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首字词组
犁锄犁然犁眉騧犁元,犁民犁铧犁民犁涂犁舌狱
犁牛犁头犁祁犁眉驹犁曙犁槅犁犋犁别
犁春犁舌犁明犁面犁湖犁途犁元犁涂
犁庭犁扫犁子犁錧犁牛骍角犁生骍角犁鹕犁庭扫闾
犁耕犁平犁沟犁黑犁牛之子犁庭扫穴犁壁犁镜
犁花犁老犁锄之厄犁镵犁旦犁耳犁轭犁鼠

词语解释:犁锄  拼音:lí chú
1.亦作"犁锄"。亦作"犂鉏"。
2.农具。犁和锄。
3.借指耕作。
词语解释:犁牛  拼音:lí niú
(1).杂色牛。《山海经·东山经》:“其中鱅鱅之鱼,其状如犂牛。” 郭璞 注:“牛似虎文者。”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犂牛之鞹与玄騂之鞹有以异乎?’曰:‘同。’” 清 赵翼 《杂书所见》诗:“犂牛出騂角,白牡生驪驹。”
(2).比喻劣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犂牛尚有子,何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尚未知犂牛,何知其子?”参见“ 犂生騂角 ”。
(3).耕牛。《后汉书·和帝纪》:“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贫民无以耕者,为雇犂牛直。”
词语解释:犁生骍角  拼音:lí shēng xīng jiǎo
谓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语出《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邢昺 疏:“杂文曰犂。騂,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 仲弓 父贱人而行不善,故 孔子 称谓 仲弓 ,曰:‘譬若杂文之犂牛生纯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舍弃之乎?’言 仲弓 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司马相如》:“ 卓王孙 始非能容 相如 也,但看 临邛 令面耳;终非能壻 相如 也,但恐辱富家门面耳。 文君 为之女,真可谓犂生騂角矣。”亦作“ 犂牛騂角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犁牛之子》:“故 孔子 有犂牛騂角之喻,以其字为戏耳。”
词语解释:犁春  拼音:lí chūn
犹春耕。 宋 方岳 《次韵程弟》:“草堂四壁一瓢空,举世无人与我同,黄犊山南又山北,犂春犹有古人风。”
词语解释:犁庭  拼音:lí tíng
亦作“犁庭”。 见“ 犂庭扫穴 ”。
词语解释:犁庭扫穴  拼音:lí tíng sǎo xué
亦作“犁庭扫穴”。 谓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语本《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犂其庭,扫其閭,郡县而置之。”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朝廷若未有深入远讨犁庭扫穴之意……则赋於民者,必有可轻之理。” 清 钱谦益 《谢象三五十寿序》:“好谈兵事,往往集余邸中,相与清夜置酒,明灯促坐,扼腕奋臂,谈犂庭扫穴之举。” 柳亚子 《车中感赋》诗:“指日新都传捷报,犁庭扫穴缚元凶。”亦省作“ 犂庭 ”。 明 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计伸犁庭威,十万环偏厢。”《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广东琼州府》:“ 成化 间,副使 涂棐 设计犁扫,渐就编差。” 高旭 《哭张伯纯先生》诗:“犂庭夙抱感精灵,赢得他年照汗青。”
词语解释:犁耕  拼音:lí gēng
亦作“犁耕”。 用犁耕田;耕田。《后汉书·循吏传·王景》:“ 景 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犂耕。”《宋书·五行志二》:“ 海西 被废,处 吴 ,民犁耕其门前,以种小麦。”
词语解释:犁花  拼音:lí huā
亦作“犁花”。 指犁翻的土块。似浪花状,故称。 李庆藩 《拖拉机开进高家村》:“耕过的地,犁花像波纹一样均匀。”
词语解释:犁然  拼音:lí rán
亦作“犁然”。
