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共9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灾祸灾沴灾星灾疹灾雹灾象灾燀灾疠
灾异灾年灾荒灾厄灾纸灾馑灾煞灾省
灾害灾福灾迍灾毒灾虐灾谴灾涝灾木
灾祥灾眚灾障灾坏灾谤灾黎灾火灾厉
灾殃灾疾灾蝗灾孽灾轸灾魔灾潦灾否
灾患灾危灾横灾祟灾缠灾躔灾梓灾时
灾凶灾衅灾妖灾歉灾符灾舋灾疚灾旱
灾变灾难灾疫灾瘴灾蠹灾亩灾燔灾区
灾怪灾数灾疢灾咎灾缪灾杀灾氛灾暴
灾伤灾屯灾祲灾虞灾阸灾民灾梨灾晦

词语解释:灾祸  拼音:zāi huò
亦作“灾祸”。 灾难祸患。《荀子·子道》:“劳苦彫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史记·历书》:“灾祸不生,所求不匱。”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言此国遇华人飘泛至者,虑有灾祸。”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十章:“他不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灾祸,只好听天由命了。”
词语解释:灾异  拼音:zāi yì
亦作“灾异”。 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后汉书·张衡传》:“天鉴孔明,虽疎不失。灾异示人,前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復往悔。”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今职掌司天臺,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鸟数万,自南飞来,投於 汉水 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 魏 ;又 成都 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严复 《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间, 祈年殿 与 太和门 数月连燬。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
词语解释:灾害  拼音:zāi hài
亦作“灾害”。 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 宋 梅尧臣 《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诗:“往者边事繁, 秦 民被灾害。” 清 唐甄 《潜书·格君》:“灾害不生,嘉祥并至。”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二:“就是在今日,失业和穷苦虽然是资本主义末路的必然的结果,但是 美国 的资产阶级仍想出种种方法使白工相信这全是黑工给他们的灾害!”
词语解释:灾祥  拼音:zāi xiáng
(1).指吉凶灾变的征兆。《书·咸有一德》:“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孔颖达 疏:“指其已然,则为吉凶;言其徵兆,则曰灾祥。”
(2).犹祸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密者则云日月有迟速,以术求之,预知其度,无灾祥也。”《后汉书·张衡传》:“编年月,纪灾祥。”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人不能自知其体老少痛痒之何故,则彼天亦不能自知其体盈缩灾祥之所以。” 宋 苏辙 《同孔常文作张夫人诗》:“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词语解释:灾殃  拼音:zāi yāng
亦作“灾殃”。 灾难;祸殃。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复》:“凶忧灾殃,日益明章。”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蛮夷不敢欺,四海无灾殃。”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养马》:“意外的灾殃怎逃?眼前的辛苦皆由命。败与成,天心尚未明。还须忍耐。暂受凄凉境。” 李大钊 《平民主义·平民主义与国际运动》:“一方的幸运,即是他方的灾殃。”
词语解释:灾患  拼音:zāi huàn
亦作“灾患”。 灾难;祸害。《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 清 朱茂晖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纪事》诗:“或捍大灾患,勤事丧厥身。” 邹韬奋 《死路一条》:“国家多难,灾患洊臻。”
词语解释:灾凶  拼音:zāi xiōng
亦作“灾凶”。 灾祸。 汉 焦赣 《易林·师之颐》:“鸦鸣庭中,以戒灾凶。”《后汉书·卢植传》:“今年之变,皆阳失阴侵,消御灾凶,宜有其道。”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二:“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金 元好问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诗之三:“无聊復无聊,又復招灾凶。”
词语解释:灾变  拼音:zāi biàn
因自然现象反常而引起的灾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夫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之。”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百餘年间未灾变, 叔孙 礼乐 萧何 律。” 宋 曾巩 《瀛洲兴造记》:“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 明 吴承恩 《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嗟哉近岁,爰敝爰凋。灾变频仍,戎旅绎骚。”
词语解释:灾怪  拼音:zāi guài
祸患,灾难。《荀子·仲尼》“有灾繆者,然后诛之” 唐 杨倞 注:“有灾怪繆戾者,然后诛之,非颠倒其敌也。”
词语解释:灾伤  拼音:zāi shāng
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晏子春秋·谏上八》:“姦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諂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熙寧 之灾伤,本缘天旱米贵。”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 明 于谦 《荒村》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词语解释:灾沴  拼音:zāi lì
(1).指自然灾害。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礼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则无凶咎,然后神圣允塞,灾沴不至矣。” 唐 罗隐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诗:“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 清 严允肇 《哀淮人》诗:“何时灾沴息,躬耕乐行休。”
(2).指伤害。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蔽贤抑才至於千万国、千万年……其为大不祥,蔽塞天地,灾沴万物,孰有大於是歟?”
