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共14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熟视熟看熟念熟诵熟田熟寻熟道熟切担子
熟睡熟衣熟风熟软熟岁熟顾熟论熟切店
熟路熟计熟闻熟红熟讲熟锦熟耰熟会
熟知熟客熟玩熟练熟语熟铁熟丝熟人熟事
熟眠熟水熟睨熟察熟暑熟虑熟年熟化
熟醉熟筹熟事熟卧熟成熟稔熟间熟人
熟寐熟谙熟颗熟味熟捣熟纸熟算熟和
熟思熟烂熟火熟精熟料熟记熟不讲礼熟土
熟识熟复熟梅天熟羊胛熟户熟耕熟狎熟彩衣
熟食熟寝熟是熟食节熟惯熟罗熟分熟悉

词语解释:熟视  拼音:shú shì
注目细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魏勃 ﹞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 灌将军 熟视笑曰:‘人谓 魏勃 勇,妄庸人耳。’”《新唐书·文艺传上·胡楚宾》:“性重慎,未尝语禁中事,人及其醉问之,亦熟视不答。”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词语解释:熟睡  拼音:shú shuì
酣睡。《法苑珠林》卷一一一:“众僧上座不能坐禪,不解戒律,饱食熟睡,但能论説无益之语。” 宋 陆游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诗:“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三:“她不断地在屏风外面唤我,我装着熟睡的样子,不答她。”
词语解释:熟路  拼音:shú lù
常走而熟悉的道路。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若駟马驾轻车,就熟路,而 王良 、 造父 为之先后也。”《水浒传》第四七回:“天色已晚,他们众人都是熟路。” 清 查慎行 《雨发江干》诗:“熟路便孤客,轻装称小船。”
词语解释:熟知  拼音:shú zhī
十分了解,清楚地知道。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熟知二 谢 将能事,颇学 阴何 苦用心。”《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先生久居 汉 上,熟知地理。” 闻一多 《神话与诗·端节的历史教育》:“古代 吴 越 人‘断发文身’,是我们熟知的事实。”
词语解释:熟眠  拼音:shú mián
沉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吴国 富阳 人 马势 妇,姓 蒋 ,村人应病死者, 蒋 輒恍惚熟眠经日,见病人死,然后省觉。” 宋 陆游 《对酒》诗:“方其欲瞑时,如困得熟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秉烛夜分,僕已熟眠。”
词语解释:熟醉  拼音:shú zuì
沉醉。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至今 阮籍 等,熟醉为身谋。”
词语解释:熟寐  拼音:shú mèi
熟睡。《列子·周穆王》:“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弥勤,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 唐 柳宗元 《读书》诗:“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虾蟆》:“ 湑 熟寐,梦十三人乞命。”
词语解释:熟思  拼音:shú sī
慎重考虑;周密思考。《韩诗外传》卷十:“邦人澜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頷之曰:‘卿所献三言,朕当熟思之。’” 郭沫若 《落叶·第三七信》:“我望你熟思的便在这儿。”
词语解释:熟识  拼音:shú shí
(1).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诗:“生还侍儿少,熟识内家稀。” 宋 叶适 《姚君俞墓志铭》:“ 君俞 曳破鞋出逆,相视恍然,如旧已熟识者。”《英烈传》第二一回:“那 士信 足智多谋,熟识兵法,人号为小 张良 。” 朱自清 《背影》:“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2).指相识的人。 宋 梅尧臣 《哭王几道职方》诗之二:“我今过五十,万事日消磨。熟识世间寡,故交泉下多。” 明 袁宏道 《答陶石篑书》:“又怕死后黑漫漫,无半个熟识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熟识还须再认,至亲也要疑猜。”
词语解释:熟食  拼音:shú shí
(1).煮熟的食物。《礼记·曲礼上》:“献米者操量鼓,献熟食者操酱齐。”《通典·食货七》:“郡县供熟食、酒肉、草料。”《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再搭上那卖熟食的,卖糖儿豆儿赶小买卖的,两边站得千佛头一般。”
(2).将食物煮熟而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
(3).寒食的别称。 唐 杜甫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诗:“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赵次公 注:“寒食日更不举火而冷食其物,故谓之寒食,亦谓之熟食。” 宋 陆游 《寒食日九里平水道中》诗:“晓雨丝丝熟食时,泥深辙断客行迟。” 清 厉鹗 《寒食同少穆初观城南》诗:“熟食例多泼火雨,江吐微云徧村坞。”
词语解释:熟看  拼音:shú kàn
细看。 南朝 梁 王台卿 《咏水中楼影》:“熟看波不动,还是映高楼。” 宋 陆游 《小院》诗:“世事熟看无一可,古人不作与谁评?”