(1).犹释然。自得貌。《庄子·山木》:“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犂然有当於人之心。”一本作“犁然”。 陈鼓应 今注引 焦竑 曰:“犂然,如犂田者,其土释然也。”一说犹栗然。见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说。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 少陵 古诗,有歌行吟叹之异名,每与能诗者求其别,讫未尝犂然当于心也。”
(2).明察,明辨貌。 明 张居正 《贺朱镇山重膺殊恩序》:“凡古今隆替,名物隐賾,一叩之,罔不犂然辨,洞然析,武库未足喻其藏,江海未足方其畜也。” 清 侯方域 《赠丁掾序》:“我 徐公 至则洁清而威严,犂然不可欺。”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二章二:“像他( 朱有燉 )那样作剧年代犁然可考的,在 元 明 戏曲史里殆也是唯一的特例。”
词语解释:犁头  拼音:lí tóu
犁的翻土的部分
词语解释:犁舌  拼音:lí shé
亦作“犁舌”。 谓入犁舌狱割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岂以失明不足,尚欲犁舌乎?”参见“ 犂舌狱 ”。
词语解释:犁舌狱  拼音:lí shé yù
1.亦作"犁舌狱"。
2.佛教语。谓犯恶口、大妄语等作口业者死后所入的地狱。
词语解释:犁扫  拼音:lí sǎo
1.亦作"犁扫"。
2.见"犁庭扫穴"。
词语解释:犁平  拼音:lí píng
扫荡平定。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邇者节下犂平丑类,而天下至急至切之务,与东南经文之规模,均惟节下是赖。”
词语解释:犁老  拼音:lí lǎo
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犂,通“ 黧 ”。《书·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蔡沉 集传:“犂、黧通,黑而黄也。”
词语解释:犁眉騧  拼音:lí méi guā
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犂,通“ 黧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朝策犂眉騧,举鞭力不堪。” 王琦 注:“《十六国春秋》:‘ 姚襄 所乘骏马曰黧眉騧,日行千里。’《説文》:‘騧,黄马黑喙也。’黧,黑也。黧眉騧,则黄马而黑眉者矣。古犂、黧字通用。”
词语解释:犁祁  拼音:lí qí
亦作“犁祁”。 方言。豆腐。
词语解释:犁明  拼音:lí míng
亦作“犁明”。 黎明。犂,通“ 黎 ”。《史记·吕太后本纪》:“ 孝惠 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 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犂明, 孝惠 还, 赵王 已死。”《史记·齐太公世家》:“ 太公 闻之,夜衣而行,犂明至国。” 司马贞 索隐:“犂犹比也。一云犂犹迟也。”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六日犁明,促侍女整粧,往 和桥 地藏庵 进香。”
词语解释:犁子  拼音:lí zǐ
犹言犁牛之子。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接花》云:‘ 雍 也本犂子, 仲由 元鄙人。’”参见“ 犂牛之子 ”。
词语解释:犁牛之子  拼音:lí niú zhī zǐ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何晏 集解:“言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
词语解释:犁沟  拼音:lí gōu
在地上犁成的沟
词语解释:犁锄之厄
死亡的命运
词语解释:犁元,犁民
黎民百姓。犂,通“黎”
词语解释:犁眉驹
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犁,通“黧”
词语解释:犁面  拼音:lí miàn
用刀割脸。犂,通“ 剺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此 聂政 也。为父报讎,知当及母,乃自犂面。”《花月痕》第四九回:“所有 回 众,无不洗心涤虑,犂面刻肌,誓与 汉 人和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浙联军〈檄南京文〉》:“然后下连 百粤 ,上合三江,犂面而缚 葛荣 ,验鼻而诛 孟让 。”
词语解释:犁錧  拼音:lí guǎn
亦作“犁錧”。 即犁铧。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西周也是奴隶社会》:“偶而有所谓青铜犁錧的发现,有的是出于误会,有的则顶多只能是仪仗品而已。”参见“ 犂鏵 ”。
