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末字词组
黄犊金犊白犊禽犊乳犊初生之犊如许豚犊掩麛取犊
舐犊叱犊鸣犊豚犊茧犊卖剑买犊骍犊带牛佩犊
牛犊健犊带犊栗犊黑犊卖刀买犊毛犊有牛使牛,无牛使犊
佩犊青犊留犊茧栗犊斑犊羔犊牲犊老牛舐犊
耕犊抱犊驹犊牧犊黝犊踦犊孤犊短犊

词语解释:黄犊  拼音:huáng dú
(1).小牛。《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唐 杜甫 《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復来。” 明 李梦阳 《戏作放歌寄别吴子》:“我岂復恋头上簪,鹿门黄犊稳足驾。”
(2).蜗牛的别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及 杨沛 ,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庄子·则阳》“有所谓蜗者” 唐 成玄英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谓之蜗牛,有四角。”
词语解释:舐犊  拼音:shì dú
老牛以舌舔小牛,所以示爱。喻人之爱其子女。《后汉书·杨彪传》:“﹝ 杨彪 ﹞子 修 为 曹操 所杀。 操 见 彪 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 日磾 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唐 罗隐 《感别元帅尚父》诗:“疲牛舐犊心犹切,阴鹤鸣雏力已衰。”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此痛自关门户计,岂徒舐犊爱难捐。”
词语解释:牛犊  拼音:niú dú
小牛。又称牛犊子。《汉书·郊祀志上》:“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 唐 章孝标 《长安秋夜》诗:“牛犊乘春放,儿孙候暖耕。”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牛犊马驹,惟人所使。” 柯灵 《香雪海·听盖叫天谈艺》:“初生牛犊不怕虎,长了犄角不怕狼。”《花城》1980年第6期:“她呢,像头稚气的牛犊子,竟认认真真地教育起老头子来。”
词语解释:佩犊  拼音:pèi dú
《汉书·循吏传·龚遂》:“ 遂 见 齐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勤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因以“佩犊”喻弃官务农。《陈书·世祖纪》:“自顷寇戎,游手者众,民失分地之业,士有佩犊之讥。” 宋 曾巩 《阅武堂》诗:“柳间自诧投壶乐,桑下方安佩犊行。”
词语解释:耕犊  拼音:gēng dú
幼小的耕牛。 唐 吴融 《题延寿坊东南角古池》诗:“雨细几逢耕犊去,日斜时见钓人回。” 宋 陈傅良 《次沉俭夫求花木韵》:“ 止斋 有新畬,耕犊角已茧。”
词语解释:金犊  拼音:jīn dú
牛犊的美称。 唐 温庭筠 《春晓曲》:“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清 陈维崧 《麦秀两歧·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词语解释:叱犊  拼音:chì dú
大声驱牛;牧牛。 宋 陆游 《访村老》诗:“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 宋 陆游 《梦游散关渭水之间》诗:“叱犊老翁头似雪,羡渠生死不离家。”
词语解释:健犊  拼音:jiàn dú
强健的小牛。 唐 李贺 《章和二年中》诗:“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 唐 温庭筠 《碌碌古词》:“野草自根肥,羸牛生健犊。”
词语解释:青犊  拼音:qīng dú
(1).青牛。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吁嗟乎 崑崙 以外流沙西,当年 老子 驱青犊。”参见“ 青牛 ”。
(2). 新莽 末年 河 北地区较为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建武 三年(公元27年)为 刘秀 所镇压。《东观汉记·邓禹传》:“今 山东 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后泛称农民起义军。 唐 崔涂 《己亥岁感事》诗:“正闻青犊起葭萌,又报黄巾犯 汉 营。” 清 吴伟业 《田家铁狮歌》:“省中忽唱 田蚡 死,青犊明年食龙子。”
(3).宝刀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刀一曰百鍊,二曰青犊,三曰漏景。”
词语解释:青牛  拼音:qīng niú
(1).黑毛的牛。 南朝 梁简文帝 《乌栖曲》之三:“青牛丹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 长安 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但先给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晒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骑的。”
(2).指土牛。旧时习俗,立春塑土牛用以劝耕。又称“春牛”。《隋书·礼仪志二》:“立春前五日,於州大门外之东,造青土牛两头,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於东郊,竖青幡於青牛之傍焉。”参见“ 打春 ”。
(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 老子 廼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刘向 《列仙传》:“ 老子 西游, 关 令 尹喜 望见有紫气浮 关 ,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后因以“青牛”为神仙道士之坐骑。《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故 越州 千秋观 道士 贺知章 ……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克遂 四明 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説杀你驾青牛,乘赤鲤,驂白鹿,骑黄鹤,怎如俺这宝马雕鞍最好。”
(4). 老子 的代称。 明 李贽 《答周二鲁书》:“此儒者之用,所以竟为 蒙庄 所排, 青牛 所訶,而以为不如良贾也。”