词语解释:熟衣  拼音:shú yī
煮炼过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唐 白居易 《感秋咏意》:“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著熟衣。” 宋 陆游 《秋日遣怀》诗:“晨起换熟衣,残暑已退听。” 清 查慎行 《雨中过董静思山居》诗:“十里沿洄暮靄昏,熟衣天气半清温。”
词语解释:熟计  拼音:shú jì
周密地谋划。《战国策·齐策一》:“国一日被攻,虽欲事 秦 ,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二年》:“夫大祸不再,奈何不与臣熟计之。” 清 谭嗣同 《乙未代龙芝生侍郎奏请变通科举折》:“然臣尝熟计之,一旦骤废制艺,又将易何法以试士?”
词语解释:熟客  拼音:shú kè
常来的客人。 唐 吴融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春蔬已为高僧掇,腊醖还因熟客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走海过的,都是熟主熟客,只有 文若虚 不曾认得。”
词语解释:熟水  拼音:shú shuǐ
(1).开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法酒》:“作桑落酒法:麴米一斗,熟米二斗,其米令精细净淘,水清为度,用熟水一斗,限三酘便止。” 宋 苏轼 《与人书》:“但与牛膝二物当等分,或视臟气虚实,酒及熟水皆可下,独忌茶耳。”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治挑生法》:“使捣川升麻为细末,取冷熟水调二大钱连服之。”
(2).一种用植物或其果实作原料煎泡而成的饮料。 宋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词:“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新安郡 界中,自有一种竹叶,稍大於常竹,枝茎细,高者尺许,土人以作熟水,极香美可喜。”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句曲山房熟水》:“句曲山房熟水法:削沉香钉数箇,插入林檎中,置缾内,沃以沸汤,密封缾口,久之乃饮,其妙莫量。”按,《事林广记》别集卷七有“造熟水法”。
词语解释:熟筹
仔细筹划
词语解释:熟谙  拼音:shú ān
熟悉。 唐 杜荀鹤 《自叙》诗:“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諳时事乐於贫。”《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自幼饱读兵书,熟諳战法。” 邹韬奋 《抗战以来》四:“第二类为曾在 蒙古 西藏 地方公私机关或团体服务者有信望,或熟谙各该地方政治的社会情形,信望久著的人员。”
词语解释:熟烂  拼音:shú làn
(1).熟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银杏》:“一枝结子百十,状如楝子,经霜乃熟烂,去肉取核为果。”
(2).十分熟习。 清 方苞 《〈周官集注〉序》:“ 朱子 既称《周官》徧布周密,乃 周公 运用天理熟烂之书。”《孽海花》第二回:“其实我那 雯青 同年兄的学问,实在数一数二!文章书法是不消説,史论一门《纲鑑》熟烂,又不消説。”
词语解释:熟复  拼音:shú fù
(1).反复熟习。 宋 朱熹 《答胡季随书》:“所喻两条,前书奉报,已极详悉。若能平心定气,熟復再三,必自晓。”《文献通考·经籍十三》:“独以予之顽顿不敏,乃能熟復数过,而仅得其旨意之彷彿。”
(2).谓亲切,关怀。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李郭诏书》:“ 唐 世之所以眷礼名将相者,绸繆熟復至此。 汉 晋 以来所不及也。”
词语解释:熟寝  拼音:shú qǐn
熟睡。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久之,物乃撤一门扉,藉而熟寝。”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范百嘉 ﹞尝宴客,客散熟寝,偷儿入其室。”
词语解释:熟念  拼音:shú niàn
周密考虑;深思。《汉书·谷永传》:“唯陛下省察熟念,厚为宗庙计。” 唐 韩愈 《烽火》诗:“愿君熟念此,秉烛夜中归。”
词语解释:熟风  拼音:shú fēng
暖风,和风。 宋 叶适 《再过吴江赠僧了洪》诗:“熟风无失舟,小艇来茫茫。”
词语解释:熟闻  拼音:shú wén
