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天灾弭灾蝗灾沴灾玩灾血光灾偏灾异灾
三灾旱灾鸿灾当灾乱灾兽灾干灾涝灾
成灾风灾遭灾兵灾躲灾速灾横灾浮灾
消灾妖灾贻灾备灾蝝灾迍灾横祸非灾泛滥成灾
幸灾禳灾救灾赈灾虫灾震灾横祸飞灾淡灾
非灾避灾年灾阨灾蛊灾乾灾楮灾灭顶之灾
水灾招灾遗灾凌灾养虎自贻灾雹灾闹灾炎灾
凶灾挻灾受灾飞灾踏灾霜灾酾沈淡灾攘灾
祸灾火灾伯牛灾乐祸幸灾勘灾丰屋生灾酾沈澹灾潦灾
压灾木灾东灾吊灾血光之灾丰屋延灾抗灾澹灾

词语解释:天灾  拼音:tiān zāi
天降的灾祸;自然灾害。《书·伊训》:“古 有夏 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开元 中, 山东 蝗……上曰:‘蝗虫,天灾也,由朕不德而致焉。’” 丁玲 《水》三:“说别处的水还大,真是天灾。”
词语解释:三灾  拼音:sān zāi
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南朝 梁元帝 《摄山栖霞寺碑》:“风来露歇,日度霞轻,三灾不毁,得一而贞。” 宋 范成大 《柏林院》诗:“ 胡 来 胡 现劫灰深,风鼓三灾海印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恐三灾横至,四大崩摧。”
词语解释:成灾  拼音:chéng zāi
造成灾害。例如:害虫成灾,毁了大片庄稼。
词语解释:消灾  拼音:xiāo zāi
消除灾祸。《后汉书·党锢传·尹敏》:“上疏陈《洪范》消灾之术。”《三国志·魏志·张臶传》:“詔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復异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吃人钱财,与人消灾。”
词语解释:幸灾  拼音:xìng zāi
因别人遭灾而高兴。《左传·僖公十四年》:“冬, 秦 饥,使乞糴於 晋 , 晋 人弗与, 庆郑 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汉书·萧望之传》:“未终奉约,不幸为贼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也,彼必奔走远遁。”《南唐书·皇甫继勋传》:“闻诸军败绩,则幸灾见於词色。”
词语解释:非灾  拼音:fēi zāi
意外的灾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日全家遇非灾,夫人心下惊骇。”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我救了你非灾,有谁救我横祸。”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愿皇天鉴祐脱非灾,一扫浄氛埃。”
词语解释:水灾  拼音:shuǐ zāi
亦作“ 水菑 ”。 因久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等原因而造成的灾害。《穀梁传·庄公七年》:“高下有水灾,曰大水。”《史记·河渠书》:“ 鄃 居 河 北, 河 决西南,则 鄃 无水菑。”《宋史·兵志六》:“ 河 北连年水灾,流民未復。”《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一个水灾,也不知伤了多少民田民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五章:“这 黄河 不同于我们 米脂县 的小河,只要堤上有一个小漏洞,就会河堤崩塌,变成大的水灾。”
词语解释:凶灾  拼音:xiōng zāi
凶年灾荒。亦泛指灾难,灾祸。《礼记·月令》:“先雷三日,奋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汉书·朱邑传》:“大司农 邑 ,亷洁守节,退食自公……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閔之。” 宋 陆游 《即席》诗之一:“村邻相乐君勿笑,要是安健无凶灾。”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去年凶灾,民皆飢乏。”
词语解释:祸灾  拼音:huò zāi
灾害;灾难。《国语·楚语下》:“祸灾不至,求用不匱。”《荀子·劝学》:“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如有祸灾,令身任之,公无与焉。”
词语解释:压灾  拼音:yā zāi
镇灾免祸。《西游记》第三三回:“师父有甚寳贝?也借与我凡人看看压灾。”
词语解释:弭灾  拼音:mǐ zāi
消除灾害。《西游记》第十六回:“不去弭灾,反行助虐。”《明史·刘子勃传》:“十六年秋,类报灾异,请‘缓赋省刑,亦弭灾一术’,时不能用。”
词语解释:旱灾  拼音:hàn zāi
亦作“ 旱菑 ”。 由于长期没有雨或少雨而又缺乏灌溉,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或使作物枯死,造成大量减产的灾害。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清闲之餘,时赐召问,必能辅宣王化,销殄旱灾。” 宋 曾巩 《洪州诸寺观祈晴文》:“盖兹疲癃之民,已出旱菑之后,室家凋弊,閭里愁嗟。” 田汉 《芦沟桥》第四幕:“这几年像 黄河 、 扬子江 的大水, 陕西 、 四川 的旱灾,一死就是好几万,甭说过去打内战了。”
词语解释:风灾  拼音:fēng zāi
因暴风、旋风等造成的灾害。《吕氏春秋·仲秋》:“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晋书·五行志上》:“七月乙丑, 淮 北风灾,大水杀人。”