词语解释:犁铧  拼音:lí huá
亦作“犁鏵”。
(1).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金属器。略呈三角形。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犁鏵,犁刃也。”
(2).铧式犁。 碧野 《我怀念的是牛》:“小青牦开年第一次被套上了犁铧。”
词语解释:犁黑  拼音:lí hēi
黧黑,黑色。犂,通“ 黧 ”。《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词语解释:犁镵  拼音:lí chán
即犁铧。 唐 陆龟蒙 《耒耜经》:“冶金而为之者,曰犂鑱,曰犂壁……起其墢者鑱也,覆其墢者壁也。”参见“ 犂鏵 ”、“ 犂镜 ”。
词语解释:犁铧  拼音:lí huá
亦作“犁鏵”。
(1).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金属器。略呈三角形。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犁鏵,犁刃也。”
(2).铧式犁。 碧野 《我怀念的是牛》:“小青牦开年第一次被套上了犁铧。”
词语解释:犁曙  拼音:lí shǔ
黎明。犂,通“ 黎 ”。《新唐书·赵昶传》:“犂曙决战,士争奋死鬭,禽贼酋数人,斩级千餘。”
词语解释:犁湖  拼音:lí hú
见“ 犂鶘 ”。
词语解释:犁鹕  拼音:lí hú
1.亦作"犁涂"。亦作"犁湖"。亦作"犂途"。
2.水鸟。即鹈鹕。
词语解释:犁牛骍角  拼音:lí niú xīng jiǎo
见“ 犂生騂角 ”。
词语解释:犁生骍角  拼音:lí shēng xīng jiǎo
谓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语出《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邢昺 疏:“杂文曰犂。騂,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 仲弓 父贱人而行不善,故 孔子 称谓 仲弓 ,曰:‘譬若杂文之犂牛生纯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舍弃之乎?’言 仲弓 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司马相如》:“ 卓王孙 始非能容 相如 也,但看 临邛 令面耳;终非能壻 相如 也,但恐辱富家门面耳。 文君 为之女,真可谓犂生騂角矣。”亦作“ 犂牛騂角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犁牛之子》:“故 孔子 有犂牛騂角之喻,以其字为戏耳。”
词语解释:犁牛之子  拼音:lí niú zhī zǐ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何晏 集解:“言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
词语解释:犁旦  拼音:lí dàn
黎明。犂,通“ 黎 ”。《史记·南越列传》:“ 越 素闻 伏波 名……犂旦,城中皆降 伏波 。” 裴駰 集解:“《汉书》‘犂旦’为‘迟旦’,谓待明也。”《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蛮復围 成都 ,夜穿西北隅,犂旦乃觉,即頽茭火于壖,蛮皆死穴中。”
词语解释:犁民  拼音:lí mín
黎民百姓。犂,通“ 黎 ”。
词语解释:犁槅  拼音:lí gé
见“ 犂軛 ”。
词语解释:犁轭  拼音:lí è
1.亦作"犂軶"。亦作"犁轭"。
2.或称"犂槅"。架在牛脖子上的器具,似人字形,用以牵引犁。
词语解释:犁途  拼音:lí tú
见“ 犂鶘 ”。
词语解释:犁鹕  拼音:lí hú
1.亦作"犁涂"。亦作"犁湖"。亦作"犂途"。
2.水鸟。即鹈鹕。
词语解释:犁生骍角  拼音:lí shēng xīng jiǎo
谓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语出《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邢昺 疏:“杂文曰犂。騂,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 仲弓 父贱人而行不善,故 孔子 称谓 仲弓 ,曰:‘譬若杂文之犂牛生纯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舍弃之乎?’言 仲弓 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司马相如》:“ 卓王孙 始非能容 相如 也,但看 临邛 令面耳;终非能壻 相如 也,但恐辱富家门面耳。 文君 为之女,真可谓犂生騂角矣。”亦作“ 犂牛騂角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犁牛之子》:“故 孔子 有犂牛騂角之喻,以其字为戏耳。”
