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炀灶 拼音:yáng zào
《战国策·赵策三》:“ 卫灵公 近 雍疸 、 弥子瑕 。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 復涂侦 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则可,无説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煬,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煬於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君曰:‘善。’”谓在灶前向火,则蔽其光。后因以“煬灶”喻佞幸专权,蒙蔽国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怕依丛煬灶出廷间,难免诛夷。”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凛乎有煬灶之惧,而又不敢尽其词也。”词语解释:炀者 拼音:yáng zhě
灶下烧火的人。《庄子·寓言》:“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成玄英 疏:“燃火者不敢当灶。” 陆德明 释文:“煬,炊也。”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煬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词语解释:炀和 拼音:yáng hé
融和;温和。《庄子·徐无鬼》:“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 成玄英 疏:“煬,温也。夫不测神人,亲疏一观,抱守温和,可谓真圣。”《淮南子·俶真训》:“抱德煬和,而万物杂累焉。” 高诱 注:“煬,炙也。抱其志德,而炙於和气,故万物杂累,言成熟也。”词语解释:炀火 拼音:yáng huǒ
烈火。《法书要录》卷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上》:“观其腾烟煬火,则迴禄丧精。”词语解释:炀耀 拼音:yáng yào
辉映。《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煬燿兮,纷郁郁而畅美。”词语解释:炀炭 拼音:yáng tàn
旧时畜养妓女营利的妇人。 唐 孙棨 《北里志·牙娘》“妓之母,多假母也”原注:“俗曰‘煬炭’,不知其由,应以难姑息之故也。一曰爆炭。”词语解释:炀蔽 拼音:yáng bì
遮瞒;蒙蔽。 清 钱谦益 《〈李忠文公文水全集〉序》:“盗弄不减於 似道 ,煬蔽有甚於 宜中 。” 清 沉钦圻 《后咏史》之二:“摸金使者徵求遍,指鹿元臣煬蔽多。”参见“ 煬灶 ”。
词语解释:炀灶 拼音:yáng zào
《战国策·赵策三》:“ 卫灵公 近 雍疸 、 弥子瑕 。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 復涂侦 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则可,无説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煬,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煬於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君曰:‘善。’”谓在灶前向火,则蔽其光。后因以“煬灶”喻佞幸专权,蒙蔽国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怕依丛煬灶出廷间,难免诛夷。”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凛乎有煬灶之惧,而又不敢尽其词也。”词语解释:炀旱 拼音:yáng hàn
炎热干旱。《新唐书·杨炎传》:“时方煬旱,人情骚携。”词语解释:炀宫 拼音:yáng gōng
春秋 祀 鲁炀公 之庙。《春秋·定公元年》:“九月大雩,立 煬宫 。” 杜预 注:“ 煬公 , 伯禽 子也,其庙已毁。 季氏 祷之,而立其宫。书以讥之。” 唐 韩愈 《禘袷议》:“昔者, 鲁 立 煬宫 ,《春秋》非之,以为不当。”词语解释:炀炀 拼音:yáng yáng
火盛貌。 冯增敏 《红色娘子军》:“顿时,火势炀炀,浓烟和着辣味钻进炮楼里。”词语解释:炀没 拼音:yáng méi
湮没;消失。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烈女李三行》一篇,初嫌太长,难入《诗话》;然一诗一序俱古妙,不忍听其煬没,今刻续集,不妨载之。”词语解释:炀器 拼音:yáng qì
炉灶。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陆羽 ﹞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为其像,置於煬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神茶》:“有鬻茶之家,陶为 陆羽 之像,置於煬器之间,云宜茶足利也。因目之曰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