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首字词组
烈士烈丈夫烈君烈敝烈义烈壮烈燧烈货
烈烈烈女烈假烈毒烈景烈度烈然烈节
烈日烈考烈汉烈火乾柴烈性子烈直烈铮铮烈山氏
烈火烈文烈暑烈栗烈轰轰烈皇烈钻烈志
烈风烈武烈野烈火干柴烈精烈操烈辉烈属
烈焰烈炬烈寒烈业烈祸烈所烈酷烈性
烈祖烈山烈烧烈味烈烈轰轰烈性酒烈酒 
烈光烈心烈名烈火轰雷烈缺烈夫烈马 
烈妇烈气烈盛烈火烹油烈夏烈畅烈阳 

词语解释:烈士  拼音:liè shì
(1).有节气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晋 陆机 《辩亡论》上:“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 唐 杨炯 《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髮之歌;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陈烈妇传诔》:“一死甘心殉所天,女中烈士瘞江边。”
(2).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李国文 《月食》:“ 伊汝 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 黄河 时牺牲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新升隆号’轮船﹞离开 武汉 之后,在当天便遇难,而使好些朋友成了烈士。”
词语解释:烈烈  拼音:liè liè
(1).猛火炎炽貌。《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郑玄 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
(2).鲜明灿烂貌。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
(3).引申为显豁,显著。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属文意语天出,业 孔子 、 孟軻 而侈其文,焯焯烈烈,为 唐 之章。”
(4).功业、德行显赫貌。《汉书·韦贤传》:“明明天子,俊德烈烈。”《晋书·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烈烈 季子 ,不忝皇祖。”
(5).威武貌。《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 召伯 成之。” 郑玄 笺:“烈烈,威武貌。”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高昌》:“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 康熙 丁丑﹞闰三月十三日,奏凯而旋,万骑駸駸,六师烈烈。”
(6).刚正貌;坚贞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将器》:“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惜人飢寒,此万人之将。”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烈烈 王生 ,知死不挠,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朱静庵》:“﹝其﹞《咏虞姬》云:‘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 汉 郊。’词气烈烈。”
(7).高峻貌。《诗·小雅·蓼莪》:“ 南山 烈烈,飘风发发。” 毛 传:“烈烈然,至难也。” 胡承珙 后笺:“烈烈为山之高峻险阻之状,故《传》以为至难。”
(8).引申为雄伟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堂堂中土,亘古制 匈奴 ,烈烈神州,岂今容胡狗?”
(9).忧伤貌。《诗·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飢载渴。” 郑玄 笺:“烈烈,忧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10).寒冷貌。《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郑玄 笺:“烈烈,犹栗烈也。”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11).象声词。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皮日休 《霍山赋》:“有泉烈烈,其来如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言已,大笑,烈烈如鴞鸣。”
词语解释:烈日  拼音:liè rì
炎热的太阳。《南史·齐纪下·东昏侯》:“剗取细草,来植阶庭,烈日之中,至便焦燥。” 唐 徐夤 《西寨寓居》诗之二:“烈日不融双鬢雪,病身全仰竹枝筇。” 宋 苏辙 《晋论》:“譬如山林之人生於草木之间,大风烈日之所咻,而霜雪饥饉之所劳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贫家种麦数亩,资以活命,烈日中妇姑辛苦。”
词语解释:烈火  拼音:liè huǒ
(1).引火;纵火。 汉 扬雄 《羽猎赋》:“举熢烈火,轡者施技。”《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秉鉞鹰扬,顺风烈火。” 吕延济 注:“如顺风纵其盛火。”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猛烈的火。《韩诗外传》卷三:“抱羽毛而赴烈火,入则燋也。” 唐 杜甫 《入衡州》诗:“烈火发中夜,高烟焦上苍。”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一》:“海风猛卷着烈火,村庄在燃烧。”
(3).比喻鲜红色。 唐 唐彦谦 《绯桃》诗:“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緋桃照地春。”
