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末字词组
三牲丽牲畜牲贵牲五牲逆牲物牲祀牲
牺牲黝牲省牲人牲下牲黄牲稷牲神牲
牲牲大牲庙牲饬牲面牲上牲头牲祷牲
嘉牲祭牲夕牲领牲面牲余牲牛牲 
特牲牢牲犦牲六牲甡牲打牲牷牲 
刑牲载牲血牲全牲马牲小牲犆牲 
骍牲硕牲野牲二牲鱼牲帝牲猪头三牲 

词语解释:三牲  拼音:sān shēng
(1).牛、羊、豕。俗谓大三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 邢昺 疏:“三牲,牛、羊、豕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太牢三牲,曷能济焉!” 宋 司马光 《送巢县崔尉》诗:“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 明 无名氏 《寻亲记·劝勉》:“问寝承颜,难效三牲之养。”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哪一乡缺雨,就备着三牲祭礼,打着锣鼓,放着鞭炮,抬着一个瓶子,来迎龙王。”
(2).猪、鱼、鸡。俗谓小三牲。 唐 韩愈 《李君墓志铭》:“五穀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此三牲指猪、鱼、鸡。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湘潭 韶山 地方议决客来吃三牲,即只吃鸡、鱼、猪。”
(3).道教谓麞、鹿、麂为玉署三牲。 宋 陶穀 《清异录·玉署三牲》:“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
词语解释:牺牲  拼音:xī shēng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周礼·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牺牲。” 郑玄 注:“牺牲,毛羽完具也。”《国语·周语上》:“使太宰以祝、史帅 狸姓 ,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 韦昭 注:“纯色曰牺。”《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 颜师古 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后汉书·鲁恭传》:“《月令》, 周 世所造,而所据皆 夏 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 庖牺氏 。”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 白居易 《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寧争桃李香。”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 韩昌黎 文读而焚之,鱷鱼遂遁去。”
(4).谓舍弃。《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 威妥玛 ,做了 汉 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 《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 《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 《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 《月食》:“ 伊汝 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 黄河 时牺牲的。”
词语解释:牲牲  拼音:shēng shēng
动物名。《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土地刚卤,不生穀粟麻菽……又有五角羊、麝香、轻毛毼鸡、牲牲。”
词语解释:嘉牲  拼音:jiā shēng
祭祀用的牺牲。《史记·封禅书》:“皇帝始郊见 太一云阳 ,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饗。” 晋 傅玄 《晋天地郊明堂歌·夕牲歌》:“嘉牲匪歆,德馨惟饗。”
词语解释:特牲  拼音:tè shēng
祭礼或宾礼只用一种牲畜。《左传·襄公九年》:“祈以币更,宾以特牲。” 杨伯峻 注:“款待贵宾,只用一种牲畜。一牲曰特。”《国语·楚语下》:“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 韦昭 注:“特牲,豕也。”《晋书·王祥传》:“著遗令训子孙曰: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设特牲,无违余命。”《礼记·郊特牲》 唐 陆德明 题解:“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词语解释:刑牲  拼音:xíng shēng
谓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周书·文帝纪上》:“﹝ 太祖 ﹞因与 元毗 及诸将刑牲盟誓,同奬王室。”《新唐书·李密传》:“ 巩 南设坛场,即位,刑牲歃血,改元 永平 。”《明史·李文忠传》:“所乘马跑地,泉涌出,三军皆给,乃刑牲以祭。” 清 周亮工 《九龙滩口号》诗:“刑牲载酒拜龙头, 安济祠 中筶乱求。”