词语解释:妖灾  拼音:yāo zāi
古代指天时、物类的反常现象。《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集解〉序》:“是以妖灾因衅而作。”
词语解释:禳灾  拼音:ráng zāi
亦作“ 禳灾 ”。 谓禳除灾祸。《文选·张衡〈东京赋〉》:“冯相观祲,祈禠禳灾。” 李善 注:“禳,除也;灾,祸也。谓求祈福而除灾害也。” 宋 邵雍 《无名公传》:“人告之以修福,对曰:‘未尝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对曰:‘未尝妄祭祝。’”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盟誓》:“大王到时,怕有焚香酬愿祈福禳灾者,一一登记,不敢有误。”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这都是敬神禳灾的演剧,全本里一定有一个恶人,次日的将近天明便是这恶人的收场的时候,‘恶贯满盈’, 阎王 出票来勾摄了,于是乎这活的活无常便在戏台上出现。”
词语解释:避灾  拼音:bì zāi
谓避免灾祸。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九日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相传以为 费长房 教 桓景 避灾之术。” 清 魏源 《桂林阳朔山水歌》之三:“神仙避劫人避灾,更於何处藏三才?”
词语解释:招灾  拼音:zhāo zāi
自取灾害;招惹是非。例如:正经事干不了,倒是个天生招灾的主儿。
词语解释:挻灾  拼音:shān zāi
招引祸殃。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孽胡挻灾,大人有作。雷霆发扬,欃枪有落。” 宋 陆游 《月夕幽居有感》诗:“浮名本是挻灾物,谢事寧非得道因。”
词语解释:火灾  拼音:huǒ zāi
亦作“ 火烖 ”。亦作“ 火灾 ”。
(1).因火造成的灾害。《左传·昭公十七年》:“诸侯其有火灾乎!”《史记·封禅书》:“ 越 俗有火烖,復起屋,必以火,用胜服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地皇 三年, 霸桥 火灾自东起。”
(2).指战争灾祸。《人民日报》1965.7.31:“所谓局部战争的策源地,可能变成世界性的火灾。”
词语解释:木灾  拼音:mù zāi
(1).谓以为料制做器皿是木的不幸。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吾然后知珪璋玉毁,青黄木灾。”
(2).谓浪用木材以雕版印书。犹言祸枣灾梨。 明 李贽 《与焦从吾》:“如《解老》等,祗宜欲览者各抄一册,不宜为木灾也。”
词语解释:蝗灾  拼音:huáng zāi
亦作“ 蝗灾 ”。 蝗虫造成的灾荒。亦谓发生蝗灾。《后汉书·桓帝纪》:“蝗灾为害,水变仍至,五穀不登,人无宿储。”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杨琳 为 茂陵 令,比县连岁蝗灾,曲折不入 茂陵 。”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漫漫蔽天而来,树木没叶,万顷千稼,连州并邑者,其所谓蝗灾耶,盖自古有之,岂 唐太宗 吞之所能格耶!”
词语解释:鸿灾  拼音:hóng zāi
巨灾。 唐 吕温 《道州南楼换柱》诗:“鸿灾起无朕,有见非前知。”
词语解释:遭灾  拼音:zāo zāi
遭受灾害。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但同时也就发生了胡乱的矫诏和过度的巴结,而晦气的人物呀,刊物呀,植物呀,矿物呀,则于是乎遭灾。”
词语解释:贻灾  拼音:yí zāi
遗祸;招灾。 唐 王仲周 《代杜司徒谢妻封邑表》:“《诗》《鹊巢》,惧无德而自处;《礼》荣翟茀,恐负乘以貽灾。”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今日裡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貽灾,好教俺拔刀变色。”
词语解释:救灾  拼音:jiù zāi
亦作“ 救菑 ”。
(1).救济受灾的人民。《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史记·晋世家》作“救菑”。
(2).消除灾害。《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
词语解释:年灾  拼音:nián zāi
指自然灾害。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序:“旧穀既没,新穀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词语解释:遗灾  拼音:yí zāi
亦作“ 遗灾 ”。 给予灾难;使受害。《楚辞·招魂》:“此皆甘人,归来归来,恐自遗灾些。” 王逸 注:“言此物食人以为甘美,往必自与害,不旋踵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身死不为医,邦亡不为谋,还自遗灾,盖木土水火,不同气居,此之谓也。” 唐 路敬淳 《大唐怀州河内县木涧魏夫人祠碑铭》:“復有跃鱼酬惠,爱鸟遗灾。”一本作“ 遗灾 ”。
词语解释:受灾  拼音:shòu zāi
遭受灾害。 唐 元稹 《镇圭赋》:“以之徵守,则有土之臣至;以之恤患,则受灾之地康。” 丁玲 《水》一:“我们这些人,这些插田的人,这些受灾的人,还拍打不过一个菩萨吗?”