(4).比喻声势大而情绪激烈的群众性行动或运动。《新华月报》1965年第6期:“人民革命的烈火是扑灭不了的。”《人民日报》1967.11.6:“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经在整个地球上燃烧起来了。”
词语解释:烈风  拼音:liè fēng
暴风;疾风。《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颖达 疏:“烈风是猛疾之风。” 南朝 梁 沉约 《连珠》:“臣闻烈风虽震,不断蔓草之根。”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向杲》:“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忽然痛痒不能復觉。”
词语解释:烈焰  拼音:liè yàn
亦作“ 烈燄 ”。
(1).炽烈的火焰。 晋 傅玄 《正都赋》:“激衝风于 秦 炉,飞光天之烈燄。” 唐 杜牧 《寄杜子》诗之一:“狂风烈焰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说岳全传》第二三回:“一霎时,烈焰腾空,烟雾乱滚,烧得那些番兵番将两目难开。” 秦牧 《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他们终于双双变成美丽的蝴蝶鸟,冲出烈焰腾空而去。”
(2).比喻激情。 叶圣陶 《夜》:“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 许地山 《七宝池上的乡思》:“你的声不能变为爱的喷泉,不能灭我身上一切爱痕底烈焰。”
词语解释:烈祖  拼音:liè zǔ
(1).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古多称开基创业的帝王。《书·伊训》:“ 伊尹 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孔 传:“ 汤 ,有功烈之祖,故称焉。”《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歌,乐既和奏。丞衎烈祖,以洽百礼。”《新唐书·叛臣传上·李怀光》:“考先王之道,烈祖之训,皆以刑佐德,俾人嚮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此二人者非不欲创业垂统,为一朝烈祖,施后世而传无穷也。”
(2).用于对远祖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余烈祖于 西晋 ,始流播於 东川 。”
词语解释:烈光  拼音:liè guāng
(1).光耀;荣耀。《诗·周颂·载见》:“鞗革有鶬,休有烈光。”《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惟岳降神,显兹禎祥。篤生英媛,休有烈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道胜而贵能下善,谦尊而休有烈光。”
(2).炽烈的阳光。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由窗口望见炎日当空,烈光四射。”
词语解释:烈妇  拼音:liè fù
(1).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 晋 傅玄 《秦女休行》:“ 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 。” 元 戴表元 《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作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 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
(2).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了得!这五十下是打你的诬蔑烈妇。”
词语解释:烈丈夫  拼音:liè zhàng fū
刚正有气节的男子。《史记·伍子胥列传论》:“方 子胥 窘于 江 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 郢 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宋 苏轼 《〈乐全先生文集〉叙》:“其论 盛孝章 、 郗鸿豫 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 明 宋濂 《浦阳人物记·忠义篇》:“今去之虽数百载,忠刚之气充塞乎天地之间,凛然如生,非烈丈夫能如是乎?”
词语解释:烈女  拼音:liè nǚ
(1).古指重义轻生的女子。《史记·刺客列传》:“非独 政 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 明 汪道昆 《洛水悲》:“清江碧石伤心丽,莫不是浣纱烈女?”
(2).特指殉节的女子。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自诗书古文,其録贤妇烈女,莫不备闺閫之义,严死生之际。” 胡适 《贞操问题》:“ 俞氏 女还不曾出嫁,不过因为信了那种荒谬的贞操迷信,想做那‘青史上留名的事’,所以绝食寻死,想做烈女。”
词语解释:烈考  拼音:liè kǎo
显赫的亡父。《诗·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毛 传:“烈考, 武王 也。” 郑玄 笺:“烈,光也。”后多用为对亡父的美称。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烈考 文诲 , 天寳 中实为平卢衙前兵马使。”《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烈考 国昌 ,本名 赤心 , 唐 朔州 刺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表答用先世语》:“ 文正 范公 《岳阳楼记》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后 东坡 行 忠宣公 辞免批答,径用此语云:‘吾闻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词语解释:烈文  拼音:liè wén
