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暖炕 拼音:nuǎn kàng
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冬天可烧火取暖。 熊塞声 《马莲花》诗之十七:“大姐进屋上暖炕,照着镜子喜洋洋。”词语解释:火炕 拼音:huǒ kàng
见“ 火坑 ”。
词语解释:火坑 拼音:huǒ kēng
(1).烈火弥漫的坑堑。《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隋书·五行志下》:“ 大业 九年,帝在 高阳 , 唐县 人 宋子贤 善为幻术……鹰扬郎将以兵捕之,夜至其所,遶其所居,但见火坑,兵不敢进。”
(2).佛教语。六道轮回中,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受苦最烈,佛经多譬为“火坑”。《法华经·普门品》:“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 观音 力,火坑变成池。”
(3).指争名夺利、放纵欲望而终将导致苦果恶报的场所。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以此推之,则知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莫向人间恋火坑,幻身浑似浮沤影。”
(4).喻极端悲惨的苦境。《红楼梦》第一回:“到那时只要不忘了我两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邹韬奋 《我们的灯塔》:“劳苦大众无论由农村跑到城市,或由城市跑回农村,满地荆棘,都是火坑,真所谓‘走投无路’。”
(5).旧时喻指妓院。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他母亲狠似那双蟳蝎,心毒似两头蛇。呆汉,谁着你去火坑中将身子儿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我不幸自落火坑,晓得你们不肯舍我,我也逃不得死了。”《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捨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不管做甚么丫头老妈子,我都情愿。” 瞿秋白 《人才易得》:“娼妓说她落在火坑里,还是想人家去救她出来。”
亦作“ 火坑 ”。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以生火取暖。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九:“京师火坑烧石炭,往往熏人中毒,多至死者。” 杨朔 《潼关之夜》:“他们耐不住寒冷,睡不惯火炕,吃不下小米。”词语解释:卖大炕 拼音:mài dà kàng
方言。谓卖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下晚逛道儿,他也把大棒子搁在卖大炕的娘们的门外。别人不敢再进去。”词语解释:落炕 拼音:lào kàng
方言。病得不能起床。词语解释:起炕 拼音:qǐ kàng
亦作“ 起坑 ”。
(1).起身,起床。 秦兆阳 《秋娥》:“第二天一早,不等 金田 起炕,她就挑起水筲,把瓮里担满了水。”
(2).指病愈。《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华忠 回道:‘奴才自从送了大爷起身,原想十天八天就好了,不想躺了将近一个月才起炕。’”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一:“娘能起坑的时候,他却病倒了。”词语解释:升炕
上炕就坐词语解释:趴炕
生病而躺在床上休息词语解释:温炕
暖炕,暖床词语解释:骄炕 拼音:jiāo kàng
横暴躁烈。《新唐书·五行志二》:“火者盛阳,阳气彊悍,故圣人制礼以节之。礼失则僭而骄炕,以导盛阳,火盛则金衰,故亦旱。”参见“ 骄伉 ”。
词语解释:骄伉 拼音:jiāo kàng
(1).放纵倨傲。《穀梁传·桓公十八年》“ 濼 之会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称数也” 晋 范宁 注:“ 濼 之会,夫人骄伉,不可言及,故舍而弗数。”
(2).指地位高贵。 唐 柳宗元 《故秘书郎姜君墓志》:“不矍矍於进取,不施施於骄伉。左絃右壶;乐以自放。”词语解释:上炕 拼音:shàng kàng
(1).犹上床。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生火取暖。《红楼梦》第九六回:“ 王夫人 听了,一阵心酸,便心口疼得坐不住,叫 彩云 等扶了上炕。”
(2).方言。指坐月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我屋里家快上炕了,到 稻地滩 里打听一个熬月子的。”词语解释:铺炕 拼音:pū kàng
把被褥铺展在炕上。《红楼梦》第十九回:“你替我剥粟子,我去铺炕。”词语解释:护炕 拼音:hù kàng
炕边两端用砖砌的护栏。《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只见这 西门庆 推害热,脱了上面緑纱褶子道:‘央烦娘子,替我搭在乾娘护炕上。’”词语解释:尿炕 拼音:niào kàng
遗尿词语解释:热炕 拼音:rè kàng
生了火的暖炕。 杨沫 《东方欲晓》第一部二二:“今晚,咱们大伙都睡草铺--这比老乡的热炕还要暖和哩。” 萧乾 《时代在草原上飞跃》三:“今年就让大家在蒙古包里睡上热炕,明年冬天再搬家。”词语解释:熬炕 拼音:āo kàng
烧烤。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作坊》:“爊炕鹅鸭,爊炕猪羊。”词语解释:地炕 拼音:dì kàng
又称火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床。一般在室内的地上起灶,烧火做饭,烟火由火道通入炕下,利用余热取暖。比较讲究的人家,则在室内或室外掘一长方形的坑,于坑内砌灶,于地下引火至炕中专供取暖。不烧火时,坑上覆之以板。《红楼梦》第六四回:“於是大家躡足潜踪的进了镜壁一看,只见 袭人 和一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那一头有两三个老嬷嬷打盹。”《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谁知东次间有个炉坑,因天气凉起来了,趁老爷、太太不在家,烧了烧那地炕,怕圈住炕气,敞着炉坑板儿呢。那贼不知就里,一脚跐空,咕咚一声,掉下去了。”词语解释:土炕 拼音:tǔ kàng
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土炕芦蓆草房,那里有绣纬罗帐。”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土炕》:“北人以土为牀,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旧唐书·东夷·高丽传》:‘冬月皆作长坑,下然煴火以取煗。’此即今之土炕也,但作‘坑’字。”《恨海》第一回:“这家店,统共只有一间客房,房里又只有一张土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三章:“ 卢象升 坐在土炕上处理了一些公事。”词语解释:坐炕 拼音:zuò kàng
谓御前讲经。 清 制,皇帝典学,入书房御炕,师傅则于炕前设椅,坐而教之,故称。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 虹生 老阁长年十四兄亲家大人侍史:閲邸钞,知坐炕之喜。江湖憔悴之人,原不必读邸钞,乃于邸钞得此一喜,使弟神往于 东华 矣。”参阅 徐珂 编《清稗类钞·礼制类·皇帝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