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牌印牌使牌尾馆牌甲牌面馆牌照牌司 
牌头牌号牌尾牌赌牌面牌楼牌军 
牌子牌文牌宝牌示牌长牌期牌九 
牌纛牌令牌风牌记牌局牌匾牌位 
牌坊牌谱牌额牌金牌手牌匣牌价 
牌榜牌子儿牌子曲牌票牌座牌刀  

词语解释:牌印  拼音:pái yìn
令牌和印信。《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令孜 夜入 建 军,以节度观察牌印授 建 。”《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四年》:“将佐已下从行者三百餘人,并牌印皆没不返。” 胡三省 注:“古者授官赐印綬,常佩之於身,至解官则解綬。至 唐 始置职印,任其职者,传而用之。其印盛之以匣,当官者寘之卧内,别为一牌,使吏掌之,以谨出入,印出而牌入,牌出则印入,故谓之牌印。”《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万望明公可怜 汉 家城池为重,受取 徐州 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亏了夫人 侯氏 ,有胆有谋,昨夜画定计策;差俺捧着牌印,前来送交,就请他进城筵宴。”
词语解释:牌头  拼音:pái tóu
(1). 元 代军队基层编制单位“牌”的头领。《元史·兵志一》:“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鬭,下马则屯聚牧养。”
(2).旧时对差役或军士的敬称。《水浒传》第九回:“ 林冲 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 林冲 来点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既然两位牌头到此,且请便席略坐一坐,吃三杯了去何如?”《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要去见那年伯,是 李牌头 同去的。”
(3). 清 代保甲制度,每十户为一牌,设长一人,谓之牌头。《清会典事例·兵部·保甲》:“国初定,凡州县乡城,每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正。”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酌其人数之多寡,分为牌头、甲长,责以各自稽查。”
(4).名望;势力。 茅盾 《子夜》十六:“年来 周仲伟 的空架子所以还能够支撑,一半也就靠着那有名无实的火柴厂老板的牌头。”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你靠着 周乡绅 的牌头么?”
词语解释:牌子  拼音:pái zi
(1).招牌;门牌。 清 蒋士铨 《一片石·访墓》:“当得引导,待我收了牌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不要叫那马夫知道了我的门口纔好!不然,叫他看见了 吴公馆 的牌子,还当是官场里暗地访查他们的踪跡。”
(2).牌位,神主。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夜作水陆斋一会,别书牌子供养。”《朱子语类》卷九十:“ 伊川 制士庶不用‘主’,只用‘牌子’。看来‘牌子’当如‘主’制,只不消做二片相合,及窍其旁以通中。”
(3).领物凭证。《红楼梦》第十四回:“怎么咱们家没人来领牌子支东西?”
(4).告示牌。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一个农民在地头上插上一块牌子,上面写:贫农组没收谷地四十亩。”
(5).工牌。旧时工人上班的凭证。 苗培时 《矿山烈火·导火线》:“只要误了几分钟,就要被算做迟到,扣了你的牌子,不准再上班了。”
(6).企业为商品所起的专用名号。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二部二:“先给自己买辆小轿车。啥牌子?‘倍克’不错,又大又稳又气派。” 秦牧 《重访香港杂记》:“ 香港 有一种人……看人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就可以迅速判断那人的身份、地位,口袋里的饱胀、干瘪程度如何。”
(7).指名气。 茅盾 《送考》:“从前是教会学校牌子响,现在是官立学校占便宜。”
(8).盾牌。《宋史·兵志四》:“若遇贼於山林险隘之处,先以牌子扞贼,次以劲弓强弩与神臂弓射贼先锋,则矢不虚发,而皆穿心达臆矣。”
(9).指持盾牌的士兵。《宋史·兵志四》:“ 元丰 间 刘昌祚 等趋 灵州 ,贼众守隘,官军不能进,於是用牌子为先锋。”
(10).指简版。一种特制的书帖。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元丰 中, 王荆公 居 半山 ,好观佛书,毎以故金漆版书藏经名,遣人就 蒋山寺 取之。人士因有用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已而苦其露泄,遂有作两版相合,以片纸封其际者。久之,其製渐精,或又以縑囊盛而封之。南人谓之简版,北人谓之牌子。后又通谓之简版或简牌。”