词语解释:伯牛灾  拼音:bó niú zāi
喻指患有恶疾。 唐 王维 《哭褚司马》诗:“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详“ 伯牛 ”。
词语解释:伯牛  拼音:bó niú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论语·雍也》:“ 伯牛 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 郑 ,次于 伯牛 ,讨 邲 之役也。” 杜预 注:“ 伯牛 , 郑 地。”
词语解释:东灾  拼音:dōng zāi
泛指田园。
词语解释:沴灾  拼音:lì zāi
灾害。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良由大政亲裁,日乾夕惕,库藏有罄竭之虑,修攘鲜倚毗之人。几务过劳,沴烖偶会,无疆之祚,中道登遐。”
词语解释:当灾  拼音:dāng zāi
犹消遣。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大娘在此独宿,他少不得拿我当灾。这样男子, 宜春 也有些怕他。”
词语解释:兵灾  拼音:bīng zāi
战争的灾害。 汉 高诱 《〈淮南子〉序》:“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失书传。”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 ﹞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 许地山 《春桃》:“四年前,乡里闹兵灾,全家逃散了。”
词语解释:备灾  拼音:bèi zāi
防备灾害。《穀梁传·成公七年》:“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也。”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五请以税茶钱置义仓以备水旱》:“ 贞观 初, 戴胄 建积穀备灾之议, 太宗 悦焉。” 宋 余靖 《乞宽租赋防盗疏》:“国无三年之蓄,曰国其非国,故虽 尧 水 汤 旱,民无菜色者,有备灾之术也。”
词语解释:赈灾  拼音:zhèn zāi
见“ 賑灾 ”。
亦作“ 賑灾 ”。 救济灾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 穆皇帝 清浄化民,宽仁驭下。二年之耕籍,三年之賑灾,休有烈光。”《清会典事例·户部·蠲恤七》:“又覆准,賑灾之时,飭令地方官豫将被灾分数,及賑恤事宜,先行宣示。”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拿出有限几个钱装点场面;同时倒要抢在头里做一名赈灾董事。”
词语解释:阨灾  拼音:è zāi
灾难。 汉 班彪 《北征赋》:“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词语解释:凌灾  拼音:líng zāi
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所造成的灾害。《新民晚报》1986.4.27:“冰块堵塞河道引起水漫两岸,飞机空投炸弹解除 黄河 凌灾。”
词语解释:飞灾  拼音:fēi zāi
(1).意外的灾难。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问娘行昏夜何来,为郎君卒犯飞灾。”《红楼梦》第二五回:“包管好了。这不过是一时飞灾。”《再生缘》第六回:“家门不幸受飞灾,母子分抛实可哀。”
(2).降灾。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弥叹虽短书俚説,一遭篡乱,固貽害于谈文,亦飞灾于考史也。”
词语解释:乐祸幸灾  拼音:lè huò xìng zāi
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宋书·沉攸之传》:“而 攸之 始奉国讳,喜见於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词语解释:吊灾  拼音:diào zāi
慰问遭灾受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 史佚 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
词语解释:玩灾  拼音:wàn zāi
忽视灾祸。《逸周书·芮良夫》:“尔乃聵祸翫烖,遂弗悛,余未知王之所定。” 孔晁 注:“翫,心不惕也。”
词语解释:乱灾  拼音:luàn zāi
祸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
词语解释:躲灾  拼音:duǒ zāi
躲避灾难。 元 无名氏 《盆儿鬼》楔子:“因此上背井离乡学买卖,将着那些少养家财,一来是躲灾,二来是做客。”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四折:“孩儿便辞别了父亲,一来贩些南货做买卖去,二来就躲灾逃难。”
词语解释:蝝灾  拼音:yuán zāi
亦作“ 蝝菑 ”。 指蝗灾。《后汉书·陆康传》:“故 鲁宣 税亩,而蝝灾自生。” 宋 欧阳修 《答朱寀〈捕蝗诗〉》诗:“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
词语解释:虫灾  拼音:chóng zāi
严重的虫害。多指螟蝗等为害成灾。《穀梁传·隐公五年》:“螟,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穀梁传·桓公五年》:“螽,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晋书·食货志》:“今年霖雨过差,又有虫灾。”
