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状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 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敛名纸通呈。”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一折:“学儒业,守灯窗,望一举,把名扬。袍袖惹,桂花香,琼林宴,饮霞觴,亲夺的状元郎!”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自从在上辈状元公手里造好了,直到现在, 周 家老是兴兴旺旺。”
(2). 唐 时新进士, 宋 时廷试列一甲者,有时也称状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 唐 郑谷 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按, 谷 登 赵昌翰 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 周必大 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当时新进士,皆得称状元。”按, 叶适 登 淳熙 进士,为第二名。参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3).喻在本行业成绩最突出者。 李準 《参观》:“ 辛明修 是全国有名的大劳模,历年来小麦丰产的‘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词语解释:状貌 拼音:zhuàng mào
亦作“ 状皃 ”。
(1).相貌,容貌。《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北齐书·文苑传·荀士逊》:“状貌甚丑,以文辞见用。”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叶圣陶 《夜》:“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
(2).外貌;形状。《庄子·知北游》:“ 光曜 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几棵两人合抱的大柏树,状貌甚是奇古,旁边有块小小石碣,上刻‘汉柏’两个大字。”
(3).描摹;描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词语解释:状物 拼音:zhuàng wù
描绘事物。 唐 欧阳詹 《建溪行待陈诩》:“空忆丽词能状物,每看奇异但相思。” 宋 邵雍 《诗画吟》:“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左氏 文章不復可议,惟状物论事辞或过繁,此古今之所知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秋夜》--写景。状物。想像分子多,文字奇倔。”词语解释:状头 拼音:zhuàng tóu
(1).即状元。 唐 卢储 《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凡羣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 胡三省 注:“进士第一人,谓之状头。”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明日我诸王去他家做寿,不免写书与 王秀才 ,在公主前施些伎俩,这状头可是拾芥的易也。” 清 秋瑾 《题〈芝龛记〉》诗之一:“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説不封侯?”参见“ 状元 ”。
(2).诉讼原告人。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你做状头,拖他见官去!”
词语解释:状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 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敛名纸通呈。”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一折:“学儒业,守灯窗,望一举,把名扬。袍袖惹,桂花香,琼林宴,饮霞觴,亲夺的状元郎!”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自从在上辈状元公手里造好了,直到现在, 周 家老是兴兴旺旺。”
(2). 唐 时新进士, 宋 时廷试列一甲者,有时也称状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 唐 郑谷 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按, 谷 登 赵昌翰 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 周必大 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当时新进士,皆得称状元。”按, 叶适 登 淳熙 进士,为第二名。参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3).喻在本行业成绩最突出者。 李準 《参观》:“ 辛明修 是全国有名的大劳模,历年来小麦丰产的‘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词语解释:状类 拼音:zhuàng lèi
(1).形似。 唐 杜牧 《〈晚晴赋〉序》:“秋日晚晴, 樊川子 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
(2).形状和种类。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鬱积,其兴於怨刺。”词语解释:状元红 拼音:zhuàng yuán hóng
(1).果名。荔枝之一种。 宋 曾巩 《荔枝录》:“状元红,言於荔枝为第一,出近岁,在 福州 报国寺 。”一说, 宋 状元 徐铎 于故居手植荔枝,命名为“延寿红”。 铎 既没,人因称“状元红”。见 清 周亮工 《闽小记》、 清 顾张思 《土风录·状元红》。
(2).花名。牡丹之一种。《说郛》卷二六引 宋 周师厚 《洛阳花木记·叙牡丹》:“状元红,千叶深红花也……其色最美,迥出众花之上,故 洛 人以状元呼之。” 宋 黄昇 《卖花声·己亥三月一日》词:“鶯蝶太匆匆,恼杀衰翁,牡丹开尽状元红。” 元 乔吉 《小桃红·桂花》曲:“緑衣衬榜,黄麻供奉,不似状元红。”
(3).酒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如杭》:“这酒便是状元红了。”词语解释:状候 拼音:zhuàng hòu
(1).情况,状态。 唐 韩愈 《南山诗》:“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2).指症状,症候。 唐 李绅 《江亭》诗:“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词语解释:状写 拼音:zhuàng xiě
描绘。 高爕 《题姚石子所得傅青主画山水尺页》诗:“若非富邱壑,状写安能真?”词语解释:状元花 拼音:zhuàng yuán huā
梅花的别称。《咸淳临安志》引 宋 徐清叟 《净明院和御制诗》:“衝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词语解释:状迹 拼音:zhuàng jì
行迹;事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细寻状跡,足识法家;细寻判验,足识文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虽其间伸以状跡,粗陈一二,幺么恒事,曾何足观?”词语解释:状首 拼音:zhuàng shǒu
