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首字词组
灶火灶户灶觚灶披灶团灶房灶鳖鸡灶陉
灶烟灶额灶鸡灶台灶台灶窝灶丁灶词
灶婢灶地灶王灶披楼灶妾灶栏灶下婢 
灶突灶釜灶燎灶坑灶廪灶眉灶下养 
灶间灶墨灶神灶尸灶税灶瘃灶上骚除 
灶煤灶人灶妄灶场灶膛灶界灶具 
灶君灶屋灶床脚灶堂灶披间灶爷灶公 
灶头灶马灶烟灶前老虎灶泡灶火坑灶甬 
灶鬼灶门灶尸灶养灶肚灶籍灶王爷 

词语解释:灶火  拼音:zào huō
炊烟。 唐 骆宾王 《晚泊蒲类》诗:“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词语解释:灶烟
炊烟。《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元帝 时童謡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词语解释:灶婢  拼音:zào bì
女厨工。 宋 周必大 《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向以为米盐凌杂,鸡豚詬誶,特老媪灶婢之所用心,及泛览于今之士大夫,乃莫不然。”
词语解释:灶突  拼音:zào tū
灶上烟囱。《吕氏春秋·谕大》:“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井,此祸为妇女主爨者。”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那些婆娘晓得要去拿他,扯着家人媳妇叫嫂子的,拉着丫头叫好姐姐的,钻灶突的。”
词语解释:灶间  拼音:zào jiān
厨房。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序:“ 青阳 尚书( 王宗诚 )有女公子与内子友善,貽内子 漳 兰一盆……俄女公子仙去,兰亦死,弃盆灶间三年矣。”
词语解释:灶煤  拼音:zào méi
灶上烟煤。可制墨,因作墨的代称。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柹叶。”
词语解释:灶君  拼音:zào jūn
灶神的别称。《战国策·赵策三》:“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则可,无説则死。”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英烈传》第四回:“今日是腊月二十四,‘经’里面説,天下的灶君,同天下的土地,今夜上天,奏知人间善恶。”《日下旧闻考·风俗》引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谓灶翌日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祝曰:好多説,不好少説。”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你们这班后生子,没有吃得油盐足,把土地菩萨都打得稀烂,灶君王爷也撕掉。”
词语解释:灶头  拼音:zào tou
方言。用砖泥等砌成的厨房用灶。《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有人说,那麦沟像枪打出去的,笔直一条线,田埂做的比灶头还光亮。”
词语解释:灶鬼  拼音:zào guǐ
即灶神。《史记·孝武本纪》:“上有所幸 王夫人 ,夫人卒, 少翁 以方术盖夜致 王夫人 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 唐 陆龟蒙 《祀灶解》:“灶鬼以时録人功过,上白於天。” 宋 王安石 《示江公佐外厨遗火》诗:“刀匕初无欲清人,如何灶鬼尚嫌嗔?”参见“ 灶神 ”。
词语解释:灶神  拼音:zào shén
旧俗供于灶上的神。传说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上天陈报人家善恶。《庄子·达生》“灶有 髻 ” 唐 成玄英 疏:“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名 髻 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灶神》:“《周礼》説:‘ 顓頊氏 有子曰 黎 ,为 祝融 ,祀以为灶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灶神名 隗 ,状如美女。又姓 张 名 单 ,字 子郭 。夫人字 卿忌 ……一曰名 壤子 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乱岁》:“廿五至除夕传为乱岁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驾,诸兇煞俱不用事,多於此五日内婚嫁,谓之百无禁忌。”
词语解释:灶户  拼音:zào hù