词语解释:灾年  拼音:zāi nián
(1).歉收的年成;荒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 汉高帝 ﹞封 彭祖 为侯国…… 秦 之 穀县 也,后遭 汉 兵起,邑多灾年,故改曰 菑县 。”《魏书·肃宗纪》:“炎旱频岁,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种未下,将成灾年。”
(2).古代称闰岁或凶厄之年。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属三千否运,百六灾年,诸侯窥玉鼎之尊,天子厌 金陵 之气。” 宋 陆游 《二月三日春色粲然步至湖上》诗:“长日难消惟泥酒,灾年不死又违春。” 金 元好问 《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漫赋三诗为谢》之二:“参旂亦自遇灾年,横被狐星射右肩。”
词语解释:灾福  拼音:zāi fú
祸福。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高邮 人 桑京舒 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 宋 叶适 《医工叹重赠柳山人》诗:“不曾入城行卖卜,有问灾福须呼船。”
词语解释:灾眚  拼音:zāi shěng
灾殃,祸患。《易·复》:“上六,迷復,凶,有灾眚。” 孔颖达 疏:“‘有灾眚’者,闇於復道,必无福庆,唯有灾眚。”《后汉书·郎顗传》:“以此消伏灾眚,兴致升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梦神》:“罹灾眚,嘆三年,把身拘坎穽。”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三:“使无水旱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词语解释:灾疾  拼音:zāi jí
(1).灾害。《汉书·天文志》:“不见灾疾,五穀蕃昌。”
(2).疾病。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赵公墓铭》:“但以中外久劳,积斯灾疾。” 前蜀 杜光庭 《勇胜司空宗恪九曜醮词》:“生月及本命之辰,皆遇土星所歷,遂成灾疾,未获痊平。”
词语解释:灾危  拼音:zāi wēi
灾祸,危难。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世﹞咸知笑其不避灾危,而莫怪其不畏实祸。” 前蜀 杜光庭 《严常侍丈人山九曜醮词》:“轗軻未寧,灾危频作,非凭至圣,无路扣祈。”《西游补》第十回:“西方路上有灾危,偶在青青世界躲。”
词语解释:灾衅  拼音:zāi xìn
亦作“ 灾舋 ”。 祸端。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 桓灵 失德,灾衅竝兴。”《周书·邵惠公颢传》:“沉痾渐愈,而灾衅仍集。”《文苑英华》卷六四六引 隋 祖君彦 《为李密檄洛州文》:“ 夏后 则灾舋非多, 殷 人则咎徵更少。”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天罗地网醮词》:“显降威灵,大祛灾衅。”
词语解释:灾难  拼音:zāi nàn
亦作“灾难”。 灾祸造成的苦难;灾祸。《晋书·刘乔传》:“灾难延於宗子,权柄隆於朝廷。”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往劫将谢,灾难孔多。” 唐 元稹 《别李十一》诗之一:“为我远来休悵望,折君灾难是 通州 。”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进步文化所以遭到空前的灾难,根本原因也就在此。”
词语解释:灾数  拼音:zāi shù
犹厄运。 唐 司空图 《华下》诗:“ 尧汤 遇灾数,灾数还中輟。” 前蜀 杜光庭 《孙途司马本命醮词》:“仍恐三途推移,或逢灾数。”
词语解释:灾屯  拼音:zāi tún
亦作“ 灾迍 ”。 灾难;祸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晋 氏多难,灾屯流移。”《旧唐书·僖宗纪》:“国步犹艰,羣生寡遂;灾迍荐起,寇孽仍臻。” 宋 苏轼 《谢除龙图阁学士表》之二:“流离若此,穷薄可知……故求闲散,以避灾迍。”《西游记》第十一回:“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
词语解释:灾星  拼音:zāi xīng
亦作“灾星”。
(1).古人以天象附会人事。认为某一星辰出现异常,人间便会有相应的灾变,因称引起灾变的星体为灾星。后世星命家谓人的命运亦与星辰相关,流年不利,往往由于灾星照临。亦泛指恶运;灾难。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你道是花星照,福星照,怎不怕灾星照。”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圣别》:“我今年流年不好,正应今日。若过午时,则灾星过度,太平无事。”昆曲《十五贯》第七场:“先生,你看这灾星,我可躲得过么?”
