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烈烈 拼音:liè liè
(1).猛火炎炽貌。《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郑玄 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
(2).鲜明灿烂貌。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
(3).引申为显豁,显著。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属文意语天出,业 孔子 、 孟軻 而侈其文,焯焯烈烈,为 唐 之章。”
(4).功业、德行显赫貌。《汉书·韦贤传》:“明明天子,俊德烈烈。”《晋书·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烈烈 季子 ,不忝皇祖。”
(5).威武貌。《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 召伯 成之。” 郑玄 笺:“烈烈,威武貌。”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高昌》:“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 康熙 丁丑﹞闰三月十三日,奏凯而旋,万骑駸駸,六师烈烈。”
(6).刚正貌;坚贞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将器》:“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惜人飢寒,此万人之将。”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烈烈 王生 ,知死不挠,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朱静庵》:“﹝其﹞《咏虞姬》云:‘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 汉 郊。’词气烈烈。”
(7).高峻貌。《诗·小雅·蓼莪》:“ 南山 烈烈,飘风发发。” 毛 传:“烈烈然,至难也。” 胡承珙 后笺:“烈烈为山之高峻险阻之状,故《传》以为至难。”
(8).引申为雄伟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堂堂中土,亘古制 匈奴 ,烈烈神州,岂今容胡狗?”
(9).忧伤貌。《诗·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飢载渴。” 郑玄 笺:“烈烈,忧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10).寒冷貌。《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郑玄 笺:“烈烈,犹栗烈也。”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11).象声词。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皮日休 《霍山赋》:“有泉烈烈,其来如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言已,大笑,烈烈如鴞鸣。”词语解释:激烈 拼音:jī liè
(1).激越高亢。《文选·苏武〈诗〉之二》:“长歌正激烈,心中愴以摧。” 吕延济 注:“激烈,声高也。” 唐 李白 《拟古》诗之二:“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 明 刘基 《为詹同文题〈观潮图〉》诗:“君歌曲终响未终,我歌激烈留征鸿。”
(2).激昂慷慨。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 裴公 辞激烈, 袁相 涕飘零。”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易水歌》仅数十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清 朱国汉 《文丞相祠》诗:“ 厓山 激烈原非易, 柴市 从容更较难。”
(3).猛烈,剧烈。 唐 何敬 《题吉州龙溪》诗:“狂风激烈翻春涛,薄雾冥濛溢清沚。” 蔡元培 《世界语联合大会开会词》:“但是人类的联想作用,非常复杂;人类的好胜心,又非常激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猛地一惊,似乎停止不跳了的心脏激烈地跳了起来。”
(4).激动。 明 高启 《送王推官赴谯阳》诗:“逢予解鞍饮,激烈椎酒床。”《封神演义》第十七回:“ 胶鬲 闻言,心中甚是激烈。”
(5).急进。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縲紲,殊莫名其妙。”词语解释:风烈 拼音:fēng liè
(1).风猛烈。《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鉦鼓大作,虎士电怒,风烈火扬,城摧众陷。”
(2).风教德业。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 齐王 ﹞问 楚 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餘论也。”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 钦之 ﹞知 和州 ,声振天下。呜呼!得非承其祖之风烈邪!”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书后又一纸》:“后代有 齐国 ,亦无一达人。惟 田横 之卒,五百人从之,斯不愧祖宗风烈。”
(3).风操;风范。《新唐书·张九龄传》:“ 建中 元年, 德宗 贤其风烈,復赠司徒。”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张咏传》:“公风烈如此,而不至於宰相,然有 忠定 之才,而无宰相之位,於公何损?” 明 李东阳 《裕远庵记》:“盖是墓也,有节妇之风烈,封君之矩范。” 清 戴名世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翟义 、 李敬业 ﹞身虽已残,家虽已破,甘心屠刳而不悔,而其风烈犹有以耸动英雄豪杰之心。”