以煮盐为业的人户。 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淮 浙 之民所以不免於私贩,而灶户所以不免於私卖者,以官之买价贱而卖价贵耳。”《元典章·刑部十五·约会》:“灶户与军民官相关词讼,理合所委盐司官与军民官一同取问归结。” 明 杨基 《与陈时敏别》诗:“灶户八九家,皮肉瘦且黧。”《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户之别,有民户……有灶户。”原注:“各盐场井灶丁,是为灶户。”《新华日报》1939.8.17:“为了抗战中的食盐生产,为了保障小灶户的生存,实行统制政策是必要的。”
词语解释:灶额  拼音:zào é
即灶突。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溼烟凝灶额,荒草覆墙头。”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灶额,灶突也。”参见“ 灶突 ”。
词语解释:灶突  拼音:zào tū
灶上烟囱。《吕氏春秋·谕大》:“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井,此祸为妇女主爨者。”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那些婆娘晓得要去拿他,扯着家人媳妇叫嫂子的,拉着丫头叫好姐姐的,钻灶突的。”
词语解释:灶地  拼音:zào dì
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原注:“ 长芦 、 山东 、 两淮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灶丁之地曰灶地。”
词语解释:灶釜  拼音:zào fǔ
灶和锅。指执炊治膳。《东观汉记·周泽传》:“为 澠池 令,奉公克己,妻子自亲灶釜。”
词语解释:灶墨  拼音:zào mò
锅底烟煤。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鬼皂隶》:“候鬼来时,以灶墨涂其面。”
词语解释:灶人  拼音:zào rén
厨工。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序:“ 青阳尚书 ( 王宗诚 )有女公子与内子友善,貽内子 漳 兰一盆,密叶怒花。俄女公子仙去,兰亦死。弃盆灶间三年矣。今年夏,灶人来告兰復生……赋此记异。”
词语解释:灶屋  拼音:zào wū
即灶间。 沙汀 《堰沟边》:“他就进门把灯点燃,走向灶屋里去弄夜饭吃。”参见“ 灶间 ”。
词语解释:灶间  拼音:zào jiān
厨房。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序:“ 青阳 尚书( 王宗诚 )有女公子与内子友善,貽内子 漳 兰一盆……俄女公子仙去,兰亦死,弃盆灶间三年矣。”
词语解释:灶马  拼音:zào mǎ
(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日下旧闻考·风俗》《月令广义》:“ 燕 俗,图灶神鋟於木,以纸印之,曰灶马,士民竞鬻,以腊月二十四日焚之,为送灶上天。”
(2).灶神的坐骑。《新民晚报》1990.1.19:“ 上海 风俗从廿三夜开始为灶王备马做轿。灶马是用红纸糊成的。”
(3).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於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灶马》:“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
词语解释:灶门  拼音:zào mén
(1).灶的烧火口。《墨子·备梯》:“五步一灶,灶门有鑪炭。”
(2).马前蹄上的两个空处。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跨灶》:“《海客日谈》曰:‘马前蹄之上有两空处,名灶门。’”
词语解释:灶觚  拼音:zào gū
(1).即灶突。《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庄子》:“ 仲尼 读《春秋》, 老耼 踞灶觚而听。”原注:“觚,灶额也。”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六:“老妻日据灶觚听,邻有神符治病灵。”参见“ 灶突 ”。
(2).烧残的木简。指破旧书籍。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诸儒博士於焚弃残剥之餘,搜拾灶觚蠹简,推原故事。” 清 恽敬 《翰林院庶吉士金君华表铭》:“而君独单衣陋食,誾誾粥粥,从事於灶觚蠹简之间。”
词语解释:灶突  拼音:zào tū