(2).喻指造成巨大灾难的人或事物。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破仑与隋那》:“因为他们三个(指 拿破仑 、 成吉思汗 、 希特勒 ),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大灾星。”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从前灾星,水旱 汤 蝗,而今苛政,抽丁征粮。”
词语解释:灾荒  拼音:zāi huāng
亦作“灾荒”。 指自然给人造成的损害。多指荒年。《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元年二月壬戌”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 唐 陈去疾 《送人谪幽州》诗:“莫言塞北春风少,还胜灾荒入瘴嵐。”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时 甘肃 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賑,而实侵入其财。”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灾荒得久了,大学早已解散,连幼稚园也没有地方开,所以百姓们都有些混混沌沌。”
词语解释:灾迍  拼音:zāi zhūn
见“ 灾屯 ”。
词语解释:灾屯  拼音:zāi tún
亦作“ 灾迍 ”。 灾难;祸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晋 氏多难,灾屯流移。”《旧唐书·僖宗纪》:“国步犹艰,羣生寡遂;灾迍荐起,寇孽仍臻。” 宋 苏轼 《谢除龙图阁学士表》之二:“流离若此,穷薄可知……故求闲散,以避灾迍。”《西游记》第十一回:“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
词语解释:灾障  拼音:zāi zhàng
灾难。《隋书·艺术传·来和》:“陛下问臣曰:‘我无灾障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若能够汤他一汤,倒与人消灾障。”《西游记》第九六回:“发了文书,拜了佛像,谈一部《孔雀经》,句句消灾障。”
词语解释:灾蝗  拼音:zāi huáng
蝗灾。《东观汉记·梁福传》:“灾蝗当以德消,不闻驱逐。”《法苑珠林》卷七五:“﹝穀﹞终不被虫食,无有灾蝗。”
词语解释:灾横  拼音:zāi héng
谓意外的灾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凡杀三物,亭毒遂静,永无灾横。”
词语解释:灾妖  拼音:zāi yāo
指自然界的变异所造成的灾害。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自今斋制,宜如故典,庶答风霆灾妖之异。”《后汉书·皇甫规传》:“诫以灾妖,使从福祥。”
词语解释:灾疫  拼音:zāi yì
亦作“灾疫”。 指疫疠这种灾祸。 汉 焦赣 《易林·师之大有》:“灾疫病民,鰥寡愁忧。”《后汉书·杨终传》:“比年久旱,灾疫未息。” 唐 戴叔伦 《女耕田行》:“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词语解释:灾疢  拼音:zāi chèn
犹灾恙。 明 杨珽 《龙膏记·闺病》:“芳年弱质多灾疢,闻説南邻有异人,亟往招寻,莫得暂停。”
词语解释:灾祲  拼音:zāi jìn
亦作“灾祲”。 犹灾异。 明 张煌言 《天地解而雷雨作》:“若过为鼓润,而禎祥由之,灾祲亦由之也。”《清史稿·后妃传论》:“外侮迭乘,灾祲屡见。”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时轮金刚法会募捐缘起》中有这样的句子:‘古人一遇灾祲,上者罪己,下者修身。’”参见“ 灾异 ”。
词语解释:灾异  拼音:zāi yì
亦作“灾异”。 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后汉书·张衡传》:“天鉴孔明,虽疎不失。灾异示人,前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復往悔。”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今职掌司天臺,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鸟数万,自南飞来,投於 汉水 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 魏 ;又 成都 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严复 《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间, 祈年殿 与 太和门 数月连燬。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