(4).犹风尚。《隋书·地理志中》:“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先王之制作,古人之风烈,悉入 金 营。”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吾土 孔子 为圣之时,后生染其风烈,虽奋力抵拒者,只排其阶级礼教之谈。” 词语解释:忠烈 拼音:zhōng liè
(1).忠义壮烈。《晋书·忠义传·麴允》:“ 允 发愤自杀。 聪 嘉其忠烈,赠车骑将军,諡 节愍侯 。”《隋书·诚节传·张季珣》:“ 季珣 家素忠烈,兄弟俱死国难,论者贤之。” 杨朔 《蓬莱仙境》:“﹝ 任常伦 ﹞跟鬼子拚了刺刀,自己也牺牲了。人民怀念他的忠烈,还在当地替他铸了座铜像呢。”
(2).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南史·刘勔传论》:“ 刘勔 出征久抚,所在流誉,行己之节,赴陷为期,虽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许绍棣叶溯中黄萍荪》:“ 黄 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
(3).忠诚刚正。《宋书·朱龄石传》:“ 绰 为人忠烈,受 冲 更生之恩,事 冲 如父。”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 ,仗鉞奋忠烈。” 明 夏完淳 《六哀·侯纳言》诗:“忠烈简迈姿,淡然青云志。”词语解释:猛烈 拼音:měng liè
(1).强烈;剧烈。《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唐 孔颖达 疏:“言 舜 居 大録 之时,阴阳和,风雨时,无此猛烈之风。”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遇天晴,日色猛烈。”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城四门皆有巨砲,猛烈不可当。” 峻青 《黎明的河边》五:“我们都喝了一点,是很猛烈的白干。”
(2).刚烈;刚强。 唐 吕岩 《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诗:“我今劝子心悲切,君自思兮生猛烈。莫教大限到身来,又是随流入生灭。” 明 李贽 《与梅长公书》:“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真聪明,真猛烈,真正大,不意 衡湘老 乃有此儿,又不意 衡湘老 更有此侄儿也。羡之!羡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莲池大师》:“学人但患志不猛烈耳,志一猛烈则何之不可。”
(3).勇猛。《周书·李延孙传》:“﹝ 李长寿 ﹞所歷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家将英雄武艺全,番官猛烈敢当先。”《西游记》第五三回:“这 大圣 越加猛烈,一条棒似滚滚流星,着头乱打。”
(4).指凶猛。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壮哉虎也,虽极猛烈,而亦为人所搏。”词语解释:英烈 拼音:yīng liè
(1).丰伟的功业。 唐 张说 《姚文贞神道碑》:“有詔掌文之官,记事盛德之老,铭功将以宠,宗臣扬英烈。”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之二:“英烈貽厥孙,百代神犹王。” 清 赵翼 《古诗》之十三:“惟有古贤杰,身去留其神,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2).刚烈;勇猛。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 常山 山神信英烈,撝驾雷公訶雷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宗 有骏马曰‘师子驄’,极猛悍, 太宗 亲控驭之,不能驯。 则天 时侍侧,曰:‘惟妾能制之。’……由此观之,其英烈猛厉之气,亦自发露,特 太宗 不之觉耳。” 清 赵翼 《古诗》之四:“五行性各殊,惟火最英烈。”
(3).犹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清 刘大櫆 《乡饮宾金君传》:“ 长洪 字 师林 ,少从塾师读书,闻先生述古孝义长者英烈之事,窃听常罔倦。”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羣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欧阳山 《三家巷》三十:“ 仁哥 死得英烈,你们就是大家的亲娘,亲嫂子,生活不用担忧!”
(4).指为正义事业或民族、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烈士。《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谨向我民族英烈致沉痛的哀悼!” 刘白羽 《歌唱李仁杰》诗:“革命英烈 李仁杰 ,虽死如生笑盈盈。”词语解释:功烈 拼音:gōng liè
亦作“ 功列 ”。 功勋业绩。《左传·襄公十九年》:“铭其功烈,以示子孙。”《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出则参冢宰之重职,功列施乎政事。” 宋 苏轼 《王仲仪真赞》:“盖功烈已著於时,德望已信於人。” 郭沫若 《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假使 悼王 迟死,让他至少有十年或五年的执政期间,则约定俗成,他的功烈决不会亚于 商鞅 。”词语解释:遗烈 拼音:yí liè
(1).前人遗留的业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句践 可不谓贤哉!盖有 禹 之遗烈焉。” 晋 左思 《咏史》之七:“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宋 苏辙 《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西园弃官而归》诗:“他日东游访遗烈,因公导我謁先师。” 壮游 《国民新灵魂》:“吾登 昆仑 之山巔,溯 黄河 之流域,求吾神圣祖宗 黄帝 之遗烈, 风后 力牧 之餘勋。”
(2).前人遗留的烈节、风操。 宋 苏洵 《族谱后录》下篇:“祖母严毅,居家肃然,多才略,犹有 竇太后 、 柴氏主 之遗烈。”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 汉 魏 人诗语,有极得《三百篇》遗意者……此 秦 齐 变风奇峭之遗烈也。”
