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共12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地炉薰炉篝炉篆炉炭炉水火炉鼓炉边炉
香炉寒炉博山炉炎炉瑞炉毡炉猊炉走炉
金炉风炉酒炉暖炉锻炉煤炉烧炉转炉
红炉竹炉当炉饼炉银炉膏炉黄炉冰炭不同炉
玉炉火炉鸭炉宝炉螭炉睡鸭炉熔炉风生炉
御炉兽炉燎炉出炉阳炉手炉灰炉卖炉
丹炉瓦炉鼎炉拨炉跃炉太乙炉冬扇夏炉马丁炉
拥炉大炉烘炉鹊尾炉鸿炉六一炉卧褥香炉脚炉
熏炉造化炉铁炉袖炉高炉被炉锅炉蛟炉
洪炉小炉鹊炉松炉提炉葑炉锤炉虬炉

词语解释:地炉  拼音:dì lú
亦作“ 地鑪 ”。
(1).《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物的神炉。 清 黄遵宪 《东沟行》:“地炉煮海海波涌,海鸟絶飞伏蛟恐。”
(2).就地挖砌的火炉。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李泌钱若水事相类》:“ 若水 如期往,见一老僧与 希夷 拥地炉坐。” 清 黄景仁 《初四复雪》诗:“知君浑舍有同赏,榾柮煴火围地炉。” 赵树理 《新食堂里忆故人》:“饭厅里摆着两列方桌,每张桌周围有四条板登;中间留着相当宽的路,烧着两个地炉。”
(3).火炕。又称地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威宁伯》:“ 王越 抚 大同 ,一日大雪,方坐地鑪,使诸伎抱琵琶捧觴侍,而一千户詗虏还,即召入与谈虏事。”
词语解释:香炉  拼音:xiāng lú
亦作“ 香鑪 ”。
(1).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 汉 卫宏 《汉旧仪》:“给尚书郎伯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从直。伯送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入臺护衣。”《南史·梁纪下·元帝》:“初, 武帝 梦眇目僧执香鑪,称託生王宫。”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远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香毬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 汉 太子宫所用,香炉之制始於此。”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叫人将 方六一 带来的金珠聘礼,全数奉还,又从香炉内拔了一把香,递在 方六一 手内。”
(2).指 庐山 香炉峰 。 唐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 香炉 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宋 道潜 《庐山杂兴》诗:“ 香炉 独秀拔,佳气常葱葱。” 元 刘永之 《望香炉峰读孟浩然诗因述》诗:“移櫂望 庐阜 , 香炉 旧识名。”
词语解释:金炉  拼音:jīn lú
亦作“ 金鑪 ”。
(1).金属铸的香炉。 汉 桓宽 《盐铁论·贫富》:“ 欧冶 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鑪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杅,无其用也。” 马非百 注:“金炉,疑即金香炉。《西京杂记》:‘ 赵飞燕 为皇后,其女弟遗以五层金博香炉。’”
(2).为香炉之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唐 刘禹锡 《秋萤引》:“纷纶暉映平明灭,金鑪星喷鐙花发。” 宋 王安石 《夜直》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词语解释:红炉  拼音:hóng lú
(1).烧得很旺的火炉。 唐 杜甫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照室红炉促曙光,縈窗素月垂文练。” 唐 鲍君徽 《惜花吟》:“鶯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煑茗松花香。”些指茶炉。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六:“红炉迸溅炼金英,一点灵珠透室明。”此指道教炼丹炉。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我则又贪生怕死之尤者,虽死后犹怕焚化,故特地为塔屋於 龙湖 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入於红炉乎?”此指焚尸炉。
(2).今亦指打铁炉。
词语解释:玉炉  拼音:yù lú
亦作“ 玉鑪 ”。
(1).熏炉的美称。 唐 胡杲 《七老会》诗:“霜鬢不嫌杯酒兴,白头仍爱玉炉熏。” 后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玉鑪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裊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鈿。” 清 纳兰性德 《玉连环影》词:“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2).道家炼丹炉。 唐 吕岩 《敲爻歌》:“铅初就,汞初生,玉炉金鼎未经烹。”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七:“摆撼乾坤金剑吼,烹煎日月玉炉红。”
词语解释:御炉  拼音:yù lú