词语解释:灾疹  拼音:zāi zhěn
亦作“ 灾軫 ”。 灾厄疾病。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复形》:“多蒙巫嫗消灾軫,方知祸福无门。” 清 吴伟业 《又咏古》:“富贵若岁时,过则生灾疹。”
词语解释:灾厄  拼音:zāi è
亦作“戹厄”。亦作“ 灾阸 ”。 灾祸;苦难。《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前蜀 杜光庭 《众修北帝衙醮词》:“伏乞解除灾厄,延益年龄,落死籍于 北酆 ,上生名于南极。”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遐契》:“春牛上宅,并无灾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成就人功名,度脱人灾厄,撮合人夫妇,这样的事,往往有之。”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九宫纪年论》:“阳九百六,当癸丑、甲寅之岁,为灾戹之会,而得五福、太一移入中都,可以消灾为祥。”
词语解释:灾毒  拼音:zāi dú
祸患;灾害。 南朝 宋 范晔 《宦者传论》:“凡称善士,莫不罹被灾毒。” 前蜀 杜光庭 《大王本命醮葛仙化词》:“灾毒无侵於四境,农桑克美於有年。”
词语解释:灾坏  拼音:zāi huài
因灾害而毁坏。《东观汉记·杜林传》:“比年大雨,水潦暴长,涌泉盈溢,灾坏城郭官寺。”
词语解释:灾孽  拼音:zāi niè
灾祸,祸害。 汉 班固 《典引》:“俾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龙之灾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前驱既不呵止,大老亦不詰责,真天地间大灾孽。”
词语解释:灾祟  拼音:zāi suì
亦作“灾祟”。 灾害;灾异祸害。 汉 焦赣 《易林·益之丰》:“好战亡国,师不以律,称上陨坠, 齐侯 狠戾,其被灾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及伪者为之,则忌灾祟,课粗愿,混士女,乱妖正,此其巨蠧也。”一本作“ 灾祟 ”。《法苑珠林》卷二三:“州境或应有灾祟,及僧尼横延舋戾,像则流汗。汗之多少,则祸患之浓淡也。”
词语解释:灾歉  拼音:zāi qiàn
亦作“灾歉”。 因灾害而歉收;灾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小民﹞遇有灾歉,则坐待賑济,或相率逃亡。比户荒凉,滔滔皆是。”
词语解释:灾瘴  拼音:zāi zhàng
旧指南方山林湿热之气造成的病患。亦借指疾病、磨难等灾祸。《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 关索 道:我不伏水土,惹了灾瘴,病入四时,多凶少吉,未知如何。”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他不施法灸神针,能消灾瘴。”《西游记》第八回:“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
词语解释:灾咎  拼音:zāi jiù
祸殃。 汉 焦赣 《易林·遘之中孚》:“执热烂手,火为灾咎。” 前蜀 杜光庭 《严常侍丈人山九曜醮词》:“伏惟众圣,俯降福祥;销灾咎於将来,释过尤於既往。” 明 于谦 《入春狂风大作加以久无雨雪因以自咎》诗:“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西游记》第九七回:“释放 唐僧 ,庶免灾咎。”
词语解释:灾虞  拼音:zāi yú
灾祸。《全唐诗》卷八五一载 吴越 僧《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之三:“胜妙重重惟懤祝,永资军庶息灾虞。”
词语解释:灾雹  拼音:zāi báo
成灾的冰雹。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扬浮有恠云,细凌闻灾雹。”
词语解释:灾纸  拼音:zāi zhǐ
谓徒然损耗纸张。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卷二:“其他字画灾纸灾扇者,不可胜道,苟为搢绅物色,即自列千古名家。”参见“ 灾梨 ”。