(3).指前朝或历史上的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宋书·孝义传·龚颖》:“诚当今之忠壮,振古之遗烈。” 清 王式丹 《睢阳庙》诗之一:“曾披《唐史》传遗烈,百战孤城蹟不磨。”词语解释:余烈 拼音:yú liè
(1).犹馀威。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餘烈。”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亚里士多德 者,昔身受迅雷,以霽神怒之贤王,而其餘烈,乃不能致一士之战死,咄咄不可解。”亦指残留的影响。《汉书·公孙弘传》:“臣闻 尧 遭鸿水,使 禹 治之,未闻 禹 之有水也。若 汤 之旱,则 桀 之餘烈也。”
(2).遗留下来的功绩、功业。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不能推扬先人之绪功餘烈,使人人得闻知之。” 清 顾炎武 《禹陵》诗:“餘烈犹 於越 ,分封并 杞 鄫 。”词语解释:决烈 拼音:jué liè
亦作“决烈”。 刚烈;坚毅。《隋书·地理志下》:“其人率多劲悍决烈。” 唐 高适 《奉和鹘赋》:“翻决烈以电掣,皆披靡而星分。”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大丈夫具决烈志气,慷慨英灵。”《再生缘》第十回:“妹妹果然心决烈, 孟嘉龄 ,与他做个对头人。”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 迦因 ﹞厥后与爵夫人客邸倾谈,在 蟠溪子 译本,则何等慷慨,何等决烈!”词语解释:火烈 拼音:huǒ liè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 列 ”。《诗·郑风·大叔于田》:“ 叔 在藪,火烈具举。” 郑玄 笺:“列人持火俱举,言众同心。” 孔颖达 疏:“火有行列,俱时举之。”
(2).火势猛烈。《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餘,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诗:“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讶。”《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一霎时,火烈烟飞。”
(3).比喻威势猛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 张铣 注:“言其威武信为猛烈。”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
(4).起火焚烧。《梁书·武帝纪上》:“移檄京邑曰:‘……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宋 苏舜钦 《游山》诗:“近为雷霆拔,火烈瓦甓糜。”
(5).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
(6).喻严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词语解释:酷烈 拼音:kù liè
(1).残暴。《荀子·议兵》:“ 秦 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新唐书·刘建锋传》:“凡 宗权 党散为盗者,皆以酷烈相矜。” 章炳麟 《訄书·平等难》:“若是,虽法吏之囚錮役作其罢民,亦酷烈自擅也。”
(2).猛烈;强烈。《后汉书·荀爽传》:“酷烈之气,焚烧山林。” 宋 司马光 《答李大卿孝基书》:“闻 大卿 所服之药,皆躁悍酷烈,他人莫能近口。” 闻一多 《说舞》:“他们所求的只是那能加强他们的生命感的一种提炼的集中的生活经验--一杯能使他们陶醉的醇醴而酷烈的酒。”
(3).浓烈。《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芬芳沤鬱,酷烈淑郁。” 郭璞 注:“香气盛也。” 唐 王琚 《美女篇》:“玉臺龙镜洞彻光,金炉沉烟酷烈芳。”词语解释:祖烈 拼音:zǔ liè
祖宗的功业。《汉书·叙传下》:“丕显祖烈,尚於有成。” 颜师古 注:“烈,业也。” 宋 苏辙 《皇太后上仙功德疏》:“伏惟大行皇太后,祖烈崇高,坤仪博厚。”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赉诏南北诸镇》诗:“吾君谦让不可得,割哀践阼弘祖烈。”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非顺天心,究祖烈,剂大造之力,以统利夫东西南北四海之民,不在此议。”词语解释:前烈 拼音:qián liè
(1).前人的功业。《书·武成》:“ 公刘 克篤前烈。”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允集大勋,以光前烈。” 宋 曾巩 《相制二》:“使千载之坠,振於一朝;上下之间,配於前烈。”
(2).祖先;前辈。 汉 班固 《幽通赋》:“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 唐 王维 《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盛德啟前烈,大贤钟后昆。”
(3).犹前贤。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北史·文苑传序》:“ 当涂 受命,尤好虫篆。金行勃兴,无替前烈。”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授资政大夫制》:“朕欲正是国人,尔尚庶几前烈,顾我旧德。”词语解释:勋烈 拼音:xūn liè
叫作“勛烈”。 功业,功勋。《后汉书·宦者传·吕强》:“歷事二主,勋烈独昭。” 唐 元稹 《崔蔇检校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 崔蔇 等自 元和 以来,有大勋烈於天下。” 明 张居正 《悯忠赋》:“勛烈轻於纤埃兮,衅罪积於邱山。”词语解释:盛烈 拼音:shèng liè
盛大的功业。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惟 宋 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诗:“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大将军兵精气肃,远近莫敌,若以家国为念,移据 常山 ,与大夫首尾相应,即洪勋盛烈,孰与为比。”词语解释:先烈 拼音:xiān liè