(11).对牌军的称呼。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四折:“牌子,着些力气打,打死了又不要偿命哩。”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见母》:“牌子,这里可是 王状元 行馆么?”《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牛浦 ﹞纔到浮桥口,看见庵门外拴着五六匹马,马上都有行李,马牌子跟着。”参见“ 牌军 ”。
(12).词曲的调名。《老残游记》第二回:“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 龙榆生 《词曲概论》第七章:“《刘知远诸宫调》这说唱本所用的曲调,大部分是 宋 词人惯用的牌子,不过句读和韵脚有不少出入。”
词语解释:牌军  拼音:pái jūn
衙门的差役。《水浒传》第二回:“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听罢,着外郎録了 王青 口词,押了公文,差两箇牌军押着 王青 去捉拿三人并 洪三 ,火急到厅。”
词语解释:牌纛  拼音:pái dào
用作仪仗的金牌和大旗。 唐 王建 《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诗之三:“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词语解释:牌坊  拼音:pái fāng
(1).旧时为表彰某人的德行而设立的一种纪念性建筑物。如贞节牌坊、功德牌坊等。柱间上部为横向匾额,题有文字。《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陈宗阮 ﹞将他母亲十九岁上守寡,一生不嫁,教子成名等事,表奏朝廷,启建贤节牌坊。” 巴金 《和读者谈〈家〉》:“她念《列女传》入了迷,甘愿为她未见过一面的亡故的未婚夫守节,还梦想有人为她立一座贞节牌坊。”
(2).指牌楼。《红楼梦》第四一回:“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 刘老老 道:‘噯呀!这里还有大庙呢!’”《说岳全传》第七一回:“山门前一座大牌坊,上边写着‘东南第一山’五个大金字。” 鲁迅 《三闲集·通信》:“只可惜是同时打破了革命文学的牌坊。”
词语解释:牌榜  拼音:pái bǎng
亦作“ 牌榜 ”。 张贴或书写在板上的说明文字。 宋 欧阳修 《圣俞惠宣州笔》诗:“京师诸笔工,牌牓自称述。”
词语解释:牌使  拼音:pái shǐ
传示帝王命令的使臣。《宣和遗事》后集:“牌使至 五国城 ,宣北国帝勑曰:‘契勘皇后 赵氏 已废为庶人,赐死。’”《宣和遗事》后集:“妇人泣下如雨,其夫亦泪下。牌使遣人以棒敲杀之,取其首去。”
词语解释:牌号  拼音:pái hào
(1).商店的招牌和字号。 沙汀 《丁跛公》:“但它却有着十个以上的茶铺;其中有名的是‘者者轩’,和那没有牌号的半边茶铺。”
(2).犹标志。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
词语解释:牌文
官府文书名。古时各部行道府以下官府所用的公文
词语解释:牌令
道士用的法器
词语解释:牌谱
姿势;样子
词语解释:牌子儿
样儿
词语解释:牌尾馆  拼音:pái wěi guǎn
太平天囯 安置城中老弱病残男子的机构。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 周才太 伪巡查,性不好杀。见老而无依者,輒怜之,请於贼,议立‘牌尾馆’,使残废者守馆,老病使扫街道,拾字纸,亦不打仗。” 牟安世 《太平天囯》第三章第二节:“男馆又分为‘牌面馆’与‘牌尾馆’;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馀为牌尾。”亦省称“ 牌尾 ”。 清 马寿龄 《金陵癸甲新乐府·牌尾馆》:“不文不武穷无归,赖有牌尾犹可依,老弱废疾并一馆,二十五人数刚满。”
词语解释:牌尾  拼音:pái wěi
(1). 太平天囯 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杂记》:“各馆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岁以内者。”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
(2).见“ 牌尾馆 ”。
词语解释:牌尾馆  拼音:pái wěi guǎn
太平天囯 安置城中老弱病残男子的机构。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 周才太 伪巡查,性不好杀。见老而无依者,輒怜之,请於贼,议立‘牌尾馆’,使残废者守馆,老病使扫街道,拾字纸,亦不打仗。” 牟安世 《太平天囯》第三章第二节:“男馆又分为‘牌面馆’与‘牌尾馆’;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馀为牌尾。”亦省称“ 牌尾 ”。 清 马寿龄 《金陵癸甲新乐府·牌尾馆》:“不文不武穷无归,赖有牌尾犹可依,老弱废疾并一馆,二十五人数刚满。”
词语解释:牌宝  拼音:pái bǎo
牌赌的一种。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
词语解释:牌风  拼音:pái fēng
(1).赌徒打牌时的运气。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高老夫子 的牌风并不坏。” 鲁迅 《彷徨·长明灯》:“你昨天的牌风可好?”