亦作“ 御鑪 ”。御用的香炉。 唐 柳宗元 《省试观庆云图诗》:“抱日依龙袞,非烟近御炉。” 前蜀 薛昭蕴 《小重山》词之二:“忆昔在 昭阳 ,舞衣红綬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 宋 黄庭坚 《乞姚花》诗之二:“乞取好花天上看,宫衣黄带御鑪风。”
词语解释:丹炉  拼音:dān lú
炼丹的炉灶。 唐 王绩 《游北山赋》:“拭丹炉而调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 宋 陆游 《寄邛州宋道人》诗:“西望 临邛 一慨然,青松偃尽丹炉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此间须是丹炉,怕有触犯,悔之无及。”
词语解释:拥炉  拼音:yōng lú
围炉取暖。 宋 陆游 《冬夜炉边小饮》诗:“拥炉可使曲身直,饮酒能回槁面红。” 宋 王銍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诗成火暖夜堂深,拥炉细与山僧説。”
词语解释:熏炉  拼音:xūn lú
亦作“燻炉”。 用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御燻炉兮长不暖,对巵酒兮忧恒满。” 唐 张曙 《浣溪沙》词:“枕障熏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尔应知。”《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躡席、熏炉、香案。”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玉鸭熏炉閒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 宋 范成大 《卜算子》词:“半夜清香入梦来,从此燻炉冷。”
词语解释:洪炉  拼音:hóng lú
亦作“ 洪鑪 ”。亦作“ 洪罏 ”。
(1).大火炉。《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髮耳。”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暂輟洪鑪观剑戟,还将大笔注《春秋》。”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六:“金入洪鑪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曹禺 等《脸剑篇》第三幕:“日轮当午,火旗焰焰,地上的生物仿佛放在洪炉中炙烤。”
(2).比喻陶冶和锻炼人的环境。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罏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罏,一本作“ 鑪 ”。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君子以善服人,不如以善养人,养人至于盗贼使之改过,真是一具大洪炉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二:“这伟大时代的洪炉,陶冶了多少 中国 未来的青年战士!”
(3).比喻天地。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指麾安率土,盪涤抚洪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 明 季之乱极矣,圣朝荡涤洪鑪,拯民水火。”
(4).犹造化。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凡四十韵》:“飘萧将素髮,汩没听洪鑪。”
(5).犹大才;大成就。 唐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鬼神争奥秘,天地惜洪鑪。”《旧唐书·郑畋传》:“建洪鑪於圣代,成庶绩於明时。”
(6).比喻生成万物的本源;国家枢要。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今天子握大象,运洪鑪,星重辉,海重润。” 唐 白敏中 《酒令》诗:“十姓 胡 中第六 胡 ,也曾金闕掌洪炉。”
词语解释:薰炉  拼音:xūn lú
亦作“ 薰鑪 ”。用于熏香等的炉子。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粉匣栖餘泪,薰炉减旧烟。” 清 唐孙华 《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薰炉自剪 粤 香烘,胜赏难期四美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却说这一只独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宫中的薰炉,在 康熙 年间,被 四川 遂宁 张鹏翮 大学士从 北京 琉璃厂 买得,后来带回 成都 ,施与 青羊宫 的。”
词语解释:寒炉  拼音:hán lú
寒天的火炉。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诗:“僻居多与懒相宜,吟拥寒炉过腊时。” 宋 陆游 《即事》诗:“雅闻 岷 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糝羹。”
词语解释:风炉  拼音:fēng lú
(1).一种小型的炉子。古代多用于煮茶烫酒等。 唐 陆羽 《茶经·器》:“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一本作“ 风罏 ”。 唐 岑参 《晚过磐石寺礼郑和尚》诗:“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宋 陆游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诗之二:“旋置风炉清樾下,它年奇事记三人。”《红楼梦》第三八回:“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边另有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