词语解释:骍牲  拼音:xīng shēng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周礼·地官·牧人》:“凡阳祀用騂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
词语解释:丽牲  拼音:lì shēng
(1).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语出《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即入庙门,丽于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 汉 郑玄 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
(2).借指碑石。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用敢删举其要者,揭诸丽牲以餉来世。”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谓宜述徽迹,表之后来,是用伐石西山,鐫词丽牲。”
词语解释:黝牲  拼音:yǒu shēng
供祭祀用的黑色牺牲。《周礼·地官·牧人》:“凡阳祀,用騂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黝读为幽。幽,黑也。” 唐 褚亮 《祭神州乐章·雍和》:“黝牲在列,黄琮俯映。”《宋史·乐志八》:“黝牲纯洁,丝竹发扬。”
词语解释:大牲  拼音:dà shēng
供祭祀用的牛。《易·萃》:“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李鼎祚 集解引 郑玄 曰:“大牲,牛也。”《左传·僖公十九年》:“小事不用大牲。”
词语解释:祭牲  拼音:jì shēng
指古代祭祀时用牲畜(奴隶社会甚至用活人)作祭品。《礼记·祭义》:“牺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奴隶与农奴的纠葛》:“ 周 代还是有杀殉制的,而且在 春秋 年间都还在用人为祭牲。”
词语解释:牢牲  拼音:láo shēng
祭祀用的牺牲。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考钟馈肴核,戞鼓侑牢牲。”《新五代史·世家序》:“剥剽弗堪, 吴 越 其尤,牢牲视人, 岭蜑 遭 刘 。”
词语解释:载牲  拼音:zǎi shēng
谓陈设牺牲,准备祭祀。《天地会诗歌选·金台载牲歌》:“ 金臺山 传出了载牲大令, 明远堂 众哥弟细听分明……在桃园祭苍天马牛为衅,在我辈遵古礼束帛载牲。”
词语解释:硕牲  拼音:shuò shēng
肥大的牲畜。《周礼·地官·充人》:“展牲则告牷,硕牲则赞。” 孙诒让 正义:“‘硕牲则赞’者,硕牲谓祭日二祼后,王迎牲而入,有司以牲之肥硕告於神也。”
词语解释:畜牲  拼音:chù shēng
(1).指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畜。《左传·桓公六年》:“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杜预 注:“畜牲,六畜。”
(2).詈词。谓行同禽兽的人。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五幕第三场:“他犯的霸占财产、逼死人命、强奸民女的罪,在新社会法律上绝对不能容许,这是一种畜牲的行为。”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当她‘送’出角门儿以后,望见伪军们朝西走远了,这才咬着牙悄声骂道:‘这些披着人皮的畜牲!’”
词语解释:省牲  拼音:shěng shēng
古代祭祀前,主祭及助祭者须审察祭祀用的牲畜,以示虔诚,称为“省牲”。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省牲之夕,载暘载阴,将事之夜,天地开除,月星明穊。”《明史·崔亮传》:“ 亮 乃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二百步。”《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吃过了茶,换了公服,四位迎到省牲所去省了牲。”
词语解释:庙牲  拼音:miào shēng
宗庙祭祀用的牲畜。《淮南子·齐俗训》:“牺牛粹毛,宜于庙牲。”
词语解释:夕牲  拼音:xī shēng
祭祀前夕,查看牺牲。《汉书·丙吉传》:“从祠 高庙 ,至夕牲日,乃使出取斋衣。” 颜师古 注:“未祭一日,其夕展视牲具,谓之夕牲。”《后汉书·礼仪志上》:“正月,天郊,夕牲。” 刘昭 注:“《周礼》‘展牲’, 干寳 曰:‘若今夕牲’。又郊仪,先郊日未晡五刻夕牲。”
词语解释:犦牲  拼音:bó shēng
用于祭祀的犦牛。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钧天无人帝悲伤,謳吟下招遣 巫阳 ,犦牲鸡卜羞我觴。”
词语解释:血牲  拼音:xuè shēng
谓杀牲取血。古代用以订盟或祭祀。《庄子·让王》:“与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 陆德明 释文:“血牲,一本作‘杀牲’, 司马 本作‘血之以牲’。” 明 唐顺之 《休宁陈氏墓庐记》:“岁时上塚,则血牲而祭於庐环。”