(1).祖先的功业。《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孔 传:“使能继先王之功业。”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之三:“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魏 晋 以来,逮相师法,用以叙先烈,述祖德。”
(2).建有功业的先人。 唐 杜牧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崔公行状》:“易名定謚,为国常典,敢书先烈,达于执事,附于史氏云尔。”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纯孝之性发於自然,动静云为,必咨训典,起居出入,不忘先烈。” 清 钱谦益 《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李孔度授承德郎制》:“尔先人昭事我祖,公望岿然;尔尚佽我多艰,无忘先烈。”
(3).对烈士的尊称。 徐特立 《论国民公德》:“爱国不要成为完全是思想上的,要用爱国的思想推动行动,并且不要忘记百年来为祖国流血的先烈。”词语解释:栗烈 拼音:lì liè
凛冽。形容严寒。栗,通“ 凓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朱熹 集传:“觱发,风寒也;栗烈,气寒也。” 宋 范成大 《思佛亭晓望》诗:“栗烈刚风刮病眸,登临何啻缓千忧。” 清 倪承茂 《苦寒行》:“ 燕山 九月即飞雪,玄冬寒气更栗烈。”词语解释:义烈 拼音:yì liè
(1).忠义节烈。《宋书·胡藩传》:“卿此姪当以义烈成名。” 唐 皮日休 《陵母颂》:“使千百小人如女子忠贞义烈者,未之有也。”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四场:“倒想不到 香君 会这样义烈。”
(2).重义轻生的人。《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梟,此诚天下义烈报恩効命之秋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世法。”词语解释:芳烈 拼音:fāng liè
(1).指盛美的功业。 汉 班固 《典引》:“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 唐 顾况 《赠别崔十三长官》诗:“ 崔侠 两兄弟,垂范继芳烈。”《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后人有诗叹 马腾 曰:‘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
(2).馥郁之香气。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四:“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
(3).指香气浓郁。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什么芳烈的咖啡店,分明是一个荒凉的沙漠!”词语解释:声烈 拼音:shēng liè
(1).声美。《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烈,美也。”
(2).亦作“ 声列 ”。显赫的名望。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后六世至 平凉公 文 诞,为 唐 上庸 太守 荆州 大都督长史,焯有声烈。” 宋 曾巩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父师道赠太子少师》:“具官某父某忠篤纯明,德履惟茂,壮谋循政,声列在人。” 宋 陈师道 《何太冲挽词》之一:“平生欠一识,声烈即多闻。”词语解释:惨烈 拼音:cǎn liè
(1).气候寒冷或景象凄凉。 汉 张衡 《西京赋》:“於是孟冬作阴,寒风肃杀,雨雪飘飘,冰霜惨烈。” 唐 高适 《效古赠崔二》诗:“风飈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分笺》:“把朱帘试揭,星河惨烈,江关夜冷人声絶。”
(2).苛重;残酷。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瞻藻丽之采粲,则虑赋敛之惨烈。”《明史·马录传》:“衣冠之祸,可谓惨烈。”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在这种惨烈的竞争场里,社会现象迷乱复杂的程度有加无已。”
(3).十分悲痛或凄惨。 宋 苏轼 《屈原庙赋》:“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华山 《山中海路》:“山那边响起了一声步枪。狗熊带着惨烈的嗥叫,往回一缩,忽然滚下山来。”词语解释:威烈 拼音:wēi liè
(1).犹威严。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坐则专席,止则专舘,朱轩驾駟,威烈赫奕。”《后汉书·度尚传》:“ 桂阳 宿贼渠帅 卜阳 、 潘鸿 等畏 尚 威烈,徙入山谷。”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册虎文》:“君之威烈,视彼有光,而封号不加,无以称予一人之意。”
(2).威势。 臧克家 《我用小声念着你的名字》诗:“你春风似的温柔,但也霹雳似的威烈。”
(3).功德、勋业。 唐 王勃 《三国论》:“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词语解释:鸿烈 拼音:hóng liè
(1).大功业。《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故 光武 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 寇 邓 之高勋, 耿 贾 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唐 卢照邻 《答蜀父老问》:“莫不称赞鸿烈,揄扬颂声。”