(2).今泛指炊事用的炉子。 茅盾 《归途杂拾·“韩江船”》:“每天负担过重的,却是船上的那两只小小的行灶。其实只是大些的风炉。”
词语解释:竹炉  拼音:zhú lú
亦作“ 竹罏 ”。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一:“易简高人意,匡牀竹火炉。” 宋 韩驹 《夜与疏山清公对语因设果供戏成长句》:“竹罏篝火曲木牀,乌柏为烛枫脂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熏坑》:“时当冬月,坑火初燃……所费无多。 江 南柴灶, 闽 楚 竹炉,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尃 《重游惠山》诗:“竹炉未改前番火,松石强如我辈顽。”
词语解释:火炉  拼音:huǒ lú
供取暖和炊事用的炉子。《东观汉记·彭宠载记》:“又 宠 堂上闻虾蟆声,在火炉下,凿地求之,不得。” 唐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诗之二:“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祥子 端起碗来,立在火炉前面,大口地喝着。”
词语解释:兽炉  拼音:shòu lú
兽形的香炉。 唐 杜牧 《春思》诗:“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兽炉香裊散清风。” 明 无名氏 《霞笺记·端阳佳会》:“午节欣逢佳辰,喜遇筵开,兽炉祥拥,榴绽繁红。”
词语解释:瓦炉  拼音:wǎ lú
用陶土烧制的香炉。 宋 范成大 《临溪寺》诗:“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
词语解释:大炉  拼音:dà lú
《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以喻天地。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大鑪覆载之间,占风纳賮。” 唐 杜甫 《遣怀》诗:“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炉,一本作“ 罏 ”。
词语解释:造化炉
喻天地。语本《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宋 范仲淹 《游庐山作》诗:“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鑪。”
词语解释:小炉  拼音:xiǎo lú
一种可移动的烹调家具,顶部有一个或几个炉盘,用煤气或电点燃,但是没有烤箱;亦指带有烤箱的很小炉子
词语解释:篝炉  拼音:gōu lú
罩有竹笼的取暖的熏炉。 宋 陆游 《杭头晚兴》诗之二:“篝鑪火煖牀敷稳,卧听黄鸦穀穀声。”
词语解释:博山炉  拼音:bó shān lú
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 博山 而得名。一说象 华山 ,因 秦昭王 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又作九层 博山 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 博山 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 唐 李白 《杨叛儿》诗:“ 博山 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间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铜炉,烧着龙涎香饼。” 闻一多 《秋色》诗:“在七宝烧的博山炉里,我还要听着你的色彩嗅着你的色彩!”
词语解释:酒炉  拼音:jiǔ lú
即酒垆。 明 程嘉燧 《相逢长干行》:“ 黄生 欲别停鞍韉,经过酒炉重流连。”参见“ 酒壚 ”。
酒鑪:即酒垆。 清 周茂源 《雨中诸子集予机山别业》诗:“山市酒鑪兵后少,草堂诗句雨中深。”参见“ 酒壚 ”。
词语解释:酒垆  拼音:jiǔ lú
卖酒处安置酒瓮的砌台。亦借指酒肆、酒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軺车,经 黄公 酒壚下过。” 宋 周邦彦 《侧犯》词:“见説胡姬,酒壚寂静,烟锁漠漠,藻地苔井。” 明 徐祯卿 《赠别献吉》诗:“日暮经过 燕 赵 客,解裘同醉酒壚旁。”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四:“忆煞 蓝亭 旧酒壚,当年曾醉病 相如 。”
酒罏:即酒垆。《汉书·食货志下》“率开一卢以卖”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酒家开肆待客,设酒罏,故以罏名肆。”《全元散曲·水仙子带折桂令·饮兴》:“小糟新酒滴珍珠,醉倒 黄公 旧酒罏。” 明 何景明 《春日刘薛二子过》诗:“未似 高阳 侣,垂鞭向酒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禁歌妓》:“国初 临川 人 揭轨 ,以举明经至京,宴南市楼,有诗云:‘詔出金钱送酒罏,綺楼胜会集文儒。’”参见“ 酒壚 ”。
词语解释:当炉  拼音:dāng lú
(1).面对火炉。 唐 骆宾王 《冬日宴》诗:“促席鸞觴满,当炉兽炭然。”
(2).同“ 当壚 ”。 清 吴从先 《金小品传》:“踵 小品 而起者, 南屏 有当炉之 文君 。”
當鑪:亦作“ 当壚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与俱之 临邛 ,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 文君 当鑪。”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鑪,酒肆也。以土为堕,边高似鑪。”《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当卢”。
