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犹自 拼音:yóu zì
尚;尚自。 唐 许浑 《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宋 王沂孙 《齐天乐·蝉》词:“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白日且犹自可,黄昏后是甚活?”词语解释:犹可 拼音:yóu kě
(1).尚可;还可以。《孟子·万章下》:“腊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言犹可也,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啊,那张‘进局须知’,不看犹可,一看之后,我的兴奋的心脏,简直停止了跳动!”
(2).谓也可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词语解释:犹是 拼音:yóu shì
(1).由此。犹,通“ 由 ”。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 章 上封事言 凤 不可任用……天子不忍退 凤 , 章 犹是为 凤 所陷。”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篤意,遂成大好。犹是许足下以至交。”
(2).还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蜀 食井盐,如仙井 大寧 犹是大穴。”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初 唐 絶句精巧,犹是六朝餘习。”词语解释:犹疑 拼音:yóu nǐ
犹豫不决。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 幽求 犹疑未敢前。”《老残游记》第一回:“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 老舍 《神拳》第一幕:“大哥,还犹疑什么呢?该死,活不了!输了命,不能输了理!”词语解释:犹如 拼音:yóu rú
如同。《关尹子·二柱》:“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史记·滑稽列传》:“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宋 黄庭坚 《听崇德君鼓琴》诗:“犹如优曇花,时一出世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词人墨客得了此笺,犹如拱璧。”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就完全习惯了,犹如在自己家里一般。”词语解释:犹言 拼音:yóu yán
好比说;等于说。《论语·学而》“行有餘力” 宋 朱熹 集注:“餘力,犹言暇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燕语》:“臣僚上殿札子,末言取进止。进止,犹言进退也。”词语解释:犹子 拼音:yóu zǐ
(1).指侄子。《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本指丧服而言,谓为己之子期,兄弟之子亦为期。后因称兄弟之子为犹子。 汉 人称为从子。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太祖 高皇帝 篤犹子之爱,降家人之慈; 世祖 武帝 情等布衣,寄深同气。” 宋 文天祥 《寄惠州弟》诗:“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先生少孤,事母孝。敦友爱,抚犹子如己出。” 王闿运 《文林郎王君墓志铭》:“明谊维姻,比恩犹子。”
(2).谓如同儿子。《论语·先进》:“ 回 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晋 潘岳 《杨仲武诔》:“尔休尔戚,如实在己,视予犹父,不得犹子。”
(3).侄女。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妻澘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其女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
(4).晚辈自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何 ( 何文哲 ),武臣也,以 需 ( 赵需 )进士称犹子謁之。大喜,因召入宅。” 清 陈密山 《与尹健余书》:“八月初旬抵任,忽闻贤母考终,犹子情殷,深为悲悼。”词语解释:犹龙 拼音:yóu lóng
(1).谓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语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 去,谓弟子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 老子 ,其犹龙邪!’”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王者以御彼万国,居于九重。既体天而立制,遂如首以犹龙。” 宋 陆游 《读〈老子传〉》诗:“但説 周公 曾入梦,寧於 老子 叹犹龙。”
(2).指 老子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教图赞》:“ 理宗 朝有待詔 马远 画《三教图》:黄面老子则跏趺中坐, 犹龙翁 儼立於傍,吾夫子乃作礼於前。” 清 王夫之 《连珠》之二:“材有让乎 犹龙 ,道有超乎维宝。”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覆鹿忘前梦, 犹龙 悟守雌。”
(3).称有道之士。 清 徐振芳 《海陵寄李子微》诗:“犹龙久矣逃尘世,牵犊公然饮上流。”词语解释:犹与 拼音:yóu yǔ
犹豫。《礼记·曲礼上》:“卜筮者……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汉 刘向 《列女传·周主忠妾》:“媵婢心知其毒酒也,计念进之,则杀主父,不义;言之,又杀主母,不忠。犹与因阳僵覆酒。”词语解释:犹若 拼音:yóu ruò
(1).舒和貌。《荀子·子道》:“ 子路 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 杨倞 注:“犹若,舒和之貌。”
(2).还是。《管子·轻重甲》:“君虽彊本趣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荀子·不苟》:“虽作於心,见於色,出於言,民犹若未从也。”
(3).亦;尚且。《吕氏春秋·知度》:“ 舜 禹 犹若困,而况俗主乎?”
