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庖牺 拼音:páo xī
见“ 庖牺氏 ”。
词语解释:庖牺氏 拼音:páo xī shì
即 伏羲 。 唐 司马贞 《三皇本纪》:“ 太皞 庖牺氏 , 风 姓,代 燧人氏 继天而王……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亦省称“ 庖牺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故瀆东逕 成纪县 ,故帝 太皡 庖牺 所生之处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十二》“季子”:“ 伏牺 字,《汉书》皆作宓。庖字古读若浮……浮、宓声相近,故 宓牺 或作 庖牺 。”词语解释:伏牺 拼音:fú xī
见“ 伏羲 ”。
词语解释:伏羲 拼音:fú xī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风姓 。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 庖牺 。亦作“ 伏戏 ”、“ 伏牺 ”。《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 燧人 、 伏羲 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庄子·大宗师》:“ 伏戏氏 得之,以袭气母。”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 伏牺 而成乎 尧 。” 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 庖牺 ,亦曰 伏羲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贾公彦 疏引《孝经纬》:“ 伏牺 之乐曰《立基》。” 唐 杨炯 《少室山姨庙碑》:“ 伏羲 画卦,唯观鸟兽之文。”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兹著书显言:东西万国及我 伏戏 与 中国 之初人尽是邪教子孙,其辱我天下之人。”词语解释:畏牺 拼音:wèi xī
谓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牺牲。语本《庄子·列御寇》:“或聘於 庄子 , 庄子 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芻叔,及其牵而入於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汉 班固 《幽通赋》:“ 周 贾 盪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服。”词语解释:三牺 拼音:sān xī
(1).三只纯色的牛。《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介葛卢 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
(2).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三牺,鴈、鶩、雉。”一说指牛羊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今案五牲,牛羊豕犬鸡也;三牺,牛羊豕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词语解释:纯牺 拼音:chún xī
古时用于祭宗庙的纯色全体牲畜。《文选·宋玉〈高唐赋〉》:“进纯牺,祷璇室。” 吕延济 注:“谓纯色牺牲也。”词语解释:丰牺 拼音:fēng xī
丰盛的祭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之三:“日至大礼,丰牺上辰;牲牢脩牧,茧栗毛纯。” 隋 牛弘 《俎入歌》:“骏奔咸会,供神有序;明酌盈樽,丰牺实俎。”《元史·礼乐志三》:“丰牺在俎,雅奏在庭。”词语解释:骍牺 拼音:xīng xī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诗·鲁颂·閟宫》:“享以騂牺,是饗是宜,降福既多。” 毛 传:“騂,赤。牺,纯也。” 郑玄 笺:“其牲用赤牛纯色,与天子同也。”词语解释:人牺 拼音:rén xī
古代用作祭祀的人,谓之人牺。词语解释:轩牺 拼音:xuān xī
见“ 轩羲 ”。
词语解释:轩羲 拼音:xuān xī
亦作“ 轩牺 ”。 轩辕 、 伏羲 的并称。《宋书·王镇恶檀韶等传论》:“自 三代 以来,醇风稍薄,成功济务,尊出权道,虽復负扆南面,比号 轩 牺 ,莫不自谢王风,率由霸德。”《南齐书·乐志》:“德溢 轩 羲 ,道懋 炎 云 。”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鸿名冠 子 姒 ,德泽迈 轩 羲 。”词语解释:象牺 拼音:xiàng xī
祭祀用的酒樽。 宋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颖桥相过之什》诗:“危然正论中法义,豆籩罗列陈象牺。”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之三:“沧桑刼后金甌缺,剩此残樽作象牺。”词语解释:豢牺 拼音:huàn xī
谓喂养牲畜。 明 刘基 《感春》诗之四:“羔羊荐美酒,饱食同豢牺。”词语解释:郊牺 拼音:jiāo xī
天子祭天地所用的牺牲。 唐 裴振 《雉尾扇赋》:“彼鸡何知,方论其肥,乃自断於郊牺。”词语解释:齐牺 拼音:qí xī
古代诸侯缔结盟约时用作祭品的纯色牲畜。《左传·昭公十三年》:“ 晋 礼主盟,惧有不治,奉承齐牺而布诸君,求终事也。” 杜预 注:“齐牺,齐盟之牺牲。”词语解释:炮牺 拼音:pào xī
即 伏牺 。炮,通“ 庖 ”。《汉书·律历志下》:“《易》曰:‘ 炮牺氏 之王天下也。’言 炮牺 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为帝 太昊 。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 炮牺氏 。”词语解释:文牺 拼音:wén xī
身披彩绣以备宰杀供祭祀用的牛。语本《庄子·列御寇》:“或聘於 庄子 , 庄子 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芻叔,及其牵而入於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后用以喻仕宦虽享厚禄,终必罹祸。 明 唐顺之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之一:“文牺幸知免,行蚁待相亲。”词语解释:被绣之牺 拼音:pī xiù zhī xī
《庄子·列御寇》:“或聘於 庄子 。 庄子 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芻叔,及其牵而入於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成玄英 疏:“牺养丰赡,临祭日求为孤犊不可得也。况禄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士,方足全生。 庄子 清高,笑彼名利。”后以“被绣之牺”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其生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子永 叹天伦之伟, 漆园 悲被绣之牺。”词语解释:牷牺 拼音:quán xī
即牷牲。 宋 曾巩 《庭木》诗:“白昼攫鼎肉,从容释牷牺。”参见“ 牷牲 ”。
词语解释:牷牲 拼音:quán shēng
纯色的全牲。 明 何景明 《十二月朔日大驾观牲》诗:“馨香流秬鬯,肥腯奏牷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