即状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是时 王荆公 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当,於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词语解释:状态 拼音:zhuàng tài
(1).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 明 李东阳 《书马远画水卷后》:“右 马远 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面,都饱含着一种在饥饿状态中所独有的冷焰。”
(2).在科学技术中,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也指各种聚集态,如物质的固、液、气等态。词语解释:状语 拼音:zhuàng yǔ
语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前边的表示状态、程度、时间、处所等等的修饰成分。形容词、副词、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都可以做状语。词语解释:状纸 拼音:zhuàng zhǐ
(1).印有规定格式供写诉状用的纸。
(2).诉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玄玄子 ﹞又是个无根蒂的,没个亲戚朋友与他辩诉一纸状纸,活活的顶罪罢了。” 柔石 《二月》:“穷人打官司总是输,我还是将来做一个律师,代穷人做状纸,辩诉。” 沙汀 《兽道》:“政府并没有接受她的状纸,他们仅仅命令保长向施材局帮她讨了一副棺材。”词语解释:状容 拼音:zhuàng róng
犹形态。 唐 杜牧 《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词语解释:状告 拼音:zhuàng gào
递状控告。京剧《猎虎记》第七场:“状告 解珍 、 解宝 为了何事?”词语解释:状词 拼音:zhuàng cí
犹状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陈大郎 ﹞就在 崇明县 进了状词,又到 苏州府 进了状词。”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还説那状词里面又告了两个妇人,不日来提,也要带他同去。”词语解释:状结 拼音:zhuàng jié
供词。《元典章·刑部四·杂例》:“ 顺天路 取问得狗主 李海 状结:‘所养母狗一隻,从来不曾咬人,以此不曾标识。’”词语解释:状式 拼音:zhuàng shì
(1).行状的格式。《新唐书·李敬玄传》:“时员外郎 张仁禕 有敏才, 敬玄 委以曹事, 仁禕 为造姓歷、状式、銓簿,钳键周密。”
(2).指印有规定格式的诉讼用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央个人买状式写了,取路投 长洲县 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状式不立,傍有善唆惯讼之人,巧设虚局,并瞒代书。”词语解释:状铺 拼音:zhuàng pù
官方设置的替诉讼人起草状子的办事机构。《元典章·吏部六·司吏》:“各处状铺之设,本欲书写有理词讼,使知应告不应告之例,庶革泛滥陈词之弊;亦使官府词讼静简,公事易於杜絶。”词语解释:状儿 拼音:zhuàng ér
状子。《水浒传》第一○二回:“爹,儿子今日遭恁般屈官司,叵耐 牛老儿 无礼,逼我写了休妻的状儿,才把银子与我。”词语解释:状元筹 拼音:zhuàng yuán chóu
一种赌具。用牙或骨、竹为筹,最大者为状元,为六十四注;其次为榜眼、探花,各三十二注;最小为秀才,只一注;用六骰卜彩,视所掷筹的得失,局毕计筹,以所得多少分胜负。参阅 清 金学诗 《牧猪闲话》。词语解释:状呈 拼音:zhuàng chéng
即状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一切状呈,俱勒有据实直书之甘结。”词语解释:状匿 拼音:zhuàng nì
藏匿。状,通“ 藏 ”。《韩非子·诡使》:“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 俞樾 《诸子平议·韩非子》:“状匿,即藏匿也。”词语解释:状副 拼音:zhuàng fù
状牒的副本。《后汉书·杨秉传》:“ 南阳 太守 张彪 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 秉 闻之,下书责让 荆州 刺史,以状副言公府。”词语解释:状招 拼音:zhuàng zhāo
具状招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係某府某州某县某都图,籍贯,状招;某年月日不合与某云云。”词语解释:状字 拼音:zhuàng zì
即副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词语解释:状子 拼音:zhuàng zǐ
诉讼的呈文。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将状子来我看。”《水浒传》第三一回:“知府接了状子,当差本县县尉下来,一面着人打捞起四个尸首,都检验了。”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他为何手拿状子,难道要告我不成?” 张天翼 《万仭约》:“你不服--你叫你们姐夫写状子去告。”词语解释:状故 拼音:zhuàng gù
犹缘故。 汉 王充 《论衡·状留》:“贤儒迟留,皆有状故。状故云何?学多、道重为身累也。”词语解释:状略 拼音:zhuàng lüè
行状之大略。《史记·张丞相列传》:“ 孝武 时丞相多甚,不记,莫録其行起居状略,且纪 征和 以来。”词语解释:状牒 拼音:zhuàng dié
(1).呈报的公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贞元 中,度支欲斫取两京道中槐树造车,更栽小树。先符牒 渭南 县尉 张造 。 造 批其牒曰:‘……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运斧操斤,情所未忍。’付司具状牒上度支使,仍具奏闻。遂罢。”
(2).诉讼的呈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有司稍按治,輒劫持之曰:‘某官乃 元祐 奸党, 苏 某亲旧,故观望害我。’公形状牒。”词语解释:状样 拼音:zhuàng yàng
(1).犹状式。《旧唐书·李敬玄传》:“ 仁禕 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銓历等程式。”
(2).犹状式。《旧唐书·李敬玄传》:“ 仁禕 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銓历等程式。”词语解释:状元令 拼音:zhuàng yuán lìng
酒令的一种。《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人行一个状元令,每人中一回状元喫一大杯。”词语解释:状况 拼音:zhuàng kuàng
(1).情况,情形。 汉史氏 《吴淞光复军纪略》:“凡此应付,竭力支撑,种种困难,殆非笔舌所能道其状况。” 邹韬奋 《道听途说》:“我听他说各报的来历和营业状况,熟极而流,如数家珍。”
(2).犹景况。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我离开 仙台 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词语解释:状元雨 拼音:zhuàng yuán yǔ
宋 汪应辰 为郡帅 赵鼎 幕僚。岁小旱, 汪 祈雨名山,果降雨。 赵 谓之“状元雨”。以 汪 绍兴 初举进士第一,故云。见《宋史·汪应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