灶上烟囱。《吕氏春秋·谕大》:“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井,此祸为妇女主爨者。”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那些婆娘晓得要去拿他,扯着家人媳妇叫嫂子的,拉着丫头叫好姐姐的,钻灶突的。”
词语解释:灶鸡  拼音:zào jī
见“ 灶鱉鸡 ”。
词语解释:灶鳖鸡  拼音:zào biē jī
即灶马。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纪虫》:“在灶下,曰灶鱉鸡。”亦省称“ 灶鸡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灶马》:“《释名》:‘灶鸡。’俗。”参见“ 灶马 ”。
词语解释:灶王  拼音:zào wáng
灶神的俗称。 唐 李廓 《镜听词》诗:“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红楼梦》第五三回:“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新民晚报》1990.1.19:“ 上海 祭灶须用茨菇……茨菇音谐方言‘是个’。祭灶用茨菇,取义灶王汇报时只讲‘是个’二字即可以了。”
词语解释:灶燎  拼音:zào liáo
上灶头烧火。指做饭烧菜。
词语解释:灶神  拼音:zào shén
旧俗供于灶上的神。传说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上天陈报人家善恶。《庄子·达生》“灶有 髻 ” 唐 成玄英 疏:“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名 髻 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灶神》:“《周礼》説:‘ 顓頊氏 有子曰 黎 ,为 祝融 ,祀以为灶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灶神名 隗 ,状如美女。又姓 张 名 单 ,字 子郭 。夫人字 卿忌 ……一曰名 壤子 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乱岁》:“廿五至除夕传为乱岁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驾,诸兇煞俱不用事,多於此五日内婚嫁,谓之百无禁忌。”
词语解释:灶妄
掌炉煮饭的婢女
词语解释:灶床脚
紧靠炉灶旁边的地面
词语解释:灶烟  拼音:zào yān
炊烟。《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元帝 时童謡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词语解释:灶尸
古代祭灶时作灶神替身的人。《朱子语类》卷九十:“问:‘灶尸?’曰:‘想是以庖人为之。’”
词语解释:灶披
见“ 灶披间 ”。
词语解释:灶披间  拼音:zào pī jiān
方言。厨房。亦指简陋狭小的住屋。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三:“斗室中霉气蒸郁,实在不美,但我仍觉得这个 上海 人所谓‘灶披间’很有意思。”亦省作“ 灶披 ”。 茅盾 《上海》:“底下的灶披也住了一家。”
词语解释:灶台
灶上放东西的平面部分。亦泛指灶。又称锅台。《中国歌谣选·鬼子最怕子弟兵》:“鬼子最怕子弟兵,遍地大摆地雷阵,‘西瓜’‘白菜’开红花,门槛灶台也翻腾。”
词语解释:灶披楼
方言。在楼上的小房间。又称亭子间。 茅盾 《虹》八:“我是刚搬来。只租这个灶披楼。” 茅盾 《上海》:“我住的是灶披楼。”
词语解释:灶坑  拼音:zào kēng
见“ 灶火坑 ”。
词语解释:灶火坑  拼音:zào huō kēng
即灶肚。 孙犁 《白洋淀纪事·齐满花》:“大娘正在灶火坑里烧火。”亦省称“ 灶坑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郭全海 在吵嚷中,走到灶坑边,点起小烟袋。” 刘云鹏 《柳河屯烽火》第一章三:“ 田庆虎 一口气跑回家来,一进门,见媳妇正坐在灶坑边烧火。”参见“ 灶肚 ”。
词语解释:灶尸  拼音:zào shī
古代祭灶时作灶神替身的人。《朱子语类》卷九十:“问:‘灶尸?’曰:‘想是以庖人为之。’”
词语解释:灶场  拼音:zào chǎng
即灶地。《清史稿·灾异志一》:“ 仁和 、 钱塘 、 海寧 、 餘杭 大风雨,山水骤发,灶场、田禾尽淹。”参见“ 灶地 ”。
词语解释:灶地  拼音:zào dì
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原注:“ 长芦 、 山东 、 两淮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灶丁之地曰灶地。”
词语解释:灶堂  拼音:zào táng
方言。厨房。《何典》第四回:“只晓得烧茶煮饭,踏杀灶堂泥。”
词语解释:灶前老虎  拼音:zào qián lǎo hǔ
