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夷犹远犹相犹王犹宣犹厹犹五犹 
不犹譬犹马犹沈犹彝犹仇犹鬼狐犹 
尚犹谋犹且犹犹犹大犹优犹丕犹 

词语解释:夷犹  拼音:yí yóu
见“ 夷由 ”。
词语解释:夷由  拼音:yí yóu
(1).亦作“ 夷犹 ”。犹豫;迟疑不前。《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王逸 注:“夷犹,犹豫也。”《后汉书·马融传》:“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躓。” 李贤 注:“夷由,不行也。” 清 汪棣 《琐窗寒》词:“夷犹归棹,不尽 西泠 幽趣。”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我早已矢志牺牲,本用不着再事夷由。”
(2).从容自得。 宋 张炎 《真珠帘·近雅轩即事》词:“休去,且料理琴书,夷犹今古。”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寒暑代迁,裘葛可继,饱则夷犹,飢乃乞食,岂不伟哉。”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少暇即放舟来读书於此,或避暑竟日,或坐月终夜,笔牀茶灶,夷犹其间。”
(3).鼯鼠的别名。《尔雅·释鸟》:“鼯鼠,夷由。”参见“ 鼯鼠 ”。
词语解释:不犹  拼音:bù yóu
(1).不同。《诗·召南·小星》:“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毛 传:“犹,若也。” 郑玄 笺:“不若,亦言尊卑异也。”
(2).指不同平常,比平常坏。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只道君心可托,万岁为欢。谁想妾命不犹,一朝逢怒。遂致促驾宫车,放归私第。”
(3).不可,不以为然。《诗·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毛 传:“犹,可也。”
词语解释:尚犹  拼音:shàng yóu
亦作“ 尚猷 ”。 犹,还。尚、犹同义并列。《书·秦誓》:“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髮,则罔所愆。”《汉书·李寻传》“悔过自责,思惟黄髮” 颜师古 注引《秦誓》作“尚犹”。《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汉书·礼乐志》:“其遗风餘烈,尚犹不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你把笔尚犹力弱,伊言欲退干戈。” 清 恽敬 《释蟪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
词语解释:远犹  拼音:yuǎn yóu
犹远猷。《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左传·成公八年》:“ 行父 惧 晋 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士大夫苟且媮惰,无能远犹。”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出话不然,为犹不远’嘆远犹之多阻也。”
词语解释:譬犹  拼音:pì yóu
譬如。《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倀倀乎,其何之。”《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卷一:“故观其所餘,可以知其所积,譬犹见落叶而知天下之秋,察葭飞而知四海之春也。”
词语解释:谋犹  拼音:móu yóu
计谋,谋略。犹,通“ 猷 ”。《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朱熹 集传:“犹,谋。”
词语解释:相犹  拼音:xiāng yóu
相同。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愧只愧命不相犹,花枝对面难竝。”
词语解释:马犹  拼音:mǎ yóu
方言。称猴子。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説文》:‘犹,玃属。’《水经·江水》注曰:‘犹猢似猴而短足。’今 广州 谓猴为马犹。犹,音如留,酋、酉、丣,本一声也。”
词语解释:且犹  拼音:qiě yóu
亦作“ 且由 ”。 尚且。《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君子之於物,无所苟而已,石鶂且犹尽其辞,而况於人乎?”《孟子·尽心上》:“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后汉书·杨终传》:“昔 殷 民近迁 洛邑 ,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协计》:“谩猜嫌,何论年少,我见且犹怜。”
词语解释:王犹  拼音:wáng yóu
见“ 王猷 ”。
词语解释:王猷  拼音:wáng yóu
(1).亦作“ 王犹 ”。犹王道。《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 徐方 既来。” 朱熹 集传:“犹,道。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非独兵威也。”《文选·束晳〈补亡诗〉》:“ 周 风既洽,王猷允泰。” 吕延济 注:“言 周 室风化既洽,王道信通上下。”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中兴景命,再造王猷。”参见“ 王道 ”。