(5).旧时谓三煞神之一。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撒豆穀》:“ 汉 世 京房 之女,适 翼奉 子, 奉 择日迎之, 房 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门故也。三煞者,谓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门,新人不得入。”
(6).千年木精所变之牛。《太平御览》卷九百引《嵩高记》:“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
词语解释:打春  拼音:dǎ chūn
旧时州县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丰年的习俗。 宋 晁冲之 《立春》诗:“自惭白髮嘲吾老,不上譙门看打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絶早,府僚打春。”
词语解释:抱犊  拼音:bào dú
比喻隐居。 唐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之一:“入云中兮养鷄,上山头兮抱犊。” 赵殿成 笺注引《元和郡县志》:“ 抱犊山 在 沂州 承县 北六十里,壁立千仞……昔有遁隐者,抱一犊于其上垦种,故以为名。”
词语解释:白犊  拼音:bái dú
白色的小牛。《淮南子·人间训》:“昔者 宋 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 唐 李白 《田园言怀》诗:“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唐 张籍 《牧童词》:“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词语解释:鸣犊  拼音:míng dú
指 春秋 晋 贤大夫 窦鸣犊 。 孔子 欲赴 晋 ,闻其已被 赵简子 所杀,乃止。亦泛指贤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既不得用於 衞 ,将西见 赵简子 。至於 河 而闻 竇鸣犊 、 舜华 之死也,临 河 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 丘 之不济此,命也夫!’”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或作‘ 鸣鐸 竇犨 ’,又作‘ 竇犨 鸣犊 、 舜华 也’。” 汉 梁竦 《悼骚赋》:“ 赵 殞 鸣犊 兮, 秦 人入疆。”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临 河 鸣犊 嘆,莫遣寸心灰。”
词语解释:带犊  拼音:dài dú
见“ 带头 ”。
词语解释:带头  拼音:dài tóu
(1).旧指寡妇改嫁时随带的子女、财物。方言亦谓婚前已怀孕生下的子女。《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俺 六娘 嫁俺爹,瞒不过老人家是知道,该带了多少带头来,别人不知道我知道,把银子休説,只光金珠、玩好、玉带、绦环、狄髻、值钱寳石,还不知有多少。”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蚓配》:“小子半世飘流,未成家室,昨日説了一箇 松江 寡妇 邱氏 ,却有一箇带头女儿。虽然目下多了一口喫饭,毕竟日后卖他几两银子,算来不会折本。” 阮章竞 《漳河水·三个姑娘》诗:“水流赶杖没根梢,带犊孩儿路边草,进门爬墙头!”
(2).谓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如:你带头唱支歌吧;共产党员要起带头作用。
词语解释:留犊  拼音:liú dú
《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遂称疾篤”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载, 寿春 令 时苗 ,少清白。到任时乘薄軬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离任时,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 淮 南所生有也。”又《晋书·羊祜传》载, 鉅平侯 羊篇 “歷官清慎,有私牛於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后以留犊喻居官清廉,纤介不取。 南朝 梁元帝 《后临荆州》诗:“所冀方留犊,行当息饮羊。” 唐 李绅 《闻里谣效古歌》:“上有明王颁詔下,重选贤良恤孤寡。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
词语解释:驹犊  拼音:jū dú
小马与小牛。泛指幼畜。《礼记·月令》:“﹝季春之月﹞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牺牲驹犊,举书其数。”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故驹犊生於战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乳母好,堪为种产者,因留之以为种,恶者还卖,不失本价,坐嬴驹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逢》:“夜久颇飢,因傍村落徐行,犬彘驹犊之辈,悉无可取。”
词语解释:禽犊  拼音:qín dú
(1).禽和犊。古代用作馈赠的礼品,因以喻干禄进身之物。《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杨倞 注:“禽犊,餽献之物也。” 刘师培 补释:“《礼记·曲礼》言:‘凡贄:卿,羔;大夫,雁;士,雉。’是所执之贄非兽即禽,特此文以犊代羔耳。”
(2).指鸟兽疼爱幼仔,比喻父母溺爱子女。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训女》:“説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你看我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彼以禽犊为爱,使其子怙宠灭义,不克自树立,以至於碌碌无所短长。”
词语解释:豚犊  拼音:tún dú
比喻不肖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桓氏 有言, 曹子丹 生此豚犊,信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昔 刘文饶 不忍駡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名之者乎!”
