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和煦 拼音:hé xù
(1).温暖。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当严劲而葱倩,承和煦而芬腴。” 唐 司空图 《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潜施和煦,则闔境皆苏;洞感神明,而乱根自剪。” 宋 解昉 《永遇乐·春情》词:“风暖鶯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 冰心 《樱花和友谊》:“天气晴明,和煦的东风吹着。”
(2).形容音调平和。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雅赚》:“音调激越,渐转和煦,忽鏗然顿止。”词语解释:煦煦 拼音:xù xù
(1).惠爱貌。 唐 韩愈 《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明 宋濂 《义乌方府君墓志铭》:“其遇宗族内外姻,多煦煦有恩意。”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所谓善意,决不是指煦煦小仁,或施以利诱。”
(2).和悦貌。 宋 叶适 《祭周宗夷文》:“良朋时来,花月供娱;十十五五,煦煦濡濡。” 清 梁章鉅 《曼云先兄家传》:“下於己者,煦煦相欢暱。”
(3).温暖貌。 元 张养浩 《拟四时归田乐·冬》诗:“负暄坐晴簷,煦煦春满袍。”词语解释:春煦 拼音:chūn xù
春天和煦的阳气。《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晨烟暮靄,春煦秋阴。” 李周翰 注:“煦,阳气也。” 南唐 李中 《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诗:“詔下如春煦,巢南志不违。” 宋 刘子翚 《吕居仁惠建昌纸被》诗:“素风含混沌,春煦回呼吸。”词语解释:涵煦 拼音:hán xù
滋润养育。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 真宗皇帝 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 清 刘大櫆 《送倪司城序》:“我朝之有天下,休息涵煦百年之久,民之散者以聚,地之草莱荒芜者以闢。”词语解释:妪煦 拼音:yù xù
(1).生养覆育。妪,指地赋物以形体;煦,指天降气以养物。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是以有国有家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嫗煦养育,故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序》:“嫗煦万类,勤唉四生。” 宋 司马光 《和君贶寄河阳侍中牡丹》:“真宰无私嫗煦同, 洛 花何事占全功。”
(2).和悦之色。《方言》第十三:“嫗,色也” 晋 郭璞 注:“嫗煦,好色貌。”词语解释:发煦 拼音:fā xù
见“ 发昫 ”。词语解释:恩煦 拼音:ēn xù
犹恩泽。 唐 薛曜 《舞马篇》:“閶闔閒,玉臺侧,承恩煦兮生光色。”参见“ 恩泽 ”。
词语解释:恩泽 拼音:ēn zé
(1).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言其如雨露之泽及万物,故云。《逸周书·时训》:“大雨不行时,国无恩泽。”《史记·律书》:“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镒》:“因奏事称旨, 代宗 面许宰相,恩泽独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绿营定世爵》:“故人皆感激用命……盖上之恩泽沦浹之深也。”
(2).特指恩荫。《宋史·选举志五》:“﹝ 大中祥符 ﹞七年,帝幸 南京 ,詔臣僚逮事 太祖 者,赐一子恩泽。”参见“ 恩廕 ”。词语解释:余煦 拼音:yú xù
指夕阳。 唐 上官仪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诗:“池色摇晚空,巖花敛餘煦。”词语解释:含煦 拼音:hán xù
比喻造成、化育。《隋书·许善心传》:“并陶冶性灵,含煦动植。”词语解释:微煦 拼音:wēi xù
(1).指婴儿双目稍具视力。《孔子家语·本命》:“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参见“ 微的 ”。
(2).气候稍转暖和。 唐 席夔 《冬日可爱赋》:“依巢之鸟,感微煦而和鸣。”
词语解释:微的 拼音:wēi de
指婴儿双目稍具视力。《韩诗外传》卷一:“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后能食,朞年髑就而后能行,三年脑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词语解释:明煦 拼音:míng xù