词语解释:犁庭扫穴  拼音:lí tíng sǎo xué
亦作“犁庭扫穴”。 谓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语本《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犂其庭,扫其閭,郡县而置之。”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朝廷若未有深入远讨犁庭扫穴之意……则赋於民者,必有可轻之理。” 清 钱谦益 《谢象三五十寿序》:“好谈兵事,往往集余邸中,相与清夜置酒,明灯促坐,扼腕奋臂,谈犂庭扫穴之举。” 柳亚子 《车中感赋》诗:“指日新都传捷报,犁庭扫穴缚元凶。”亦省作“ 犂庭 ”。 明 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计伸犁庭威,十万环偏厢。”《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广东琼州府》:“ 成化 间,副使 涂棐 设计犁扫,渐就编差。” 高旭 《哭张伯纯先生》诗:“犂庭夙抱感精灵,赢得他年照汗青。”
词语解释:犁耳  拼音:lí ěr
即犁镜。《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五年》:“ 秦 征北将军、 幽州 刺史 行唐公 洛 ,勇而多力,能坐制奔牛,射洞犂耳。” 胡三省 注:“犂耳之铁厚而坚。”参见“ 犂镜 ”。
词语解释:犁镜  拼音:lí jìng
亦称“ 犂壁 ”。亦作“犁镜”。 安于犁铧上方的金属部件。用以翻转和破碎犁起的土块。 唐 陆龟蒙 《耒耜经》:“民之习者通谓之犂。冶金而为之者,曰犂鑱,曰犂壁……耕之土曰墢,墢犹块也。起其墢者鑱也,覆其墢者壁也。” 克非 《春潮急》二:“暗褐色的泥坯,从犂镜上连续不断翻滚下来,摆成一条整齐的小埂。”
词语解释:犁涂  拼音:lí tú
见“ 犂鶘 ”。
词语解释:犁鹕  拼音:lí hú
1.亦作"犁涂"。亦作"犁湖"。亦作"犂途"。
2.水鸟。即鹈鹕。
词语解释:犁犋  拼音:lí jù
亦作“犁犋”。 牵引犁的畜力单位。能拉动一张犁的畜力叫一犁犋。 王汶石 《风雪之夜·土屋里的生活一》:“一队队犁犋,人畜相间,在田垅间转来转去。”
词语解释:犁元  拼音:lí yuán
黎民百姓。犂,通“ 黎 ”。《隶释·汉成阳灵台碑》:“万国蒙祉,犂元赖荣。”
词语解释:犁鹕  拼音:lí hú
1.亦作"犁涂"。亦作"犁湖"。亦作"犂途"。
2.水鸟。即鹈鹕。
词语解释:犁壁  拼音:lí bì
见“ 犂镜 ”。
词语解释:犁镜  拼音:lí jìng
亦称“ 犂壁 ”。亦作“犁镜”。 安于犁铧上方的金属部件。用以翻转和破碎犁起的土块。 唐 陆龟蒙 《耒耜经》:“民之习者通谓之犂。冶金而为之者,曰犂鑱,曰犂壁……耕之土曰墢,墢犹块也。起其墢者鑱也,覆其墢者壁也。” 克非 《春潮急》二:“暗褐色的泥坯,从犂镜上连续不断翻滚下来,摆成一条整齐的小埂。”
词语解释:犁轭  拼音:lí è
1.亦作"犂軶"。亦作"犁轭"。
2.或称"犂槅"。架在牛脖子上的器具,似人字形,用以牵引犁。
词语解释:犁舌狱  拼音:lí shé yù
1.亦作"犁舌狱"。
2.佛教语。谓犯恶口、大妄语等作口业者死后所入的地狱。
词语解释:犁别  拼音:lí bié
犹区分。犂,通“ 离 ”。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诗话説部之末流,纠纷而不可犂别。”
词语解释:犁涂  拼音:lí tú
见"犁鹕"。
词语解释:犁庭扫闾  拼音:lí tíng sǎo lǘ
犁平庭院,扫荡住处,比喻彻底摧毁敌人。例如: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汉书·匈奴传下》
也说“犁庭扫穴”
词语解释:犁镜  拼音:lí jìng
亦称“ 犂壁 ”。亦作“犁镜”。 安于犁铧上方的金属部件。用以翻转和破碎犁起的土块。 唐 陆龟蒙 《耒耜经》:“民之习者通谓之犂。冶金而为之者,曰犂鑱,曰犂壁……耕之土曰墢,墢犹块也。起其墢者鑱也,覆其墢者壁也。” 克非 《春潮急》二:“暗褐色的泥坯,从犂镜上连续不断翻滚下来,摆成一条整齐的小埂。”
词语解释:犁鼠  拼音:lí shǔ
鼹鼠。《尔雅·释兽》“鼢鼠” 宋 邢昺 疏:“《广雅》云鼹鼠也。《方言》云名犂鼠,即此鼠也。谓起地若耕,因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