(2).大明。用作书名。今所传《淮南子》别称《鸿烈解》,又省称《鸿烈》。《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 汉 高诱 《〈淮南子〉序》:“然其大较,归之於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3).《淮南子》主道家学说,因用以指道经、道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灵飞》《太甲》,高擅玉函;鸿烈仙方,长推丹枕。”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七:“丛桂蒙茸土一隅,拟求鸿烈问之无。”词语解释:王烈 拼音:wáng liè
传说中的神仙名。传说他常服黄精及铅,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一次独入 太行山 ,见山破,石裂数百丈,中有青泥流出如髓。搓之成丸,随手坚凝。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见 晋 葛洪 《神仙传》。 唐 王勃 《山亭兴序》:“山腰半折,溜 王烈 之香膏;洞口横开,滴 严遵 之芳乳。” 宋 苏轼 《次丹元姚先生韵》:“ 王烈 亦何人, 叔夜 未可量。独见神山开,遽飧石髓香。” 清 吴兆骞 《赠滇令巴郡叶明德》诗之四:“ 王烈 自成 辽 处士, 严遵 原是 蜀 遗民。”词语解释:古烈 拼音:gǔ liè
前代的义烈之士。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晋书·周虓传》:“ 虓 厉志贞亮,无愧古烈。”《梁书·柳恽传》:“岂止当世称奇,足可追踪古烈。”词语解释:武烈 拼音:wǔ liè
《国语·周语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 韦昭 注:“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后以“武烈”谓武功。《后汉书·冯衍传上》:“ 衍 上书陈八事: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烈……。” 晋 傅玄 《宣皇帝登歌》:“载敷文教,载扬武烈。”词语解释:茂烈 拼音:mào liè
盛业;伟绩。《旧唐书·孝友传·裴守真》:“赞九功之茂烈,叶万国之欢心。”《金史·乐志下》:“懿德茂烈,金书发扬。” 明 刘基 《甘露颂》:“宏功茂烈,烜赫八埏。”词语解释:凛烈 拼音:lǐn liè
(1).凛冽,寒冷。 晋 傅玄 《大寒赋》:“天地凛烈,数极气否,严霜夜结,悲风昼起。”《水浒传》第二六回:“只见灵牀子下卷起一阵冷气来,真箇是盘旋侵骨冷,凛烈透肌寒。”《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偶然打向西门经过,时值十二月天气,大雪初晴,寒威凛烈。”
(2).严肃忠烈,令人敬畏。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再生缘》第二九回:“胸垂宝镜黄金字,体掛红袍白玉鞓;气象翻新加凛烈,仪容此时更精神。” 郭沫若 《羽书集·不要怕死》:“对于方今的气节凛烈的阵亡将士,由国家加以崇隆的表扬以外,为文艺者应该尽力以诗文来表彰,使成为一般人的楷模。”词语解释:贞烈 拼音:zhēn liè
亦作“ 贞列 ”。亦作“ 贞栗 ”。 谓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既当时贞烈之徒所究见,亦后生所备闻。”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案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之 秋胡 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懟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於 古冶 ,殉节异於 曹娥 ,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古及今,罕有这婆娘,贞列赛过 孟姜 。”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 临江 髯参军,负性何贞栗;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一本作“ 贞烈 ”。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 董昌 竖起双眉,原要责备 申屠女 不能贞烈、从一而终。”词语解释:刚烈 拼音:gāng liè
刚毅勇烈。《后汉书·吴祐史弼传论》:“夫刚烈表性,鲜能优宽;仁柔用情,多乏贞直。”《新唐书·薛季昶传》:“ 季昶 刚烈,然喜入先语以为实,后虽有辨理,不能得也。”《红楼梦》第六六回:“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人!真真可敬!”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陈允兴 ﹞定是正直、勇敢、愉快而又刚烈的人。”词语解释:郁烈 拼音:yù liè
香气浓烈。《文选·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李善 注:“郁烈,香气之甚。”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鴈霜时节。” 朱自清 《赠A.S》诗:“你如郁烈的雪茄烟,你如酽酽的白兰地,你如通红通红的辣椒,我怎能忘记你呢?”词语解释:谟烈 拼音:mó liè
谋略与功业。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自昔帝王立极垂统,为后世计,如 禹 有典则, 汤 有风衍, 文 武 有謨烈,其子孙能敬承之。”《清史稿·世祖纪》:“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 太祖 、 太宗 謨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词语解释:芬烈 拼音:fēn liè
(1).香气郁烈。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臣挑其户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帐高张,有女独处。” 王嘉 《拾遗记·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故薰兰有质,物性无改,产乖本地,逾见芬烈,譬诸薑桂,岂因地而辛矣。”
(2).喻功业盛美。 宋 薛季宣 《〈东坡诗案〉跋》:“终焉多芬烈。”词语解释:壮烈 拼音:zhuàng liè
