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首字词组
燎原燎烘燎炙燎若观火燎灶燎朗燎熏 
燎火燎荒燎悟燎草儿燎坛燎彻燎寤 
燎炉燎照燎亮燎泡燎浆燎祡燎烛 
燎烟燎眉燎禋燎如观火燎炬燎疱  
燎野燎辉燎竹燎浆泡燎告燎燎  

词语解释:燎原  拼音:liáo yuán
(1).火延烧原野。比喻势态不可阻挡。 晋 潘尼 《火赋》:“及至焚野燎原,埏光赫戏……遂乃衝风激扬,炎光奔逸。”《明史·太祖纪一》:“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 陈毅 《冬夜杂咏·故乡》:“公社如星火,其势必燎原。”
(2).比喻盛大。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隐然折衝,消弭滔天燎原之祸於决策之顷。”
(3).指代大火。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燎原扑灭无餘烬,转安危,只消一瞬。”
词语解释:燎火  拼音:liǎo huǒ
(1).延烧着的火。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其焚之自息也。”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拯横浦於 碣石 ,扑燎火於 崑岑 。” 唐 杜牧 《赖师贞除怀州长史等制》:“湖外饥人相聚为寇,荡覆乡县,势如燎火。”
(2).篝火。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远望湖边上一片大大小小炙肉的燎火。”
火炬。《汉书·叙传下》:“炎炎燎火,亦允不阳。”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燎火宵烬,铭旌晓翻。” 宋 陆游 《壬子除夕》诗:“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
词语解释:燎炉  拼音:liáo lú
亦作“ 燎鑪 ”。供烘烤或取暖用的炉子。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雄州 谍者常告,虏中要官閒遣人至京师造茶笼燎炉。”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竹鸡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鑪。”
亦作“ 燎鑪 ”。燎祭用的大火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南壝门外,去坛百餘步,有燎炉高丈许,诸物上臺,一人点唱,入炉焚之。”
词语解释:燎烟  拼音:liáo yān
谓烧为烟烬。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 洛 既燎烟, 函 崤 没无像。”
燔燎祭天的烟缕。《东观汉记·丁鸿传》:“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荐洁求阴燧,驰诚寄燎烟。”
词语解释:燎野  拼音:liǎo yě
(1).放火烧田。《北史·齐纪中·宣帝》:“詔燎野限以仲冬,不得他时行火,损昆虫草木。”
(2).火烧原野。
词语解释:燎烘  拼音:liáo hōng
烘烤。 宋 宋祁 《蜀地海棠》诗:“回文锦成后,夹煎燎烘时。”《西游记》第九回:“ 龙门 鲜鲤时烹煮,虫蛀乾柴日燎烘。”
词语解释:燎荒  拼音:liǎo huāng
开垦前纵火焚烧杂草。 元 王桢 《农书》卷一:“凡垦闢荒地,春日燎荒。”《新民月报》1952年第2期:“提倡封山育林,禁止烧山燎荒。”
词语解释:燎照  拼音:liáo zhào
映照。 汉 蔡邕 《协初赋》:“立若碧山亭亭竖,动若翡翠奋其羽。众色燎照,眎之无主。”
词语解释:燎眉  拼音:liǎo méi
犹言火烧眉毛。比喻情况急迫。 梁启超 《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大局之患,已如燎眉。”
词语解释:燎辉  拼音:liáo huī
谓燃炬以照之。 明 刘基 《郁离子·虎貙》:“ 若石 隐于 冥山 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若石 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燎煇,宵则振鐸以望。”
词语解释:燎炙  拼音:liáo zhì
(1).一种烹饪法。将肉类等食品放在火上烧烤。《淮南子·齐俗训》:“煎熬燎炙,齐味万方。”
(2).烘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民惰窳,少麤履,足多剖裂血出,盛冬皆然火燎炙。”
词语解释:燎悟
明了,领悟
词语解释:燎亮  拼音:liáo liàng
犹明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这也是 叶伯芬 升官的运到了,所以一个极精明、极细心、极燎亮的大舅爷,被他一骗即上。”
词语解释:燎禋  拼音:liáo yīn
犹燎祭。 宋 王安石 《敕修南郊式表》:“故国家讲燎禋之上仪,而臣等承撰次之明詔。”
词语解释:燎竹  拼音:liáo zhú
通称爆竹。古时指以火燃竹,毕剥有声,用以驱鬼。 宋 袁文 《瓮牗闲评》卷三:“岁旦燎竹於庭。所谓燎竹者,爆竹也。”参见“ 爆竹 ”。
词语解释:爆竹  拼音:bào zhú