词语解释:鸭炉  拼音:yā lú
亦作“ 鸭罏 ”。 古代熏炉名。形制多作鸭状,故名。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晴日满窗鳧鶩散, 巴 童来按鸭炉灰。” 清 陈维崧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宁董文友赋》词:“迴廊碧甃芭蕉叶,鸭罏瑞脑薰犹热。”
词语解释:燎炉  拼音:liáo lú
亦作“ 燎鑪 ”。供烘烤或取暖用的炉子。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雄州 谍者常告,虏中要官閒遣人至京师造茶笼燎炉。”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竹鸡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鑪。”
亦作“ 燎鑪 ”。燎祭用的大火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南壝门外,去坛百餘步,有燎炉高丈许,诸物上臺,一人点唱,入炉焚之。”
词语解释:鼎炉  拼音:dǐng lú
亦作“ 鼎鑪 ”。
(1).道士炼丹的鼎和炉。《参同契》卷上:“偃月法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 董德宁 发挥:“偃者,卧也,即仰也。言鼎炉之可容纳水火者,乃偃月之法象也。盖鼎象望月之圆,可容药物;而炉象弦月之缺,可纳火符,故曰偃月法鼎炉。” 唐 吕岩 《苏幕遮》词:“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歷歷堪收采。这箇鼎鑪解不解。”
(2).指鼎形香炉。 清 李调元 《龙洞》诗:“鼎炉烧降香,乍讶双童出。”
词语解释:烘炉  拼音:hōng lú
火炉。 宋 司马光 《送邵兴宗之丹阳》诗:“赤日裂后土,万家如烘炉。”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五》:“墙下两三个大小不等、欲裂不裂的破烘炉,落在地下一掬烧了半截的杂柴。”
词语解释:铁炉  拼音:tiě lú
(1).铁制的火炉。
(2).铁匠所用的炉子。用以烧软或熔化铁块、铁器,便于铸造加工。 王汶石 《大木匠》:“大风箱沉重地吼着,煤烟、火屑,从船形的铁炉口向外喷射,飞溅。”
词语解释:鹊炉  拼音:què lú
亦作“ 鹊罏 ”。亦作“ 鹊鑪 ”。即鹊尾炉。 宋 舒亶 《菩萨蛮》词:“小亭露压风枝动,鹊炉火冷金瓶冻。” 清 曹寅 《西轩》诗之二:“卧病经旬万虑疎,鹊罏麈尾悉蠲除。” 清 凌志珪 《玉漏迟·题郑小航歌楼听雨图》词:“翦银烛,鹊鑪香炷,花解语,问郎心赏,是谁词句。”参见“ 鹊尾炉 ”。
词语解释:鹊尾炉  拼音:què wěi lú
亦作“ 鹊尾鑪 ”。长柄香炉。语本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费崇先 ﹞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 宋 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诗:“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鹊尾炉。” 清 吴翌凤 《忆王孙》词:“桂香小院嫩凉天,鹊尾鑪熏裊篆烟。”
词语解释:篆炉
有篆字形图案的香炉
词语解释:炎炉
亦作“ 炎炉 ”。
1.使炉火炽烈。 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乃炽火炎炉,融铁挺英。”
2.炽热的火炉。亦用作刑具。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枉狱炎鑪,淫刑霜刃。”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炎鑪吐色,丰貂在御,留上人之重,愍终窶之氓。”《法苑珠林》卷十一:“沸鑊腾波,炎炉起焰。”
词语解释:暖炉  拼音:nuǎn lú
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近年亦有电暖炉。 唐 白居易 《岁除夜对酒》诗:“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新民晚报》1987.1.12:“一种名为‘万发’牌的 法国 产原装九个散热片充油式电暖炉近日到货上市。”
亦作“ 煖鑪 ”。
(1).冬天取暖的炉子。 唐 白居易 《晚起》诗:“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2).冬天围炉饮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月一日》:“有司进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煖炉会也。”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旧俗,十月朔开鑪向火,乃沃酒炙臠肉於鑪中,团坐饮啗,谓之‘煖鑪’。”
词语解释:饼炉  拼音:bǐng lú
烤饼的炉子。 唐 薛能 《并州》诗:“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
词语解释:宝炉  拼音:bǎo lú
熏香炉的美称。《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手提宝炉,焚着白檀紫降,引了那 帝释天尊 、 悦意夫人 出来。”
词语解释:出炉  拼音:chū lú
比喻刚出来的。 黄谷柳 《虾球传·马路绝技》:“牛仔手上捧着一迭报纸,向那位金山伯迎面走来,叫道:‘《华侨报》《工商报》!先生买一份出炉新闻啦!’”