词语解释:栗犊  拼音:lì dú
牛犊,其角小如栗,故名。比喻少年。《西京杂记》卷二:“ 长安 有儒生曰 惠庄 ,闻 朱云 折 五鹿充宗 之角,乃嘆息曰:‘栗犊反能尔邪?吾终耻溺死沟中!’遂裹粮从 云 。”
词语解释:茧栗犊  拼音:jiǎn lì dú
牛犊。比喻幼弱无能之人。《后汉书·赵熹传》:“ 更始 乃徵 熹 。 熹 年未二十,既引见, 更始 笑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 李贤 注:“犊角如茧栗,言小也。《礼纬》曰:‘天地之牲角茧栗。’”参见“ 茧栗 ”。
词语解释:茧栗  拼音:jiǎn lì
(1).形容牛角初生之状。言其形小如茧似栗。《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汉书·礼乐志》:“牲茧栗,粢盛香。” 颜师古 注:“言角之小,如茧及栗之形也。”
(2).借指牛犊。《国语·楚语下》:“郊禘不过茧栗,烝赏不过握把。”
(3).指植物的幼芽或蓓蕾。 宋 黄庭坚 《寄王定国》诗序:“往岁过 广陵 ,值早春,尝作诗云:……红药梢头初茧栗, 扬州 风物鬢成丝。” 宋 黄庭坚 《食笋》诗:“茧栗戴地翻,觳觫触墙坏。”
(4).古以小牛祭祀,因以“茧栗”泛指祭品。《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进封 乐平 乡侯”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 王朗 《节省奏》:“既违茧栗慤诚之本,扫地简易之指,又失替质而损文、避泰而从约之趣。”
词语解释:牧犊  拼音:mù dú
(1).牧牛,放牛。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秦惠王 作石牛五头,朝泻金,以遗 蜀 王, 蜀 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 秦 人曰‘东方牧犊儿’。 秦 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 蜀 也。’” 元 杨维桢 《送谢太守》诗:“勿袖烹鲜手,须閒牧犊身。” 明 何景明 《牧犊行》:“牧童牧犊畏虎欺,挽弓逻之不敢离。”
(2).见“ 牧犊子 ”。
词语解释:牧犊子  拼音:mù dú zǐ
古代人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雉朝飞》者, 牧犊子 所作也。 齐 处士, 湣 宣 时人。年五十,无妻,求薪於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作《朝飞》之操,将以自伤焉。”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雉朝飞》作“犊木子”,《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雉朝飞操》作“犊沐子”。后用“牧犊”为老而无妻的典故。 金 元好问 《送田益之从周帅西上》诗之二:“求凰可无日, 牧犊 未成翁。” 清 姚鼐 《感春杂咏》之六:“圣 舜 乃恶父, 牧犊 遂无妻。”
词语解释:乳犊  拼音:rǔ dú
(1).小牛。《新唐书·百官志三》:“乳驹、乳犊,十给一丁。”《辽史·耶律乙不哥传》:“一人负乳犊,引牸牛而过。” 郭沫若 《赴崖城道中》诗:“沿途乳犊雄于虎,玉宇无涯涨海苍。”
(2).生小牛。《新唐书·五行志二》:“ 贞元 七年, 赵州 柏乡 民 李崇贞 家黄犬乳犊。”
词语解释:茧犊  拼音:jiǎn dú
牛犊。《北史·外戚传序》:“茧犊引大车,弱质任厚栋。”参见“ 茧栗 ”。
词语解释:茧栗  拼音:jiǎn lì
(1).形容牛角初生之状。言其形小如茧似栗。《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汉书·礼乐志》:“牲茧栗,粢盛香。” 颜师古 注:“言角之小,如茧及栗之形也。”
(2).借指牛犊。《国语·楚语下》:“郊禘不过茧栗,烝赏不过握把。”
(3).指植物的幼芽或蓓蕾。 宋 黄庭坚 《寄王定国》诗序:“往岁过 广陵 ,值早春,尝作诗云:……红药梢头初茧栗, 扬州 风物鬢成丝。” 宋 黄庭坚 《食笋》诗:“茧栗戴地翻,觳觫触墙坏。”
(4).古以小牛祭祀,因以“茧栗”泛指祭品。《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进封 乐平 乡侯”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 王朗 《节省奏》:“既违茧栗慤诚之本,扫地简易之指,又失替质而损文、避泰而从约之趣。”
词语解释:黑犊  拼音:hēi dú
(1).古代博戏。用木制骰子五枚,每枚两面,一面涂黑,一面涂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掷之五子皆黑者为卢,胜采;二雉三黑为雉,次胜采;二犊三白为犊,又次,“黑犊”即指此。《晋书·刘毅传》:“后於东府聚摴蒱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餘人并黑犊以还,唯 刘裕 及 毅 在后。”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2). 西汉 末称号为“青犊”的农民起义军。后亦泛指农民起义军。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卒之黄巾黑犊之屯聚,青袍白马之横行。”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因之青袍入殿,外朝不抱乌号;黑犊惊鑾,后苑惟啼苦竹。”