经常听到。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 张昭 论将,以 鲁肃 为麄疎, 汉帝 、 吴王 熟闻此义。”《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此 晋国 之大贤人,臣熟闻其名也。” 姚雪垠 《言志篇》:“壮怀常伴荒鸡舞,寒夜熟闻关上鐘。”
词语解释:熟玩  拼音:shú wán
认真钻研。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盖本其平日用功,只以博学力行为事,而未尝虚心平气,熟玩圣贤之言,以求至理之所在。”《杨家将》第三四回:“汝将此书熟玩,下卷内有破阵之法,可去扶佐 宋主 降伏北番。”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一:“夫君统有何幽邃之义,而可深耽熟玩?”
词语解释:熟睨  拼音:shú nì
注目斜视。 宋 陆游 《新买啼鸡》诗:“狐狸熟睨那敢犯,萧萧清露和微风。”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逊长老》:“ 满 年八十餘矣,饭且竟,熟睨 李 曰:‘公乃 逊老 乎?’ 李 不应,左右皆愕。”
词语解释:熟事  拼音:shú shì
(1).常见的典故。 宋 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难説处一语而尽,易説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
(2).熟悉的故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
(3).谙于世故。《文献通考·经籍九》:“《朱子语録》曰:‘ 左氏 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於义理之正,尝谓 左氏 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
(4).熟悉。 宋 张任国 《柳梢青》词:“旧店新开。熟事孩儿,家怀老子,毕竟招财。”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待盘桓几日有些熟事起来,那时节就説出真情。”《何典》第八回:“熟事人跑惯的,有时不小心,还要走到牛角尖里去。”
词语解释:熟颗  拼音:shú kē
指成熟的粮食颗粒。 宋 范成大 《割麦》诗:“麦头熟颗已如珠,小阨惟忧积雨餘。”
词语解释:熟火  拼音:shú huǒ
木炭烧透后的文火。 元 王祯 《农书》卷二十:“凡蚕生室内,四壁挫垒空龕,状如三星,务要玲瓏,顿藏熟火。”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蚕必寒,便添熟火。”
词语解释:熟梅天  拼音:shú méi tiān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候的天气。又称黄梅天。 宋 张栻 《初夏偶书》诗:“江潭四月熟梅天,顷刻阴晴递变迁。”
词语解释:熟是  拼音:shú shì
犹言如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司空 南阳 来季德 ,停丧在殯,忽然见形,坐祭牀上,颜色服饰声气,熟是也。”
词语解释:熟诵  拼音:shú sòng
反复诵读。《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得书熟诵乃録,讎比勤勤,朱黄不去手。”
词语解释:熟软  拼音:shú ruǎn
谄谀逢迎。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今 王体乾 既熟软巧媚,在 王瘸子 不过俳优贱役,自然因而化之,可嘆也已。”
词语解释:熟红  拼音:shú hóng
深江。 唐 罗虬 逸句:“窻前远岫悬生碧,帘外残霞掛熟红。”
词语解释:熟练  拼音:shú liàn
(1).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问战》:“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德楞泰 熟练军务,策划精明,拊循士卒,人皆用命。”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他们便以熟练的才技,写出这种残缺和破败。”
(2).精细煮炼过的素绢。 宋 陆游 《立夏》诗:“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明 王兆云 《挥麈诗话·百别诗》:“霜藤熟练莹无瑕,人去空悬对碧纱。”