词语解释:灾梨  拼音:zāi lí
亦作“灾梨”。 谓刻印无用的书,灾及作版的梨木。常用作刻印的谦词。 明 袁宗道 《答陶石篑书》:“ 中郎 见弟近作,谬相称许,强以灾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莽莽中原,如痴如醉,灾梨耗楮,流毒无涯。”
词语解释:灾虐  拼音:zāi nüè
灾害。 汉 焦赣 《易林·困之否》:“薄为灾虐,风吹云却;欲上不得,復归其宅。”
词语解释:灾谤  拼音:zāi bàng
亦作“灾谤”。 毁谤造成的祸害。《后汉书·杨秉传》:“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灾谤。”
词语解释:灾轸  拼音:zāi zhěn
见“ 灾疹 ”。
词语解释:灾疹  拼音:zāi zhěn
亦作“ 灾軫 ”。 灾厄疾病。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复形》:“多蒙巫嫗消灾軫,方知祸福无门。” 清 吴伟业 《又咏古》:“富贵若岁时,过则生灾疹。”
词语解释:灾缠  拼音:zāi chán
见“ 灾躔 ”。
词语解释:灾躔  拼音:zāi chán
亦作“ 灾缠 ”。 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偏离原来的轨迹是天象的变异,人间必有灾难,故称。引申指灾祸。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太一词》:“旁垂禎貺,永息灾躔。” 前蜀 杜光庭 《李绾常侍九曜醮词》:“销彼灾缠,蠲除疾厄。”
词语解释:灾符  拼音:zāi fú
灾变的征兆。《后汉书·郎顗传》:“臣闻天垂妖象,地见灾符,所以谴告人主,责躬脩德,使正机平衡,流化兴政也。”
词语解释:灾蠹  拼音:zāi dù
蠹虫之害。泛指灾害。 三国 魏 嵇康 《答黄门郎向子期〈难养生论〉》:“鬱秽气蒸,自生灾蠧。”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照王碑文》:“徵赋严切,惟利是求,首鼠疆界,灾蠧弥广。”
词语解释:灾缪  拼音:zāi miù
祸患和谬误。缪,通“ 谬 ”。《荀子·仲尼》:“有灾繆者,然后诛之。” 杨倞 注:“有灾怪繆戾者,然后诛之,非颠倒其敌也。”
词语解释:灾阸  拼音:zāi è
见“ 灾厄 ”。
词语解释:灾厄  拼音:zāi è
亦作“戹厄”。亦作“ 灾阸 ”。 灾祸;苦难。《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前蜀 杜光庭 《众修北帝衙醮词》:“伏乞解除灾厄,延益年龄,落死籍于 北酆 ,上生名于南极。”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遐契》:“春牛上宅,并无灾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成就人功名,度脱人灾厄,撮合人夫妇,这样的事,往往有之。”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九宫纪年论》:“阳九百六,当癸丑、甲寅之岁,为灾戹之会,而得五福、太一移入中都,可以消灾为祥。”
词语解释:灾象  拼音:zāi xiàng
亦作“灾象”。 犹灾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闲天的范围也并不小:谈旱灾、谈求雨……但一种报上,却记着一个六十老翁,因儿子戽水乏力而死,灾象如故,无路可走,自杀了。”
词语解释:灾馑  拼音:zāi jǐn
泛指灾荒。《南史·王玄谟传》:“时北土灾饉,乃散私穀十万斛、牛千头以賑之。”
词语解释:灾谴  拼音:zāi qiǎn
亦作“灾谴”。 指上天降灾示罚;灾祸。《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已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政有不当,则见灾谴。” 晋 郭璞 《皇孙生请布泽疏》:“宜於此时,崇恩布泽,则火气潜消,灾谴不生矣。”《晋书·姚兴载记下》:“灾谴之来,咎在元首。”
词语解释:灾黎  拼音:zāi lí
灾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妖言惑众》:“ 江 南北大旱,民人饥饉, 方荣升 窃谓灾黎易动,起意倡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 明安 ﹞特建席棚以处灾黎,凡活者数百万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虽然这些也是穷人,然而比较起被灾的地方那些灾黎,是那一处轻,那一处重呢?”