词语解释:拨炉  拼音:bō lú
拨弄炉灰。
词语解释:鹊尾炉  拼音:què wěi lú
亦作“ 鹊尾鑪 ”。长柄香炉。语本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费崇先 ﹞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 宋 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诗:“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鹊尾炉。” 清 吴翌凤 《忆王孙》词:“桂香小院嫩凉天,鹊尾鑪熏裊篆烟。”
词语解释:袖炉  拼音:xiù lú
亦作“ 袖罏 ”。 一种熏衣烤手用的小烘炉。 明 屠隆 《考槃馀事·袖炉》:“袖炉,书斋中薰衣炙手对客常谈之具,如 倭 人所製漏空罩盖漆鼓。”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器具》:“熏衣炙手,袖罏最不可少,以 倭 製漏空罩盖漆鼓为上,新製轻重方圆二式,俱俗製也。”
词语解释:松炉  拼音:sōng lú
烧松柴的火炉。 宋 黄庭坚 《宿山家效孟浩然》诗:“乔木縻我马,松炉依俙烟。” 元 张可久 《人月圆·开吴淞江遇雪》曲:“山僧高卧,松炉细火,茅屋衡门。”
词语解释:炭炉  拼音:tàn lú
烧木炭的炉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八》:“炭炉却夜寒,重袍坐叠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卜诚 ﹞叫浑家生起炭炉子,煨出一壶茶来。”
词语解释:瑞炉  拼音:ruì lú
香炉的美称。 宋 葛胜仲 《醉蓬莱·天宁节作》词:“玉殿寒轻,金徒漏永,瑞炉烟裊。” 宋 杨无咎 《醉落魄·龙涎香》词:“瑞炉慢炷,轻烟初著,清香已透红綃幄。” 明 陆包山 《画眉序犯·闺情》套曲:“看银灯半明,瑞炉烟尽,冷清清拥抱闲衾枕。”
词语解释:锻炉  拼音:duàn lú
打铁用的炉子。亦泛指打铁的场所。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才淑随廝养,名贤隐锻鑪。” 仇兆鳌 注:“锻鑪,用 嵇康 事。”参见“ 锻柳 ”。
词语解释:银炉  拼音:yín lú
亦作“ 银鑪 ”。
(1).白银香炉。 唐 李乂 《高安公主挽歌》之一:“银鑪称贵幸,玉輦盛过逢。”
(2).旧 中国 铸造宝银的机构。 清 代有官设和私营之分。官设银炉多附设于藩库及关局等机关内。 清 末以后,私营银炉盛行,在 上海 、 汉口 、 天津 等各大城市都有设立。银炉在北方称“炉房”。业务以受当地银钱业委托代铸宝银为主;亦间有兼营银钱业务者。《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一位是银炉老板,姓 白 号 韜光 。”
词语解释:螭炉  拼音:chī lú
以螭形为饰的香炉。 宋 陆游 《晨起》诗:“蟾滴初添水,螭炉旋炷香。”
词语解释:阳炉  拼音:yáng lú
炼丹炉。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九:“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
词语解释:跃炉  拼音:yuè lú
喻自以为能,急于求用。 宋 惠洪 《赠阎资钦》诗:“愿为匿盆麝,耻作跃炉金。”参见“ 跃冶 ”。
词语解释:跃冶  拼音:yuè yě
(1).《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成玄英 疏:“夫洪鑪大冶,鎔铸金铁,随器大小,悉皆为之。而鑪中之金,忽然跳躑,殷勤致请,愿为良剑,匠者惊嗟,用为不善。”后以“跃冶”比喻自以为能,急于求用。 明 汤显祖 《大司马新城王公祖德赋》:“异海蜃之幻物,岂跃冶而为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言道著》:“第时事孔艰,上以实求,庶下以实应,詔书所列,非跃冶之金所可滥竽其际。”
(2).指乐于接受锻炼而成良器。 宋 范仲淹 《金在熔赋》:“昔 丽水 而隐晦,今跃冶而光亨。” 清 乐钧 《耳食录·张碧云》:“引絙团土,既听 媧皇 ;跃冶铸金,宁为干将。”
词语解释:鸿炉
亦作“ 鸿炉 ”。亦作“ 鸿罏 ”。
1.大火炉。 唐 陈子良 《〈辩正论注〉序》:“状鸿炉之焚纎羽,犹炎景之鑠轻冰。” 唐 王起 《悬土炭赋》:“向若鸿鑪长爇,厚地斯藏,安足以调夫四气,而传之百王。”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迭前韵》:“蟣臣称贺孰为达,亦感鼓铸随鸿鑪。”