光明文采。《诗·周颂·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郑玄 笺:“光文百辟卿士。” 孔颖达 疏:“汝等有是光明文章者君人之辟公。” 高亨 注:“烈,光明;文,有文采。”一说指武功文德。 马瑞辰 通释:“《周书·謚法解》‘有功安民曰烈’,‘烈’、‘文’二字平列,烈言其功,文言其德也。”
词语解释:烈武  拼音:liè wǔ
赫赫武功。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我有烈武,如震如霆。”《宋史·乐志十二》:“於赫烈武,光昭古今。”
词语解释:烈炬  拼音:liè jù
火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乾父杂文》:“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跡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羣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
词语解释:烈山  拼音:liè shān
山名。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在 湖北省 随州市 北。相传上古 炎帝 神农氏 生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漻水》:“﹝ 漻水 ﹞分为二水,一水西逕 厉乡 南。水南有 重山 ,即 烈山 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 神农 所在处也。故《礼》谓之 烈山氏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祭太社乐章》:“ 烈山 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穀,济育兆人。”参见“ 烈山氏 ”。
词语解释:烈山氏  拼音:liè shān shì
传说中 炎帝 神农氏 的别称。又名 厉山氏 。《国语·鲁语上》:“昔 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柱 ,能殖百穀百蔬。” 韦昭 注:“ 烈山氏 , 炎帝 之号也,起于 烈山 。《礼·祭法》以 烈山 为 厉山 也。” 清 方苞 《谥法》:“ 烈山氏 始为农师,而民神之,因而号焉。”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相传古时有位 烈山氏 ,烧草木种田。”参见“ 厉山氏 ”。
词语解释:烈心  拼音:liè xīn
(1).雄心;壮心。《文选·陆机〈赴洛〉诗之一》:“希世无高符,营道无烈心。” 吕向 注:“言望於世俗富贵,则无瑞命;营道艺之术,又无猛心。”
(2).狠心。《文选·陆机〈长安有狭邪行〉》:“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张铣 注:“言朝廷轻薄之人,其心猛暴严毅,甚於劲秋。”
词语解释:烈气  拼音:liè qì
(1).指太阳的炽热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祸者,生於 江 南,含烈气也。” 三国 魏 曹植 《橘赋》:“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月之休光。” 赵幼文 校注:“烈气,即炎热之气。”
(2).谓气性刚直。《后汉书·郭太传》:“ 果 感悔,叩头谢负,遂改节自勑,后以烈气闻。”《晋书·李雄载记》:“﹝ 李雄 ﹞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词语解释:烈君
严厉的君主
词语解释:烈假  拼音:liè jiǎ
指害人的疫病。《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郑玄 笺:“烈、假,皆病也;瑕,已也。” 马瑞辰 通释:“‘烈’即‘癘’之叚借;‘假’当为‘蛊’,蛊、假亦一声之转。”一说指严重的虫灾。 高亨 注:“ 于省吾 《诗经新证》:‘烈,猛也;假,借为蛊( 汉 《唐公房碑》作癘蛊不遐)巫蛊也。’ 亨 按: 于 读假为蛊,可从。但蛊乃害虫的总名……瑕,借为‘徦’,至也。此二句言:故在 文王 时,既无疾疫为害,虫灾亦不发生。”
词语解释:烈汉  拼音:liè hàn
犹硬汉。《水浒传》第二一回:“ 宋江 道:‘我是烈汉!一世也不走,随你要怎地。’”
词语解释:烈暑  拼音:liè shǔ
酷暑。《新唐书·姜确传》:“ 行本 性恪敏。所居官,虽祁寒烈暑无懈容。”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每盛夏烈暑,乃肉袒以自负。” 宋 陆游 《暑夜泛舟》诗之二:“烈暑元知不可逃,天将清夜付吾曹。”
词语解释:烈野  拼音:liè yě
酷热的原野。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马都官苦热》:“赤地有焦土,烈野无沃霖。”
词语解释:烈寒  拼音:liè hán
严寒。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隆冬烈寒,士短褐不完,四体不蔽。” 明 宋濂 《太初子碣》:“盛暑不箑浴,烈寒不附火。” 鲁迅 《书信集·致欧阳山、草明》:“这回因为天气骤冷,而自己不小心,受了烈寒,以致气管痉挛,突然剧烈的气喘。”
词语解释:烈烧  拼音:liè shāo
炽烈的野火。 唐 许棠 《宿青山馆》诗:“烈烧飞荒野,栖鳬宿广陂。”
词语解释:烈名  拼音:liè míng
威名。《国语·晋语九》:“君有烈名,臣无叛质。”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 刘昞 注:“气既清矣,力劲则烈。”
词语解释:烈盛  拼音:liè shèng
猛烈。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人或服药,食一合屑,吞数十丸,药力烈盛,胸为憒毒。”
词语解释:烈敝
破裂损坏
词语解释:烈毒  拼音:liè dú
剧毒。 汉 王充 《论衡·言毒》:“鬼为烈毒,犯人輒死,故 杜伯 射, 周宣 立崩。”