词语解释:灾魔  拼音:zāi mó
祸患;灾难。《再生缘》第五回:“走漏风声非小可,倒只怕,被人传言起灾魔。”
词语解释:灾躔  拼音:zāi chán
亦作“ 灾缠 ”。 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偏离原来的轨迹是天象的变异,人间必有灾难,故称。引申指灾祸。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太一词》:“旁垂禎貺,永息灾躔。” 前蜀 杜光庭 《李绾常侍九曜醮词》:“销彼灾缠,蠲除疾厄。”
词语解释:灾舋  拼音:zāi xìn
见“ 灾衅 ”。
词语解释:灾衅  拼音:zāi xìn
亦作“ 灾舋 ”。 祸端。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 桓灵 失德,灾衅竝兴。”《周书·邵惠公颢传》:“沉痾渐愈,而灾衅仍集。”《文苑英华》卷六四六引 隋 祖君彦 《为李密檄洛州文》:“ 夏后 则灾舋非多, 殷 人则咎徵更少。”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天罗地网醮词》:“显降威灵,大祛灾衅。”
词语解释:灾亩  拼音:zāi mǔ
初耕的田地。
词语解释:灾杀  拼音:zāi shā
见“ 灾煞 ”。
词语解释:灾煞  拼音:zāi shà
亦作“ 灾杀 ”。亦作“灾煞”。 星命术语。三合局中五行的胎神。如子、辰、申年合为水局,则以午火为胎神。因水能克火,故谓凡逢灾煞者,多有灾病疾厄之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年之中,则有岁破、死符……灾杀。”参阅 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灾煞》。参见“ 三合 ”。
词语解释:三合  拼音:sān hé
(1).谓阴气、阳气、天气相合。《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杨士勋 疏:“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而总云生者,凡万物初生,必须三气合,四时和,然后得生。”《楚辞·天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2).三次交合。《神异经·中荒经》:“西方深山有兽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体大如驴,善缘高木,皆雌无雄,名绸,顺人三合而有子。”
(3).三度交锋;三个回合。《史记·项羽本纪》:“ 楚 挑战三合, 楼烦 輒射杀之。”《北史·艺术传·王春》:“从寅至午,三合三离,将士皆惧。”《说唐》第四五回:“战了三合,被 叔宝 一枪刺落马下。”
(4).谓三者合而为一。《云笈七籤》卷十:“夫道得三乃成,故言三合成德,自不满三,诸事不成。夫三者,谓道、德、人也。”
(5).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之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谓之“三合”,据以选择吉日良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切当》:“ 淳熙 中, 孝宗 及皇太子,朝上皇於 德寿宫 ,置酒赋诗为乐,从臣皆和。 周益公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 高宗 生於 大观 丁亥, 孝宗 生於 建炎 丁未, 光宗 生於 绍兴 丁卯故也。阴阳家以亥卯未为三合一时,用事可谓切当。”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一折:“不甫能就三合天地婚,避孤虚日月轮。”《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十月初二日,正是个阴阳不将三合吉日,你就这天过去。”
(6).指三个字母相拼合。 清 龚自珍 《正译·正密部》:“正音宜大书,带音宜旁书,二合以济声之穷,三合以济二合之穷,四合以济三合之穷。”
词语解释:灾民  拼音:zāi mín
亦作“灾民”。 遭受灾害的人。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我们的眼泪切莫洒向此时,你明朝途中如遇着些灾民流黎,骷髅骴骨,你请替我多多洒雪些吧!”