词语解释:野牲  拼音:yě shēng
周 代王城郊外“野”地所豢养的禽兽。《周礼·地官·遂师》:“凡国祭祀,审其警戒,供其野牲。”《周礼·地官·遂人》:“凡国祭祀,共野牲,令野职。” 贾公彦 疏:“谓牛羊豕在六遂者。” 孙诒让 正义:“野牲,即九职中藪牧所养之鸟兽。”
词语解释:贵牲  拼音:guì shēng
指用于祭祀的牺牲。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玄洲之禽兽,惟能言而不得厠贵牲;蛩蛩之负蹷,虽寄命而不得为仁义。”
词语解释:人牲  拼音:rén shēng
奴隶制社会把奴隶作为祭祀品,称“人牲”。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我们看‘随’的上六和‘困’的九五,在当时好象还有人牲供祭的习俗存在。这些人牲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不消说是由战争得来的俘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制的下限在春秋与战国之交》:“卜辞中常常用人为祭牲,与牛羊犬豕同用……上面所举的人殉、人牲以及耕田的众或众人都是官家的奴隶。”
词语解释:饬牲  拼音:chì shēng
陈设祭祀用的牲畜。飭,通“ 饰 ”。《国语·齐语》:“与诸侯飭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 韦昭 注:“飭牲,陈其牲。”一本作“饰牲”。
词语解释:领牲  拼音:lǐng shēng
陕北 民间祭神用的牲畜。《陕北民歌选·信天游(一)七》:“听见干妹子唱一声,浑身打颤羊领牲。”原注:“ 陕北 老百姓牵去祭神的牲畜,叫领牲。祭时,用酒倒在牲畜背上,它发抖,就表示神接受了祭者的请求,然后把牲畜牵回去。领牲若系公共的,往往就杀来共食;若系私人的就往往不杀。一般领牲都用羊。”
词语解释:六牲  拼音:liù shēng
即六畜:马、牛、羊、豕、犬、鸡。《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 郑玄 注:“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又《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穀,膳用六牲。” 郑玄 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此六牲与《牧人》不同。《牧人》之六牲谓马牛羊豕犬鸡,此六牲则牛羊豕犬鴈鱼也。盖膳夫之饮食膳羞,与《食医》之六食、六膳、百羞相应。”可备一说。
词语解释:全牲  拼音:quán shēng
完整的家畜。用于祭祀。 清 夏炘 《学〈礼〉管释》卷二:“一人礼食,必用全牲於聘礼,亦可徵也。”
词语解释:二牲  拼音:èr shēng
小羊和雁。《后汉书·祭祀志上》:“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 刘昭 注引 范宁 曰:“﹝二牲﹞羔、雁也。”
词语解释:五牲  拼音:wǔ shēng
(1).古代用作祭品的五种动物。即牛、羊、豕、犬、鸡。《左传·昭公十一年》:“五牲不相为用。” 杜预 注:“五牲:牛、羊、豕、犬、鸡。”《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成五穀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贵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帝游 洛水 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
(2).指麋、鹿、麏、狼、兔。《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杜预 注:“麋、鹿、麏、狼、兔。”
词语解释:下牲  拼音:xià shēng
指祭祀或敬神用的等级较低的牲畜,如特豕、特豚之类。《礼记·杂记下》:“ 孔子 曰:‘凶年则乘駑马,祀以下牲。’” 郑玄 注:“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孔子 曰:‘凶年则乘駑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 王肃 注:“当用大牢者用少牢。”
词语解释:面牲
亦作“麵牲”。 用面粉制成的牛羊等祭品。 宋 罗泌 《路史·发挥·共工水害》:“抑尝即 武帝 所泥报讖之説言之,囚饿 臺城 欲一盂蜜水不得而死,此宗庙麪牲而不血食之报。” 李鉴堂 《俗语考原》:“ 梁武帝 时,詔以宗庙用牺牢,有累冥道。宜皆以麵为之。故后祭鬼神,有以麵牲代之者。”
词语解释:面牲  拼音:miàn shēng
亦作“麵牲”。用面粉制成的牛羊等祭品。 宋 罗泌 《路史·发挥·共工水害》:“抑尝即 武帝 所泥报讖之説言之,囚饿 臺城 欲一盂蜜水不得而死,此宗庙麪牲而不血食之报。” 李鉴堂 《俗语考原》:“ 梁武帝 时,詔以宗庙用牺牢,有累冥道。宜皆以麵为之。故后祭鬼神,有以麵牲代之者。”
词语解释:甡牲
众多的样子
词语解释:马牲  拼音:mǎ shēng
指用作牺牲的马。《周礼·夏官·大司马》:“丧祭奉詔马牲。” 孙诒让 正义:“《既夕礼》説士大遣奠云:‘陈鼎五于门外。’注云:‘士礼,特牲三鼎盛,葬奠加一等,用少牢也。’依彼注推之,则天子礼用大牢,大遣奠加等,用马牲。”