词语解释:烈火乾柴
喻男女欢情甚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乾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红楼梦》第六九回:“真是一对烈火乾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词语解释:烈栗  拼音:liè lì
剧烈的震动。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转轮既始,烈栗遍于 欧洲 ,受其改革者,盖非独宗教而已,且波及于其他人事。”
词语解释:烈火干柴  拼音:liè huǒ gān chái
喻男女欢情甚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乾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红楼梦》第六九回:“真是一对烈火乾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词语解释:烈业  拼音:liè yè
显赫的功绩。 汉 王逸 《九思·守志》:“相辅政兮成化,建烈业兮垂勋。”
词语解释:烈味  拼音:liè wèi
口味浓烈的食物。《吕氏春秋·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之谓疾首。” 高诱 注:“烈,犹酷也。”
词语解释:烈火轰雷  拼音:liè huǒ hōng léi
炽烈的火,轰响的雷。比喻性情急躁暴烈。《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老人家﹞性子又烈火轰雷似的,煞是不好説话。”
词语解释:烈火烹油  拼音:liè huǒ pēng yóu
形容气氛更加热烈。《红楼梦》第十三回:“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花城》1981年第4期:“这下子可不得了啦!真好像烈火烹油,会场一下子炸了--空前的大爆炸。”
词语解释:烈义  拼音:liè yì
谓刚正而有节义。《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孙策 ﹞问 慈 曰:‘闻卿昔为太守劫州章,赴 文举 ,请诣 玄德 ,皆有烈义,天下智士也。’” 晋 傅玄 《秦女休行》:“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忼。”
词语解释:烈景  拼音:liè jǐng
谓烈日。 唐 皮日休 《惑雷刑》:“得他牛,则昼役夕归,箠耕于烈景,笞耨于晦冥,未尝一息容其殆。”
词语解释:烈性子  拼音:liè xìng zi
性格刚烈。亦指性格刚烈的人。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烈性子的人叫:‘往哪撤呢?死就死在这,活就活在这,我不走了!’” 康濯 《春种秋实·腊梅花》:“我老二,是个烈性子。”
词语解释:烈轰轰  拼音:liè hōng hōng
犹言烈烈轰轰。形容声势浩大。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凭著你烈轰轰人马强,矫腾腾牙爪张,扶佐俺掠了金殊,据了城池,做了君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不羞,做英雄到尽头;难收,烈轰轰东去舟。”
词语解释:烈精  拼音:liè jīng
光明。《文选·班固〈典引〉》:“盖以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蓄炎上之烈精,藴 孔佐 之弘陈云尔。” 蔡邕 注:“谓火, 汉 之德也。” 李周翰 注:“言 汉 德之盛,如火炎上有其光明。”
词语解释:烈祸  拼音:liè huò
犹大祸。 明 刘基 《郁离子·九尾狐》:“帝怒不可犯也,弗悔,若必受烈祸。”
词语解释:烈烈轰轰  拼音:liè liè hōng hōng
(1).形容声响巨大或火势旺盛。《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一个翻江流搅海水,重重迭迭涌波涛;一个撼乾枢摇坤轴,烈烈轰轰运霹靂。”《负曝闲谈》第八回:“这雅座的隔壁,是连着一副大灶头,烈烈轰轰在那裡烧着呢,焉有不热之理?”
(2).形容气魄雄伟或声势浩大。 宋 文天祥 《沁园春·至元间留燕山作》词:“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红楼梦》第九九回:“就是老太太、太太们,那个不愿意老爷在外头烈烈轰轰的做官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一:“大 武汉 的保卫战有时确实烈烈轰轰过一阵。”
词语解释:烈缺  拼音:liè quē
闪电。亦指闪电之神。《文选·扬雄〈羽猎赋〉》:“霹靂 烈缺 ,吐火施鞭。” 李周翰 注:“谓 列缺 吐电光施鞭以为御衞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雨师啟途,风伯前驱, 丰隆 布令, 烈缺 行诛。”参见“ 列缺 ”。
词语解释:列缺  拼音:liè quē
(1).指高空中闪电所现的空隙。
(2).泛指空隙。 清 曹寅 《赠杨舜章》诗之二:“有耳丁冬如梦雨,无牙列缺不关风。”
(3).闪电。《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涉 丰隆 之滂沛。”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列缺,天闪也。”《文选·〈羽猎赋〉》作“烈缺”。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靂,丘峦崩摧。”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列缺轰雷礮,横参耀隼旟。”
(4).中医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肺经分寸歌》:“列缺,腕上一寸半。”
词语解释:烈夏  拼音:liè xià
犹炎夏。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寒凛的北国,死寂的严冬,忽然想象烈夏的风光,何等快事!”