(2).指打牌者的气度。
词语解释:牌额  拼音:pái é
即匾额。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前世牌额先挂后书碑石先立后刻》:“前世牌额,必先掛而后书。”《水浒传》第三九回:“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 苏东坡 大书‘潯阳楼’三字。”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这瞬息间,我又被一位手执钢叉的猪头夜叉用鼻子拱进一间屋子里去,外面有牌额是:‘油豆滑跌小地狱’。”参见“ 匾额 ”。
词语解释:匾额  拼音:biǎn é
上面题着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横牌。《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父亲梦见鼓乐旗彩,送一状元匾额进门。”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匾额倒做了,只是想不出这几个字来,就借重新娘罢!叫 宜春 ,研好了墨,取匾额过来!” 徐迟 《井冈山记》:“一座大房子挺立在前,匾额上写着‘谢氏慎公祠’五个大字。”
词语解释:牌子曲  拼音:pái zi qǔ
曲艺的一种。串连各种曲牌以演唱一段故事,有乐器伴奏。流行在北方的牌子曲多以三弦为主,南方的牌子曲则多以扬琴、琵琶、二胡为主。
词语解释:牌甲  拼音:pái jiǎ
宋 熙宁 初, 王安石 改募兵制为保甲,置牌以书其户数及姓名。 元 时兵制设万夫、千夫、百夫,而以牌甲为基层单位。 清世祖 入关,有编制户口牌甲之令。其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则牌甲又为地方基层组织。见《宋史·兵志六》《元史·兵志一》《清史稿·食货志一》
词语解释:牌赌  拼音:pái dǔ
指打牌赌博活动
词语解释:牌示  拼音:pái shì
张贴在布告牌上的文告。
词语解释:牌记  拼音:pái jì
题有文字的板状标志。如匾额、牌号等。《宣和遗事》后集:“庙无牌记,其人但称‘将军’而已。”
词语解释:牌金  拼音:pái jīn
金牌。古代官员的一种身分凭证。 元 马祖常 《试院杂题》诗:“官花压帽牌金小,宫锦裁袍綬綵齐。”
词语解释:牌票  拼音:pái piào
旧时官方为某具体目的而填发的固定格式的书面命令,差役执行时持为凭证。《儒林外史》第四回:“现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来牌票甚紧。”《红楼梦》第九三回:“这是本官不知道的,并无牌票出去拿车。”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大王出了牌票,叫我去拿隔壁的癞子。”
词语解释:牌面馆  拼音:pái miàn guǎn
太平天囯 安置全劳力男子的机构。 牟安世 《太平天囯》第三章第二节:“男馆又分为‘牌面馆’与‘牌尾馆’;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馀为牌尾。”
词语解释:牌面  拼音:pái miàn
(1).古代官吏、使节的一种身分凭证,其状扁薄如牌。《元典章·礼部二·牌面》:“内外诸官员悬带前职牌面,及有金牌换授虎符,亦不曾将前职牌面回纳并罢职身,故官员牌面俱各未曾解纳,拟合追收。”《元史·兵志四》:“使臣无牌面文字,始给马之驛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给驛马者,亦论罪。”《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当时尽收拾损兵折将的官誥牌面,送回京师,缴纳还官。”
(2). 太平天囯 对战士及城市中全劳动力的称呼。一般指年龄在十五、六岁至五、六十岁之间的男子。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参见“ 牌尾 ”。
(3).招牌,声望。 蒋和森 《风萧萧》三:“﹝ 胡荣 ﹞还领悟到一条为人处世的秘诀,这就是要往高处走,就得先有一块踏脚石,或是一座牌面大的靠山。”
词语解释:牌尾  拼音:pái wěi
(1). 太平天囯 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杂记》:“各馆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岁以内者。”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
(2).见“ 牌尾馆 ”。
词语解释:牌尾馆  拼音:pái wěi guǎn
太平天囯 安置城中老弱病残男子的机构。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 周才太 伪巡查,性不好杀。见老而无依者,輒怜之,请於贼,议立‘牌尾馆’,使残废者守馆,老病使扫街道,拾字纸,亦不打仗。” 牟安世 《太平天囯》第三章第二节:“男馆又分为‘牌面馆’与‘牌尾馆’;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馀为牌尾。”亦省称“ 牌尾 ”。 清 马寿龄 《金陵癸甲新乐府·牌尾馆》:“不文不武穷无归,赖有牌尾犹可依,老弱废疾并一馆,二十五人数刚满。”
词语解释:牌长  拼音:pái cháng
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牌”的头领。《清史稿·食货志一》:“ 世祖 入关,有编置户口牌甲之令……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屯子里斗了伪 满 牌长、富裕中农 胡殿文 以后,她越发毛了,再不敢到农会里去。”原注:“牌长相当于甲长。”