词语解释:蛊灾  拼音:gǔ zāi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词语解释:养虎自贻灾  拼音:yǎng hǔ zì yí zāi
同“ 养虎自遗患 ”。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今日裡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貽灾。”
词语解释:踏灾  拼音:tà zāi
实地察看灾情。
词语解释:勘灾  拼音:kān zāi
清 制,地方发生灾情,由督抚委派官员勘定受灾程度,六成以上的为成灾,五成以下的为不成灾。然后结报督抚,限期奏闻。夏灾限六月报完,秋灾限九月报完。
词语解释:血光之灾  拼音:xuè guāng zhī zāi
旧时迷信谓刀兵之灾,应者必有流血或杀身之祸。《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道:‘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於刀剑之下。’”《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你老人家今年计都星照命,主有血光之灾,仔细七八月不见哭声才好。”亦省称“ 血光灾 ”、“ 血光 ”。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打的你哭啼啼,湿肉伴乾柴。也是你老官人合受血光灾。”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这小廝今年有些血光灾,我鞭打碎他天灵盖。”《中国民间故事选·“老佛迷”拜师傅》:“眼看血光临头你还不悟,我现在就要去阎王那里,把你的原身交给他去。”
词语解释:血光灾  拼音:xuè guāng zāi
见“ 血光之灾 ”。
词语解释:血光之灾  拼音:xuè guāng zhī zāi
旧时迷信谓刀兵之灾,应者必有流血或杀身之祸。《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道:‘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於刀剑之下。’”《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你老人家今年计都星照命,主有血光之灾,仔细七八月不见哭声才好。”亦省称“ 血光灾 ”、“ 血光 ”。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打的你哭啼啼,湿肉伴乾柴。也是你老官人合受血光灾。”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这小廝今年有些血光灾,我鞭打碎他天灵盖。”《中国民间故事选·“老佛迷”拜师傅》:“眼看血光临头你还不悟,我现在就要去阎王那里,把你的原身交给他去。”
词语解释:兽灾  拼音:shòu zāi
犹兽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牲畜放牧问题》:“放牧人则怕牲畜遇到意外的灾害,例如兽灾、跌岩等,自己要赔偿。”
词语解释:速灾  拼音:sù zāi
招致灾祸。《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用速灾於四月,奚闻道之十年。”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柁工谋财酷报》:“吾自知贫穷有命,不敢冀骤富以速灾也。”
词语解释:迍灾  拼音:zhūn zāi
亦作“ 迍灾 ”。 灾难。《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然福祐、息迍灾,各愿归依近法臺。”《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世尊更赐威光便,免教慈母受迍灾。”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三出:“久留惟恐惹迍灾。”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自恨一生无奈,论奔波劳役,受尽迍灾。”
词语解释:震灾  拼音:zhèn zāi
地震造成的灾害。
词语解释:乾灾
天灾。《后汉书·爰延传》:“使积善日熙,佞恶消殄,则乾灾可除。”
词语解释:雹灾  拼音:báo zāi
冰雹造成的灾害。
词语解释:霜灾  拼音:shuāng zāi
霜造成的对作物等的危害
词语解释:丰屋生灾  拼音:fēng wū shēng zāi
谓高大其屋,将引起灾祸。《魏书·阳固传》:“ 晏婴 湫隘,流称於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亦作“ 丰屋延灾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然则卑宫丧礼,采椽轻四海之尊;丰屋延灾, 柏梁 非万乘之有。”参见“ 丰屋之戒 ”。
词语解释:丰屋之戒  拼音:fēng wū zhī jiè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高亨 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三国 魏 杨阜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起第宅,采椽麤朴,足避风雨。常称丰屋之戒,若不修德,虽有崇臺广厦,犹转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章华构,而丰屋之过成;露臺輟,而玄默之风行。”