(4).犹如,如同。《墨子·尚贤中》:“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 宋 苏轼 《叶嘉传》:“ 嘉 之所为,犹若粗疏然。”词语解释:犹尚 拼音:yóu shàng
(1).尚且。《吕氏春秋·察微》:“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 管叔 、 蔡叔 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晋书·王坦之传》:“平易之世,有道之主犹尚诫惧,日昃不倦。”
(2).仍旧;还是。《吕氏春秋·知接》:“ 易牙 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耶?”《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往听之,犹尚 越 声也。”《汉书·南粤传》:“ 婴齐 犹尚乐擅杀生自恣。”词语解释:犹然 拼音:yóu rán
(1).舒迟貌。《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书·官人》:“喜色犹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释:“犹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庄子·逍遥游》:“ 宋荣子 犹然笑之。” 陆德明 释文:“ 崔 李 云:‘犹,笑貌。’”
(3).尚且。《史记·游侠列传》:“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节寿诗》:“世变节义如轻尘,男子犹然况妇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张胜 的心,死后犹然相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对料丝灯﹞今已六十餘年,犹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幅画景,犹然清清楚楚的摆在脑际。”
(6).仍然如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 五代 、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关镇杂记·秦皇岛》:“﹝ 秦皇 ﹞下马拜,荆皆垂首向地,如顿伏状。至今犹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词语解释:犹且 拼音:yóu qiě
(1).犹同样。《战国策·燕策三》:“ 柳下惠 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寧於故国尔。’”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一:“犹且黜,均将黜也。”《汉书·陈汤传》:“县官且顺听羣臣言,犹且復发徙之也。”
(2).仍然。《淮南子·兵略训》:“国虽大,人虽众,兵犹且弱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唐太宗 ﹞既已破灭 突厥 、 高昌 、 吐谷浑 等,犹且未饜,亲驾 辽东 ,皆志在立功,非不得已而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所以 薛涛 一个妓女,生前诗名不减当时词客,死后犹且诗兴勃然。”
(3).尚且。《晋书·陆机传》:“忌盈害上,鬼神犹且不免。”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此 春秋 城下之盟也,诸侯犹且耻之,而陛下以为功,臣窃不取。”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印岁易》:“ 开封 文三司印文尤麤,犹且岁易。”词语解释:犹豫 拼音:yóu yù
亦作“ 犹移 ”。 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感 交甫 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 邹韬奋 《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 意尚犹移。经不得 方蛟 ‘毛遂自荐’,一力担承。 方六一 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 犹与 ”、“由与”、“尤与”、“ 犹夷 ”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 清 黄生 《义府·犹豫》。词语解释:犹闲 拼音:yóu xián
见“ 犹閒 ”。
亦作“ 犹闲 ”。 尚可;还过得去;还不要紧。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孩儿去则犹閒,且是无人照管我门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白日犹闲,清宵更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曾经消瘦,每遍犹閒,这番最陡。”词语解释:犹之 拼音:yóu zhī
(1).犹言均之、等之。《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谓财物俱当与人。”
(2).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 武王 ,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 桀 紂 ,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
(3).亦作“ 犹之乎 ”。如同。 清 戴名世 《〈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 美国 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 美国 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词语解释:犹人 拼音:yóu rén
谓如同别人。《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史记·李斯列传》:“ 斯 其犹人哉,安足与谋。” 司马贞 索隐:“言我今日犹是人,人道守顺,岂能为逆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 荆公 持论,多不犹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厨下汲水炊白粥,若加冠於顶,恐亦犹人耳!”词语解释:犹儿 拼音:yóu ér
侄子或侄女。 清 孙枝蔚 《朱矞三母费太孺人贞节诗》:“犹儿可为儿,不愁絶宗祀。”词语解释:犹和 拼音:yóu hé
和顺。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政教敦质,风俗犹和。”词语解释:犹夷 拼音:yóu yí
(1).犹豫。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一折:“国士如君无二,当一诺怎得犹夷。” 闻一多 《死水·什么梦》:“她站在生死的门限上犹夷。” 郭沫若 《蜩螗集·谢“园地”》:“这应该加以惩膺,丝毫也用不着慈悲、犹夷、怠慢。”