方言。猫的别称。《何典》第九回:“ 迷露里鬼 不会武艺,拿了一面挡箭牌,骑隻灶前老虎。”
词语解释:灶养  拼音:zào yǎng
见“ 灶下养 ”。
词语解释:灶下养  拼音:zào xià yǎng
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 灶养 ”。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低头从灶养,脱跡溷林僧。” 清 赵翼 《戏咏火判官》:“人以头焦惊上客,世无灶养作中郎。”
词语解释:灶团  拼音:zào tuán
旧俗祭灶的糯米团子。《新民晚报》1990.1.19:“祭灶食品也是有讲究的,最重要的是灶团和元宝糖。灶团即糯米团子。”
词语解释:灶台  拼音:zào tái
灶上放东西的平面部分。亦泛指灶。又称锅台。《中国歌谣选·鬼子最怕子弟兵》:“鬼子最怕子弟兵,遍地大摆地雷阵,‘西瓜’‘白菜’开红花,门槛灶台也翻腾。”
词语解释:灶妾  拼音:zào qiè
女厨工。 清 周天度 《〈通俗编〉序》:“语有见于经传,学士大夫所不习,而蕘僮、灶妾口常及之。”
词语解释:灶廪  拼音:zào lǐn
指行炊处和贮粮处。 宋 欧阳修 《夷陵县至喜堂记》:“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廩,异人畜,以变其俗。”
词语解释:灶税  拼音:zào shuì
煮盐户交纳之税。《北史·崔昂传》:“右僕射 崔暹 奏请海沂煮盐,有利军国。 文襄 以问 昂 , 昂 曰:‘……请準关市,薄为灶税,私馆官给,彼此有宜。’”
词语解释:灶膛  拼音:zào táng
即灶肚。 谢方祠 《九个炊事员》:“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 刘云鹏 《柳河屯烽火》第一章三:“ 九兰 见 庆虎 捋胳膊挽袖子的架势,故意装作安然无事的样子,照旧向灶膛里添柴烧火,继续做饭,一声不响。”参见“ 灶肚 ”。
词语解释:灶肚  拼音:zào dù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灌了几桶的水,弄得灶肚里开了河。”
词语解释:灶披间  拼音:zào pī jiān
方言。厨房。亦指简陋狭小的住屋。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三:“斗室中霉气蒸郁,实在不美,但我仍觉得这个 上海 人所谓‘灶披间’很有意思。”亦省作“ 灶披 ”。 茅盾 《上海》:“底下的灶披也住了一家。”
词语解释:灶泡  拼音:zào pào
盐场的别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沧州 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
词语解释:灶肚  拼音:zào dù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灌了几桶的水,弄得灶肚里开了河。”
词语解释:灶房  拼音:zào fáng
厨房;灶间。《英烈传》第六回:“昨日临睡时空空一个灶房,这柴那得许多?” 郭沫若 《塔·万引》:“他家里除灶房而外总共只有两间房子。” 李準 《“三眼铳”掉口记》二:“家家户户灶房上冒起一股股青烟。”
词语解释:灶窝  拼音:zào wō
即灶肚。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我如今把这银子放在灶窝里……扒上些灰儿盖着,谁知道灶窝里有银子?”参见“ 灶肚 ”。
词语解释:灶肚  拼音:zào dù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灌了几桶的水,弄得灶肚里开了河。”
词语解释:灶栏  拼音:zào lán
灶上搁镬子的隆起部分。状如井栏,故称。《三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他一跳坐在灶栏上,拿一个木杓兜起来,只﹝顾﹞吃。”
词语解释:灶眉  拼音:zào méi
灶旁;灶边。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或老夫无衣,扶杖於树底;或病嫗无被,夕卧於灶眉。”
词语解释:灶瘃  拼音:zào zhú
脚跟冻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茄子熟者,食之厚肠胃,动气发痰,根能治灶瘃。”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灶瘃》:“茄子根煎汤浴足,能治灶瘃。灶瘃,足跟冻疮也。”
词语解释:灶界  拼音:zào jiè
方言。灶神的俗称。《新民晚报》1990.1.19:“送灶…… 上海 以及 江 南地区一般又讲作‘送灶界’。”
词语解释:灶爷  拼音:zào yé
灶神的俗称。《歧路灯》第三十回:“你明日不近前,我寻到您家,问土地、灶爷要你!”