词语解释:牌局  拼音:pái jú
用牌作赌具的赌博聚会。 茅盾 《委屈》:“原来又是那一家拢了牌局了!” 老舍 《骆驼祥子》五:“牌局散了,太太叫他把客人送回家。”
词语解释:牌手  拼音:pái shǒu
持盾牌的兵卒。《水浒传》第九五回:“那两个牌手,直抢入怀里来,手舞蛮牌,飞刀出鞘,早剁倒 元兴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教习牌手,申严军律。”
词语解释:牌座  拼音:pái zuò
即牌位。《元典章·礼部三·葬礼》:“省儒学提举司考究出於经典,理宜迴避,所犯今将已追,牌座当官烧毁。”参见“ 牌位 ”。
词语解释:牌位  拼音:pái wèi
(1).为祭神或祭祀先人而设的一种有底座的木牌,上面书有被祭祀者的名号。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秘议》:“[生]好一座寳殿哩。怎生左边这牌位上写著‘杜小姐神王’,是那位女王?[净]是没人题主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但见上边坐着一位神道,青脸红鬚,牌位上写着:‘敕封 东平王 睢阳 张公 之位’。” 冰心 《冬儿姑娘》:“﹝她﹞把人家家里神仙牌位一顿都砸了。”
(2).喻受人膜拜的对象。 瞿秋白 《青年的九月》:“你们想用‘民族的神明’的牌位,要劳动青年朝它跪拜……现在没有这样容易的了!”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可惜 达夫 做文章的时候,不曾把‘ 德国 的大哲学家 康德 云’这个牌位写上去。”
词语解释:牌照  拼音:pái zhào
政府发给的经商、设摊、行车等许可证。
词语解释:牌楼  拼音:pái lóu
(1).一种装饰性建筑物。有二根或四根并列直柱,上有檐额。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处。《西游记》第六十回:“忽见一座玲瓏剔透的牌楼,楼下拴着那个辟水金睛兽。”《孽海花》第二十回:“言犹未了,已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牌楼之下,楼额上写着‘五云深处’四个辟窠大字。”
(2).指为庆贺而用竹木等搭建的类似牌楼的临时建筑物。 巴金 《雪》第八章:“人们正在矿局的门口扎牌楼,装电灯。”
词语解释:牌期  拼音:pái qī
旧时督抚接见僚属、听取意见的日期。《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他一时也不敢投信,候准牌期,跟着同班一大帮,走进二堂。”
词语解释:牌匾  拼音:pái biǎn
匾额;招牌。《说岳全传》第二八回:“﹝ 牛皋 ﹞认得牌匾上四个旧金字,是‘寒山古寺’。”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赏牌匾以奬其技能。” 萧红 《火线外》:“那是一个医院,门前挂着红十字的牌匾。”
词语解释:牌匣  拼音:pái xiá
传递急速文件的匣子。《元史·兵志四》:“若係边关急速公事,用匣子封锁……已上牌匣俱係营造小尺,上以千字文为号,仍将本管地境,置立铺驛卓望地名,递相传报。”
词语解释:牌刀  拼音:pái dāo
盾牌与斫刀。《明史·兵志三》:“ 延绥 、 固原 多边外土著,善骑射…… 大籐峡 之役, 韩雍 用之,以摧 瑶 僮 之用牌刀者。”
词语解释:牌司  拼音:pái sī
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府吏坐门,先收状谍,谓之牌司。”
词语解释:牌军  拼音:pái jūn
衙门的差役。《水浒传》第二回:“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听罢,着外郎録了 王青 口词,押了公文,差两箇牌军押着 王青 去捉拿三人并 洪三 ,火急到厅。”
词语解释:牌九  拼音:pái jiǔ
赌具名。为骨牌的一种。《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王长贵 同水手们推牌九,又赌输了钱。”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年底的一天下晚, 韩老六 家放宝局,推牌九。”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搬夫们也各自躲开了,许多都躲到站外的一家小面馆里推着牌九。”
词语解释:牌位  拼音:pái wèi
(1).为祭神或祭祀先人而设的一种有底座的木牌,上面书有被祭祀者的名号。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秘议》:“[生]好一座寳殿哩。怎生左边这牌位上写著‘杜小姐神王’,是那位女王?[净]是没人题主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但见上边坐着一位神道,青脸红鬚,牌位上写着:‘敕封 东平王 睢阳 张公 之位’。” 冰心 《冬儿姑娘》:“﹝她﹞把人家家里神仙牌位一顿都砸了。”
(2).喻受人膜拜的对象。 瞿秋白 《青年的九月》:“你们想用‘民族的神明’的牌位,要劳动青年朝它跪拜……现在没有这样容易的了!”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可惜 达夫 做文章的时候,不曾把‘ 德国 的大哲学家 康德 云’这个牌位写上去。”
词语解释:牌价  拼音:pái jià
商品的明码价格。如:批发牌价、零售牌价、外汇牌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