词语解释:灾燀  拼音:zāi chǎn
指火灾。《国语·周语下》:“水无沉气,火无灾燀。” 韦昭 注:“燀,焱起貌也。”
词语解释:灾煞  拼音:zāi shà
亦作“ 灾杀 ”。亦作“灾煞”。 星命术语。三合局中五行的胎神。如子、辰、申年合为水局,则以午火为胎神。因水能克火,故谓凡逢灾煞者,多有灾病疾厄之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年之中,则有岁破、死符……灾杀。”参阅 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灾煞》。参见“ 三合 ”。
词语解释:三合  拼音:sān hé
(1).谓阴气、阳气、天气相合。《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杨士勋 疏:“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而总云生者,凡万物初生,必须三气合,四时和,然后得生。”《楚辞·天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2).三次交合。《神异经·中荒经》:“西方深山有兽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体大如驴,善缘高木,皆雌无雄,名绸,顺人三合而有子。”
(3).三度交锋;三个回合。《史记·项羽本纪》:“ 楚 挑战三合, 楼烦 輒射杀之。”《北史·艺术传·王春》:“从寅至午,三合三离,将士皆惧。”《说唐》第四五回:“战了三合,被 叔宝 一枪刺落马下。”
(4).谓三者合而为一。《云笈七籤》卷十:“夫道得三乃成,故言三合成德,自不满三,诸事不成。夫三者,谓道、德、人也。”
(5).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之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谓之“三合”,据以选择吉日良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切当》:“ 淳熙 中, 孝宗 及皇太子,朝上皇於 德寿宫 ,置酒赋诗为乐,从臣皆和。 周益公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 高宗 生於 大观 丁亥, 孝宗 生於 建炎 丁未, 光宗 生於 绍兴 丁卯故也。阴阳家以亥卯未为三合一时,用事可谓切当。”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一折:“不甫能就三合天地婚,避孤虚日月轮。”《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十月初二日,正是个阴阳不将三合吉日,你就这天过去。”
(6).指三个字母相拼合。 清 龚自珍 《正译·正密部》:“正音宜大书,带音宜旁书,二合以济声之穷,三合以济二合之穷,四合以济三合之穷。”
词语解释:灾涝  拼音:zāi lào
水灾。《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救赡。”
词语解释:灾火  拼音:zāi huǒ
火灾。《汉书·李寻传》:“灾火且起,涤盪民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犹灾火张天,方请雨於名山……不亦晚乎!”《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舍宅所有,灾火焚烧。”
词语解释:灾潦  拼音:zāi liáo
亦作“灾潦”。 水灾。《后汉书·顺帝纪》:“连年灾潦, 冀 部尤甚。”《宋史·贾易传》:“ 苏軾 守 杭 ,诉 浙 西灾潦甚苦。”参见“ 灾涝 ”。
词语解释:灾涝  拼音:zāi lào
水灾。《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救赡。”
词语解释:灾梓  拼音:zāi zǐ
犹灾梨。 明 张居正 《答广西宪副吴道南书》:“深荷雅情,登衡拙稿;一时漫兴耳,何足灾梓。”参见“ 灾梨 ”。
词语解释:灾梨  拼音:zāi lí
亦作“灾梨”。 谓刻印无用的书,灾及作版的梨木。常用作刻印的谦词。 明 袁宗道 《答陶石篑书》:“ 中郎 见弟近作,谬相称许,强以灾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莽莽中原,如痴如醉,灾梨耗楮,流毒无涯。”
词语解释:灾疚  拼音:zāi jiù
祸患疾苦。 宋 曾巩 《代翰林侍读学士钱藻遗表》:“至於总銓衡之要剧,领京邑之浩烦,蔑有劳能,可论报称。冒宠灵而过厚,致灾疚以交攻。”
词语解释:灾燔  拼音:zāi fán
焚烧。《汉书·五行志上》:“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 高庙 ,犹灾燔之,况诸侯乎!”