(2).犹舒散、游逛。《明史·列女传一·叶氏》:“夜月上,紿诸姒曰:‘月色甚佳,盍少犹夷乎?’趋门外良久。”词语解释:犹大 拼音:yóu dà
据基督教《新约·马太福音》的传说,是受了三十块银币出卖自己老师 耶稣 的叛徒,一般用做叛徒的同义语。词语解释:犹移 拼音:yóu yí
见“ 犹豫 ”。
词语解释:犹豫 拼音:yóu yù
亦作“ 犹移 ”。 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感 交甫 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 邹韬奋 《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 意尚犹移。经不得 方蛟 ‘毛遂自荐’,一力担承。 方六一 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 犹与 ”、“由与”、“尤与”、“ 犹夷 ”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 清 黄生 《义府·犹豫》。词语解释:犹犹 拼音:yóu yóu
(1).谓快慢适宜。《礼记·檀弓上》:“君子盖犹犹尔。” 郑玄 注:“疾舒之中。”
(2).迟疑不决。《淮南子·兵略训》:“击其犹犹,陵其与与。”《老子》“犹兮若畏四邻” 汉 河上公 注:“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悽悽愴愴,袭我之阳,冥冥岑岑,入我之阴,犹犹然而不能自已者,其何朕耶?”参见“ 犹豫 ”。
词语解释:犹豫 拼音:yóu yù
亦作“ 犹移 ”。 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感 交甫 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 邹韬奋 《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 意尚犹移。经不得 方蛟 ‘毛遂自荐’,一力担承。 方六一 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 犹与 ”、“由与”、“尤与”、“ 犹夷 ”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 清 黄生 《义府·犹豫》。词语解释:犹太人 拼音:yóu tài rén
由古犹太人世代相传或历年皈依而延绵至今;尤指信奉犹太教的人词语解释:犹父 拼音:yóu fù
(1).谓如同父亲。《论语·先进》:“ 回 也视予犹父也。”
(2).泛指父辈。 唐 张说 《为郑虚己作祭舅文》:“不孤之託,缅尔何依?犹父之心,忽焉罔报。”
(3).伯父。《称谓录·父之兄通称》引《朱子语录》:“今人以姪为犹子,亦可以先生为犹父矣。”词语解释:犹预 拼音:yóu yù
犹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平原君 犹预未有所决。”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用兵之害,犹预为大。合杀不杀,天贼乃发。”《红楼梦》第二六回:“正是犹预不决、神魂不定之际。”词语解释:犹猢 拼音:yóu hú
兽名。即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巖树,一腾百丈,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词语解释:犹太教 拼音:yóu tài jiào
主要在 犹太 人中间流行的宗教,奉 雅赫维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写作JHWH,即yahweh)为唯一的真神。基督教的《旧约》原是其经典。十二世纪时,有 犹太 人来到 中国 开封 ,设立会堂,称“一赐乐业教”。参见“ 一赐乐业教 ”。
词语解释:一赐乐业教 拼音:yī cì lè yè jiào
古代入居 中国 的 犹太 人对其 犹太教 的专称。“一赐乐业”是 希伯来 文,即“以色列”的古音译。其教传入 中国 的年代,一说在 五代 后汉 (947-950年);一说在 金世宗 大定 三年(1163年),并在 开封府 建 犹太 寺。 明 弘治 二年《重建清真寺记》:“夫 一赐乐业 立教祖师 阿无罗汉 ,迺 盘古 阿躭 十九代孙也。” 明 正德 七年《尊崇道经寺记》:“至於 一赐乐业教 ,始祖 阿躭 ,本出 天竺西域 。”参阅 陈垣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潘光旦 《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词语解释:犹女 拼音:yóu nǚ
侄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防慎不至》:“ 张峴 妻, 颜蕘 舍人犹女。”《旧五代史·僭伪传·刘陟》:“宰相 韩宙 出镇 南海 , 谦 ( 刘谦 )时为牙校,职级甚卑,然气貌殊常, 宙 以犹女妻之。”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有龙宫二女,蜃阁凭虚,忽遇仙人接引,心肯处,四偶相俱,遭狠叔,势凌犹女,别许 陈 朱 。”词语解释:犹古自 拼音:yóu gǔ zì
亦作“ 犹兀自 ”。 犹言依然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犹古自参不透风流调法。”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犹古自身心不定,倚遍危楼,望不见 长安 帝京。” 元 无名氏 《小张屠》第四折:“迎门儿拜母亲,犹兀自醉醺醺。”词语解释:犹兀自 拼音:yóu wū zì
见“ 犹古自 ”。
词语解释:犹古自 拼音:yóu gǔ zì
亦作“ 犹兀自 ”。 犹言依然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犹古自参不透风流调法。”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犹古自身心不定,倚遍危楼,望不见 长安 帝京。” 元 无名氏 《小张屠》第四折:“迎门儿拜母亲,犹兀自醉醺醺。”词语解释:犹之乎 拼音:yóu zhī hū
见“ 犹之 ”。
词语解释:犹之 拼音:yóu zhī
(1).犹言均之、等之。《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谓财物俱当与人。”
(2).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 武王 ,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 桀 紂 ,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
(3).亦作“ 犹之乎 ”。如同。 清 戴名世 《〈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 美国 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 美国 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词语解释:犹孙 拼音:yóu sūn
侄孙或侄孙女。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夫人 渭源县君 房氏 , 容州 济 之女,在太尉 琯 为犹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