(1).豪壮激越。《后汉书·袁绍传》:“ 配 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静难者,武人也。”《旧唐书·黄巢传》:“ 河中 节度使 王重荣 神资壮烈,天付机谋,誓立功名,志安家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聪》:“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巴金 《灭亡》第九章:“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
(2).壮盛。 宋 王安石 《答吕吉甫书》:“然公以壮烈,方进为於圣世;而某苶然衰疾,特待尽於山林。”
(3).谓功业。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词语解释:撇烈 拼音:piě liè
亦作“ 撇捩 ”。亦作“ 撇挒 ”。 迅疾貌。 唐 杜甫 《留花门》诗:“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唐 杜甫 《荆南赵公大食刀歌》:“鬼物撇捩辞坑壕, 苍水 使者捫赤絛。” 明 刘基 《钧天乐》诗:“飊轮撇捩三岛过,海水尽是青玻璃。” 明 吴昜 《定襄侯郭忠武公登》诗:“撇烈天网翻,槎枒地龙绕。”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撇挒若秋鹰,清风渺难攀。”词语解释:丕烈 拼音:pī liè
大功业。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休绩丕烈,宜宣于此。” 唐 李白 《比干碑》:“斲石铭表,以誌丕烈。” 严复 《主客平议》:“凡此皆其所权借也,故能三十年而成世史未有之丕烈。”词语解释:光烈 拼音:guāng liè
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 ,弘朕恭。” 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 ,大使我恭奉其道。”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词语解释:毒烈 拼音:dú liè
(1).毒性剧烈。《埤雅·释虫》:“蝮蛇怒时毒在头尾,螫手则断手,螫足则断足,蛇之尤毒烈者也。”
(2).强烈,猛烈。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不怕毒烈的太阳,雨衣做了篷帆,船面上扎不住寂寞,这船串起了那船的歌。”词语解释:伟烈 拼音:wěi liè
(1).伟大的功业。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书》:“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增嘆耳。” 清 侯方域 《定鼎説》:“今日倘思扼天维,衍地脉,创艰食之弊,策定民之本,登圣历乎天阶,章国祚之有秩,盍求所以绍扬伟烈焉。”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尊》:“其后此之建丰功,扬伟烈,留最高之名誉於歷史上,皆自不肯自贼自暴之一念。”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友人 李庸倩 君为彼书出主,亦久慕先生伟烈,并渴欲一瞻丰采。”
(2).显赫,盛大。 明 吴承恩 《贺周兰墩陞都督障词》:“平生文武双奇絶,此去功名真伟烈。”
(3).威武。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仪容真伟烈,双瞬光飞电,更堪钦虎头燕頷胥全。”词语解释:昭烈 拼音:zhāo liè
显赫;显著。 三国 魏 曹操 《表糜竺领嬴郡》:“偏将军 糜竺 ,素履忠贞,文武昭烈。” 姚华 《论文后编》:“然词赋之体, 韩 犹不胜,若正统於 蜀 ,则 子美 为昭烈矣。”词语解释:炎烈 拼音:yán liè
酷烈。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词语解释:赫烈 拼音:hè liè
(1).显著盛多貌;显赫貌。《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年纪尚少,镇重尚浅,而戴赫烈之宠。”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四:“ 楚穆 肆巨逆,福柄奚赫烈。”
(2).炽烈;猛烈。 唐 储光羲 《效古》诗之一:“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 唐 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足下勤奉养,寧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乃今有焚煬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吕氏 几移 汉 祚, 武瞾 遂斩 唐 宗,其始不过以色举耳,而祸之赫烈,岂虞其至此!”词语解释:清烈 拼音:qīng liè
(1).高尚的功业。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太守 张温 等相与嘆曰:‘铭勒显於钟鼎,清烈光于来裔。’”
(2).(香气)清郁强烈;(声音)清晰激越。《西游补》第七回:“清烈蔷薇露一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 嘉祥 李生 ,善琴。偶适东郊,见工人掘土得古琴,遂以贱直得之。拭之有异光;安絃而操,清烈非常。”词语解释:争烈 拼音:zhēng liè
(1).比功勋。《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与 閎夭 、 散宜生 等争烈矣。”
(2).犹争光,争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五言之妙,与《三百篇》、《离骚》争烈可也。”参见“ 争光 ”。
词语解释:争光 拼音:zhēng guāng
(1).与之比试光辉。《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张守节 正义:“推此志意,虽与日月争其光明,斯亦可矣。”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说岳全传》第三九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2).泛指比试高下。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如或遇非其偶,援 噲 等以伍 淮阴 ,玉树蒹葭,争光殊耻。”