(1).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唐 刘禹锡 《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宋 王安石 《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游览既毕,宴於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靂声。”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 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2).供燃爆用之竹。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三:“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从者试烧爆竹取声,水激石怒,天地若裂。”
词语解释:燎若观火  拼音:liáo ruò guān huǒ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亦作“ 燎如观火 ”。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
词语解释:燎草儿  拼音:liǎo cǎo ér
我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农历年三十下午,到祖坟上烧纸,然后点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导“祖灵”回家过年。 梁斌 《红旗谱》三九:“哥儿俩胳膊底下夹着粟谷草,怀里揣着爆竹,到老坟上去燎草儿。”
词语解释:燎泡  拼音:liáo pào
皮肤上因火或热水烫伤而起的水泡。《红楼梦》第二五回:“只见 寳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没伤眼睛。”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逃兵﹞正低着头包裹脚上的燎泡。”
词语解释:燎如观火  拼音:liǎo rú guān huǒ
见“ 燎若观火 ”。
词语解释:燎若观火  拼音:liáo ruò guān huǒ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亦作“ 燎如观火 ”。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
词语解释:燎浆泡  拼音:liáo jiāng pào
见“ 燎浆 ”。
词语解释:燎浆  拼音:liáo jiāng
燎泡。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莫不是放火光逼太阳,烧的来焰腾腾滚波翻浪……但着一点儿就是一箇燎浆。”《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
词语解释:燎灶  拼音:liáo zào
汉光武帝 刘秀 为破虏大将军时,曾率部自 蓟 驰往 饶阳 ,饥寒疲乏,及至 南宫 ,遇大风雨,乃避之道旁空舍, 冯异 抱薪, 邓禹 生火, 刘秀 自“对灶燎衣”。见《后汉书·冯异传》。后遂以“燎灶”为帝王困难时臣子效忠之典故。 清 姚宗昌 《芜蒌亭》诗:“败军无队伍,燎灶有君臣。”
词语解释:燎坛  拼音:liáo tán
燎祭天神的高台。《通典·礼二》:“太尉设燎坛於丙地。礼毕,器席有司烧埋之。”《新唐书·礼乐志二》:“广一丈,高一丈二尺,户方六尺者,大祀之燎坛也;广八尺,高一丈,户方三尺者,中祀之燎坛也;广五尺,户方二尺者,小祀之燎坛也。”
词语解释:燎浆  拼音:liáo jiāng
燎泡。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莫不是放火光逼太阳,烧的来焰腾腾滚波翻浪……但着一点儿就是一箇燎浆。”《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
词语解释:燎炬  拼音:liáo jù
火把。《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词语解释:燎告  拼音:liáo gào
犹燔告。《通典·礼二》:“ 晋武帝 南郊燎告,未有祖配。”
词语解释:燎朗  拼音:liáo lǎng
明亮貌。 晋 潘岳 《萤火赋》:“奇姿燎朗,在阴益荣。”
词语解释:燎彻  拼音:liǎo chè
了解透彻。 赵尔丰 《宣示四川地方自治文》:“ 尔丰 此心,为何心哉……计吾父老子弟,必不忍待 尔丰 之剖解,而亦自燎彻也。”
词语解释:燎祡  拼音:liáo chái
烧柴祭天。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燎祡 员丘 ,瘞薶 圻泽 。”
词语解释:燎疱  拼音:liáo pào
燎泡。《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杂证》“汤火伤”注:“此证系好肉暴伤,汤烫火烧,皮肤疼痛,外起燎皰。”
词语解释:燎燎  拼音:liáo liáo
明显貌。《墨子·亲士》:“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韩诗外传》卷二:“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
词语解释:燎熏  拼音:liáo xūn
谓烧牲玉使烟气上腾以祭天。《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 张铣 注:“烧牲玉薰天以祭也。”
词语解释:燎寤  拼音:liáo wù
明了,领悟。《楚辞·王褒〈九怀·陶壅〉》:“衰色罔兮中怠,意晓阳兮燎寤。” 王逸 注:“心中燎明,内自觉也。”
词语解释:燎烛  拼音:liáo zhú
烛炬。《文选·扬雄〈甘泉赋〉》:“扬光曜之燎爥兮,垂景炎之炘炘。” 吕延济 注:“言宫观华饰,扬其光曜,燎爥於上,日光下照之,炘炘然与热气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