词语解释:鱼牲  拼音:yú shēng
祭祀用的鱼。《周礼·夏官·大司马》“大祭祀饗食,羞牲鱼,授其祭” 汉 郑玄 注:“牲鱼,鱼牲也。” 清 顾禄 《清嘉录·谢灶》:“是古者皆以鱼牲祀灶,今俗相沿用素,直以佛待神矣。”
词语解释:逆牲  拼音:nì shēng
犹迎牲。古代祭祀仪式之一。《周礼·春官·大祝》:“隋衅,逆牲,逆尸,令鐘鼓,右亦如之。”
词语解释:黄牲  拼音:huáng shēng
供祭祀用的黄毛家畜。《南齐书·礼志上》:“知礼天圜丘用玄犊,礼地方泽用黄牲矣。”
词语解释:上牲  拼音:shàng shēng
上等的牺牲。指祭祀时用的豕和羊。《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 孔子 曰:‘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 郑玄 注:“贵禄重宗也。上牲,大夫少牢。”《淮南子·氾论训》:“夫饗大高而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於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饗之,何也?以为彘者家人所常畜,而易得之物也,故因其便以尊之。”按,大高,祖先。
词语解释:余牲  拼音:yú shēng
祭祀用的其他牺牲。《后汉书·祭祀志上》:“祭告天地,采用 元始 中郊祭故事。六宗羣神皆从,未以祖配。天地共犊,餘牲尚约。”
词语解释:打牲  拼音:dǎ shēng
清 代对 嫩江 流域及大小 兴安岭 一带 鄂温克 、 达斡尔 、 鄂伦春 、 锡伯 、 赫哲 诸渔猎民族的总称。由满语“布特哈”(意为“虞猎”)引申而来。 康熙 中于其地设布特哈总管治理之, 吉林 有“打牲乌拉总管”。《清文献通考·舆地三》:“又有 索伦 、 达呼尔 正副总管……等员管理打牲户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又别出 索伦 兵、 锡伯 兵……皆打牲游牧部落之臣服较后者。”
词语解释:小牲  拼音:xiǎo shēng
用作祭祀牺牲的羊、犬、豕。《逸周书·世俘》:“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
词语解释:帝牲  拼音:dì shēng
祭祀天帝的牲物。《公羊传·宣公三年》:“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
词语解释:物牲  拼音:wù shēng
祭祀用的牲物。《文选·张衡〈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薛综 注:“物牲,谓祭祀之牲物。”
词语解释:稷牲  拼音:jì shēng
古代祭稷神所用的牲口。《公羊传·宣公三年》:“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 何休 注:“先卜帝牲,养之有灾,更引稷牲卜之。”
词语解释:头牲  拼音:tóu shēng
牲畜、家禽之类的俗称。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 阿兴 叫着跑到鸡笼跟前把唯一的一只小公鸡提出来杀了,然后丢到 阿艾 的脚边,‘把它燉了给细仔吃,在路上人都保不住,还保住头牲不成!’”
词语解释:牛牲  拼音:niú shēng
行为祭品的牛。《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事。”
词语解释:牷牲  拼音:quán shēng
纯色的全牲。 明 何景明 《十二月朔日大驾观牲》诗:“馨香流秬鬯,肥腯奏牷牲。”
词语解释:犆牲  拼音:tè shēng
即特牲。《礼记·杂记下》:“下大夫之虞也,犆牲。” 陆德明 释文:“犆,音特。”参见“ 特牲 ”。
词语解释:特牲  拼音:tè shēng
祭礼或宾礼只用一种牲畜。《左传·襄公九年》:“祈以币更,宾以特牲。” 杨伯峻 注:“款待贵宾,只用一种牲畜。一牲曰特。”《国语·楚语下》:“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 韦昭 注:“特牲,豕也。”《晋书·王祥传》:“著遗令训子孙曰: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设特牲,无违余命。”《礼记·郊特牲》 唐 陆德明 题解:“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词语解释:猪头三牲  拼音:zhū tóu sān shēng
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西游记》第三二回:“ 银角 用手指道:‘这骑白马的是 唐僧 ,这毛脸的是 孙行者 。’ 八戒 听见道:‘城隍,没我便也罢了,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口里嘮叨,只管许愿。”
词语解释:祀牲  拼音:sì shēng
祭祀所用的牺牲。《国语·楚语下》:“王问於 观射父 ,曰:‘祀牲何及?’”
词语解释:神牲  拼音:shén shēng
祭神用的牲类。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今南人喜祀雷神者,谓之天神。祀天神必养大豕,目曰神牲。人见神牲,则莫敢犯伤。”
词语解释:祷牲  拼音:dǎo shēng
祈祷时所用的祭牲。《墨子·迎敌祠》:“灵巫或祷焉,给祷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