明亮和暖。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池光漾彩霞,晓日初明煦。”词语解释:暄煦 拼音:xuān xù
犹暄暖。《周书·刘璠传》:“违朝阳之暄煦,就陵阴之惨烈。” 唐 薛能 《桃花》诗:“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词语解释:阳煦 拼音:yáng xù
(1).阳光温和。 晋 郭璞 《款冬赞》:“吹万不同,阳煦阴蒸。欵冬之生,擢頴坚冰。”
(2).比喻人性格温和。《宋史·王会传》:“ 会 姿质端厚, 杨亿 目之曰:‘ 王君 阳煦山立,宗庙之器也。’”词语解释:轻煦 拼音:qīng xù
微暖。 宋 柳永 《迎新春》词:“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词语解释:温煦 拼音:wēn xù
温暖,暖和。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所以象簟清润,遨游於夏室;重衾狐白,温煦於冬房。” 唐 郑亚 《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日赫于昼而乏清媚,月皎于夜而无温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安期岛》:“时方严寒,既至,则气候温煦,山光徧巖谷。”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他那小声而充满了热忱的谈吐,立即把这小小屋子里的空气弄得温煦起来了。”词语解释:灵煦 拼音:líng xù
神灵赐予恩惠。 唐 宋之问 《祠海》诗:“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词语解释:赤煦煦 拼音:chì xù xù
绯红貌。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一折:“赤煦煦红了腮颊。”词语解释:肫肫煦煦 拼音:zhūn zhūn xù xù
形容恳挚而热忱。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呜呼!以肫肫煦煦之 罗兰夫人 ,而其究也,乃至投身於千古大惨剧之盘涡中,一死以谢天下。”词语解释:谦煦 拼音:qiān xù
谦逊温和。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然外甚谦煦,喜评论,终日亹亹不倦。”词语解释:陶煦 拼音:táo xù
和乐貌。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伏闻元化运行,三才资始。体乾坤而成象,感陶煦以凝神。”词语解释:柔煦 拼音:róu xù
谓驯顺。 章炳麟 《〈革命军〉序》:“吾观 洪 氏( 洪秀全 )之举义师,起而与为敌者, 曾 ( 曾国藩 ) 李 ( 李鸿章 )则柔煦小人, 左宗棠 喜功名、乐战事,徒欲为人策使,顾勿问其韙非枉直,斯固无足论者。”词语解释:拂煦 拼音:fú xù
犹送暖。 毛泽东 《送瘟神》诗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人民日报》1960.4.27:“像拂煦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词语解释:濡煦 拼音:rú xù
见“ 濡泃 ”。
词语解释:濡泃 拼音:rú jū
亦作“ 濡煦 ”。 比喻人在困境中以微力相救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菱角》:“媪喜,便为炊饭织屨,劬劳若母……少有疾苦,则濡煦过於所生。” 傅尃 《拟城南读书》诗:“胞与扩无际,岂必在濡泃。”参见“ 濡沫 ”。词语解释:发煦 拼音:fā xù
亦作“ 发煦 ”。 谓古代军旅天明待发。《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 汉 郑玄 注:“鼜,夜戒守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昫。’昫,本又作胊,亦作煦。” 贾公彦 疏:“晨昫之时当发,故云发昫也。”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旌戟儼成行,鸡人传发煦。”词语解释:暖煦煦 拼音:nuǎn xù xù
形容温暖舒适。 萧军 《一幅画》:“没曾想他说这句话,这话像小南风吹到心里似的,暖煦煦的。”词语解释:暖煦 拼音:nuǎn xù
温暖。 李广田 《银狐集·他们三个》:“天上飞着各色各样的风筝……孩子们在暖煦的太阳底下抽陀螺玩儿。”词语解释:呕煦 拼音:ǒu xù
温和亲切的样子。《虞初续志》卷二引 清 邵长蘅 《阎典史传》:“ 陈名选 宽厚呕煦,每巡城,拊循其士卒,相劳苦,或至流涕。”词语解释:呴煦 拼音:hǒu xù
比喻抚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煦人曰暖。”词语解释:照煦 拼音:zhào xù
谓日照温暖。 晋 李玄盛 《述志赋》:“荫朝云之菴蔼,仰朗日之照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