2.比喻天地。 唐 王利文 《石佛堂记》:“虽復道应形器,鸿罏为滞有之因;理涉名言,羣籟起谈空之亹。” 唐 刘禹锡 《贺门下裴相公启》:“运神思於鸿鑪,纳生灵於寿域。”
词语解释:鸿垆  拼音:hóng lú
见“ 鸿鑪 ”。
词语解释:高炉  拼音:gāo lú
(1).高脚香炉。 清 黄遵宪 《杂感》诗:“明窗敞流离,高炉爇香烟。”
(2).从矿石提炼生铁的熔炼炉。直立圆筒形,上下两头稍小,内壁用耐火材料砌成。由顶上的开口装料(矿石、石灰石、焦炭等),熔化的铁水从靠近炉底的出铁口流出。
词语解释:提炉  拼音:tí lú
(1).有提梁的香炉。《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
(2).指仪仗中提着香炉的人。《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提炉、亲兵、戈什哈、巡捕,一对一对的过完,纔见那抚院坐着八人抬的一顶緑呢大轿子,缓缓而来。”
词语解释:水火炉  拼音:shuǐ huǒ lú
一种便于移动的金属小火炉,旁有一小门,上有两孔,以置茶壶、小镬,可供暖酒热水之用。《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晴云 便去取杯筯, 煖雪 便吹起水火炉来。”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冷菴 留余尝酒,罇罍雅洁,殽核精好,几前置一银水火炉,列小银壶十。”
词语解释:毡炉  拼音:zhān lú
亦作“氊炉”。 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唐 刘蕃 《忆长安·十一月》诗:“兽炭毡炉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清 黄景仁 《初春》诗:“未觉氊炉煖,旋怀柑酒新。”
词语解释:煤炉  拼音:méi lú
以煤为燃料的炉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此刻一到冬天,那一个司事房里,没有一个煤炉。”
词语解释:膏炉  拼音:gāo lú
薰炉。《文选·江淹〈休上人别怨〉诗》:“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 李善 注:“鑪,熏鑪也。取其芬香,故加之膏。”
词语解释:睡鸭炉
古代的一种香炉。造型如鸭入睡,腹内焚香,烟从口出
词语解释:手炉  拼音:shǒu lú
亦作“ 手鑪 ”。
(1).仪仗队、侍者或僧人作法事时所执的香炉。 俞樾 《茶香室三钞·神佛中画帝后像》引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景祐 中,有画僧於市中见旧功德一幅,乃 慈氏菩萨 像,左边一人执手炉……遂以半千售之,持献入内, 阎都知 一见惊曰:‘执香炉者,实 章圣 御像也。’”
(2).手执香炉。 元 张昱 《辇下曲》之十二:“国老手鑪先引导,白头联骑出都城。”
(3).冬天暖手用的小铜火炉。 伊世珍 《嫏嬛记》《采兰杂志》:“ 冯小怜 有手炉曰辟邪,足炉曰鳧藻。皆以饰得名。”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一岁严寒,有门槛里装束颇华,提白铜手炉过市。” 吴组缃 《山洪》五:“提着个手炉藏在背后,把棉袄的后摆托的高高挺起。”
词语解释:太乙炉  拼音:tài yǐ lú
道家炼丹的炉。 唐 褚载 《赠道士》诗:“惟教鹤探 丹丘 信,不使人窥太乙炉。” 宋 张先 《三株媚·送舒亦山游越》词:“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
词语解释:六一炉  拼音:liù yī lú
道家的炼丹炉。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六:“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 前蜀 贯休 《寄天台道友》诗:“冷立千年鹤,閒烧六一炉。”参见“ 六一泥 ”。
词语解释:六一泥  拼音:liù yī ní