(3).煮炼丝、麻、棉织品使之洁白柔软。参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熟练》
词语解释:熟察  拼音:shú chá
详察。《战国策·魏策一》:“外挟彊 秦 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埊,愿大王之熟察之也。”《后汉书·李固传》:“陛下宜熟察臣言,怜赦臣死。” 梁启超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发端》:“然熟察诸国之所以建设,必赖有一二人威德。”
词语解释:熟卧  拼音:shú wò
熟睡。 晋 葛洪 《神仙传·焦先》:“ 先 熟卧於雪下,颜色赫然,气息休休,如盛暑醉卧之状。”
词语解释:熟味  拼音:shú wèi
仔细体会。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馆中夜读韩退之诗》:“予尝熟味 退之 诗,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 老杜 之上。” 宋 陆游 《家酿颇劲戏作》诗:“鼎来虽恨 王陵 戇,熟味方知 孟子 醇。”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吉甫 乃於书瓮中出其一编,皆 元 所为文, 荆公 熟味甚喜。”
词语解释:熟精  拼音:shú jīng
熟习精通。 唐 杜甫 《宗武生日》诗:“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唐 以前,未有不熟精《文选》理者;不独 杜少陵 也。”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这须是熟精今典的人们才知道,后进的‘束发小生’是不容易了然的。”
词语解释:熟羊胛  拼音:shú yáng jiǎ
《新唐书·回鹘传下》:“ 骨利干 处 瀚海 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以比喻光阴快速流逝。 宋 欧阳修 《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诗:“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纔如熟羊胛。” 清 洪亮吉 《东檥舟亭探梅回》诗:“流光真慨熟羊胛,壮志欲餐生彘肩。”
词语解释:熟食节  拼音:shú shí jié
即寒食节。寒食日不举火,预办熟食过节,故称。 宋 叶适 《灵岩》诗:“适当熟食节,煖气无已吝。”
词语解释:熟田  拼音:shú tián
(1).谓庄稼成熟。《法苑珠林》卷七九:“百艸俱滋茂,五穀皆熟田。”
(2).常年耕种的田地。《通典·食货二》:“即使逃走帖卖者,帖荒田七年,熟田五年,钱还地还,依令听许。”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六:“若诸色种子,年年拣浄,别无稗莠,数年之间,可无荒薉,所收常倍於熟田。” 清 曹寅 《晚过南园》诗:“十亩熟田千树果,读书空老不知耕。”
(3).古代特指田畔种乌臼树,以臼子完粮者称为熟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八:“ 临安郡 中,每田十数亩,田畔必种臼数株,其田主嵗收臼子,便可完粮。如是者租额亦轻,佃户乐於承种,谓之熟田。若无此树,要当於田收完粮,租额必重,谓之生田。”
词语解释:熟岁  拼音:shú suì
丰年。《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秋,螽, 宣 亡熟岁,数有军旅。”
词语解释:熟讲  拼音:shú jiǎng
经常讨论。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故公卿之大任,莫若索士。士不预备而熟讲之,卒然君有问焉……其无以应之。” 宋 陈亮 《论励臣之道》:“无以小事塞责,无以小谋乱大,相与熟讲惟新之政,使内外有序,则朕即安之日。”
词语解释:熟语  拼音:shú yǔ
(1).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2).常用的话浯。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王建 款情熟语,其儿女子之所为乎?诗不入雅,虽美何观矣!” 叶圣陶 《未厌集·夜》:“孩子于尚未解悟姓的意义的时候,自己的姓往往被教练成口头的熟语,同叫爹爹妈妈一样的习惯。”
词语解释:熟暑  拼音:shú shǔ
酷暑。 宋 范成大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示同游石湖》之四:“红皱黄团熟暑风,甘瓜削玉藕玲瓏。”