词语解释:斑犊  拼音:bān dú
毛色黑白相杂的小牛。 宋 范成大 《秦楼》诗:“栏街看幕似春游,斑犊雕车碧画油。”
词语解释:黝犊  拼音:yǒu dú
黑色小牛。《宋史·乐志八》:“牲陈黝犊,乐备《咸池》。”
词语解释:初生之犊  拼音:chū shēng zhī dú
刚出生的小牛。语出《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后多用以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夏衍 《戏剧抗战三年间》:“以初生之犊的勇气,站在一切战斗的前列。”
词语解释:卖剑买犊  拼音:mài jiàn mǎi dú
同“ 卖剑买牛 ”。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
词语解释:卖刀买犊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同“ 卖剑买牛 ”。 唐 武元衡 《兵行褒斜谷作》诗:“ 三川 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大家便卖了战马,买头牛儿;丢下兵器,拿把锄儿,学那古人‘卖刀买犊’的故事,岂不是緑林中一段佳话!”
词语解释:羔犊  拼音:gāo dú
小羊和小牛。常比喻弱的一方。《汉书·邹阳传》:“夫以区区之 济北 而与诸侯争彊,是以羔犊之弱而扞虎狼之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庙筭既内不揆德进取,又外不量力,犹轻羽之没洪鑪,飞雪之委沸鑊,朝菌之试干将,羔犊之犯虣虎也。”
词语解释:踦犊  拼音:qī dú
行走不稳的小牛。 明 徐霖 《绣襦记·慈母感念》:“寒沙夕照荒邨里,举目不堪愁思。我儿,你怎如踦犊跳驤也得随母归。”
词语解释:如许豚犊
这样的不肖之子
词语解释:骍犊  拼音:xīng dú
赤色的牛犊。古代祭祀所用。《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瘞埋于泰圻祭地也,用騂犊。”《南齐书·礼志上》:“ 繆袭 据《祭法》,云天地騂犊, 周 家所尚。”
词语解释:毛犊  拼音:máo dú
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淮南子·墬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於庶兽。”
词语解释:牲犊  拼音:shēng dú
古代诸侯向天子供膳的小牛。《周礼·秋官·掌客》:“王巡守殷国,则国君膳以牲犊。” 郑玄 注:“犊,茧栗之犊也。以膳天子,贵诚也。”
词语解释:孤犊  拼音:gū dú
无母的小牛。《庄子·列御寇》:“及其牵而入於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列子·仲尼》:“髮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词语解释:掩麛取犊  拼音:yǎn mí qǔ dú
捕杀幼兽。语出《礼记·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孔颖达 疏:“麛乃是鹿子之称,而凡兽子亦得通名也。”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故曰:杀胎破卵,则凤皇不翔。揜麛取犊,则麒麟不至。”
词语解释:带牛佩犊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西汉 时 渤海郡 农民因饥荒而骚乱。 宣帝 命 龚遂 为太守,往治其事。 遂 不用暴力,唯劝导说服。见有带刀持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世因以为农民被迫弃农暴乱之典。
词语解释:有牛使牛,无牛使犊  拼音:yǒu niú shǐ niú , wú niú shǐ dú
比喻当达不到原有条件时,则降格以求。 王安友 《协作》六:“俗话说:‘有牛使牛,无牛使犊。’要说还是有罐好,一个人担着,又省力气,又多出活。可是眼下正是用罐的时候,就是有钱也无处买。”
词语解释:老牛舐犊  拼音:lǎo niú shì dú
喻爱子之情。牛爱其犊,常舔之。舐,舔。《后汉书·杨彪传》:“子 脩 为 曹操 所杀, 操 见 彪 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 日磾 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唐 权德舆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诗:“老牛还舐犊,凡鸟亦将雏。”
词语解释:短犊  拼音:duǎn dú
小牛。 清 周之璵 《读史感怀》诗:“石羊埋棘漆灯冥,短犊横牵上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