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顽犷 拼音:wán guǎng
(1).顽劣粗野。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三鹿郡公》:“ 袁利见 为性顽獷, 方棠 谓 袁生 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麄疎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八》:“此诗云:‘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夭邪次顽獷。’以讥世之小人,若不諂媚夭邪,须顽獷狠劣也。”《明史·西域传三·大慈法王》:“ 乌斯藏 远在西方,性极顽獷。”
(2).指顽劣而粗野的人。《元史·叶仙鼐传》:“ 仙鼐 素熟夷情,随地阨塞设屯镇抚之,恩威兼著,顽獷皆悦服。”词语解释:狙犷 拼音:jū guǎng
受惊而离去的样子。狙,通“ 虘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下·文选》:“狙,读为虘。《广雅》曰:趲獡,虘也。虘, 曹宪 音在何反,谓惊去之貌也。虘与狙古字通。《説文》曰:獡,犬獡獡不附人也。读若愬。 南楚 相惊曰獡。又曰:獷,犬獷獷不可附也。然则狙獷皆惊去之貌,言麟凤高飞远走而不至也。”词语解释:粗犷 拼音:cū guǎng
(1).粗鲁强横。《北史·耿豪传》:“ 豪 少粗獷,有武艺,好以气陵人。”《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佺期 及兄 广 、弟 思平 、从弟 孜敬 皆粗獷,每排抑之。” 清 恽敬 《与陈宝摩书》:“ 敬 质性粗獷,又埋没风尘之中,此事输大兄一百筹矣。”
(2).粗率豪放。《北史·邓至传》:“﹝诸 羌 国﹞风俗粗獷,与 邓至国 不同焉。”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北征》犹不免粗獷处。”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题材既是多种多样,我们又必须努力具备几套笔墨,有时应该粗犷雄浑,有时可以细腻隽永。”词语解释:凶犷 拼音:xiōng guǎng
犹凶悍。《旧唐书·陆贽传》:“乐武威者,则曰非兵无以服凶獷,曾莫知德不修,则兵不可恃也。”
凶恶犷悍。《明史·四川土司传一》:“ 松潘 土番 王永 习性兇獷,尝杀其土官 高茂林 男妇五百餘口。”词语解释:强犷 拼音:qiáng guǎng
亦作“彊獷”。 蛮横凶悍。《晋书·杨佺期传》:“ 佺期 沉勇果劲,而兄 广 及弟 思平 等皆强獷粗暴。”《南齐书·州郡志上》:“北垂萧条,士气彊獷,民不识义,唯战是习。”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八:“陶顽铸强獷,枉费尘与糠。”《明史·广西土司传三·泗城》:“ 豹 强獷如此,宜调兵擒捕,明正典刑。”词语解释:悍犷 拼音:hàn guǎng
强悍凶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而悍獷之性,不惧死,不畏寒,败而復至,散而復合。” 明 陈子龙 《平内盗议》:“计惟多遣间敌,潜入贼中,察其孰最悍獷,孰稍歛整,孰为决计,孰有悔心。”词语解释:蛮犷 拼音:mán guǎng
粗野强悍。 宋 欧阳修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诗:“攀躋诚畏涂,习俗羡蛮獷。”词语解释:豪犷 拼音:háo guǎng
强悍粗野。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 璞 素豪獷,持一邑短长。”《新观察》1981年第5期:“野马矫健灵捷,豪犷不羁。”词语解释:刚犷 拼音:gāng guǎng
强悍粗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气序寒烈,风俗刚獷,多衣皮褐,亦其所宜。”词语解释:骄犷 拼音:jiāo guǎng
骄纵蛮横。 宋 苏辙 《论高士敦向宗良札子》:“今若许令争取 士敦 已授之命不復辞免,习此骄獷,则恐 宗良 满盈速咎,其亡无日,朝廷虽欲庇之而不可得。”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女语·长乐兴宁妇女》:“ 长乐 、 兴寧 ,其民多骄獷喜鬭。”词语解释:骁犷 拼音:xiāo guǎng
亦作“驍彉”。 勇猛粗犷。《旧五代史·周书·史彦超传》:“ 史彦超 , 云州 人也。性驍獷,有胆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小説载:国初有 吴斋公 者,力逾千斤……每遇力作时,取巨絙如指者,寸寸断之,始解此。其驍獷岂在 令文 下?而没世无闻,良可叹也!”《明史·谢士元传》:“ 永丰 有银矿, 处州 民盗发之,聚数千人,将士惮其驍彍,不敢剿。”词语解释:残犷 拼音:cán guǎng
残忍凶悍。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 延年 残獷,未甚 东陵 之酷。”《晋书·石季龙载记下》:“惵惵遗黎,求哀无地,戎狄残獷,斯为甚乎!”词语解释:撨犷 拼音:xiāo guǎng
粗豪粗犷貌。《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今势论》:“吾闻 湘 军撨獷敢战,才涉乡土,则不肯奉命。”词语解释:愚犷 拼音:yú guǎng
愚昧而蛮横。《明史·广西土司传二·太平》:“蛮民愚獷,或挟私讐忿争戕杀,来告者必欲深致其罪,未可遽信。”词语解释:暴犷 拼音:bào guǎng
粗暴犷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此国气序风寒,人性暴獷,言辞鄙褻。”词语解释:枯犷 拼音:kū guǎng
犹粗犷。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韩愈 并推 李 杜 ,而实专於 杜 ;但袭粗迹,故成枯獷。”词语解释:疏犷 拼音:shū guǎng
亦作“疎獷”。 粗豪强悍。《后汉书·刘虞公孙瓒等传赞》:“ 伯珪 ( 公孙瓚 )疎獷,武才趫猛。”词语解释:犷犷 拼音:guǎng guǎng
凶恶;粗暴。《汉书·叙传下》:“獷獷亡 秦 ,灭我圣文。” 颜师古 注:“獷獷,粗恶之貌。”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二》:“居亭主獷獷嗜利,论事则好为狠刻以取胜,中实无主。” 章炳麟 《辨诗》:“﹝ 韩愈 ﹞辞已壮丽,博而不约,鲜温润之音,学之虽至,犹病傀怪,不至,乃獷獷如豺狼声。”词语解释:狞犷 拼音:níng guǎng
犹野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青羌 部落等﹞既通中国互市,狞獷,良费羈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穷村深谷之家不知甲子,愚冥狞獷之辈不信鬼神。”词语解释:生犷 拼音:shēng guǎng
蛮横不驯。《周书·达奚寔传》:“山 氐 生獷,不供赋役,歷世羈縻,莫能制御。”词语解释:石犷 拼音:shí guǎng
即石撞。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二:“石獷生 江 南山谷,盖蛙之美者。四足尤长,皮若蟾蜍,而色紫多疱。声类犬吠,故獷字从犬旁。”参见“ 石撞 ”、“ 石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