(1).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一种泥。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封之﹞。” 王明 校释:“ 孙 校:‘泥’下刻本有‘封之’二字。 明 案《籤》六七‘泥’下有‘固济’二字。固济者,密封也。”后以指炼丹。 唐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长天寺》诗:“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亦省称“ 六一 ”。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四:“知是一般真箇术,调和六一也同天。”
(2).中药名。蚯蚓泥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蚯蚓泥》
词语解释:被炉  拼音:bèi lú
旧时适用于床褥间的一种取暖炉。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之五:“稳作被炉如卧炕,厚裁绵旋胜披毡。”
词语解释:葑炉  拼音:fēng lú
用葑田泥土制成的炉子。 宋 陆游 《晨起》诗:“晓枕初兴白髮翁,弊裘百纳葑炉红。”
词语解释:鼓炉  拼音:gǔ lú
扇风点燃炉子。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方鼓鑪销琐环,未开。有小船视筏下船隙劣容舠,试挤而过。后者从之,竟度二船,遂讙呼曰:‘铁琐开矣!’”
词语解释:猊炉  拼音:ní lú
雕成狮形的香炉。 明 倪元璐 《皇极门颁历作》诗:“凤闕开彤旭,猊炉散紫烟。”
词语解释:烧炉  拼音:shāo lú
金属冶炼炉。《南齐书·刘悛传》:“﹝ 蒙城 ﹞有烧鑪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
词语解释:黄炉  拼音:huáng lú
见“ 黄壚 ”。
词语解释:黄垆  拼音:huáng lú
亦作“黄卢”。亦作“黄庐”。亦作“黄炉”。
(1).犹黄泉。《淮南子·览冥训》:“上际九天,下契黄壚。” 高诱 注:“上与九天交接,下契至黄壚,黄泉下壚土也。”《淮南子·兵略训》:“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黄卢之下。”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永弃高厦,黄庐是馆。” 明 杨珽 《龙膏记·巧遘》:“幸今日相逢故人,便九地黄壚含笑。”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旌命下九閶,恩纶賁黄壚。”
(2).坟墓。 宋 范成大 《伊尹墓》诗:“三尺黄壚直棘边,此心终古享皇天。”原题注:“在 空桑 北一里,有砖堠刻云‘ 汤 相 伊公 之墓’。相传墓左右生棘,皆直如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黄壚处处提簞食,緑柳村村挂纸钱。”
(3).大地;地球。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悠悠苍天,荡荡黄壚,抱愚忱以埋幽壤,吾兄弟之志存焉。”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黄壚此摶摶,神州眇一粟。”
(4).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载:“﹝ 王濬冲 ﹞乘軺车,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世因用“黄壚”作悼念亡友之辞。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乌送往,素车永诀,黄炉谁赏?” 明 夏完淳 《闻大鸿仲熊讣》诗:“叩閽应有路,兄弟竟齐游。盱眕同时尽, 褒 融 一日收。黄壚人已变,清泪梦中流。” 郭沫若 《东风集·谒延安烈士陵园》:“拜罢黄壚闻笑语,英雄人物看今朝。”
词语解释:熔炉  拼音:róng lú
熔炼金属的炉子。亦用以比喻锻炼人的思想品质的环境。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三:“社会是一个熔炉,从那里面可以锻炼出钢铁。”
词语解释:灰炉  拼音:huī lú
火炉。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 烈祖 李昪 ﹞独与 齐丘 议事,率至夜分……高堂不设屏障,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画灰为字,旋即平之。”