词语解释:烈壮  拼音:liè zhuàng
壮烈。勇敢有气节。《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太祖 之禽 宫 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陈宫 ﹞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
词语解释:烈度  拼音:liè dù
地震烈度的简称,它与地震强度不构成比例关系
词语解释:烈直  拼音:liè zhí
刚烈耿直。《后汉书·冯绲传》:“ 緄 性烈直,不行贿赂。”《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谭 怒,杀 纪 ”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汉末英雄记》:“ 配 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
词语解释:烈皇  拼音:liè huáng
明 崇祯皇帝 死后,谥曰 庄烈愍皇帝 ,简称 烈皇 。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 烈皇 可谓之能容諫臣矣。”
词语解释:烈操  拼音:liè cāo
坚贞的节操。《北史·列女传·魏溥妻房氏》:“﹝ 魏溥 妻 房氏 ﹞幼有烈操…… 溥 卒,及将大歛, 房氏 操刀割左耳,投之棺中,仍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流血滂然,助丧者哀惧。”
词语解释:烈所  拼音:liè suǒ
功业之所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武》曰:‘无竞惟烈。’抚弱耆昧,以务烈所,可也。” 孔颖达 疏:“以务 武王 烈业之所,可也。”
词语解释:烈性酒  拼音:liè xìng jiǔ
由蒸馏操作得到的高度酒精蒸馏酒(如白兰地酒、老姆酒、威士忌酒)
醉人的蒸馏酒
词语解释:烈夫  拼音:liè fū
刚正行义之士。 唐 李白 《明堂赋》:“明君暗主,忠臣烈夫。威政兴灭,表示贤愚。”
词语解释:烈畅  拼音:liè chàng
甚为舒泰。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君之别久,见之懽察,风姿美令,心神烈畅,已成美器。”
词语解释:烈燧  拼音:liè suì
炽烈的烽火。《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烈燧千城,通驛万里。” 李周翰 注:“燧,烽火也。”
词语解释:烈然  拼音:liè rán
犹凛然。《吕氏春秋·慎人》:“ 孔子 烈然返瑟而弦, 子路 抗然执干而舞。”
词语解释:烈铮铮  拼音:liè zhēng zhēng
刚直不屈的样子。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密匝匝罗网怎逃?烈錚錚刀斧可加。”
词语解释:烈钻  拼音:liè zuàn
古代兵器。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前集·制度》:“烈钻,刃连袴,长一尺五寸,上鋭下方,阔八寸,柄长三尺,有拐。”
词语解释:烈辉  拼音:liè huī
光辉,光泽。《艺文类聚》卷八六引 晋 傅玄 《安石榴赋》:“苞玄黄之烈辉,纷煒曄而焜煌。”
词语解释:烈酷  拼音:liè kù
指香气异常浓烈。 宋 陶穀 《清异录·睡香花》:“ 庐山 瑞香花,始缘一比邱昼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烈酷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
词语解释:烈酒  拼音:liè jiǔ
含酒精度高、性质猛烈的酒
词语解释:烈马  拼音:liè mǎ
烈性的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 老孙头 我赶二十九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
词语解释:烈阳  拼音:liè yáng
烈日。例如:烈阳当空。
词语解释:烈货  拼音:liè huò
犹泼辣货。货,指人。多用为詈辞。《红楼梦》第十四回:“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词语解释:烈节  拼音:liè jié
(1).刚正的操行。 汉 蔡邕 《范史云碑》:“君受天正性,志高行洁,在乎幼弱固已藐然有烈节矣。”
(2).指忠烈有节操的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 宋 代何以多忠贤, 明 代何以多烈节,而 元 妖独无彰明较著之忠烈。”
词语解释:烈山氏  拼音:liè shān shì
传说中 炎帝 神农氏 的别称。又名 厉山氏 。《国语·鲁语上》:“昔 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柱 ,能殖百穀百蔬。” 韦昭 注:“ 烈山氏 , 炎帝 之号也,起于 烈山 。《礼·祭法》以 烈山 为 厉山 也。” 清 方苞 《谥法》:“ 烈山氏 始为农师,而民神之,因而号焉。”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相传古时有位 烈山氏 ,烧草木种田。”参见“ 厉山氏 ”。
词语解释:厉山氏  拼音:lì shān shì
即 炎帝 神农 。《礼记·祭法》:“是故 厉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农 ,能殖百穀。” 郑玄 注:“ 厉山氏 , 炎帝 也,起於 厉山 。或曰有 烈山氏 。”按:《汉书·古今人表》作 列山氏 ,《史记·五帝本纪》作 连山氏 。
词语解释:烈志  拼音:liè zhì
壮志;大志。《三国志·魏志·吕布臧洪传论》:“ 洪 以兵弱敌彊,烈志不立,惜哉!”
词语解释:烈属  拼音:liè shǔ
烈士的家属。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他想先到烈属 赵大嫂子 家里去瞧瞧。”
词语解释:烈性  拼音:liè xìng
(1).刚烈性格。亦指性格刚烈。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体贞刚之烈性,亮乾德之所辅。”《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 王丞相 道:‘此人烈性梗直,微臣自去请他来,我王可重加官职,此人方可肯去用心救民。’”《红楼梦》第九二回:“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东西来,他心里没事人似的,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 巴金 《家》二七:“看不出 鸣凤 倒是一个烈性的女子,她倒做出这样的事情!”
(2).性质猛烈。如:烈性酒;烈性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