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首字词组
牟尼牟光牟婆洛揭拉婆牟寿牟牟牟知牟盛牟槊
牟麦牟呼栗多牟呼婆羯洛婆牟食牟贼牟比乌斯带牟甲牟撷
牟利牟子牟取牟追牟衫牟尼教牟尼子牟尼珠

词语解释:牟尼  拼音:mù ní
(1).梵语muni的音译。意为寂静。多指 释迦牟尼 。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 牟尼 鷲岳 之光, 弥勒 龙华 之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殿中供者,名 瓦窰圣 ,类 牟尼 。”《西游记》第十七回:“瓦鑠黄金焰, 牟尼 白昼光。” 胡适 《吴敬梓年谱》引 清 吴敬梓 诗:“独客卧禪关,昏灯对 牟尼 。”
(2).即牟尼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百八牟尼亲手捧,採来犹带乳花香。”参见“ 牟尼子 ”。
(3). 清 代朝服上的珠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今中书不兼馆差者,无不掛珠矣……即数十金捐纳之科中书,亦且一串牟尼项下垂矣。”
词语解释:牟尼子  拼音:mù ní zǐ
亦称“ 牟尼珠 ”。 即数珠。佛教徒念佛、持咒、诵经时用来计数的成串珠子。多用木槵子等制成,每串以二十七颗、一百零八颗为常见。 清 夏颂来 《新乐府·佛无灵》:“口念 阿弥陀 ,手数牟尼子。” 清 沉日霖 《晋人麈·异闻·串月》:“其影自水接天,纍纍乎有数十百月,如百八牟尼珠状。”
词语解释:牟麦  拼音:mù mài
大麦,稞麦。牟,通“ 麰 ”。《诗·周颂·臣工》“於皇来牟” 汉 郑玄 笺:“於美乎赤乌,以牟麦俱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大麦》﹝释名﹞:“牟麦。麦之苗粒皆大於来,故得大名。牟亦大也。通作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大麦》﹝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稞麦一名牟麦,似穬麦,惟皮薄尔。”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 西藏 ﹞土地磽确,栽种独宜青稞,上者止於牟麦,而秔稻不适於土宜。”
词语解释:牟利  拼音:móu lì
谋取利益。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万物并收则物腾跃,腾跃则商贾牟利自市。” 唐 权德舆 《进士策问》之三:“欲使操奇赢者无所牟利,务农桑者沛然自足。”《明史·刘大夏传》:“势家欲牟利无所得。” 鲁迅 《书信集·致孙用》:“书坊专为牟利,是不好的,这能使 中国 没有好书。”
词语解释:牟光  拼音:mù guāng
即 务光 ,古代隐士。牟,通“ 务 ”。《荀子·成相》“ 天乙 汤 ,论举当,身让 卞随 举 牟光 。” 杨倞 注:“ 庄子 曰:‘汤让天下於 卞随 、 务光 ,二人不受,皆投水死。’牟与务同也。”参见“ 务光 ”。
词语解释:务光  拼音:wù guāng
古代隐士。相传 汤 让位给他,他不肯接受,负石沉水而死。《庄子·外物》:“ 尧 与 许由 天下, 许由 逃之。 汤 与 务光 , 务光 怒之。”《史记·伯夷列传》:“及 夏 之时,有 卞随 、 务光 者,此何以称焉?”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 务光 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词语解释:牟呼栗多  拼音:mù hū lì duō
梵语muhūrta的译音。记时单位名。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见《俱舍论》卷十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词语解释:牟子  拼音:móu zǐ
即眸子。瞳人。牟,通“ 眸 ”。《荀子·非相》:“ 尧 舜 参牟子。” 杨倞 注:“牟与眸同。参眸子,谓有二瞳之相参也。”
词语解释:牟婆洛揭拉婆  拼音:mù pó luò jiē lā pó
亦作“ 牟呼婆羯洛婆 ”。 梵语musaragalva的译音。佛教徒所说的七宝之一。即车渠。《翻译名义集·七宝》:“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洛婆,此云青白色宝,今名车渠。《尚书大传》云:‘大贝如车之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海中大贝也……梵书谓之牟婆洛揭拉婆。”参见“ 车渠 ”。
词语解释:车渠  拼音:chē qú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词语解释:牟呼婆羯洛婆  拼音:mù hū pó jié luò pó
见“ 牟婆洛揭拉婆 ”。
词语解释:牟婆洛揭拉婆  拼音:mù pó luò jiē lā pó
亦作“ 牟呼婆羯洛婆 ”。 梵语musaragalva的译音。佛教徒所说的七宝之一。即车渠。《翻译名义集·七宝》:“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洛婆,此云青白色宝,今名车渠。《尚书大传》云:‘大贝如车之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海中大贝也……梵书谓之牟婆洛揭拉婆。”参见“ 车渠 ”。