词语解释:丰屋延灾  拼音:fēng wū yán zāi
见“ 丰屋生灾 ”。
词语解释:丰屋生灾  拼音:fēng wū shēng zāi
谓高大其屋,将引起灾祸。《魏书·阳固传》:“ 晏婴 湫隘,流称於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亦作“ 丰屋延灾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然则卑宫丧礼,采椽轻四海之尊;丰屋延灾, 柏梁 非万乘之有。”参见“ 丰屋之戒 ”。
词语解释:丰屋之戒  拼音:fēng wū zhī jiè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高亨 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三国 魏 杨阜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起第宅,采椽麤朴,足避风雨。常称丰屋之戒,若不修德,虽有崇臺广厦,犹转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章华构,而丰屋之过成;露臺輟,而玄默之风行。”
词语解释:偏灾  拼音:piān zāi
犹言大灾。指危害很大的灾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灾,无岁不有。”
词语解释:干灾  拼音:gàn zāi
天灾。《后汉书·爰延传》:“使积善日熙,佞恶消殄,则乾灾可除。”
词语解释:横灾  拼音:hèng zāi
意外的灾祸。《元典章·户部四·婿在逃依婚书断罪》:“若已后 驴哥 但有一切横灾,不干丈人丈母之事,烧羊 李大 情愿一面承当。”
词语解释:横祸非灾  拼音:hèng huò fēi zāi
犹言横殃飞祸。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天那,天那,怎遭这场横祸非灾!”
词语解释:横祸飞灾  拼音:hèng huò fēi zāi
同“横2殃飞祸”。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明 《杀狗记·迎春私叹》:“我院君贤达,人间没赛。真是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飞灾。” 徐绍武 《检察长人选》:“好同志啊!我永远忘不了你!希望你坚强地安然无恙地度过这横灾飞祸之年!”
词语解释:楮灾  拼音:chǔ zāi
谓卷册繁乱成灾。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养济院孤老》:“﹝孤老﹞阴徐集无名者冒应之,其该管官吏多博长厚誉,不欲尽其情,而点查遂竟成楮灾矣。”
词语解释:闹灾  拼音:nào zāi
受灾荒
词语解释:酾沈淡灾  拼音:shāi shěn dàn zāi
疏导分散水流以缓和消除灾情。
词语解释:酾沈澹灾  拼音:shāi shěn dàn zāi
疏导分散水流以缓和消除灾情。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 道光 三年, 江 浙 大潦……是时先相国总督 两江 ,与 江苏 巡抚 韩公 、 浙江 巡抚 帅公 ,会筹釃沉澹灾之策。”
词语解释:抗灾  拼音:kàng zāi
在遭受灾害时,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损失。
词语解释:异灾  拼音:yì zāi
灾异;反常的自然现象。《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烖。” 郑玄 注:“傀,犹怪也。异烖,谓天地奇变者。”
词语解释:涝灾  拼音:lào zāi
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庄稼被淹没的自然灾害。如:他们靠群众的力量,战胜了涝灾,夺得了丰收。
词语解释:浮灾  拼音:fú zāi
骤来的灾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都是俺今年浮灾,烦恼煞人也猜。”
词语解释:泛滥成灾  拼音:fàn làn chéng zāi
亦作“泛滥成灾”。 本指洪水漫溢,造成灾害。后多比喻某种不良现象到处都是,造成祸害。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五:“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这种情况,必须纠正。”
词语解释:淡灾  拼音:dàn zāi
消除灾害。
词语解释:灭顶之灾  拼音:miè dǐng zhī zāi
涉于水中而灭没其顶的灾祸。比喻遭到致命打击,损失惨重。例如:他的研究项目遭了灭顶之灾。
词语解释:炎灾  拼音:yán zāi
旱灾。 三国 魏 曹植 《殷汤赞》:“ 桑林 之祷,炎灾克偿。”一本作“ 炎灾 ”。
词语解释:攘灾  拼音:rǎng zāi
禳除灾祸。攘,通“ 禳 ”。《晋书·郭璞传》:“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 京房 、 管輅 ,不能过也。”
词语解释:潦灾  拼音:lào zāi
水灾。《清史稿·德宗纪一》:“丙子,賑 琿春 、 寧古塔 潦灾。”
词语解释:澹灾  拼音:dàn zāi
消除灾害。《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夏后氏 戚之,乃堙洪原,决江疏河,洒沉澹灾,东归之於海,而天下永寧。”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