词语解释:熟成  拼音:shú chéng
犹成熟。 汉 焦赣 《易林·临之明夷》:“春多膏泽,夏润优渥,稼穡熟成,亩获百斛。”
词语解释:熟捣
谓捣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肉酱法,牛羊麞鹿兔肉皆得作,取良杀新肉,去脂细剉,晒麴令燥熟擣。”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以苧根叶熟擣敷上,日夜数易之,肿消则瘥矣。”
词语解释:熟料  拼音:shú liào
经过加工的原料,特指高温煅烧过的粘土。
词语解释:熟户  拼音:shú hù
旧时指归顺的或发展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宋史·兵志五》:“西北边羌戎,种落不相统一,保塞者谓之熟户,餘谓之生户。”
词语解释:熟惯  拼音:shú guàn
熟习。《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薛婆 道:‘老身除了这一行货,其餘都不熟惯。’”《红楼梦》第五回:“﹝ 宝玉 ﹞如今与 黛玉 同处 贾母 房中,故略比别的姐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 茅盾 《子夜》八:“ 冯云卿 也笑了,他已经明白了一切,并且在他看过去以为女儿也是熟惯了一切。”
词语解释:熟寻  拼音:shú xún
仔细探索。 北周 庾信 《象戏赋》:“乍披图而久玩,或开经而熟寻。”
词语解释:熟顾  拼音:shú gù
犹熟视。《太平广记》卷三四九引《河东记·段何》:“忽有一丈夫……立於 何 前,熟顾 何 曰:‘疾病若此,胡不娶一妻,俾侍疾,忽尔病卒,则如之何?’”
词语解释:熟锦  拼音:shú jǐn
精制的锦缎。《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 三国 吴 张温 表:“ 刘禪 送 温 熟锦五端。”
词语解释:熟铁  拼音:shú tiě
用生铁精炼而成的含碳量在0.15%以下的铁,有韧性、延性,强度较低,容易锻造和焊接,不能淬火。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三:“譬《编敕》禁以熟铁与人使交易,岂是外国都未有熟铁耶?”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铁》:“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词语解释:熟虑  拼音:shú lǜ
周密地考虑。《战国策·齐策一》:“ 秦 得 絳安邑 以东下 河 ,必表里 河 ,而东攻 齐 ,举 齐 属之海,南面孤 楚 、 韩 、 梁 ,北向而孤 燕 赵 , 齐 无所出其计矣。愿王熟虑之!”《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谓 丰稷 道:‘事碍东朝,卿当熟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凡事宜熟虑其后,勿过急也。”
词语解释:熟稔  拼音:shú rěn
十分熟悉。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章:“那几株永远留在记忆中的,像老朋友一样熟稔亲切的古松,也隐约可辨。” 萧乾 《美国点滴》:“熟稔的曲调勾起了这位四十年代流亡学生的回忆。”
词语解释:熟纸  拼音:shú zhǐ
经过煮捶或涂蜡的纸。《新唐书·百官志二》:“熟纸装潢匠八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 唐 人有熟纸,有生纸,熟纸所谓研妙辉光者。” 沉叔羊 《谈谈中国画》第六章:“烘晕法用在绢或熟纸上是不难的,但用在生纸上则比较难一点。”
词语解释:熟记  拼音:shú jì
牢牢记住
词语解释:熟耕  拼音:shú gēng
精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蒜》:“蒜宜良輭地,三遍熟耕。” 元 王祯 《农书》卷八:“凡种宜用沙地熟耕,或用鍫深掘为善。”
词语解释:熟罗  拼音:shú luó
精细的丝织品。《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好容易捱到三点半鐘,到了这时候,熟罗长衫也有些不合景了。”《老残游记》第三回:“只见那公馆门口站了一个瘦长脸的人,穿了件棕紫熟罗棉大袄。”
词语解释:熟道  拼音:shú dào
熟路
词语解释:熟论  拼音:shú lùn
了解辨别。《吕氏春秋·应言》:“入与不入之时,不可不熟论也。”《吕氏春秋·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