词语解释:灾氛  拼音:zāi fēn
不祥之气;灾异的征兆。 前蜀 杜光庭 《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稼穡蕃登,灾氛荡涤。”《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讨妖檄文》:“ 天囯 永兴也,有无数之祥兆;而妖胡将灭也,有莫大之灾氛。”
词语解释:灾梨  拼音:zāi lí
亦作“灾梨”。 谓刻印无用的书,灾及作版的梨木。常用作刻印的谦词。 明 袁宗道 《答陶石篑书》:“ 中郎 见弟近作,谬相称许,强以灾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莽莽中原,如痴如醉,灾梨耗楮,流毒无涯。”
词语解释:灾疠  拼音:zāi lì
亦作“ 灾厉 ”。 病疫;病灾。 汉 徐干 《中论·历数》:“阴阳调和,灾厉不作。”《法苑珠林》卷一一六:“亢阳如久,必思甘雨之泽;灾癘若多,剋待良医之药。” 宋 苏辙 《陈述古舍人辞庙文》:“雨暘时若,灾癘不起,岂某之能,繄神之功。”
词语解释:灾省  拼音:zāi shěng
闻灾自省。《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大省者何?灾省也。” 何休 注:“常若闻灾自省,故曰灾省。”
词语解释:灾木  拼音:zāi mù
犹灾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二十一史﹞校对卤莽,讹错转多,至如 辽 金 诸史,俱有缺文,动至数叶,俱仍其脱简接刻,文理多不相续,即云灾木可也。” 清 颜伯敏 《颜氏家藏尺牍》卷三引 蔡兆丰 书:“小诗已刻就,谨呈览,至 毘陵 时, 賡明 已代不佞灾木。”参见“ 灾梨 ”。
词语解释:灾梨  拼音:zāi lí
亦作“灾梨”。 谓刻印无用的书,灾及作版的梨木。常用作刻印的谦词。 明 袁宗道 《答陶石篑书》:“ 中郎 见弟近作,谬相称许,强以灾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莽莽中原,如痴如醉,灾梨耗楮,流毒无涯。”
词语解释:灾厉  拼音:zāi lì
见“ 灾癘 ”。
词语解释:灾疠  拼音:zāi lì
亦作“ 灾厉 ”。 病疫;病灾。 汉 徐干 《中论·历数》:“阴阳调和,灾厉不作。”《法苑珠林》卷一一六:“亢阳如久,必思甘雨之泽;灾癘若多,剋待良医之药。” 宋 苏辙 《陈述古舍人辞庙文》:“雨暘时若,灾癘不起,岂某之能,繄神之功。”
词语解释:灾否  拼音:zāi fǒu
灾难。 前蜀 杜光庭 《青城令莫庭乂为副使修本命周天醮词》:“伏愿灵光逈鉴,除已往之愆违;惠泽下临,息将来之灾否。”
词语解释:灾时  拼音:zāi shí
灾变的时间。《亢仓子·臣道》:“天告灾时,地生反物。”
词语解释:灾旱  拼音:zāi hàn
旱灾。《后汉书·王望传》:“是时州郡灾旱,百姓穷荒。” 唐 杜牧 《祭木瓜神文》:“郡有灾旱,必能救之。”
词语解释:灾区  拼音:zāi qū
亦作“灾区”。 受灾的地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我在窗子里看着他们吸烟谈笑,听来似乎有些是逃荒出去的-- 山东 那年亦是灾区之一。”
词语解释:灾暴  拼音:zāi bào
灾害。《东观汉记·朱遂传》:“灾暴缘类,符验不虚,政失厥中,狼灾为应,至乃残食孩幼。”
词语解释:灾晦  拼音:zāi huì
亦作“ 灾悔 ”。 灾难,晦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説话的同年生,并肩长,拦腰抱住,把臂拖回,也不见得受这般灾晦。”《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又不时有那来求子的,来做道场保禳灾悔的。”
共9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