词语解释:冬扇夏炉  拼音:dōng shàn xià lú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説,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祐之有乎。”后因以“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词语解释:卧褥香炉  拼音:wò rù xiāng lú
汉武帝 时巧匠 丁绶 制作的一种香炉,可使炉体经常保持平衡,便于置之褥中,故名。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一:“ 武帝 时, 长安 巧手 丁綬 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 房风 ,其法后絶,至 綬 始更为之。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可致之被褥,故以为名。”事亦见《西京杂记》卷一,惟“丁綬”作“丁缓”。
词语解释:锅炉  拼音:guō lú
产生水蒸气的装置,一般由盛水的钢制容器和烧火的装置构成。所产生的水蒸气用来取暖或发动蒸汽机、汽轮机。有的锅炉也用来烧热水。
词语解释:锤炉  拼音:chuí lú
(1).锻打。比喻对人才的培养造就。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书:“如 亮 岂不愿从之学,顾筋力念虑已如此,恐不復堪锤鑪耳。”
(2).比喻对文艺作品的反复加工。 清 黄景仁 《小除日经厂市见王叔明画》诗:“藏古篆法意惨淡,备诸皴妙胷锤鑪。”
词语解释:边炉  拼音:biān lú
亦作“ 边罏 ”。 火锅的别称。 明 陈献章 《南归寄乡旧》诗:“生酒鱘鱼会,边罏蜆子羹。” 陈迩冬 《空街》诗:“空街陈列着褪色的货物,铜边炉、锡锅、白铁铗子。”
词语解释:走炉  拼音:zǒu lú
亵语。谓泄漏元神。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元来我道是走炉,一些不差,老牌,回话倒有,在香炉底下。”参见“ 走阳 ”。
词语解释:走阳  拼音:zǒu yáng
精泄不止;遗精。《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蒋生 ﹞惟恐奉承不周,把个身子不放在心上,拼着性命做,就一下走了阳,死了也罢了。”《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老年来患了走阳的病,昼夜无度。”
词语解释:转炉  拼音:zhuàn lú
炼钢炉的一种。炉体圆筒形,架在一个水平轴架上,可以转动。也用来炼铜。 雁翼 《重钢晚霞》诗:“烟囱四处生长,像森林般稠密;高炉、平炉、转炉,像山峰般挺立。”《工人歌谣·小转炉》:“小转炉,张大嘴,没有胳膊没有腿,嘴里喷金花,低头吐钢水。”
词语解释:冰炭不同炉  拼音: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同“ 冰炭不同器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你深思虑,因何难共处?岂不闻冰炭不同炉。”
词语解释:风生炉  拼音:fēng shēng lú
厨房用的炉子。 潘漠华 《乡心》:“再那边就是风生炉、泥灶、铁箝一类烹饪用的杂具。”
词语解释:卖炉  拼音:mài l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买一酒舍酤酒,而令 文君 当鑪。”后即以“卖炉”指卖酒。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掛小青旗。”一本作“ 卖壚 ”。
词语解释:马丁炉  拼音:mǎ dīng lú
平炉。 法国 工程师 马丁 (PierreMartin)首先奠定了平炉炼钢法的基础,因而得名。
词语解释:脚炉  拼音:jiǎo lú
冷天烘脚用的小炉。多用铜制,也有瓦制的。状圆而稍扁,有提梁,炉中燃烧炭墼、锯末或砻糠等。 冰心 《我的童年》:“年轻的母亲穿着沿着阔边的衣裤,坐在一张有床架和帐楣的床边上,脚下还摆着一个脚炉。”
词语解释:蛟炉
铸有蛟龙图案的香炉。 唐 顾况 《高祖受命造唐赋》:“袭蛟鑪之馥馥,叠鼉鼓之鏜鏜。”
词语解释:虬炉  拼音:qiú lú
饰有虬龙形的香炉。《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你看那,金幡银节皆成对,鹤驾虬炉列几重。”
共12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