词语解释:车渠  拼音:chē qú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词语解释:牟取  拼音:móu qǔ
谋取。如:牟取暴利。
词语解释:牟寿  拼音:móu shòu
大寿,高寿。《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天与厥福,永享牟寿。”
词语解释:牟食  拼音:mù shí
(1).不劳而食,多吃多占。《韩非子·六反》:“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
(2).指不劳而食的人。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下官敛手,牟食革心。”
词语解释:牟追  拼音:mù zhuī
古冠名。形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也写作毋追。《周礼·天官·追师》“追师掌王后之首服”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追,冠名。《士冠礼》记曰:‘委貌 周 道也,章甫 殷 道也,牟追 夏后氏 之道也。’”参阅《通志·器服一》“牟追冠”。
词语解释:牟牟  拼音:mù mù
牛鸣声。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某屠牛》:“忽林内有数牛,牟牟而来。” 鲁迅 《坟·春末闲谈》:“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词语解释:牟贼  拼音:mù zéi
即蟊贼,吃禾稼的害虫。牟,通“蛑(蟊)”。语本《诗·大雅·大田》“及其蟊贼” 毛 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后用以喻剽窃名誉,掠夺民财的坏人。《史记·孝景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 条侯 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梟剠,立翦牟贼。”《新唐书·元载传》:“而诸子牟贼,聚敛无涯艺,轻浮者奔走。”
词语解释:牟衫  拼音:mù shān
用牛毛捻线织成的衣服。《中国民间故事选·青稞种子的来历》:“他把他的牟衫脱了两件下来,撕成一根根的。”
词语解释:牟知  拼音:mù zhī
多智。知,通“ 智 ”。《韩非子·六反》:“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 王先慎 集解:“《淮南子·时则训》高注:‘牟,多也。知,读曰智。’”
词语解释:牟比乌斯带  拼音:mù bǐ wū sī dài
把细长的矩形纸条一端扭转180°,然后与带的另一端黏合的曲面。是一个单侧曲面,它没有正反面,如果用一种颜色涂这个环带,可以不经过边缘,而涂遍其全部。因德国数学家牟比乌斯首先发现而得名。
词语解释:牟尼教  拼音:mù ní jiào
即摩尼教。 宋 陆游 《条对状》:“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淮南 谓之二禬子,两 浙 谓之牟尼教, 江 东谓之四果。”
词语解释:牟盛  拼音:mù shèng
犹显赫。《隶续·汉司隶校尉杨淮碑》:“兄弟功德牟盛,当究三事,不幸早陨。”按,兄弟,今本作“元弟”,据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改。
词语解释:牟甲  拼音:mù jiǎ
即盔甲。牟,通“ 鍪 ”。《周书·李弼传》:“ 太祖 以所乘騅马及 竇泰 所著牟甲赐 弼 。”《隋书·刘昉传》:“劫调布以为牟甲,募盗贼而为战士。”
词语解释:牟尼子  拼音:mù ní zǐ
亦称“ 牟尼珠 ”。 即数珠。佛教徒念佛、持咒、诵经时用来计数的成串珠子。多用木槵子等制成,每串以二十七颗、一百零八颗为常见。 清 夏颂来 《新乐府·佛无灵》:“口念 阿弥陀 ,手数牟尼子。” 清 沉日霖 《晋人麈·异闻·串月》:“其影自水接天,纍纍乎有数十百月,如百八牟尼珠状。”
词语解释:牟槊  拼音:mù shuò
古代兵器。长矛。在长柄一端安有金属枪头。牟,用同“ 矛 ”。《北史·齐纪中·文宣帝》:“﹝帝﹞每至将醉,輒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游行市鄽。”
词语解释:牟撷  拼音:mù xié
夺取。《新唐书·李德裕传》:“自 元和 后,天下禁毋私度僧。 徐州 王智兴 紿言天子诞月,请筑坛度人以资福,詔可。即显募 江 淮 间,民皆曹辈奔走,因牟擷其财以自入。”
词语解释:牟尼珠  拼音:mù ní zhū
见“ 牟尼子 ”。
词语解释:牟尼子  拼音:mù ní zǐ
亦称“ 牟尼珠 ”。 即数珠。佛教徒念佛、持咒、诵经时用来计数的成串珠子。多用木槵子等制成,每串以二十七颗、一百零八颗为常见。 清 夏颂来 《新乐府·佛无灵》:“口念 阿弥陀 ,手数牟尼子。” 清 沉日霖 《晋人麈·异闻·串月》:“其影自水接天,纍纍乎有数十百月,如百八牟尼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