(2). 晋 王子猷 的省称。 宋 王十朋 《剡溪杂咏》:“閒乘雪中兴,唯有一 王猷 。”参见“ 王子航 ”。
词语解释:沈犹  拼音:shěn yóu
复姓。 春秋 战国 时有 沉犹行 。见《孟子·离娄下》
词语解释:犹犹  拼音:yóu yóu
(1).谓快慢适宜。《礼记·檀弓上》:“君子盖犹犹尔。” 郑玄 注:“疾舒之中。”
(2).迟疑不决。《淮南子·兵略训》:“击其犹犹,陵其与与。”《老子》“犹兮若畏四邻” 汉 河上公 注:“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悽悽愴愴,袭我之阳,冥冥岑岑,入我之阴,犹犹然而不能自已者,其何朕耶?”参见“ 犹豫 ”。
词语解释:犹豫  拼音:yóu yù
亦作“ 犹移 ”。 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感 交甫 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 邹韬奋 《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 意尚犹移。经不得 方蛟 ‘毛遂自荐’,一力担承。 方六一 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 犹与 ”、“由与”、“尤与”、“ 犹夷 ”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 清 黄生 《义府·犹豫》
词语解释:宣犹  拼音:xuān yóu
亦作“ 宣猷 ”。
(1).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马瑞辰 通释:“《韩诗》《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詁》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 宣王 ,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啟洪基。伯考 景王 ,履道宣猷,缉熙诸夏。” 宋 曾巩 《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诗·大雅·桑柔》 郑玄 笺:“宣,徧;犹,谋……乃执正心,举事徧谋於众。”
(2).施展谋划与方略。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运思於陶冶之间,宣猷於鱼水之际。”《三元里人民抗英史料·粤省将军参赞报两江总督裕札》:“欣悉二兄大人荣膺简命,总制 两江 ,想见圣主之善任知人,正符鸿才之宣猷布化,臺垣翘企,抃贺莫名。”
词语解释:彝犹  拼音:yí yóu
夷犹。迟疑不行貌。 清 方文 《淮渎敕》诗:“今冬有客 淮南 游,经过瀆庙聊彝犹。”
词语解释:大犹  拼音:dà yóu
大猷。《诗·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 毛 传:“犹,道。”
词语解释:厹犹  拼音:qiú yóu
古地名。 春秋 时 宋 地, 汉 置县。即今 江苏 宿迁 县。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淮阳军·厹犹》:“ 宿迁县 , 春秋 时 钟吾子 之国,亦 宿国 所迁之地也……后 汉 灭为邑, 汉 为 厹犹 。” 清 曹寅 《顺风宿迁有述》诗:“纷纷儘让千帆去,指点 厹犹 上驛楼。”
词语解释:仇犹  拼音:chóu yóu
见“ 仇由 ”。
词语解释:仇由  拼音:chóu yóu
亦作“ 仇犹 ”。亦作“ 仇繇 ”。 春秋 时国名。故地在今 山西 孟县 东北。《韩非子·说林下》:“ 智伯 将伐 仇由 ,而道难不通。”《淮南子·精神训》:“夫 仇由 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 高诱 注:“ 仇由 ,近 晋 之狄国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知伯 之伐 仇犹 ,遗之广车。” 裴骃 集解:“ 许慎 曰:‘ 仇犹 ,夷狄之国。’《战国策》曰:‘ 智伯 欲伐 仇犹 ,遗之大鐘,载之广车。’”《通志略·氏族略二》:“ 韩子 云: 仇吾国 为 智伯 所灭,因氏焉。或作 仇繇 。”
词语解释:优犹  拼音:yōu yóu
优游。优裕;宽裕。《管子·君臣下》:“故施舍优犹以济乱,则百姓悦。” 戴望 校正:“优犹即优游。《荀子·正论篇》曰:优犹知足。是也……施舍以厚之,优游以畜之,则可以止乱矣。”《荀子·正论》:“而圣王之生民也,皆使当厚优犹不知足,而不得以有餘过度。” 杨倞 注:“优犹,宽泰也。不知足,‘不’字亦衍耳。”
词语解释:五犹  拼音:wǔ yóu
古称恶臭的下等土壤为五犹。犹,通“ 蕕 ”,臭草。《管子·地员》:“下土曰五犹。五犹之状如粪。” 张佩纶 注:“恶臭如粪,故曰五犹。”参见“ 五粟 ”。
词语解释:五粟  拼音:wǔ sù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词语解释:鬼狐犹  拼音:guǐ hú yóu
犹鬼胡由。指难以捉摸的妓女。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断不得哄汉子的口,都是些即世求食鬼狐犹。”
词语解释:丕犹  拼音:pī yóu
见“ 丕猷 ”。
词语解释:丕猷  拼音:pī yóu
亦作“ 丕犹 ”。 鸿谋。《宋史·乐志十》:“嘉应昭协,丕犹诞扬。” 明 方孝孺 《存养斋记》:“丕猷弘训充塞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