩,打猎。《新唐书·李揆传》:“ 揆 性警敏,善文章。 开元 末,擢进士第,补 陈留 尉……扈狩 剑南 ,拜中书舍人。”
词语解释:岳狩  拼音:yuè shòu
亦作“岳狩”。 《诗·大雅·崧高》“维岳降神” 汉 郑玄 笺:“四岳,卿士之官,掌四时者也,因主方岳巡守之事,在 尧 时 姜 姓为之。”本指四岳巡狩地方之事,后用以指帝王巡狩。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外多失朝,旷不岳狩。百隶怠官,事忘其旧。”《新唐书·吴元济传》作“岳狩”。
词语解释:苗狩  拼音:miáo shòu
夏猎与冬猎。 汉 王粲 《羽猎赋》:“用时隙之餘日兮,陈苗狩而讲旅。”
词语解释:田狩  拼音:tián shòu
打猎。亦特指冬猎。《诗·秦风·驷驖序》:“駟驖,美 襄公 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公羊传·桓公四年》:“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 何休 注:“狩,犹兽也。冬时禽兽长大,遭兽可取。” 汉 桓宽 《盐铁论·论灾》:“尚德而除刑,如此,则鹰隼不鷙,猛兽不攫,秋不蒐獮,冬不田狩者也。”
词语解释:焚林而狩  拼音:fén lín ér shòu
同“ 焚林而田 ”。 南朝 宋 袁淑 《防御索虏议》:“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词语解释:獀狩  拼音:sōu shòu
泛指狩猎。《礼记·祭义》:“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脩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