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狃捷 拼音:niǔ jié
耽于成功。 唐 刘禹锡 《谒柱山会禅师》诗:“勉修贵及早,狃捷不知退。錙銖扬芬馨,寻尺招瑕纇。”词语解释:狃习 拼音:niǔ xí
熟习;习惯。《新唐书·藩镇传·王承宗》:“ 镇州 世相继,人所狃习,惟拒命则讨之。”《元史·世祖纪四》:“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当是时,父老子弟,狃习故常,安于 清 廷久,骤见更革,逐去 清 廷官吏,益骇疑莫措。”词语解释:狃虓 拼音:niǔ xiāo
贪暴。《宋史·蛮夷传四·泸州蛮》:“狃虓熟慝,胡可悉数。疆吏苟玩,噤不敢语。”词语解释:狃狎 拼音:niǔ xiá
习惯,习熟。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当是时,不狃狎便顺,张皇呼吸,干没速化,而能以实利害、诚行己,应其上如君者一二耳。” 明 方孝孺 《俞先生墓表》:“ 元 既有 江 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未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词语解释:狃泰 拼音:niǔ tài
见“ 狃忕 ”。
词语解释:狃忕 拼音:niǔ tài
亦作“ 狃泰 ”。 习惯。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虽遇灾,然其狃泰之意,儌倖之望,蔓延无足,不可不察也。” 王闿运 《陆建瀛传》:“方事发仓卒,或错愕不知所出,至有狃忕全盛,以贼为无虑者。”词语解释:狃胜 拼音:niǔ shèng
因胜利而骄矜。 明 杨慎 《虞雍公功烈》:“自昔狃胜者必忽其餘忧。”词语解释:狃恩 拼音:niǔ ēn
惯于承恩。《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 李贤 注:“言屡被恩贷,不以灾变为忧负也。”词语解释:狃忕 拼音:niǔ tài
亦作“ 狃泰 ”。 习惯。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虽遇灾,然其狃泰之意,儌倖之望,蔓延无足,不可不察也。” 王闿运 《陆建瀛传》:“方事发仓卒,或错愕不知所出,至有狃忕全盛,以贼为无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