(3).争着承受光明。 唐 常沂 《灵鬼志·嵇康》:“ 嵇康 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餘,著黑单衣,革带。 康 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
(4).竞相显出光彩。 吴伯箫 《菜园小记》:“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5).争取荣誉。 邓颖超 《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都关怀 中国 女排的成长,希望看到她们早日攀上体育高峰,为国争光。”词语解释:徽烈 拼音:huī liè
宏业,伟业。 三国 魏 应璩 《与王将军书》:“雀鼠虽愚,犹知徽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羣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间明圣相因,忧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近正人,而能绍兴其徽烈者也。”词语解释:休烈 拼音:xiū liè
盛美的事业。《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寧百姓。” 颜师古 注:“休,美也。烈,业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对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 明 宋濂 《风门洞碑》:“於是 琴山 之民思报神惠,復刻木为次子别像而请邑士 王闲 碑神之休烈,植之祠下。”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虞 、 夏 禪让,独饶治绩,敷扬休烈,故深大矣。”词语解释:扬烈 拼音:yáng liè
(1).散发浓烈的香气。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2).继承功业。语本《书·立政》:“以覲 文王 之耿光,以扬 武王 之大烈。”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宜乎先生有得贤之誉,弟子获稽古之荣,发声扬烈,相得益彰。”
(3).谓继承先烈。《清史稿·礼志六》:“是时军兴,死事扬烈者踵起。”词语解释:侠烈 拼音:xiá liè
刚直严正,见义勇为。 南朝 宋 袁淑 《效子建白马篇》诗:“侠烈良有闻,古来共知然。”《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如今听了那个老头儿的一番话,早又动了他一个侠烈心肠。” 刘师培 《文说》:“又如 刘玄 以侠烈著闻,而 范 史力言其懦弱。”词语解释:真烈 拼音:zhēn liè
坚贞节烈。《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你孺人性真烈,不肯依随,被他剪髮赤脚,挑水浇花,受其苦楚。”《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闻知你洞中,有一 如春 娘子,在洞三年。他是真烈之妇,可放他一命还乡。”词语解释:馥烈 拼音:fù liè
香气浓烈。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法鼓雷硠,震泉扃而动钥;天香馥烈,拥日气以盘空。”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叶天士》:“吾始进房,即闻异香扑鼻,及至牀侧,香愈馥烈。”词语解释:馨烈 拼音:xīn liè
(1).流芳久远的事业。《文选·张衡〈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得之者彊,据之者久。流长则难竭,柢深则难朽。故奢泰肆情而馨烈弥茂。” 刘良 注:“言险固之地故得放情奢侈,而馨香之业益以茂盛。”
(2).香气浓郁。《宋书·范晔传》:“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於馨烈,乃当弥增於尤疾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邢子愿 取佛手柑作酒,名佛香碧,初出亦自馨烈奇絶,而亦不耐藏。”词语解释:燔烈 拼音:fán liè
《诗·大雅·生民》:“诞我祀如何……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毛 传:“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 孔颖达 疏:“傅火曰燔,谓加火烧之。《商颂》曰:‘如火烈烈’,则烈是火猛之意。不可近烧,故云贯之加於火上曰烈,即今之炙肉也。”后因以“燔烈”指祭祀时燔燎牲体。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年节词语·皇太后》:“伏以三元资始,磔禳以饯餘寒;万寳更新,燔烈以兴嗣岁。”词语解释:往烈 拼音:wǎng liè
往昔的功业;先前的功绩。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 清 顾炎武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眷言怀往烈,感慨意无穷。”词语解释:骏烈 拼音:jùn liè
盛业。 晋 陆机 《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明史·成祖纪三》:“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词语解释:愤烈 拼音:fèn liè
愤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 巧娘 言虽愤烈,然自是屈意事 三娘 。”词语解释:佶烈 拼音:jí liè
犹壮烈。 元 张宪 《陈桥行》:“ 唐 宫夜祝邈佶烈,忧民一念通天闕。”词语解释:通烈 拼音:tōng liè
豁达刚烈。《梁书·蔡道恭传》:“ 汉寿县开国伯 道恭 ,器干详审,才志通烈。”词语解释:豪烈 拼音:háo liè
(1).指刚正有为、勇于任事的人。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 子胥 鴟夷, 彭越 醢醯。自古豪烈,胡为此繄?”
