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牸牛 拼音:zì niú
母牛。 汉 刘向 《说苑·政理》:“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繫异处。” 宋 陆游 《初夏出游》诗:“牸牛将犊过,雄雉挟雌飞。”词语解释:牸角 拼音:zì jiǎo
牛角。 宋 叶适 《梁父吟》:“和牸角而长歌兮,声中《云门》之律。”词语解释:牸马 拼音:zì mǎ
母马。《韩非子·解老》:“戎马乏则牸马出,军危殆则近臣役。”《史记·平準书》:“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马天下亭,亭有畜牸马,岁课息。”词语解释:牸牝 拼音:zì pìn
母马。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戎马不足,牸牝入阵,故驹犊生於战地。”《汉书·食货志上》:“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羣,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皆乘父马,有牝马间其间则踶啮,故斥出不得会同。’言时富饶,故耻乘牸牝,不必以其踶啮也。”词语解释:牸虎 拼音:zì hǔ
母虎。《法苑珠林》卷十六:“时彼兽中有一牸虎,端正少双,於诸兽中无比类者。”词语解释:牸犀 拼音:zì xī
雌性的犀牛。又称兕犀、沙犀。《新唐书·地理志四》:“﹝ 鄯州 ﹞土贡:牸犀角。”《尔雅翼·释兽一》:“牸犀之角,文理细腻,斑白分明……牸犀,古人或但谓之牸,盖即兕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犀》﹝集解﹞引 陶弘景 曰:“又有牸犀,角甚长,文理似犀,不堪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犀》:“兕犀即犀之牸者,亦曰沙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