词语解释:熟耰  拼音:shú yōu
细心耕锄。《庄子·则阳》:“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飱。”
词语解释:熟丝  拼音:shú sī
通过在肥皂溶液中煮沸除去油脂的丝
词语解释:熟年  拼音:shú nián
丰年。 宋 朱熹 《与江西张漕札子》:“本军地瘠民贫,虽号熟年,不免仰食上流诸郡。”《快心编》第一回:“自古道:‘熟年田地隔邱荒,荒年田地隔邱熟。’”
词语解释:熟间  拼音:shú jiān
熟悉的地方。指熟悉的行业。《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朱重 ﹞在 朱十老 家四年,赤心忠良,并无一毫私蓄。只有临行时打发这三两银子,不勾本钱,做什么生意好?左思右量,只有油行买卖是熟间。”
词语解释:熟算
深入细致地谋划
词语解释:熟不讲礼
熟人不必计较礼数
词语解释:熟狎
过分亲昵、随便
词语解释:熟分  拼音:shú fēn
亲热;相熟。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茶房里那一火老业人,酒杯间有多少閒议论,频频的间阻休熟分,三夜早赶离门。”《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是第三次相聚,更觉熟分了。”《快心编三集》第七回:“若教我飘流异地,此地又无熟分亲人。”
词语解释:熟切担子  拼音:shú qiē dàn zi
肩挑叫卖熟肉的小贩。《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到吃饭的时候,叫 陈虾子 到熟切担子上买十四个钱的燻肠子,三个人同吃。”
词语解释:熟切店  拼音:shú qiē diàn
卖熟肉的店铺。《儒林外史》第五回:“日逐夫妻四口在家席日,猪肉也捨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词语解释:熟会  拼音:shú huì
熟悉;熟练。《旧唐书·裴度传》:“且陛下左右前后,忠良至多,亦有熟会典章,亦有饱諳师旅,足得任使,何独斯人?”《元典章·吏部二·军官承袭例》:“承袭承替须要闲习弓马,武艺熟会,諳晓事务。”
词语解释:熟人熟事  拼音:shú rén shú shì
指经常打交道的。例如:你要用什么,尽管来借好了,熟人熟事的,不必客气。
词语解释:熟化  拼音:shú huà
(1).相熟。《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大爷才坐下,瞅着那么怪腼腆的,被我慪了他一阵,这会子熟化了。”《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从这日以后, 唐氏 渐渐的也就合 晁大舍 熟化了。”
(2).通过深耕、晒垡、施肥、灌溉等措施,把不能耕种的自然土壤变成可以耕种的农业土壤。
词语解释:熟人  拼音:shú rén
熟悉的人。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我怕大街上有人调鬭我,我往这后巷里去,有熟人问路咱。”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守知 《西湖竹枝词》:“抬头一笑匆匆去,不避生人避熟人。”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 祥子 ﹞把帽子往下拉了拉,他老远的就溜着厂子那边,唯恐被熟人看见。”
词语解释:熟和  拼音:shú hé
搅拌调匀。
熟识。如:他俩慢慢的熟和下来,然后这才能够谈心。
词语解释:熟土  拼音:shú tǔ
熟化了的土壤,适于耕种。
词语解释:熟彩衣  拼音:shú cǎi yī
精制的五彩绸衣。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韦太尉 在 西川 ,凡事设教。军士将吏婚嫁,则以熟綵衣给其夫氏,以银泥衣给其女氏。”
词语解释:熟悉  拼音:shú xī
了解得清楚。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於 潁川 ,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下·施敬本》:“帝詔中书令 张説 引 敬本 熟悉其议。”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十:“第二天下午继续讨论,并由旅伴中熟悉各国‘法西斯’真相者,作相当的报告。”
共14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