(2).犹言奔放强烈。 殷夫 《独立窗头》诗:“往日如许豪烈的情热,都变成林中的孤摇残光?”词语解释:轰烈 拼音:hōng liè
犹言轰轰烈烈。 张竞生 《丁未潮州黄冈革命》:“ 潮州 革命,以 饶平县 黄冈镇 一役为党史最轰烈最痛心者。”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词语解释:迅烈 拼音:xùn liè
犹迅猛。 王西彦 《风雪》二:“一阵疾风从远处滚转而来,以无比的凶猛,迅烈地越过层山,跌入崖壑。”词语解释:扇烈 拼音:shàn liè
炽烈。《汉书·叙传下》:“ 胜 广 熛起, 梁 籍 扇烈,赫赫炎炎,遂焚 咸阳 。” 颜师古 注:“扇,炽也。”词语解释:勇烈 拼音:yǒng liè
(1).勇敢刚烈;壮烈。《三国志·吴志·朱桓传》:“ 朱然 、 朱桓 以勇烈著闻。” 唐 李翱 《杨烈妇传》:“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同难者有 董提督 天弼 、 牛提督 天畀 ,皆不及公之勇烈云。”
(2).指勇敢刚烈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王遂下令,招募勇烈,两国合战,积尸如莽。”词语解释:奋烈
振奋威武词语解释:暴烈 拼音:bào liè
猛烈;暴躁刚烈。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火延于屋,风势暴烈,不可救扑。”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山炮连长是个硬心肠人,性格有点像他所指挥的那几门暴烈的山炮。”如:这人性子暴烈。词语解释:肃烈 拼音:sù liè
肃穆威烈。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篤生我皇,奕世载聦;武则肃烈,文则时雍。”词语解释:亢烈 拼音:kàng liè
刚毅。《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孙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清 方文 《送王玉门从军大梁》诗:“平生怀亢烈,勿忘主人恩。”词语解释:爆烈 拼音:bào liè
猛烈爆炸。 徐迟 《大场的一夜》:“远处有炸弹的爆烈声,飞机在天顶盘族。”词语解释:抗烈 拼音:kàng liè
高亢激烈。《晋书·周处周访等传赞》:“ 孟威 抗烈,心存旧主。”《魏书·崔光韶传》:“ 光韶 性严毅,声韵抗烈,与人平谈,常若震厉。”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世南 虽容貌懦弱,如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 钱宗伯 为诗哭之,得百二十韵。其序《浩气吟》,文辞抗烈,絶可传。”词语解释:峻烈 拼音:jùn liè
(1).猛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大概 胡超 合药不敢用峻烈药物,这样他自己免了死, 武则天 也免了死。”
(2).严厉。 艾芜 《手》:“她生就一副鹅蛋脸……黑黑的眼睛,明亮有光,看起来缺乏温柔,但也并不现出峻烈。”词语解释:强烈 拼音:qiáng liè
力量很大的;程度很高的;鲜明的。 巴金 《死去的太阳》十八:“他底两眼射出强烈的仇恨的光芒。” 李準 《两代人》:“那些话说的又在理,又合情,她心里蓦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羡慕的感情。” 曹禺 《雷雨》第三幕:“这屋子有两个门,左边小门上挂着一幅色彩强烈的花幔帐。”词语解释:寒烈 拼音:hán liè
极其寒冷。《后汉书·冯异传》:“时天寒烈,众皆饥疲, 异 上豆粥。”词语解释:明烈 拼音:míng liè
爽朗刚正。《南史·张稷传》:“ 稷 性明烈,善与人交,歷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餘财。”词语解释:节烈 拼音:jié liè
贞节刚烈。 清 刘大櫆 《郑节母传》:“母平生喜道人间节烈事。”《老残游记》第五回:“这 吴少奶奶 的节烈,可以请得旌表的。”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他的夫人 徐氏 却很节烈,闻 彦林 死难,沉水而殉。”词语解释:醇烈 拼音:chún liè
味道醇厚浓烈词语解释:胆烈 拼音:dǎn liè
有胆量而勇烈。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隋书·杨浩传》:“ 湛 驍果,有胆烈。”词语解释:后烈 拼音:hòu liè
流传后世的业绩。 汉 扬雄 《元后诔》:“内则纯被,后烈丕光。”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金虽重而见铸,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尽兮,贵杨蕤於后烈。”词语解释:霜烈 拼音:shuāng liè
像霜一样的寒烈。比喻严酷。《后汉书·酷吏传论》:“ 汉 世所谓酷能者,盖有闻也。皆以敢捍精敏,巧附文理,风行霜烈,威誉諠赫。”词语解释:上烈 拼音:shàng liè
指前代建有勋业者。《后汉书·臧宫传论》:“虽怀璽紆紱,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羣,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臣才慙右贤,功愧上烈。”词语解释:腾腾烈烈 拼音:téng téng liè liè
(1).形容威风凛凛地奔驰。《英烈传》第三一回:“跨着赤兔追风马,腾腾烈烈,拓平海内山川。”
(2).形容火势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