词语解释:灶火坑  拼音:zào huō kēng
即灶肚。 孙犁 《白洋淀纪事·齐满花》:“大娘正在灶火坑里烧火。”亦省称“ 灶坑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郭全海 在吵嚷中,走到灶坑边,点起小烟袋。” 刘云鹏 《柳河屯烽火》第一章三:“ 田庆虎 一口气跑回家来,一进门,见媳妇正坐在灶坑边烧火。”参见“ 灶肚 ”。
词语解释:灶肚  拼音:zào dù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灌了几桶的水,弄得灶肚里开了河。”
词语解释:灶籍  拼音:zào jí
即灶户。《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民之著於籍,其别有四:一曰民籍,二曰军籍,三曰商籍,四曰灶籍。”原注:“灶户即为灶籍。”参见“ 灶户 ”。
词语解释:灶户  拼音:zào hù
以煮盐为业的人户。 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淮 浙 之民所以不免於私贩,而灶户所以不免於私卖者,以官之买价贱而卖价贵耳。”《元典章·刑部十五·约会》:“灶户与军民官相关词讼,理合所委盐司官与军民官一同取问归结。” 明 杨基 《与陈时敏别》诗:“灶户八九家,皮肉瘦且黧。”《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户之别,有民户……有灶户。”原注:“各盐场井灶丁,是为灶户。”《新华日报》1939.8.17:“为了抗战中的食盐生产,为了保障小灶户的生存,实行统制政策是必要的。”
词语解释:灶鳖鸡  拼音:zào biē jī
即灶马。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纪虫》:“在灶下,曰灶鱉鸡。”亦省称“ 灶鸡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灶马》:“《释名》:‘灶鸡。’俗。”参见“ 灶马 ”。
词语解释:灶马  拼音:zào mǎ
(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日下旧闻考·风俗》《月令广义》:“ 燕 俗,图灶神鋟於木,以纸印之,曰灶马,士民竞鬻,以腊月二十四日焚之,为送灶上天。”
(2).灶神的坐骑。《新民晚报》1990.1.19:“ 上海 风俗从廿三夜开始为灶王备马做轿。灶马是用红纸糊成的。”
(3).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於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灶马》:“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
词语解释:灶丁  拼音:zào dīng
(1).旧称煮盐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以女嫁灶丁,助之晒盐,粗能自给。”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灶丁弗飭,挠通 皋西 ,负海十舍,摧旄刈倪。”
(2).厨工。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甘受灶丁怜, 紫玉 无言,惭愧煞主人相见。”
词语解释:灶下婢  拼音:zào xià bì
(1).女厨工。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一回:“你不如到厨房内去帮你母司炊烹茶,做个灶下婢便吧。”
(2).指侍妾。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小女灶下婢所生,人固不论其所自生也。”
词语解释:灶下养  拼音:zào xià yǎng
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 灶养 ”。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低头从灶养,脱跡溷林僧。” 清 赵翼 《戏咏火判官》:“人以头焦惊上客,世无灶养作中郎。”
词语解释:灶上骚除  拼音:zào shàng sāo chú
打扫灶头。喻轻而易举。《史记·李斯列传》:“夫以 秦 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贞 索隐:“骚,音‘埽’。言 秦 欲并天下,若炊妇埽除灶上之不浄,不足为难。”
词语解释:灶具  拼音:zào jù
炊具
词语解释:灶公  拼音:zào gōng
灶神的俗称。相传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讳,因喻正直的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 闽 人以好直言无隐者,俗犹呼曰灶公也。”
词语解释:灶甬  拼音:zào yǒng
冶炼工匠。 清 郑珍 《者海铅厂》诗:“灶甬边炉宿,煤丁倚石炊。”
词语解释:灶王爷  拼音:zào wáng yé
灶神的俗称。《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怎么今儿个,他又外厨房里的灶王爷,闹了个独坐儿呢?”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咱们今儿是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逯斐 《夜航》三:“往年,腊月二十四了,送灶王爷上西天去的爆竹声不断,而现在,就用这紧张的劳动来除旧迎新。”
词语解释:灶陉  拼音:zào xíng
灶边突出部分。《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 汉 郑玄 注:“祀灶之礼,先席於门之奥东面,设主於灶陘。”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於门奥,面东设主於灶陘也。” 清 黄景仁 《冬日书闷》诗:“商量纸价添窗槅,料理薪材暖灶陘。”
词语解释:灶词  拼音:zào cí
旧俗祭灶时的祝词。《新民晚报》1990.1.19:“祭灶前须到庙宇中讨还写有‘上天言好事,回家报平安’的灶词黏在灶团上。”